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阿肯彈唱會的來歷,哈薩克族民間有這樣一段美麗的傳說。從前在美麗富饒的阿勒泰草原上,有一個哈薩克姑娘,長得比花兒還美,她的歌喉比草原上的百靈鳥還要婉轉悅耳,她彈起冬不拉來就像天山腳下終日流淌的清泉,叮叮咚咚沁人心脾。每天,當太陽剛剛從山裡爬上來,姑娘就趕著羊群在小河邊放牧。她望著美麗的大草原和肥壯的牛羊,總是情不自禁地彈起冬不拉,唱著動人的情歌。草原上的奇花異草向她點頭歡笑,空中飛翔的鳥兒停下來靜聽。她與一位常來河邊放牧的勤勞勇敢的哈薩克小夥子相愛了,他倆常在一起唱歌,邊唱邊彈著冬不拉,當地有個巴依,陰險狡詐、心狠手辣,他見姑娘聰慧貌美,頓生邪念,於是獨定婚期,企圖強佔她。姑娘不畏強權,堅決反對。
另一種阿肯彈唱,有幾種固定的曲調,音樂上以大幅度的節奏變化、頻繁的對比變化和富有特色的調式交替,給人以充滿活力的聽覺美感。演唱時往往有幽默風趣的表情,適於演唱自然風光、生活習俗等短歌。另外有男女對唱的形式,常見於草原上一年一度盛行的阿肯彈唱會。阿肯彈唱實際上就是阿肯對唱,阿肯彈唱只不過是一種習慣用語而已。阿肯是哈薩克語「aken」的音譯,其意為民間遊吟詩人,但又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詩人。哈薩克族的阿肯與漢語意義上的詩人有著很大的差異,阿肯遠比詩人廣泛得多,阿肯是智者的化身,是最博學、閱歷最豐富、最令人尊敬的人。阿肯彈唱就是兩個阿肯之間的對唱,進行詩歌即興創作競技比賽,尋找機會進行較量,直至挫敗對方。
在每次對唱中,激情滿懷,對答如流的阿肯們神思若飛奔的駿馬,唱詞結構嚴謹,韻律整齊,內容豐富,朗朗上口。內容和形式高度統一,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能令聽眾心曠神怡,神思飛揚。所以很吸引人,能在廣大牧民中產生極大的影響。阿肯對唱分為吐列對唱和蘇列對唱兩個層次。土列對唱是一種初等的、普及型的對唱,它在阿肯成長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每個想成為阿肯的人都會積極參加這種對唱活動。他們在不斷參加吐列對唱的過程中學習對唱技巧,掌握賦歌的本領,培養即興作歌對答的應變能力。每一個成名的阿肯也都必然經過吐列對唱的培養和訓練。才華橫溢的年輕歌手通過參加這種對唱可以一舉成名,從而獲得阿肯的身份和資格。蘇列對唱是一種高層次的、規範的或者說是正統的對唱。參加這種對唱的都是成熟的阿肯。
他們有嫻熟的演唱技巧和出色的即興賦歌才能,歌唱起來往往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格律自由。蘇列對唱是高水平的較規範化的對唱,所以被稱為哈薩克對唱藝術的精華。阿肯彈唱通常在眾人聚集的場合下舉行,嚴禁阿肯演唱那些現成的經過背誦學會的唱詞,哪怕是在唱詞中偶爾出現約定俗成的詩行也要受到批評。一般群眾在日常生活對唱和傳統習俗對唱中,可以演唱通過背誦學會的唱詞,但在阿肯彈唱中則被視為違紀行為。阿肯在對唱中,必須對對手的唱詞迅速做出反應,即興應答,這是參加阿肯彈唱會的首要前提條件。對唱一開始,阿肯就要力爭壓制對手,絲毫不能謙讓。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雙方都毫不客氣地用刻薄的言詞貶損對方,用華美的語言讚美和抬高自己,通常要對對手的面部表情、身材、外貌、對唱時的神態行為、性格以及對唱藝術水平的高低進行大量渲染。
對唱時,阿肯各自彈奏著冬不拉或者是闊布孜等其他弦樂器為自己伴奏。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競相炫耀自己的才華。參加阿肯彈唱,勝敗輸贏不在於阿肯能否進行熟練的即興對唱和運用準確的詞語,而要看即興應答的唱詞是否與上文準確對應,符合邏輯,詞句優雅,富有智慧。只要阿肯演唱內容得當,具有說服力和邏輯性,並準確回答對方的提問,就可以得到聽眾的認可和贊同。按照對唱的規則,無論對方言詞多麼激烈,自己都不能惱怒發火,要發揮聰明才智,運用能言善辯設法戰勝對方。雙方的聽眾都會很公正地做出評價,不偏袒任何一方,對場上的阿肯不斷給予鼓勵。失敗的阿肯要勇於承認失敗,主動甘拜下風,與對手握手言歡,不能無理取鬧,否則會遭到人們的厭惡。敗者還要給勝者贈送禮物,小到手帕,大到馬匹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