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會型人格到底是怎樣的

2021-02-23 渡仁心理Pro

文|小渡君

編|蟲蟲怪

前語


我是小渡君,做諮詢的工作有一段時間了,心理問題的診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格障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小編說:

在全員寫原創文章的渡仁心理,作為小編的我,可是掌握了很多壓箱底的好文章,那在學習小組休息的空隙,就一一為大家呈現吧~可能當中也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希望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為勤勞的小蜜蜂小編點個讚!

  1  

大家還記得這樣一件事嗎?

1978年到1991年,有一個歷史上最惡名昭著的連環殺手,至少謀殺了至少17名男子和男孩。

他的殺害特別可惡,涉及暴力雞姦、奸屍(與屍體性交),肢解和吃人肉。

他就是Jeffrey,是什麼讓他犯下了這麼殘酷的罪惡,幾位法醫專家在庭審中探討了這個問題,雖然從來沒有被專家證人正式診斷過,但是傑弗瑞的確表現出了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徵。

他從來不會自己對別人犯下的罪行覺得後悔,行為衝動、無情、愛操控、好鬥的行為方式反映了,他對社會規則的不接納,而且在他童年的時候就有很多行為亮紅燈了。

從這個案例當中,我們可以大致看到反社會人格障礙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心理學上對於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定義是什麼樣的?

反社會人格障礙是一種普遍存在對他人權利的漠視與冒犯的人格障礙類型,這是APA對於他的定義,從歷史的調查發現男性多於女性。

這種人格障礙在歷史、文學及司法系統中長期存在,並有各種名字,包括精神病態、社會病態、逆社會人格障礙。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診斷至少要到18歲,並在15歲之前就有品行障礙的症狀,這說明其反社會行為始於童年,並隨著時間而定型和加重。

在青春期常見的行為,包括虐待動物和人、破壞財產、欺騙和盜竊或者嚴重違反社會規則。
  

  2  

我們來看看傑弗瑞的童年,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解剖死了的動物,在14歲的時候,他就開始喝酒,在18歲時,他的父母離婚後不久,他第一次殺人。

他邀請受害者到他家,並殺害了他,因為他不想讓他離開。

反社會人格障礙有兩個典型的特徵:

也許人們會認為,他們會嘗試將行為結果降到最低以及嘗試事後感到不悔恨,其實他們對他們的行為結果完全漠視。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發展特點,可以重其童年和青春期的早期不端行為中看到,這一點是我們非常值得注意的。不僅僅是APA,DSM-5上對於它的定義也提到了這一點。

我們來看看DSM-5對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A、一種漠視或侵犯他人權利的普遍心理模式,始於15歲,表現為下列3項

(或更多)症狀:

1、不能遵守與合法行為有關的行為規範,表現為多次作出可遭拘捕的行動。

2、欺詐,表現為為了個人利益或樂趣而多次說謊,使用假名或欺騙他人。

3、衝動性或事先不做計劃。

4、易激惹和攻擊性,表現為重複性的鬥毆或攻擊。

5、魯莽的不顧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一貫不負責任,表現為重複性地不堅持工作或履行經濟義務。

7、缺乏懊悔之心,表現為作出傷害、虐待或偷竊他人的行為後顯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個體至少18歲

C、有證據表明品行障礙出現在15歲以前。

D、反社會行為並非僅僅出現於精神分裂症或雙向障礙的病程之中。

  3  

可以看到不管是APA 還是DSM-5給出的診斷差別並不大,也特別提到了15歲這樣的臨界點,那麼,是不是我們可以阻止反社會人格的發生呢? 

我不確定,也沒有研究證明。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是在15歲之間的教育問題,以及對於孩子的關注。

這裡不得不提到,現在的學習壓力導致出現了多起兒童的傷害案件,對於兒童的心理健康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兒了。

但是兒童在未成熟之前言語的表達能力有限,在稍微成熟之後又進入到了第一個叛逆階段:青春期。

好像每一個父母都有這樣的擔憂:我的孩子能不能很好的度過青春期。也有這樣的期望: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擔憂和期望都是我們內心的感受,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達到效果呢?

