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金融數據回暖 著力「輸血」實體特徵凸顯

2020-12-16 怒江大峽谷網

在經過10月季節性回落後,11月多項金融數據「回暖」。根據央行12月9日發布的數據,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2.5個百分點。

  機構普遍認為,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3萬億,從全年信貸投放節奏來看符合季節性規律。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11月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增強,企業部門貸款新增7812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018億元;居民部門貸款新增7534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703億元;對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042億元,比去年同期多減1316億元,說明影子銀行治理髮揮積極成效,資金空轉明顯改善,更多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11月貸款期限結構進一步向中長期傾斜,11月企業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5887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681億元。溫彬表示,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較多主要是由於隨著經濟進一步企穩回升,投資需求也在同步回升,金融加強對製造業、民營企業中長期貸款支持發揮積極效果,基建等中長期投資逐漸發力。

  在新增人民幣貸款和地方債的拉動下,11月社會融資規模的新增額站上2萬億關口,單月新增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06億元,環比多增7127億元,略超市場預期。表內貸款和政府債券比去年同期多增幅度較大,對社融形成貢獻。但受違約事件影響,企業債融資同比少增近2500億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稱,11月新增社融規模環比多增,主因是新增人民幣貸款環比季節性回升。從同比來看,11月新增社融多增主要受政府債券融資、人民幣貸款和委託貸款三項拉動。

  展望後續政策走勢,溫彬表示,臨近年末,市場資金需求較為旺盛,預計央行將繼續通過加大逆回購和MLF操作力度,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滿足跨年資金需求。王青認為,在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帶動下,年末寬信用將持續處於「退潮期」,壓降房地產相關融資、支持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結構性特徵將進一步顯現。


