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縣兩學生考進清華北大,反被網友質疑,錄取結果公平嗎?

2020-09-03 繆老師妙筆生花

2020年高考中,四川涼山州雷波中學有402人(佔比35.3%)上了一本,理科682分(含10分加分)的何吉翔和649分的高欣怡(含10分加分)被分別錄取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消息一出,網上的輿論瞬間分為兩派,一派認為貧困縣學校拿到如此好的成績,該為兩位學生喝彩。另一派認為640多分就可以上北京大學,在全國多數省份都是不可能的,政策傾斜導致高考不公。還有人質疑:兩位考生是真的在貧困縣上學還是學籍保留在雷波中學,自己卻不在雷波上學,只是回鄉考試呢?下面聽繆老師來說道說道。

一、分數太低彰顯不公?

中國幅員遼闊,各個省份之間,各個城市之間乃至同一個城市的不同鄉鎮之間,教育資源都相差極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集中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東部整體強於西部,城市總體強於鄉村,少數民族聚集區和貧困地區整體教育資源貧乏。

我們都是中國人,為了維護祖國統一和安定團結,教育政策向貧困落後、教育資源稀缺的地區適當傾斜,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有人覺得640多分就能上北大,這也太不公平了。我想問,如果讓你到貧困鄉縣或者少數民族聚集區去生活20年,孩子就在當地上學,你能考到640多分嗎?請認真思考再作答。

二、尖子學生走向何方?

有個宣傳口號叫做「上一站大涼山,下一站清華北大」。這個口號本是媒體用來做宣傳使用的,但它也引發了爭議,這是為什麼呢?

看看這些年來中國學霸們的去向吧,頂尖學霸很多走出了國門,一去不返。從貧困落後地區走出的學霸們,畢業後多數也不會再返回鄉村,而是選擇在城市生活。由此有很多人對他們產生了不滿,這也可以理解。但我想說,他們的選擇真的應該被指責嗎?

中國是不缺學霸的,中國人的平均智商,在全世界範圍內絕對屬於上等。為什麼我們有很多人才,甚至是天才,選擇走出國門一去不回呢?可能在國外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更愜意,待遇更高,福利更好。但客觀來說,目前我們留人用人的環境(學術不端、論資排輩、考核不公、待遇不兌現)也的確跟很多發達國家無法相提並論。

走出大山,一去不回的學生們,他們嚮往大城市更好的生活,這能算是錯嗎?大山裡有什麼樣的崗位適合他們發揮自己所學呢?並不是說我們要鼓勵大山裡的孩子一去不回,而是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提供他們回鄉也能施展所長的環境。

三、網絡課堂作用幾何?

雷波中學有一個理科網絡班,連接的是成都七中。有人據此認為,網絡課對於平衡教育資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我想說,這一點還有待驗證,不能輕易下結論。

成都七中的網絡班為中國貧困地區的248所高中服務。這248所高中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相對於往年有什麼樣的提高,未來幾年還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整體多年的大數據沉澱下來,才能得出更加靠譜的結論。

我們的網絡教育在網際網路高度覆蓋的前提之下,已經進行了很多年的嘗試,有很多的學校和機構都十分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單純用網絡進行授課而脫離課堂,從目前看還不現實,也不太容易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提升。

四、高考只有相對公平!

有人吐槽兩個孩子的加分,認為高考加分制度存在不公平。我想說,這十幾年以來的高考加分制度越來越嚴格,加分項不斷減少,加分幅度不斷降低。

從歷史上看,我們的科舉制度一直都不存在所謂的絕對公平,取仕制度更不存在所謂的絕對公平。教育不能脫離於社會,教育公平也不能脫離社會單獨拿出來說事兒。單純以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資源分布來看,就與各個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和所在位置,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

