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的蘇軾被貶黃州,一日在東坡風雨大作,還寫下了一首趣詩

2020-12-14 塵世曉書僮

蘇軾的一生被貶了好幾次,自從「烏臺詩案」後,他先是被貶到了湖北的黃州,此後又是廣東的惠州,最後是被貶有著天涯海角的儋州,一路走來蘇軾受盡了苦難,吃盡了無數的苦;但是蘇軾依舊是笑著面對人生,這樣的一種勇氣,還有對待人生的態度,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無論什麼有多麼糟糕,始終是積極了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生活其實就應該這樣,有苦有甜,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黃州對於蘇軾來說,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地方,在這裡他第一次嘗試到了悲痛,還有生活的艱辛,由於是被貶之人,初到黃州生活上沒有保障,必須要自己親處種地,以此才能夠勉強度日,所以他在離住處不遠的地方東坡,開了一塊荒地,每天去勞作。他在詩作《東坡》中就寫了那種生活,同時也把苦難的生活描寫成了詩,這就是蘇軾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蘇軾寫這首詩時東坡剛剛下過了一場大雨,傾盆大雨下了很久,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 我們從這首詩中其實是感受不到蘇軾的悲傷,對於他來說一切的苦難,還有生活中的無奈,全部都能夠克服,這些都算不得什麼,這也就是為什麼此詩顯得很獨特;蘇軾也是儘可能地描寫當時的感受,還有周圍秀麗的風景,以此來襯託自己當時的心情,還有對於人生的態度。

蘇軾的獨特的才情,還有他過人的才華,使得他詩文雙絕,不僅文章寫得好,同時詩歌也是一絕,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即使是放在唐朝,他的作品也絲毫不遜色,這首《東坡》情感細膩,無論是對於事物的描寫,還是對於當時心境的變化,那都是刻畫得入木三分,描寫得活靈活現,讓這首詩成為了一首經典之作。

東坡是一個地名,在今天的湖北黃岡市的東郊,當時的蘇軾正是在東坡旁邊居住,還在東坡種菜,過著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這對於常人來說,那是不可想像,要知道他是被貶之人,也就意味著他是沒有多少自由,還受到了管制,可是他依舊活得很快樂,過著一種隨心所欲的生活。

雨點紛紛落下,把東坡洗得格外清淨,到了晚上月色也更加明淨,開篇的第一句,便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也使得這整首詩更加有趣;後面的一句,又是馬上接上來,寫了當時的感受,城市裡的人由於看到下雨,全部都逃離了這個地方,現在這個地方只有我這麼一個山野之人,還在山上閒逛。這兩句可謂是情景交融,也使得這首詩別具一格,還充滿了詩情畫意。

最後兩句其實是充滿了哲理,蘇軾正是在這雨中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還有當時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千萬不要去嫌棄這裡不平的山路,到處都是不平整,走在上面很不舒服,不像城裡的道路,還可以行駛馬車,不過我就是喜歡這裡,一個人拄著拐杖悠然自得,那拐杖落在地面上,還發現了鏗鏘有力的聲音。

命運多舛的蘇軾一生都顛沛流離,可是他在苦難面前,並沒有畏懼,始終是保持了文人風骨,不會向現實低頭,僅僅是這一份勇氣,那就值得我們學習。一個人生活在這世上,一定是會遭受各種各樣的打擊,也會受到無數人的抨擊,但是不要灰心,一定要勇敢面對生活的挑戰。

