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站大涼山,下一站清華北大

2020-08-30 好苗平在

四川涼山州雷波中學

這個剛剛脫貧的國家貧困縣裡

唯一的高中

今年高考同時考出了

清華、北大學生

同時這所學校的本科上線人數

也創了歷史新高

改變大涼山學生命運的不僅有他們自身的努力,還有一塊神奇的屏幕。


伍幫萬老師(右三)與部分畢業生合影。右二為何吉翔,右四為高欣怡。鄺川雲 攝

成都七中相連的「網絡班」

考出清華北大學生

近日,涼山州雷波中學2017級16班的何吉翔與高欣怡,分別拿到了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何吉翔實考672,加分後682;高欣怡實考639,加分後649。兩人均為理科。)

今年,雷波縣唯一的高中——雷波中學本科上線人數總計402人,這是該校首次突破400人大關,佔比35.3%,創歷史新高。理科最高分682分,文科最高分618分。其中,何吉翔和高欣怡分別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是該校首次考出清華、北大學生,並有多位學生考上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重慶大學等知名高校。

雷波中學2017級16班在縣裡還有一個更加廣為人知的別稱——「理科網絡班」。「網絡班」一端是成都七中,另一端是中國貧困地區的248所高中,雷波中學就是其中之一。

雷波中學2017級16班正在過集體生日。伍幫萬 供圖

被北京大學錄取的小姑娘高欣怡活潑開朗,「老師們都很盡責,在這裡讀書很開心。」她表示,上大學後想要拓寬知識面,讀雙學位,以後想要成為學科內的頂尖人物。

高欣怡

被清華大學錄取的何吉翔說:「很感謝在屏幕另一端的成都七中師生們,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很輕鬆,能夠直擊每一個知識點的本質。」

何吉翔

伍幫萬與何吉翔、高欣怡合影。鄺川雲 攝

同樣畢業於16班的阿杜拉林是一名彝族少年,今年被西南石油大學錄取。阿杜拉林家裡的主要經濟收入全靠種玉米,他說:「想要走出大山,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幫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孩子。」

