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千道一萬,上市的目的終究是為了錢,故事講得差不多了,股價的時機又正好,當然就該「落袋為安」了。
對於西南「醬油大王」伍超群來說,今年就是套現的大好行情。
根據千禾味業發布的公告,今年下半年,老闆伍超群將減持近2000萬股,佔了公司總股份的3%,以現在的股價折算,剛好7個億。
實際上,這不是伍超群今年的第一次套現,在上半年的6個月裡,伍超群已減持了800多萬股,套現總金額約2.44億。
也就是說,伍超群今年全年的套現額應該在10億左右,相當於自己身家的10%。
行情到底有多好呢?
如果從2020年1月1日算起,千禾味業的股價已經暴漲了超過130%,這是千禾味業上市以來股價最澎湃的一年。
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還有什麼理由等待呢。
於是,在老闆的帶領下,其它高管、股東也「開倉賣股」,公告數據顯示,董秘套現了200萬,財務總監套現了450萬,其中一位董事也套現了335萬。
按常理,忙著套現的一般都是業績差的公司,而千禾味業可算得上是上市公司裡面的優等生。
公開資料顯示,千禾味業的主營業務是調味品,準確點說就是醬油、醋。
也許全國人民比較熟悉的醬油品牌是海天、櫥邦、加加等,但在西南,千禾味業也稱得上一方霸主,否則,伍超群也不會獲得個西南「醬油大王」的稱號。
2019年報顯示,千禾味業的營收近14億,雖然規模還不能和海天、櫥幫等巨頭相提並論,但千禾卻有海天、櫥幫不具備的高貴氣質。
最直接的就是價格貴,曾經一瓶500ml的千禾有機醬油賣到了50塊錢,但同樣有不少人買,而從平均毛利率來看,千禾味業也是上市的醬油公司中最高的。
那千禾味業憑什麼能賣這麼貴呢?三個字「零添加」。
眾所周知,醬油是釀造出來的,需要挺長的釀曬時間,像海天醬油曾經的廣告就一直強調曬足180天。
而在千禾味業,180天只是個基數,主打的都是280天、380天,理論上來說,釀曬時間越長的,口味也就越純正,能不貴嗎。
那釀曬時間短的怎麼彌補呢,可能就用到了添加劑。
實際上,即使用了添加劑也是符合國家食用標準的,對人體也沒有害,但中國老百姓被添加劑弄怕了,就像很多人現在不吃味精了一樣。
千禾味業正是通過「生物發酵、無添加劑」這個差異化賣點,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醬油市場裡撬開了一道縫。
當然,千禾味業能夠靠「零添加」逆襲,在海外也是有標杆的,日本的醬油「一哥」龜甲萬就是用的生物發酵技術。
那海天、櫥幫為什麼不打這個概念呢,不就多曬200天嗎?
這裡面就有一個矛盾點,本來一直都是曬180天的,突然把釀曬時間拉長的話,產量自然也就要大大降低,本來現在生產的醬油都不夠賣的,擴產還來不及呢,誰又會減產呢。
再說了,像海天醬油走的是平民化路線,要的是規模,可能你偶爾走進街邊一家麵館或者小餐館,桌子上擺著的就是海天醬油,誰還會去計較有沒有添加劑呢。
而千禾味業相對走中高端路線,產品主要都進入了家庭的廚房,對於現在在乎健康的人們來說,不含添加劑是有吸引力的,即使貴一點。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把海天味業稱為醬油界的「茅臺」並不準確,相反千禾醬油更像茅臺,不僅釀造過程經歷了更長時間的沉澱,顧客定位也更靠上。
相比較而言,在如今醬油也在往高端發展的趨勢下,或許千禾味業的市場前景更樂觀,唯一需要的就是時間。
這麼好的公司,老闆還要忙著套現,或許是真的缺錢花啊。
2019年報顯示,伍超群身兼董事長、總裁的職位,稅前年薪約百萬,如果放在A股上市公司中來說,只達到了平均水平線。
雖然伍超群個人持股比例超過40%,每年分紅都能拿到最大的一塊蛋糕,但跟賣股票比起來,根本只是小兒科。
就以2019年的分紅方案為例,每10股派發1.15元(稅後),伍超群持有大約2.67億股,能分到的錢大概也就3000萬左右。
即使把上市這5年來所有的分紅加在一起也就1億多,還不及他上半年套現額的一半,一對比,這個帳就好算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家這麼多年辛辛苦苦打下的家業,本來就是自己的錢,取點出來用似乎也無可厚非。
實際上,伍超群如今雖然成了西南「醬油大王」,但醬油卻不是他的本行,1969年出生於四川眉山的他,在華南農業大學學的本是獸醫專業。
由於伍超群對獸醫興趣並不大,於是畢業後與哥哥伍學明一起辦了個焦糖作坊,彼時伍學明可是手工製作焦糖的一把好手。
焦糖是一種著色添加劑,生產醬油、食醋都會用到,在90年代,民間能掌握製作焦糖技術的人並不多,兄弟倆的生意自然做的很順。
1996年,小作坊變成了工廠,也註冊了公司,取名恆泰實業,哥哥伍學明是大股東,後來經過了多次的增資之後,伍超群才成了實控人。
當然,現在看來,伍超群更具有戰略眼光,伍學明則偏重於技術,兩兄弟這樣的換位對於千禾味業的發展來說是更好的,如今也證明了哥倆分工的正確性。
當年的焦糖業務做得有多好呢,國內包括海天等很多醬油巨頭都曾是它的客戶,而眼看著自己的客戶做醬油比自己還賺錢,伍超群當然也心動了。
2001年,伍超群正式殺入醬油行業,恆泰則改名千禾,於是有了現在的千禾味業,2015年,千禾味業成功登陸A股,正式成為中國醬油市場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也就是自從上市以後,千禾味業的規模一年上一個臺階,4年就翻了一番,而2020上半年的財報顯示,不受疫情影響,營收、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可以說,從經營數據來看,千禾味業完全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過,業績雖然「風景如畫」,還是不如「落袋為安」,於是,公司再好,自然也挽留不住老闆手裡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