相關焦點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蘇軾為何屢次被貶,為什麼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縱觀蘇軾的一生,成也因詩,敗也因詩。文學造詣上他成為一代文壇宗主,唐宋八大家之一,被世人熟知。也因詩被貶飽受流放之苦。「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的一生三起三落,最高曾官至杭州太守、吏部尚書,而他卻把自己平生的功業歸於三個被貶的地方,這三個地方可謂蘇軾在政治上最為失敗最為慘烈的地方。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人生如夢,一尊還贈江月。寫這首詞時,蘇軾已經45歲,他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是在遊歷古戰場赤壁時所作。說到赤壁,那就聊一聊赤壁之戰,它是一場很有名的戰爭,發生在三國時期。曹操率領著80萬大軍攻打東吳,東吳當時只有10萬兵馬,但吳國的大都督周瑜毫不畏懼,利用火攻以少勝多打敗了曹操。
  • 蘇軾仕途多舛:被一貶再貶直到貶到海南島
    蘇軾仕途多舛:被一貶再貶直到貶到海南島 2014-06-18 19:42:23但仕途多舛。在山東密州,寫下了《密州出獵》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被稱為中秋節的絕唱;在赤壁,寫下了氣勢磅礴的《念奴嬌·大江東去》和前後《赤壁賦》;在黃州、在瓊州,也都風流倜儻有遺篇。雖然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如夢」的低迷,但主旋律樂觀向上,傾注了他對生活的熱愛。所以他也才被列入了詩詞的「豪放」一派。
  • 他命運多舛孤苦伶仃,卻一直樂觀向上,從未自暴自棄
    恍然大悟,他便是蘇軾。蘇軾可以說是度過落魄的一生,但他也沒有自暴自棄,他每被貶謫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會幫助當地發展,可以說是為官一地便造福一方。蘇軾的政治生涯可以說是崎嶇無比,一生都是在被貶的路上。第一次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湖北黃州。這一案件可謂是蘇軾的轉折點。新黨人員更是要蘇軾於死地,最後因新黨領導王安石在幫助下才得以倖免,被貶黃州。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最悽涼的一首詞,尾句卻流傳千年,被當座右銘
    人遭遇挫折,特別是重大挫折後,會倍感孤獨無助,蘇軾也不例外。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被貶到黃州的蘇軾,官職低微,沒有實權不說,還要受到當地官員的監視。
  • 蘇東坡與東坡肉:一個吃貨的人生哲學
    四個多月後,蘇軾被貶黃州,元豐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達貶所黃州,在黃州待了四年多的時間。謫居生活中的蘇軾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蘇東坡」的由來。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製的紅燒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
  • 蘇軾為何取號「東坡」?這首詩只有28個字,背後的故事卻很感人
    例如蘇軾的號就為東坡,也就有了後來廣為人知的蘇東坡之稱。但這個號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實際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在被貶黃州之前,蘇軾其實是還沒有取號的。而在多次被貶之後,蘇軾靠著朋友的幫助才能勉強維持生計。蘇軾的號其實是來源於一片土地,在以下要介紹的這首詩中,正是介紹了這一塊他用來取號的土地。
  • 蘇軾詮釋生活應有詩與遠方 一蓑煙雨任平生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有一天,他到沙湖去看新買的田地,不巧途中下起了雨,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的詞。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不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
  • 蘇軾夜晚醉酒後寫下一首詞,說透中年男人的辛酸,成千古名篇
    #文史好物推薦#蘇軾在其44歲時,一場烏臺詩案,讓他的宦海夢斷,仕途受阻,遭貶黃州。蘇軾被貶到黃州後的生活並不是那麼好,過得十分清貧,甚至連一家人的溫飽都成問題。閒不住的他,看到住所的不遠處,有一塊無人耕種的荒地,於是擼起袖子開墾荒地,種植莊稼和花草樹木。
  • 蘇軾被貶後看見一束梅花,寫了一首詩,完美的表現了落寞和孤獨