我覺得最重要的方面是溝通,溝通又分為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相信作為一個母親父母,孩子的語言我們可以很好的把握,但是非言語的部分呢,我們怎麼去理解,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工具,圖畫心理學。

也是在我們的實踐當中不斷的去使用和發現,對於兒童,繪畫是一個很好的表達方式,也許言語具有欺騙性,盲目性,但是潛意識會告訴我們真相。

這裡特別要說明的一點:人格障礙並不在心理諮詢的治療範圍內,我們能做的是預防,防範於未然,心理健康的尤為重要。

地址:成都市成華區建設路10號萬科鑽石廣場B座1901-1903
電話:189-8178-3213

想系統學習心理學知識,

掃碼聯繫我喲~



相關焦點

  • 【人格心理學】反社會型人格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是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然而這些均屬相對的。我們也許都聽說過那些變態殺人狂的故事,他們大多都是反社會型人格。因為反社會型人格的人根本就不會有愧疚感,也就是說他不認為自己殺人是犯罪,既然不是犯罪,也不會害怕,那就出現了我們在新聞中看到的那種處之泰然
  • 極度危險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今天要帶大家認識一種精神心理疾病——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這是人格障礙中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起病於18歲之前,與童年的生長經歷很有關聯。「反社會」一詞從側面突出反映了這類人對社會的危害,他們中的不少人可稱為犯罪分子,在監獄和勞教機構佔相當大比率。DSM-V對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F60.2)A.
  •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表現為,毫無道德和情感可言,對他人的傷害沒有內疚或難過,沒有同情心,對別人的悲慘遭遇和痛苦,漠不關心,行為受原始欲望的支配,脾氣火爆,氣量狹小,總是指責他人,為人老奸巨猾,從不負責,思想行為與社會道德規範背道而馳,滿嘴哥們義氣,好拍馬屁,逢場作戲,但只要一點不如意就立馬
  • 反社會型人格 | 快跑,如何識別危險的信號?
    今日作者 | 項老師本科:中央財經大學 應用心理學專業碩士:里海大學 諮詢與人類服務專業在說「反社會型人格」之前,我們可能需要了解什麼是「人格」。我們在生活裡偶爾會聽到人們說某人是反社會型人格,但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或許並不精確。人格障礙的診斷,是需要在精神科專科醫院進行的,且有著嚴格的診斷標準。
  • 心理分析:韓國N號房事件主犯系學霸,反社會型人格的人有多可怕
    在這次的事件中,人們痛斥趙周斌沒有良知、殘忍無情,這是反社會型人格最常見的標籤。你以為「反社會型人格」的人很少見嗎?事實並非如此。哈佛大學臨床精神病學專家Martha Stout在著作《當良知沉睡——辨認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中就提到,在美國約有4%的人屬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也就是說,平均25人中就有1個人是反社會人格者。
  • 曠課、逃學,頻繁違反校規校紀,警惕走向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8篇–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案例一:劉小暉(化名)是一名正在上高一的學生,在學校裡經常違紀違規。就在劉小暉休養身體期間,父母求助於心理諮詢,從諮詢師口中得知,劉小暉屬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如果是個在校生,通常會做出一些違反校規的行為。例如曠課、逃學,與同學們合不來,常常對抗老師等。在家中則與家長頻頻發生矛盾,執拗不聽勸,與一般的青春期叛逆有著本質的區別。
  • 反社會行為、反社會人格的社會學書單 推薦
    反社會行為指的是故意或非故意、不顧他人觀感,而且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無法增進公眾福祉的行為,而上升到「人格障礙」的精神疾病層面,反社會的行為特徵就變為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 給所有危害性高,沒有明確作案動機且無愧疚感的罪犯都貼上「反社會人格」的標籤,顯然是不明智的。
  • 小心,他們是反社會人格者
    首先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作者給的一個數字——在美國,反社會人格比例是4%(東亞,包括中國的數字,遠遠低於這個,後面會談到)。4%是什麼概念?一個百人微信群,裡面就潛伏著4個;一個班50個人,就分配到2個指標。換言之,每個普通人終其一生,一定會遇到反社會人格。說到反社會人格,通常第一反應是連環殺手。
  • 嶽曉東:女孩虐男嬰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與成長經歷有關
    核心提示:重慶十多歲小女孩虐待男嬰事件,反映出小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或許感覺「不幸福」,從而致使這種反社會人格障礙心理的出現。嶽曉東:謝謝,首先你說的對,這肯定跟家庭成長家庭環境有關,因為小孩子暴力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她一定是後天習得的,或者後天的成長環境所造成的,當然我現在看這個問題看更嚴重一個方面就是說我查的一下,這個十歲女孩的行為表現就是從人格障礙的角度來講,已經夠得上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因為她這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有四點。
  • 人類人格大賞之病態人格篇:反社會人格,特性及其日常表現
    根據近幾年的世界範圍內對「反社會人格」的調查,數據顯示出,暴力犯罪與編造謠言的犯罪分子中「反社會人格」男性中有47%具有此人格,女性中有21%具有此人格。這類人格起源於童年早期,並且貫穿成年期。在美國心理協會的一項調查報告中指出,反社會人格在普通人群中出現的概率大約在2%~3%,以次我們推測國內大約有三千多萬人具有反社會人格,而更有趣的是精神分裂的患病率大約在1%左右。這以為著「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會比精神分裂患者還要多。