至於有些網友反映,兩名考生只是學籍在雷波,自己並不在雷波上學,這倒值得深思。一來目前沒有任何人拿得出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件事,我們不宜隨便猜測。二來這些年一直都有低齡學生,試圖以轉移戶籍的方式到高考相對容易的省市去落戶,讓自己的高考變得容易一些。

有些人算盤打得很精:在一個學習普遍比較努力,學霸頻出的省份上學,再到高層次大學錄取率比較高的省份,也就是戶籍所在地去考試。我本人認為這種操作雖然看上去很美好,但卻屬於鑽空子的行為。而且還有三大隱患。

第一,低齡操作學籍戶籍轉換,距離高考時間還很遠。高考政策近些年的變化非常頻密,真的臨到高考的時候,可能因為政策變化而讓自己所有的努力付出東流,竹籃打水一場空。

第二,孩子的人生屬於孩子。很多所謂成功人士希望通過自己百般操作,讓孩子的人生一帆風順,但這不現實。每個人的人生都逃不開困難和挫折。往往在小時候遭遇過困難和挫折的人,心性容易變得堅強,在成年後面對困難的時候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第三,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你進行各種操作,不可能把孩子一直蒙在鼓裡,直到18歲。當他知道自己已經有了退路,還會勇於向前,挑戰困難嗎?當他知道自己有機會以低幾十分的成績跟自己的同學被錄取到同樣檔次的大學,他不會懈怠嗎?他不會有優越感嗎?這些懈怠和優越感,將來會給他帶來什麼,你想過嗎?

