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年薪太少,3000萬分紅不夠,西南「醬油大王」套現10個億

2020-12-23 灰鴿觀察室

說一千道一萬,上市的目的終究是為了錢,故事講得差不多了,股價的時機又正好,當然就該「落袋為安」了。

對於西南「醬油大王」伍超群來說,今年就是套現的大好行情。

根據千禾味業發布的公告,今年下半年,老闆伍超群將減持近2000萬股,佔了公司總股份的3%,以現在的股價折算,剛好7個億。

實際上,這不是伍超群今年的第一次套現,在上半年的6個月裡,伍超群已減持了800多萬股,套現總金額約2.44億。

也就是說,伍超群今年全年的套現額應該在10億左右,相當於自己身家的10%。

行情到底有多好呢?

如果從2020年1月1日算起,千禾味業的股價已經暴漲了超過130%,這是千禾味業上市以來股價最澎湃的一年。

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還有什麼理由等待呢。

於是,在老闆的帶領下,其它高管、股東也「開倉賣股」,公告數據顯示,董秘套現了200萬,財務總監套現了450萬,其中一位董事也套現了335萬。

按常理,忙著套現的一般都是業績差的公司,而千禾味業可算得上是上市公司裡面的優等生。

公開資料顯示,千禾味業的主營業務是調味品,準確點說就是醬油、醋。

也許全國人民比較熟悉的醬油品牌是海天、櫥邦、加加等,但在西南,千禾味業也稱得上一方霸主,否則,伍超群也不會獲得個西南「醬油大王」的稱號。

2019年報顯示,千禾味業的營收近14億,雖然規模還不能和海天、櫥幫等巨頭相提並論,但千禾卻有海天、櫥幫不具備的高貴氣質。

最直接的就是價格貴,曾經一瓶500ml的千禾有機醬油賣到了50塊錢,但同樣有不少人買,而從平均毛利率來看,千禾味業也是上市的醬油公司中最高的。

那千禾味業憑什麼能賣這麼貴呢?三個字「零添加」。

眾所周知,醬油是釀造出來的,需要挺長的釀曬時間,像海天醬油曾經的廣告就一直強調曬足180天。

而在千禾味業,180天只是個基數,主打的都是280天、380天,理論上來說,釀曬時間越長的,口味也就越純正,能不貴嗎。

那釀曬時間短的怎麼彌補呢,可能就用到了添加劑。

實際上,即使用了添加劑也是符合國家食用標準的,對人體也沒有害,但中國老百姓被添加劑弄怕了,就像很多人現在不吃味精了一樣。

千禾味業正是通過「生物發酵、無添加劑」這個差異化賣點,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醬油市場裡撬開了一道縫。

當然,千禾味業能夠靠「零添加」逆襲,在海外也是有標杆的,日本的醬油「一哥」龜甲萬就是用的生物發酵技術。

釀曬醬油

那海天、櫥幫為什麼不打這個概念呢,不就多曬200天嗎?

這裡面就有一個矛盾點,本來一直都是曬180天的,突然把釀曬時間拉長的話,產量自然也就要大大降低,本來現在生產的醬油都不夠賣的,擴產還來不及呢,誰又會減產呢。

再說了,像海天醬油走的是平民化路線,要的是規模,可能你偶爾走進街邊一家麵館或者小餐館,桌子上擺著的就是海天醬油,誰還會去計較有沒有添加劑呢。

而千禾味業相對走中高端路線,產品主要都進入了家庭的廚房,對於現在在乎健康的人們來說,不含添加劑是有吸引力的,即使貴一點。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把海天味業稱為醬油界的「茅臺」並不準確,相反千禾醬油更像茅臺,不僅釀造過程經歷了更長時間的沉澱,顧客定位也更靠上。