  • 教會孩子識別和遠離反社會人格者,拒絕被反社會人格者控制!
    和反社會人格者。反社會人格則是社會人格者的特質反過來,根據心理學家的統計,大約有20%的人屬於反社會人格者。社會人格者他們樂觀向上,對周圍的朋友多採取讚美,鼓勵,幫助的溝通方式,他們急於傳遞積極向上的消息,他們容易理解並相信別人,由於他們傳播的是正能量,所以在他們身邊的朋友都會感到積極和愉快。
  • 13條原則應對生活裡的反社會人格
    但是,作為心理專業工作者,我多少又有些擔心,因為這兩部作品對反社會人格患者的美化,可能會讓一部分人誤以為他們「也不過如此」,所以想借這篇文章和大家澄清一下,到底真實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是什麼樣的。在歐美社會,通過相關的數據統計發現,反社會人格佔據他們人口總數的約4%,我國因為還沒做過類似的科學統計,相關數據不詳。4%到底意味著什麼?以不少人更「常見」的精神類疾病作比較,厭食症的患病率估算為3.43%,精神分裂症的發生率大約1%。由此可見,反社會人格要比厭食症要多,比精神分裂症患者要多3倍。
  • 流浪漢持刀捅傷5人被判12年 或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流浪漢持刀捅傷5人被判12年 或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2014-06-25 15:47:01  劉某或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合肥精神病醫院精神鑑定專家向記者介紹,劉某的行為,具有明顯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這一類患者具有高度攻擊性,其攻擊行為主要受偶然動機、情緒因素,或本能願望所驅使,一般缺乏預謀。」  那麼,這種人實施犯罪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呢?
  • 發現身邊隱藏的「定時炸彈」|幾步教你了解、辨別反社會人格障礙
    02 無良症者無良症,又可以稱為「反社會人格症狀」,在臨床心理學上,是一種病症:反社會人格障礙( ASPD Antisocial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有以下幾個診斷標準:
  • 反社會人格犯罪:張君心理剖析
    何謂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障礙一般從兒童時期就開始有各種明顯的不良表現,如逃學、打架、偷盜、離家出走等。青春期開始出現性行為紊亂,出現各種違法行為。因此,這種人格障礙也被稱作「道德白痴」。具有這種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無論出現在哪裡,都會給周圍帶來破壞、暴力與恐怖的陰影[2]。反社會人格障礙並非在犯罪之後形成,恰恰相反,正是先出現反社會人格,然後,這種反社會人格才決定其必然出現社會文明所不能容忍的「無視任何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的犯罪行為。換言之,反社會人格也是個體犯罪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從蓄意傷害事件談起|3步辨認出你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
    人格功能受損:同時出現自我功能(如自尊、自我中心等)和社會功能(如無法共情、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等)的受損情況;2. 心理病態人格特徵:對立與敵意(如操控他人、欺騙、無情冷漠、攻擊性)和去抑制化行為(如無責任感、易衝動、追求刺激與冒險);3.
  • 殺人被捕後,他笑了:反社會人格的微笑,為何如此瘮人?
    反社會人格,究竟有多可怕反社會人格,是心理學領域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或社會性病態,是各種人格障礙中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類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是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
  • 從蓄意傷害學生事件談起 | 3步辨認出你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
    實際上,這也是最容易被觀察到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點之一。在哈佛大學臨床精神病學專家Martha Stout所著的書《當良知沉睡——辨認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The Sociopath Next Door)中有提到,在美國約有4%的人屬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也就是說,平均25人中就有1個人是反社會人格者。
  • 河南高考生撕毀同學答題卡,當孩子遇到反社會人格者怎麼辦
    學過心理學的人都知道,這種行為是一種嚴重的反社會心理和人格。世界上的人可以劃分為兩大類:社會人格者和反社會人格者,根據心理學家統計:大約有20%的人屬於反社會人格者。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或社會性病態,是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類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是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反社會人格者5個行為特徵:智力正常甚至高智商,並沒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思維清晰。
  • 舟山砍殺小孩案:反社會人格者,就潛伏在你身邊
    這群隱藏在茫茫人海中的危險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按照百度的定義: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社會性病態(sociopathy),是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