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但是老師絕對沒教你他因何被殺!
我們國家歷史文化悠久,從古至今流傳下來很多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對於現在的人的啟示都是很大的,對於孩子們的教育也具有深刻的影響。相信很多朋友們和小編一樣,從小就聽過一個故事,那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
一、孔融讓梨,年少成名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從前有個叫孔融的孩子,他聰明懂禮,大家都非常喜歡他,有一次與家人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親奇怪地詢問他,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按理應該拿小的。」所有長輩都很驚訝一個小孩子居然這麼懂得禮讓,孔融也因此被寄予了厚望。孔融從小就有孝順、賢才的美名,十三歲時,他父親去世,孔融悲痛到倒地不起,還因此被世人所稱讚。
十六歲時,東漢時期的名士張儉因為上書舉報很多囂張跋扈的官員而被通緝,四處流亡,連累了許多人,這其中就包括孔融一家。當時張儉與孔融的哥哥孔褒交好,四處流亡逃竄時逃到了孔家,恰巧孔褒不在,孔融就代替收留了他。後來事情敗露,張儉倒是逃走了,孔融和孔褒卻被抓進了監獄,上頭要定罪,兄弟倆就爭著說是各自的主張。最後皇帝定了孔褒的罪,而孔融成為了忠義仁孝於一身的超級名士。
二、坎坷的為官之路
成名之後作為在士族中擁有著巨大影響力的超級名士自然就可以做官了,為官後他收到命令在暗中查詢很多貪汙的官員,因為他的脾氣向來是剛正不阿的,所以無論查出來的人是誰都不留情面,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做官時間不長,因為與上司不合,所以告病回家,再次復出的時候,當時正好趕上董卓想要謀朝篡位時期,他在朝堂上直指董卓,與其爭的面紅耳赤,又被董卓貶到北海。
但是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孔融在北海乾了不少事,修建城牆、招募士兵、建立學校、推廣儒學、舉薦賢良,對任何人都以禮相待,一時之間博得了很大的名聲。可是沒事還好,遇到事情就尷尬了,一向自詡天才的孔融,作戰能力弱爆了,比如他經常會被黃巾軍打的抱頭鼠竄,最後在戰亂中被曹操所收留。
三、全家被曹操所誅殺
雖然曹操收留他,但是他並沒有因此便感恩戴德,因為他是個極其自負的人,又是一個堅定的擁漢黨,他對曹操做的很多事情都非常的不贊同,還經常找機會諷刺曹操。曹操進攻鄴城屠殺鄴城居民,袁紹家的婦人孺子多被擄掠。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試想曹操看後會是怎樣的心情?
你敢一次次挑戰曹操的底線,也就離死真的不遠了,但是當時他的名聲很高,如何順理成章的治他死罪呢?結果終於被曹操逮住了機會,有一次孔融,說父子之間其實沒什麼恩情,只不過是一時激情所致;母子之間一樣,只不過是像一個裝東西的瓶子,倒出來就沒什麼關係了。原話是: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而曹操就是利用了孔融的這些話柄,以「不忠不孝」等罪名處死孔融,並株連全家。從小就以讓梨的美德聞名於世的孔融,最後卻落得了一個「不孝」的罪名,並因此而丟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