對貧苦學子享受加分,考上清華北大,你怎麼看?來評論區聊聊吧。

關注我,幫你帶好家中神獸,助你規劃錦繡前程。

相關焦點

  • 兩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網友炸了鍋,有人喝彩,有人質疑不公平
    在國內,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是天之驕子。考上清北不僅是學生個人的榮譽,也是學校的榮譽,並且是學校宣傳的重點。不過今年高考中,2位四川考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卻讓網友炸了鍋,有的人為他們喝彩,也有人提出了質疑,認為這有違高考公平的原則。
  • 貧困縣兩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被網友質疑:這公平嗎?
    2020年高考開始陸陸續續錄取完成,在今年的高考中,四川涼山雷波中學有402人上了本科,佔比35.3%。理科的何吉翔考到了682分(含10分加分)和考到649分高欣怡(含10分加分)被分別錄取到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 清華、北大對外籍學生免筆試,對國內考生公平嗎?
    很多網友不淡定了,說什麼「你十年寒窗苦讀,不如人家一紙國籍」,&34;等。其實,網友的心情能理解,尤其是我們國家高考競爭激烈,想考清北這樣的名校,更是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現在外籍學生不需要通過考試僅僅憑面試就有機會進入清華、北大就讀,怎麼能讓大家心裡不起漣漪呢?
  • 清華免試錄取外籍學生,遭網友質疑,校方回應:不佔用國內名額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清華大學卻頗受爭議,甚至遭到了不少網友的質疑。換而言之,如果你是一名外國國籍的適齡學生,只需要提出申請,滿足基本條件就可以被清華大學錄取,而且還有豐厚的獎學金以及專屬的學生公寓等等。對於看起來像「過家家」一般的錄取過程,引起了不少家長的質疑——難倒十年寒窗還比不上一紙外國國籍嗎?
  • 廣西175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速來圍觀錄取通知書
    這幾天今年的高考生陸續收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作為中國頂尖大學的清華北大錄取結果更是引人關註記者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廣西招生組獲悉,兩所高校已經完成在廣西的招生任務,今年我區共有175名考生被兩所名校錄取
  • 今年廣西175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速來圍觀錄取通知書
    錄取結果更是引人關註記者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廣西招生組獲悉,兩所高校已經完成在廣西的招生任務,今年我區共有175名考生被兩所名校錄取,圓了清華、北大夢。據介紹,廣西優秀學生報考清華的熱情很高,因此該校文理科在我區實際錄取時,比計劃多錄了考生。北京大學今年在廣西投放原始計劃76人,在錄取過程中,在強基計劃增加了9個,特殊類型招生批增加了2個,本科第一批增加了1個,共錄取考生88人。
  • 這樣真的公平嗎?北大前腳拒絕江蘇省高考狀元,轉身就錄取外籍生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之後,各省的狀元都成為了北大清華的目標,紛紛拋出橄欖枝,希望將高考狀元「納入懷中」。今年卻出現了一個意外,作為江蘇省文科狀元的白湘菱因為歷史B+被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各大高校紛紛拒之門外。這讓不少網友都覺得十分可惜,表示希望清華北大能夠破格錄取,卻被清北以不符合錄取招生標準明確拒絕了。
  • 這樣公平嗎?北大前腳拒絕江蘇省高考狀元,轉身就錄取外籍生
    今年卻出現了一個意外,作為江蘇省文科狀元的白湘菱因為歷史B+被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各大高校紛紛拒之門外。這讓不少網友都覺得十分可惜,表示希望清華北大能夠破格錄取,卻被清北以不符合錄取招生標準明確拒絕了。在拒絕江蘇省狀元之後,就傳出北京大學向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阿根廷籍學生鄭楒婷遞上了入學邀請函。這讓不少網友質疑:憑藉外籍學生的身份打敗高考狀元被北大錄取,這樣的規則真的公平嗎?
  • 她是黃如論中學建校以來,第一位清北生,卻遭到網友質疑:公平嗎
    清華與北大,無疑是我國內地大學中最優秀的兩所,是內地大學的雙子座,而且各擅勝場,實力不相伯仲。考上清華或者北大,無疑是無數高考學子的夢想,但實際上能實現這個夢想的人很少。清華北大每年本科生的錄取人數大概是在3300~3400人左右,除去北京所佔的名額,各省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最多的也不過一百多個。河北省2017年北大招生了137名,清華是130名,全省參加高考的總人數是43.62萬,可見其難度。哪個高中能考上清華和北大,那就是這個學校無上的榮光了。
  • 高中校清華北大錄取人數排行榜:衡水中學排第4,第1卻遭受質疑
    而衡水中學確實也沒有讓人失望,今年被清華北大錄取的學生達到73人,一個省的三分之一拿下了。不過,從全國排名來看,衡水中學前三都沒排上,只拿了個第四。也就是說,還有比衡水更牛的學校。何況,清華附中地處海澱區,這個區每年都瓜分了北京地區考上清華北大的多半份額,今年僅海澱區,就有479人被北大清華錄取,是不是太恐怖了?一個區跟上兩省了。網友們對清華附中拿下第二名也沒有什麼可說的,只是對於第一名,頗多非議和質疑。