相比較而言,在如今醬油也在往高端發展的趨勢下,或許千禾味業的市場前景更樂觀,唯一需要的就是時間。

這麼好的公司,老闆還要忙著套現,或許是真的缺錢花啊。

2019年報顯示,伍超群身兼董事長、總裁的職位,稅前年薪約百萬,如果放在A股上市公司中來說,只達到了平均水平線。

雖然伍超群個人持股比例超過40%,每年分紅都能拿到最大的一塊蛋糕,但跟賣股票比起來,根本只是小兒科。

就以2019年的分紅方案為例,每10股派發1.15元(稅後),伍超群持有大約2.67億股,能分到的錢大概也就3000萬左右。

即使把上市這5年來所有的分紅加在一起也就1億多,還不及他上半年套現額的一半,一對比,這個帳就好算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家這麼多年辛辛苦苦打下的家業,本來就是自己的錢,取點出來用似乎也無可厚非。

伍超群

實際上,伍超群如今雖然成了西南「醬油大王」,但醬油卻不是他的本行,1969年出生於四川眉山的他,在華南農業大學學的本是獸醫專業。

由於伍超群對獸醫興趣並不大,於是畢業後與哥哥伍學明一起辦了個焦糖作坊,彼時伍學明可是手工製作焦糖的一把好手。

焦糖是一種著色添加劑,生產醬油、食醋都會用到,在90年代,民間能掌握製作焦糖技術的人並不多,兄弟倆的生意自然做的很順。

1996年,小作坊變成了工廠,也註冊了公司,取名恆泰實業,哥哥伍學明是大股東,後來經過了多次的增資之後,伍超群才成了實控人。

當然,現在看來,伍超群更具有戰略眼光,伍學明則偏重於技術,兩兄弟這樣的換位對於千禾味業的發展來說是更好的,如今也證明了哥倆分工的正確性。

當年的焦糖業務做得有多好呢,國內包括海天等很多醬油巨頭都曾是它的客戶,而眼看著自己的客戶做醬油比自己還賺錢,伍超群當然也心動了。

2001年,伍超群正式殺入醬油行業,恆泰則改名千禾,於是有了現在的千禾味業,2015年,千禾味業成功登陸A股,正式成為中國醬油市場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也就是自從上市以後,千禾味業的規模一年上一個臺階,4年就翻了一番,而2020上半年的財報顯示,不受疫情影響,營收、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可以說,從經營數據來看,千禾味業完全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過,業績雖然「風景如畫」,還是不如「落袋為安」,於是,公司再好,自然也挽留不住老闆手裡的股票。

