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宣城日報報導, 為了緩解停車矛盾,促進市區停車有序,我市於2013年初開始謀劃對市區8條主要道路停車泊位進行統一施劃,並於當年9月1日起正式啟動停車收費管理工作。2015年9月,又新增了5條道路進行停車收費管理。統一施劃道路停車泊位本來是好事,但部分停車管理員的不規範停車收費行為卻引起眾多市民吐槽。
市民:收費亂象惹人惱
4月初的某天下午,市民劉爽和朋友到市區天平路附近辦事。剛把車駛進車位,就有停車收費員走上前,要求先交錢。雖然劉爽再三表示很快就會走,但收費員十分堅持,劉爽就先交了3元錢。5分鐘後,劉爽和朋友再次回到車上,把整條路從頭到尾找了一遍都沒發現收費員的蹤影。「收錢的時候出現的那麼快,退錢的時候就沒影了,真是無語。」劉爽十分不滿地說道。
「下車先交錢,走的時候卻找不到人退錢」是記者採訪中聽到最多的吐槽聲。
目前,我市實施的停車收費標準均為2小時以內(含2小時)每車3元,2小時以後每小時加收2元;臨時停車20分鐘以內(含20分鐘)免費。但很多車主反映,基本上車一停,停車收費員就過來收錢,不管聲稱是立即走還是不會超過20分鐘。
市民徐濤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他告訴記者,收費員開口就是「你有地方停車就不錯了」,並以「萬一超時了開車就跑,追不上」為由,堅持先收費。
張珊珊則告訴記者,某天晚上8點多她將車停在路邊,收費員過來要求收費5元。「晚上9:30不就免費停車了嗎?不到兩個小時收我5元,到時候他們都下班了,2元我去哪退?」張珊珊表示,並不是計較那兩塊錢,也不是牴觸停車收費,但既然設立了標準,就要按標準來。
此外,讓車主自行掉頭拿退款、不主動給票據、看到外地牌照虛報價等各類行為也遭到市民吐槽。他們表示,這些行為不僅讓市民利益受損,更不利於我市文明城市的形象。
部門:按要求將加強監管
市停車辦工作人員楊開義介紹說,道路停車泊位是公共資源,我市停車收費管理通過「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社會化服務,出讓經營權的收入全額上繳財政,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價格槓桿加快車輛流動,從而使有限的停車位為更多的市民提供服務,並通過停車收費管理員的引導,實現市區車輛停放有序。
2013年,我市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了市中停車建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以每年每個泊位898.5元中標。5年來,市區道路停車收費工作都由該公司營運。
停車收費開展的同時,作為上級管理部門,市停車辦也持續進行著監管。每周,市停車辦都會對街面停車規劃化管理進行考核,同時檢查市區停車誘導系統是否正常運行、路面停車秩序是否暢通有序。
記者在道路停車收費管理工作考核評分細則上看到,考核工作共包括人員管理、收費行為、服務質量、設施應用與維護和考核結果整改。「收費行為」一項中指出,「未按規定的範圍、時間、標準進行收費」、「言行不文明」、「未能主動出具POS機列印的停車憑證及收費票據」等,都屬於扣分項。
楊開義還告訴記者,12319城管熱線、12345市長熱線等渠道接到的舉報投訴電話,會通報給經營單位並責令其嚴肅處理,處理結果要求在3日以內反饋。對市民舉報投訴處理不及時、不到位的也會進行扣分。考核的最終得分則與項目保證金直接掛鈎。楊開義表示,停車收費工作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益,尤其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市民理性看待停車收費工作,給予理解和配合。
市中停車建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東表示,對每一起投訴,他們都第一時間認真核實,並給當事人進行正面回復,情況屬實的一般會作扣除獎金等經濟處罰。另外,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對收費管理人員的崗前培訓和監督,以便更好地服務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