    蘇軾被貶後看見一束梅花,寫了一首詩,完美的表現了落寞和孤獨蘇軾作為中國文化史上難得一見的全才,不論是文章詩賦還是書畫藝術,都使得他成為我們永遠都繞不開的話題。他一生波折,屢遭貶謫,仕途並不順利,但也是因著這坎坷的命運,他的詩歌才能如此的打動人心。元豐年間的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的一大轉折,他因此被貶到黃州,一下子從繁華的汴京到達偏遠小城,領了一個毫無實權的團練副使職務,並且不得無故離開黃州。在黃州的那段歲月,是蘇軾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而這樣貧困的生活在去黃州途中就已經開始。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但是,蘇軾到了43歲的時候,因為受到官場黨派鬥爭的牽連,捲入了「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了蘇軾人生的轉折點。正是在此次詩案中,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結交了一位朋友,叫王鞏。王鞏也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當時他被貶到了嶺南,蘇軾則是被貶到了黃州。就這樣過了四年之後,王鞏被官復原職,他在回京的時候,想要去看一下蘇軾。他帶著自己的小妾一同前往,他的小妾名叫柔娘。這個小妾其實就是個歌女,長得非常秀美,並且嗓音也好,當時王鞏被貶,她大可自己離開,畢竟長得非常漂亮,很多公子哥都喜歡!
  •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高清本
  • 蘇軾在黃州這三年,發生了什麼?
    我們知道,蘇軾被貶黃州,是源於烏臺詩案。本來是要殺頭的,但居然活了下來,大難不死,此時的東坡應該感天謝地才對,如果為此而愁苦煩悶,也未免太矯情了。被貶黃州是蘇軾命運的轉折點,年過不惑遭遇此變,可以讓人變得頹廢,也可以讓人變得曠達,很幸運,他成為了後者。幾乎所有研究並理解蘇軾的人都能得出這個結論:黃州之貶,使一個天真的蘇軾,變成了老練的東坡。
  • 黃州惠州儋州,三次被貶依然笑對人生,蘇軾的旅遊日記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首詩是蘇軾在臨死前寫的最後一首詩,他在病榻上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故事,從意氣風發的大宋少年郎,到垂垂老矣的耄耋老人,他的眼中一次次浮現著自己的歲月。縱馬汴京城,彎弓西北望,赤壁臨江賦,烏臺起風雲,荔枝三百顆。我的心就像已經燃燒殆盡的木頭,身體就如同未被系在碼頭的小舟。
  • 蘇軾 | 黃州惠州儋州
    這篇來自特邀作者,風雨之中。西西~本來我也想寫一寫這一首詩的,藉此再寫一寫東坡居士的一生。【宋】蘇軾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偶然看到後兩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感到很有意思。
  • 《黃州寒食詩帖》
    詩中陰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烏銜紙、 墳墓……渲染出一種沉鬱、悽愴的意境。表達出了作者時運不濟謫居黃州的灰暗煩悶的心境。 從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可以想見他窘迫的生活。這兩首詩放在蘇軾三千多首詩詞中,並非是其上乘之作。而當作者換用另一種藝術形式——書法表達出來的時候,那淋漓多姿、意蘊豐厚的書法意象釀造出來的悲涼意境,遂使《黃州寒食詩帖》成為千古名作。
  • 蘇軾為何被貶黃州?烏臺詩案又是怎麼回事?
    蘇軾寫《獄中寄子由》說「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無比悽慘。審訊者常對他通宵審問。巨大精神壓力下,蘇軾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的悲慘詩句。蘇軾下獄後未卜生死,一日數驚。在等待最後判決的時候,其子蘇邁每天去監獄給他送飯。
  • 教材教學|《定風波》蘇軾黃州詞作群詩閱讀
    教學難點:理解蘇軾黃州詞作中「歸」的動態平衡生命智慧二、教學準備查閱蘇軾詞作資料,明確《定風波》創作的時代背景,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
  • 蘇軾的黃州惠州儋州
    而「雪芹」二字,則源於蘇軾詠黃州《東坡》的詩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可見,曹雪芹對蘇東坡是心嚮往之的。當然,蘇東坡也有自己的偶像,他一生都在學陶淵明。弱冠之年的蘇軾進京應試,一考就得了事實上的狀元。因主考官歐陽修,猜測封閉試卷出自他的弟子曾鞏之手,為避嫌,把這試卷分降為第二。幾年後,蘇軾參加由宋仁宗親自主持的「制科」殿試,又考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