相關焦點

  • 西南「醬油大王」套現10億,毛利超海天,3000萬分紅卻不夠花
    去年,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曾經對著鏡頭感嘆:賣房子的比不上賣醬油的?這話我特別服氣!鬱亮口中的這家「賣醬油」的,實際上是股價一路高漲、市值站上3000億元大關的海天味業。事實上,除了海天之外,中國西南地區還有一個「醬油大王」,他就是千禾味業的伍超群。
  • 又一神秘女富豪誕生,年薪550萬,分紅3億,帳上還躺著650億
    其實,今年已經不是程雪第一次擠入中國女富豪前十強了,在2019年的榜單上,她就曾以320億的身家排在第10位。 而再往前翻,程雪的名字首次出現在胡潤富豪榜上是2014年,也就是海天味業上市的那一年,彼時的身家是55億。
  • 拉卡拉8億利潤「清倉式」分紅,豪橫還是變相套現?
    且年報還披露,拉卡拉以截止2019年12月31日總股份40001萬股為基數,將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20元(含稅),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根據利潤分配預案,拉卡拉將向全體股東分紅的合計金額高達8億元,幾乎是過去一年拉卡拉所獲得的全部淨利潤。
  • WST達成3000+年薪百萬學員,Offer總薪突破48億
    >👇WST畢業即年薪百萬的學員數,成功突破3000人。距上次年中offer統計後,新增410位百萬年薪學員。中國香港是唯一實現稅後年薪百萬的地方,雲集了全球各地的學霸,怎樣從中脫穎而出?打算回大陸求職,但面對80萬海歸、874萬國內應屆生,你的2021年還有哪些Big Name可以選?
  • 百萬年薪「山大王」,高薪背後的「秘密」
    原標題:百萬年薪「山大王」,高薪背後的「秘密」  近日,千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以百萬年薪招聘總經理,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在景區,總經理年薪一百萬已經屬於最高收入,更多的網友則是「腦洞大開」,想像一百萬能做什麼。為什麼千山總經理可以拿到百萬年薪?而千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又憑什麼以如此高薪進行招聘?
  • 華為工資單曝光:年入500萬的有千人 年薪百萬的超1萬人
    2015年,華為的虛擬股票分紅,每股分1.95元,升值0.91元,合計2.86元。員工股票數量和來華為的年限強相關,如果是17-18級的員工,03-04年左右進華為的,配股普遍小几十萬股,稅前分紅大約60-70萬。如果是2000年前來的,分紅能過1百萬。20級以上的大約2-3千人,今年光分紅有200-250萬。
  • 臺灣多家企業招聘喊出百萬年薪 臺大生:噱頭
    ,約200家公司參與,徵才攤位超過300個,參與公司數為歷年之冠,預估提供超過2萬個職缺。(圖自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3月1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各大學年度校園徵才,9日由臺灣大學(簡稱臺大)鳴槍起跑,參展企業272家創歷年之冠,預計徵才2萬人,也較去年成長28%;包括科技及金融業者紛紛喊出社會新鮮人的年薪,可達百萬元(新臺幣,下同)。
  • 業績暴增,股東卻瘋狂套現15億,千禾味業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千禾味業被譽"醬油茅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價格並不便宜。當市面上的醬油普遍定價在10-20元的時候,千禾味業的定價卻在20-30元,價格明顯"高人一等"。不過,雖然價格偏高,但千禾味業卻彌補了當時20-30元醬油的空缺,並給消費者一種即高端又健康的感受。就是靠著這兩個套路,千禾味業在醬油行業中過五關斬六將,逐漸站穩了腳跟。
  • 臺灣校園招聘徵才人數創新高 年薪百萬搶人才
    原標題:臺灣校園招聘徵才人數創新高 年薪百萬搶人才   聯發科今年徵才規模和去年高峰相當,臺灣、海外各徵1000人,碩士年薪百萬(新臺幣,下同),博士年薪150萬。   聯發科給創業基金   臺大校友、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鼓勵年輕人,在全球化時代,用開放的心胸面對挑戰,不要把自己限制只能在臺灣工作。
  • 泉州老闆一年套現37億 大陸排第五財富排41位
    上榜的30位大陸富豪過去一年套現超13.5億,總套現860億元,是去年2.4倍。合生創展的朱孟依家族賣掉上海電氣股份後獲利82億,成為「2015套現大王」;桑德環境的文一波、張輝明夫婦過去一年套現70億,排名第二;盛大的陳天橋、雒芊芊夫婦過去一年套現62億元,排名第三。  減持上市公司股票和上市公司股票分紅是過去一年企業家大額套現的兩大主要途徑。