雷波中學2017級16班正在開主題班會。伍幫萬 供圖

知識改變命運

通過學習

大山深處的學生也能考上頂尖高校

涼山也因為教育在改變

祝福這些孩子們

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上一站大涼山下一站清華北大
    【上一站大涼山下一站清華北大】大涼山貧困縣網絡班學生考上清北四川涼山州雷波中學,這個剛脫貧的國家貧困縣裡唯一的高中,今年同時考出了清華、北大學生。
  • 泛濫的清北崇拜症,考不上清華、北大就像沒考上大學似的
    從小縣城到中央媒體,無不對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大書特書。新華社報導的是《上一站大涼山,下一站清華北大》,講的是貧困山區學子如何在扶持幫助下立志求學的故事。1000萬考生,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似乎只有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才上了真正的大學。
  • 大涼山深處的這所中學,考出了清華北大學生!
    也創了歷史新高改變大涼山學生命運的不僅有他們自身的努力還有一塊神奇的屏幕大涼山深處的中學今年同時考出清華北大學生雷波中學今年高考本科率達34%上線人數總計402人,創歷史新高2017級學生何吉翔(理科,682分)和高欣怡(理科,649分)分別被清華和北大錄取
  • 大涼山深處的這所中學,考出了清華北大學生
    也創了歷史新高改變大涼山學生命運的不僅有他們自身的努力還有一塊神奇的屏幕大涼山深處的中學>今年同時考出清華北大學生雷波中學今年高考本科率達34%上線人數總計402人,創歷史新高2017級學生何吉翔(理科,682分)和高欣怡(理科,649分)分別被清華和北大錄取
  • 大涼山這所深山裡的高中,今年考出了清華北大生
    近日,來自四川涼山州雷波中學的應屆畢業生高欣怡收到了北大錄取通知書興奮不已>不僅有大涼山學生自身的努力還有一塊神奇的屏幕↓↓↓△視頻來源:四川日報全縣唯一的高中同時考出清華北大學生第一次突破400人大關理科最高分682分文科最高分618分何吉翔(理科,682分)和高欣怡(理科,649分)分別被清華和北大錄取
  • 這個大涼山深處的貧困縣多重視教育?今年同時考出清華、北大學生
    涼山州雷波中學,這個剛剛脫貧的國家貧困縣裡的唯一高中,今年高考同時考出了清華、北大學生,同時這所學校的本科上線人數也創了歷史新高。改變大涼山學生命運的不僅有他們自身的努力,還有一塊神奇的屏幕。鄺川雲 攝與成都七中相連的「網絡班」 考出清華北大學生近日,涼山州雷波中學2017級16班的兩名同學何吉翔與高欣怡,分別拿到了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 大涼山深處一所中學今年同時考出清華北大學生
    涼山州雷波中學,這個剛剛脫貧的國家貧困縣裡的唯一高中,今年高考同時考出了清華、北京學生,同時這所學校的本科上線人數也創了歷史新高。改變大涼山學生命運的不僅有他們自身的努力,還有一塊神奇的屏幕。鄺川雲 攝與成都七中相連的「網絡班」考出清華北大學生近日,涼山州雷波中學2017級16班的何吉翔與高欣怡,分別拿到了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何吉翔實考672,加分後682;高欣怡實考639,加分後649。兩人均為理科。)今年,雷波縣唯一的高中——雷波中學本科上線人數總計402人,這是該校首次突破400人大關,佔比35.3%,創歷史新高。
  • 大涼山深處一所中學今年同時考出清華、北大學生
    涼山州雷波中學,這個剛剛脫貧的國家貧困縣裡的唯一高中,今年高考同時考出了清華改變大涼山學生命運的不僅有他們自身的努力,還有一塊神奇的屏幕。鄺川雲 攝與成都七中相連的「網絡班」考出清華北大學生近日,涼山州雷波中學2017級16班的何吉翔與高欣怡,分別拿到了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何吉翔實考672,加分後682;高欣怡實考639,加分後649。兩人均為理科。)
  • 「雷波娃」高欣怡:北大,我來了
    成都七中對口幫扶 雷波中學同一班級兩名學子考入清華北大高欣怡就讀於雷波中學2017級16班,前不久,她收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她的同班同學何吉翔拿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是雷波中學有史以來第一次同時考出清華、北大「雙子星」,一時間,兩位少年的勵志故事刷爆了朋友圈。
  • 貧困縣兩學生考進清華北大,反被網友質疑,錄取結果公平嗎?
    有人覺得640多分就能上北大,這也太不公平了。我想問,如果讓你到貧困鄉縣或者少數民族聚集區去生活20年,孩子就在當地上學,你能考到640多分嗎?請認真思考再作答。有個宣傳口號叫做「上一站大涼山,下一站清華北大」。這個口號本是媒體用來做宣傳使用的,但它也引發了爭議,這是為什麼呢?看看這些年來中國學霸們的去向吧,頂尖學霸很多走出了國門,一去不返。從貧困落後地區走出的學霸們,畢業後多數也不會再返回鄉村,而是選擇在城市生活。由此有很多人對他們產生了不滿,這也可以理解。但我想說,他們的選擇真的應該被指責嗎?
  • 走出大涼山考進清華北大,東方中原低調打造「網絡班」
    與她同樣驚喜的還有考上清華大學的同班同學何吉翔,攜手創造了這個小縣城同時考出清華、北大學生的「教育奇蹟」。隨著9月開學季的來臨,兩位同學也正式邁進了心儀大學的校門。而在這背後,實際是老師和學生們不懈努力的結果,也是國家教育部多年來持續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學資源均衡化發展成果的體現。
  • 最貧困的大涼山,第一次考出清北生,原因在於這塊神奇的屏幕
    我國教育資源的地域分配是不均衡的,這從高考就可以看出來,有的地方一個學校有上百人上清華北大,有的地方一個學校考上一本線都非常難。最近,網上流傳出一份《2020年全國被清華北大錄取最多的中學》的名單,名單中中學幾乎都來自大城市,第一、二名都是位於北京的中學,分別是169名清北生的人大附中,113名清北生的清華附中,第三名是佔河北省62%的重點學生的衡水中學。
  • 教育行業清華北大畢業生接踵而至,是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
    據黑板洞察研究院統計,2017年清華有225人,北大有332人進入教育行業,而2018年這個人數增加了,清華為305人,北大為339人。等到2019年,人數更多,清華為316人,北大為650人。由此可見清北畢業生籤約教育單位的人數逐年遞增,特別是北大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的人數增速更快。
  •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同時上清華北大是啥感覺?
    其中,北大開放27課,以人文社科類課程為主,清華開放12門課程,以理工科為主。北大和清華作為中國人心目中地位最高的兩個高等學府,其各自側重點有所不同。北大的人文社科更強,清華的理工科則更強,兩者互補,可謂是魚與熊掌兼得。而作為很多人曾經的夢想高校,上清華還是上北大,一直都很糾結。現在好了,清華北大相互開放,上啥都一樣。
  •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時間:2020-01-14 19: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 清華、北大是不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但兩所大學各有側重,在具體課程資源和設置上會有所不同。
  • 「不能把北大辦成清華」
    清華則嚴謹務實,雖然想法不如北大多,但辦法比北大多,想得到也能辦得成。如果能把北大的「想法」和清華的「辦法」結合起來,勢必如虎添翼。在新時期,北大、清華各有千秋,北大的後發優勢也開始顯現。其實,不論具有清華學歷或是具有北大學歷的領導人,大多數並不是從學校直接進入政壇的,而是在長期社會實踐中湧現出來的。「時勢造英雄」,是社會發展對領導者素質的要求決定了領導層的構成。其次,北大、清華不同的辦學傳統也對學生的從政歷程起了很大影響。北大是在廢科舉、興學堂的背景下誕生的,是封建科舉制度的直接對立物。
  • 走出大涼山走進「趣口才」支教老師劉金歌攜大涼山孩子進京上直播
    2020年9月10日上午,時值第36個教師節之際,「趣口才」創始人王赫先生、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公益支教老師劉金歌、高考語文滿分北大堯堯學姐,攜金歌老師支教所在地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與張振生校長一起走進北京趣口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直播公開課。
  • 走出大涼山 走進「趣口才」 支教老師劉金歌攜大涼山孩子進京上直播
    2020年9月10日上午,時值第36個教師節之際,「趣口才」創始人王赫先生、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公益支教老師劉金歌、高考語文滿分北大堯堯學姐,攜金歌老師支教所在地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與張振生校長一起走進北京趣口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直播公開課。
  • 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沉默
    先來看兩個驚人的統計數據:在美國矽谷,有大約兩萬名清華畢業生在此工作。而在美國防部一項人工智慧領域的軍事技術中,將近三分之一的科研人員來自中國。清華、北大一直代表著中國學術界的最高學府,每年國家對其撥款也在各大高校中遙遙領先。清華、北大所招錄的也是來自於各省最優秀的學子,如此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大家對其期待也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