  • 雲南這個深度貧困縣今年11人被北大、清華錄取。
    錄取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後在北大、清華就讀的學生將達65人快和小布一起來看看這個地方究竟是哪裡 隨著一本批次錄取結束,2020年曲靖市會澤縣共有11名學子被北大、清華錄取,其中,北大5人、清華6人。、各類別錄取學生中理工類最低分671分。
  • 終於有學生考取北大了,卻遭網友質疑:教育部不是禁止他們報考嗎
    終於有學生考取北大了,卻遭網友質疑:教育部不是禁止他們報考嗎清華北大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不容置疑。對高中學校而言,當年度高考有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那絕對是學校無上的榮光。許多地方政府對高中學校的考核,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清華北大的錄取率,只要有就能夠一俊遮百醜。清北錄取率是學校最靚的一道風景線,最耀眼的一張宣傳學校的名片。
  • 為考清華十年寒窗,去北大卻只要一紙外國國籍,這真的公平嗎?
    清華北大對外籍學生降低門檻,引網友不滿。如果你關注清華北大招生情況就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的現因為清華在幾年前就發布了一條,讓很多國人氣憤的消息∶從2017年開始,外籍學生可以申請到清華大學,免去筆試環節。
  • 河南女孩考上北大,母校獎勵其50萬,遭眾人質疑:這不公平
    最近河南周口的一名女孩以692分的優秀成績,被北大成功錄取,這在當地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錄取結果出來之後,女孩的高中母校老師隨即趕到其家裡,為女孩送上50萬的獎金。難道就因為考上北大?」有人說:「獎勵這麼多錢是不是太多了?學校哪裡來的這麼多錢?」甚至有人說:「考上北大就獎勵50萬,對其他學生是不是不公平?」面對眾多網友的質疑,女孩的母校不得不出來解釋:這50萬元獎金,其中十萬是學校出的,另外40萬是當地各個企業湊出來的,不止女孩一人,只要考上清華北大的一律獎勵50萬,為的就是樹立一個學習的氣氛。
  • 北大拒絕白湘菱,轉身錄取外籍考生鄭楒婷,網友炸鍋:努力不值錢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清華北大我們都非常熟悉了,是我國的頂級學府,也是內地高校的榜一和榜二,讓其他高校望塵莫及,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清華北大,如果可以考上清華北大,父母也會感到臉上有光才。其實每年可以考進清華北大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各省市的狀元,不過有的學霸也沒有那麼幸運,說到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很多人都是感到惋惜。
  • 建校18年來首個考上北大的學生,網友不贊反斥,懟其有損高考公平
    可是,這兩校的招生錄取卻很殘酷,每年錄取本科生不到八千人,錄取計劃具體到省,少的只有幾十名,高考大省稍稍多一點,平均錄取率僅萬分之四左右。正因為這樣,若有學生考上了清華、北大,不但家人和親友倍感榮耀,就是老師和學校也大書而特書。不僅如此,在公眾的眼裡,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也是衡量一所中學辦學綜合實力的最重要指標。
  • 拒絕狀元白湘菱的北大,轉頭「免試」錄取外籍的她,這公平嗎
    按理來說,一個省文科狀元,在報考大學的時候,肯定會選擇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但是由於白湘菱同學的歷史選修成績只有B+,因此根據相關招生政策,她不光是無緣清華北大,還與很多國內的名校無緣。還有網友喊話北大,希望可以破格錄取。但是當時北京大學給出了相關的回應大致意思是:雖然白湘菱同學很優秀,但是需要按照規章制度來招生,無法破格錄取,否則對他們不公平。這個回復一出,很多人也都覺得有道理,因此也都默認了北大的做法。
  • 737名考生被清華北大錄取!不接受質疑,清北成功捍衛主場尊嚴
    目前國內熱議的「全國第3」的學府就有上10所,但是清華北大前TOP2的地位無可撼動!清北毫無疑問是國內最頂尖的兩所學府,綜合實力可評為世界一流大學,U.S. News世界級大學排行榜清華大學亞洲第2、北京大學亞洲第5,中國乃至亞洲科研領頭羊地位一目了然!
  • 2020高考,海澱區479人考上清華北大
    每年高考後,每個省份都喜歡和北京比,「看他們考北大、清華多容易。」「應該全國一套試卷,公平面對。」「這其實很公平,大家要看一看都是什麼學生!」因為就是海澱區的「清華北大錄取人數統計表」。一個區,北京大學錄取了247人,清華大學錄取了232人,兩所高校合計錄取人數為479名。
  • 澳籍華人無需高考,免試入讀清華北大,對中國考生真的不公平嗎?
    從來都沒有免費可以吃的午餐,你以為這樣一句話「澳洲華人無需高考,免試入讀清華北大」就是容易了嗎?孩子們,想多了,再怎麼希望招收外國留學生,咱們國家也不至於啥歪瓜裂棗都要的,好不?你以為清華口中的這些東西:一本外國護照 + 高中成績和畢業證 + 一口流利的中文,真的很簡單容易,所以內心不平衡了嗎?孩子們啊,只有你自己在鬧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