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雷波中學,這個剛剛脫貧的國家貧困縣裡的唯一高中,今年高考同時考出了清華、北京學生,同時這所學校的本科上線人數也創了歷史新高。
改變大涼山學生命運的不僅有他們自身的努力,還有一塊神奇的屏幕。
伍幫萬老師(右三)與部分畢業生合影。右二為何吉翔,右四為高欣怡。鄺川雲 攝
與成都七中相連的「網絡班」考出清華北大學生
近日,涼山州雷波中學2017級16班的何吉翔與高欣怡,分別拿到了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何吉翔實考672,加分後682;高欣怡實考639,加分後649。兩人均為理科。)
今年,雷波縣唯一的高中——雷波中學本科上線人數總計402人,這是該校首次突破400人大關,佔比35.3%,創歷史新高。理科最高分682分,文科最高分618分。其中,何吉翔和高欣怡分別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是該校首次考出清華、北大學生,並有多位學生考上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重慶大學等知名高校。
雷波中學2017級16班在縣裡還有一個更加廣為人知的別稱——「理科網絡班」。「網絡班」一端是成都七中,另一端是中國貧困地區的248所高中,雷波中學就是其中之一。
雷波中學2017級16班正在過集體生日。伍幫萬 供圖
被北京大學錄取的小姑娘高欣怡活潑開朗,「老師們都很盡責,在這裡讀書很開心。」她表示,上大學後想要拓寬知識面,讀雙學位,以後想要成為學科內的頂尖人物。
高欣怡
被清華大學錄取的何吉翔說:「很感謝在屏幕另一端的成都七中師生們,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很輕鬆,能夠直擊每一個知識點的本質。」
何吉翔
獲取這樣的高分,有什麼訣竅和經驗?何吉翔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經驗,就是保持專注,上課認真聽講,把每一個知識點都理解得很通透,達到「條件反射」的程度,下課再保質保量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把每一個錯誤的地方都搞明白,課外也不必再去完成額外的內容,只要這樣堅持下去,就會對自己的學習成績越來越有信心,就能對學習保持長期熱愛,自然就能考高分了。
伍幫萬與何吉翔、高欣怡合影。鄺川雲 攝
同樣畢業於16班的阿杜拉林是一名彝族少年,今年被西南石油大學錄取。阿杜拉林家裡的主要經濟收入全靠種玉米,他說:「想要走出大山,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幫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孩子。」
雷波中學2017級16班正在開主題班會。伍幫萬 供圖
剛剛脫貧的國家級貧困縣有多重視教育?
雷波,作為剛剛脫貧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為何能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績?
雷波中學校長徐華介紹,自2003年起,該校與成都七中結對幫扶,開辦網絡直播班,相隔400公裡的兩校老師分享優質資源。同時,經過省教育廳牽線搭橋,該校先後得到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廣東佛山羅定邦中學等學校的幫扶,在學校管理、課堂教學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支持。
近年來,雷波縣教育總投入達17.78億元,實施教育建設項目155個,小學修到了山頂上,幼教點就在家門前,實現了鄉鄉都有中心校,村村都有幼教點,教學條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雷波中學擁有了機器人實驗室、多媒體教學系統等,學校新建了教師周轉房,為教師提供每年6000元的住房補貼,讓教師進得來、留得住。
除了高考成績,徐華感覺變化最大的,還有當地學生、家長對學校的信賴度。
「近年來,到城裡上學的學生越來越少,甚至出現了學生回流現象。」徐華說,只要認真學,雷波中學學生也能上清華北大」的想法逐漸深入人心。今年8月,該校進行了一次補錄,只有8個名額,卻有240名孩子報名補錄。「1:30的錄取比例,是以往沒有出現過的。」
學生自身的信心也隨之提升。徐華表示,以往帶學生到成都進行交流,學生總是畏畏縮縮,現在變得自信陽光了許多。「因為他們相信,城裡孩子知道的,雷波的學生也都懂!
知識改變命運,
通過學習,
大山深處的學生也能考上頂尖高校!
涼山也因為教育在改變!
祝福這些孩子們,
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