近日,寧波海曙54歲的王師傅無緣無故高燒不退,反反覆覆不見好轉,吃了不少苦頭。到醫院一番檢查後,才發現根源竟然在於右臀上一個不痛不癢已經結痂的傷口,醫生懷疑他是被蟲叮咬後得了罕見的「立克次體病」。
「燒到39度多,退燒藥都不管用了。」8月7日,當王師傅來到鄞州二院消化內科求診時,他已經連續高燒、噁心乾嘔3天了,整個人看上去蔫蔫的,連說話都沒什麼力氣。
接診醫生為王師傅開具了生化檢查,化驗結果提示患者的血小板和白細胞均嚴重低於正常範圍,肝腎功能也有異常,胸部CT檢查結果「右中肺少許慢性炎症性改變」,隨即被收住入院。
此後兩天,消化內科醫生對其採取了抗感染、降溫等治療措施,但患者卻仍然反覆高燒不止。正當醫護人員為此感到疑惑不解時,王師傅的愛人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不久前,患者在嵊州老家採摘自家種植的李子時,右側臀部曾不慎被不明蟲子咬到,留下了一個小傷口一直沒消退,而發燒症狀正是在上山採果後四五天出現的。
王師傅臀部的傷口
經過仔細的體格檢查,醫生發現王師傅臀部確實有一處直徑約0.8釐米的焦痂,綜合分析病情,考慮這就是所有病症的「源頭」。
「看樣子很可能是『立克次體病』,必須儘快對症治療!」參與會診的鄞州二院感染科主任沈芝紅在詳細了解患者情況後,得出初步診斷結論。
隨後,王師傅被轉入感染科病房,醫生根據「立克次體病」治療方案積極進行救治,用藥第2天王師傅的體溫就降至正常。經過近一周的治療,血小板、白細胞等各項指標也逐漸恢復,肝腎功能明顯好轉,這兩天就能出院回家了。
據沈芝紅主任介紹,立克次氏體是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而接近於細菌的一類原核生物,主要寄生於節肢動物,有的會通過蚤、蝨、蜱、蟎叮咬傳入人體引發疾病。
立克次氏體
「王師傅的症狀,極有可能是上山採果時被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後引起的。」沈芝紅說,恙蟎非常小,喜歡生活在高溫潮溼、陰暗的雜草叢中,如果爬到人身上,往往會叮咬會陰部、腋窩、腹股溝等人體隱蔽部位,不疼不癢,一時很難察覺。患者發病後可表現為發熱、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狀,如不及時治療,病情將快速進展,導致肺、肝臟、腎臟等全身重要器官出現功能衰竭,嚴重時危及生命。
恙蟎
「被叮咬部位往往會形成無痛性黑色焦痂,這是比較典型的一個特徵。」
沈芝紅提醒,夏季是蟲蟻叮咬的高發期,居民外出時,尤其前往山林、灌木、樹叢等處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自身保護,必要時穿著長衣長褲,避免各類昆蟲叮咬。如果在草地或者灌木叢活動後出現不明原因高熱,一定要認真檢查身上是否有蟲子叮咬後的潰瘍或焦痂,並儘早到醫院就醫,如實告知醫生相關情況,以便及時採取針對性治療。
通訊員:謝美君、楊鬱
記者:陳莉亞
編輯:楊佳佳 黃鑫瀅(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