  • 他放棄年薪百萬,回鄉拿月薪3000?
    華為去年發布了一個「天才少年計劃」,任正非要在全世界範圍內招聘,開出百萬級別年薪。有一個叫張霽的通過了七輪層層考核成功拿下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待遇,年薪201萬,有人問他「啥感覺呀?」張霽說「沒感覺啊,還有公司給我開300萬年薪,我沒去!」
  • 楊子家族企業被出具監管函,套現26億分紅3億,吃相太難看!
    監管函顯示,去年10月23日巨力索具披露三季報,預計2017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063.36萬元至2682.37萬元。今年1月31日,公司披露《2017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將2017年淨利潤預計區間修正為206.34萬元至825.34萬元。2018年4月28日,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17年實際淨利潤為-1716.18萬元。
  • 戎美老闆雜談 如何年薪百萬
    你的時間非常寶貴,所以每5分鐘、10分鐘都需要珍惜(年薪7.5萬是按天去做計劃的,年薪15萬可以按上午、下午,30萬可以按小時,60萬可以按半小時,而年薪百萬,通常需要你精確到每5分鐘、10分鐘,而賺一個億小目標的人,通常是爭分奪秒的)。
  • 百萬年薪的招聘,10萬不到的行業?
    與之同時,在線教育的老師需求也越來越凸顯,網上經常爆出,跟誰學招聘老師,年薪100萬起。如果對普通工薪階層來說,這筆收入確實非常了不起,但換個角度去看,也不足驚訝。比如房地產行業,帶百十人的項目負責人,輕鬆年入百萬,更不要說大領導,比如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科室主任,江浙滬一帶的私企銷售總監,財務總監等也會比較輕鬆拿到這個收入。這還只是討論打工的,如果說到創業,就是路邊開飯館的老闆,一年賺100萬也都很正常。
  • 華為百萬年薪招聘畢業生!其中優質人才的最高薪資可達……
    根據華為曾公布的招聘薪資來看,此次招聘,年薪保守為百萬級,甚至可達千萬級。2019年,根據媒體報導,華為招聘的10個天才少年,年薪都達到了百萬級別(RMB),其中兩人更是達到了200萬。這個數字,對就業市場稍有了解的同學就知道有多麼的可怕。
  • 中國最大的民企:日賺近2.4億,人均百萬年薪,離職率卻高達43%?
    而在近日,華為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營收4506.56億元,同比增長13.65%;淨利潤431.03億元,同比增長23.49%,日賺2.37億元,近2.4億,再一次令市場震驚。不過,下半年的情況不容樂觀,由於美國全面封鎖,華為晶片供應鏈陷入困境,據了解,麒麟晶片庫存已經告罄,沒有臺積電等代工廠接單,麒麟晶片基本就停滯不前了。
  • 桐廬首富陷監獄風雲:靠10億分紅掏空公司,20億豪賭快遞血本無歸
    1997年,他再次租下杭州福華絲織廠在鳳起路的50多畝土地,投資1.3億元建成了有4萬平方米營業面積的杭州環北小商品市場。三次投資,讓朱寶良的身家在1998年變成2.5億元,也順勢闖入上海灘,在徐家匯開辦了佔地2萬平方米的上海寶良家電市場。
  • 國內約3000萬人年薪過百萬,月入5000以下者人數最多
    【高收入層約3000萬人】月收入十萬以上的被劃入高收入層,也就是說年薪過百萬是準入門檻。這是中國的精英階層,企業主、職業經理人、500強企業高管、大律師、超級明星等等。現在我覺得還要加上超級網紅。他們雖然學歷不高,但賺的錢可能屬於高收入層的頂層。
  • 信用卡套現亂象調查:有的套現20萬炒股有的買房
    時間再向前撥一個半月,8月底,北京銀保監局披露一則案例,一位持卡人月入3000元卻透支百萬。信用卡其他亂象也引發關注。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開卡到用卡,問題不斷浮現。   卡奴:   有的月入3000透支百萬,有的拆東牆補西牆   有父親替其兒子償還信用卡五萬欠款,兒子四張卡累計額度近十萬,是月收入的8倍,用幾張信用卡取現倒帳   據北京銀保監局披露的案例,大學剛畢業的小王在一座高級寫字樓的物業前臺工作,月實際收入3000多元,在某信用卡中介幫助下
  • 醋飲大王屢次上市受挫,三季度增長異常5年分紅19億
    公司此次預計發行數量不低於100萬股,募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最終價格、定價方式由公司和主承銷商選擇。以這個發行量來看,可以說是非常迷你了,精選層公開發行100萬股是規則中的最低門檻。另外,在同日,公司公告擬用累計不超過12億元閒置自有資金進行理財。可見其資金還是比較充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