相關焦點

  • 信貸結構優化 11月金融數據回暖
    信貸結構優化 11月金融數據回暖 出處:北京商報
  • 為實體經濟送來「源頭活水」 中信銀行南京分行專注普惠金融服務...
    金融創新化解融資「梗阻」  將金融創新作為破解融資「梗阻」的利器,把減費讓利作為支持實體成長的重要原則,既輸送活水又給予實惠,這是中信銀行南京分行落實普惠責任的鮮明態度。  「普惠商票e貸」業務是中信銀行南京分行充分運用總行創新產品的「樣板」。
  •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寶安精準發力「金融+實體」
    近年來,寶安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金融工作局)通過改革與創新,切實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特別是疫情以來,寶安區著力開展「深入社區穩企業保就業」專項行動,全力為各類中小微企業搭平臺送服務,切實緩解企業流動性困難,推動政銀企對接實現常態化,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寶安讓金融活水流入實體經濟,化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 持續輸血小微企業十餘載友信普惠用科技賦能普惠金融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原標題:持續輸血小微企業十餘載友信普惠用科技賦能普惠金融特殊時期之後,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和問題凸顯,尤其是資金流動性問題更是亟待解決。如何助力小微企業更快地打破信貸困境?友信普惠作為作為業內先行者之一,一直努力探索小微金融的破解之道,並為特殊時期之後的社會經濟恢復貢獻其應有的力量。近期,央行出臺了一系列關於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文件,旨在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破解小微融資難現狀,扶植實體經濟發展。
  • 社融強勢反彈,金融信心超預期——2019年1月重要金融數據點評
    社融強勢反彈,金融信心超預期  央行公布2019年1月重要金融數據,1月廣義貨幣M2餘額186.59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比上年同期低0.2%。1月末,M1餘額54.56萬億元,同比增長0.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和14.6%。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上月多3.0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
  • 提振消費 科技賦能——中信銀行半年報背後的「金融責任」
    金融,實體經濟的「防護服」對這次疫情,大眾基本的共識是衝擊有著明顯的兩條線路。一方面,疫情對大眾的健康甚至生命帶來了威脅,另一方面則是疫情對實體經濟帶來的衝擊。停工停產、居家隔離,讓實體經濟幾乎失去了整整一個季度,更為深遠的是還波及了實體經濟背後千千萬萬的個體和家庭,關係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如果說應對健康衝擊靠的是醫藥行業,那麼應對經濟衝擊靠的是金融機構。
  • 華訊證券董事長周垂富:「後疫情時代」更加凸顯金融科技的價值
    華訊投資發現,後疫情時代」之下,疫情凸顯了金融科技不可估量的價值。一方面,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科技能夠基於風險管理本質,推動產品及服務變革,助力金融行業向「全流程線上化」快速演進;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將加速金融行業服務下沉,承擔起助力小微的「穩定器」和「加速器」職能,攜手金融機構為中小微企業輸血,持續與經濟體中的各個基本單元加速融合,為拉動內需、激活經濟助力。
  • 2017年實體書店回暖 亞馬遜發布年度暢銷書排名榜
    2017年12月17日訊,亞馬遜年度閱讀盛典前天在北京舉行,現場發布了「2017十大文化閱讀熱點事件」和基於亞馬遜閱讀大數據產生的各項年度閱讀榜單。《解憂雜貨店》、《我們仨》和《皮特貓》名列紙質圖書暢銷榜的前三名,「實體書店回暖」成為2017年文化閱讀熱點事件之一。
  • 多渠道保市場主體 中信銀行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_新聞中心...
    會上,中信銀行介紹了該行五大系列舉措,以及多渠道保市場主體、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的成果。  五大舉措並行全方位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據悉,中信銀行從智慧金融、科技賦能、債券業務、減費讓利、協同作戰五個方面推出系列舉措,切實履行企業擔當,力求與各市場主體共譜新篇章。  智慧金融服務供應鏈客戶。
  • 金融真正服務實體經濟,這六件事要做好
    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一)加大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近年來,銀保監會督促商業銀行調整信貸結構,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讓更多的銀行資金流向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薄弱環節。
  • 疫情衝擊波凸顯!2月集合信託有了這些變化……
    來源:國際金融報疫情對集合信託市場的影響在2月份凸顯。3月9日,用益信託金融研究院發布的《2月集合信託市場統計分析》(下稱《報告》)顯示,2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規模和成立規模均出現大幅下滑,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是影響集合信託市場的主因。
  • 羅湖讓企業戰疫更有底氣,這波金融「輸血」給力!
    「穩金融」:金融業自身的穩定發展以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發展。「穩金融」排在第二位,「穩金融」對於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疫情發生以來羅湖區推出多項創新舉措確保轄區金融業穩定發展同時充分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不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7月24日,羅湖雙周發布舉行金融專場
  • 信貸強監管持續升級 嚴防違規「輸血」樓市
    銀行業前11月罰金破10億 近四成百萬級罰單涉房地產金融  信貸強監管持續升級 嚴防違規「輸血」樓市  銀行業強監管「威力」延續。
  • 財經57號|金融數據看經濟:你吃的那碗拉麵裡有來自「央媽」的……
    我們來看看貸款數據變化。前10個月,我國人民幣信貸規模合理增長,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製圖:劉開雄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6898億元,至此前10個月我國新增貸款約16.95萬億元。近17萬億元新增貸款是什麼概念?
  • 低估值優勢凸顯 大金融板塊配置價值幾何?機構:銀行保險等有望帶動...
    高漲幅的銀行特徵為:①ROE(預期)較高;②資產質量優異;③中收佔比高、增速快。④機制市場化,管理層穩定。   未來5-10年誰會勝出?興業和平安。展望未來5-10年,銀行業大浪淘沙,K型分化,選股思路要從傳統周期股投資的側重β改為側重α,要挑選銀行股的LV。招行和寧波是銀行股中的LV,興業和平安是出廠價的LV。
  • 消費金融助力消費升級,服務實體經濟丨招聯金融
    在雙循環背景下,國家著力擴內需、促消費,基於消費金融對於消費的重要提升作用,做大消費金融業務是拉動內循環經濟的應有之義。「金融+科技」是消費金融的內核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消費金融可以提供如此大的便利」?背後最核心的武器其實是「金融+科技」的發展。
  • 中信銀行持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上半年普惠金融、製造業貸款...
    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上半年中信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要求,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以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製造業、普惠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各項業務穩中有進。
  • 華創證券:穩槓桿是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部門更為現實的政策
    寬信貸能對衝雙緊衝擊嗎:金融去槓桿最終指向的是影子信貸的過度擴張,反應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主要是同業債權的收縮,結合金融數據和銀監會開正門、堵旁門的表態,我們認為對表內信貸的窗口指導將明顯放鬆,以試圖對衝影子信貸收縮對實體的影響。
  • 華炫鼎盛:產融平臺助力實體經濟,場景金融彰顯數據價值!
    (原標題:華炫鼎盛:產融平臺助力實體經濟,場景金融彰顯數據價值!)未來,各方將基於良好的互信關係,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積極打造場景金融新模式,加快推進傳統普惠金融模式創新,推進各方業務發展,創建企業與銀行的合作平臺,作為金融科技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新典範。
  • 中信銀行推五大舉措支持實體經濟
    截至8月末,中信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累計融資規模超過3600億元,為13000多戶企業提供了融資服務。其中,汽車金融業務累計融資規模1666億元,同比增長11%;多項核心指標居同業第一。 科技賦能助力小微金融。中信銀行全速推進「中信大腦」等八大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將新技術與小微業務深度融合,有效緩解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面臨的成本高、收益低、效率與風控難以有效兼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