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強勢反彈,金融信心超預期——2019年1月重要金融數據點評

2020-12-24 和訊

  社融強勢反彈,金融信心超預期

  央行公布2019年1月重要金融數據,1月廣義貨幣M2餘額186.59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比上年同期低0.2%。1月末,M1餘額54.56萬億元,同比增長0.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和14.6%。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上月多3.0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4%,增速比上月高0.7%。

  貨幣政策邊際寬鬆,M2增速逐漸回暖

  M2同比增速較上月提升0.3%至8.4%,主要原因:首先,1月央行先後使用全面降準、TMLF等貨幣政策工具,並完成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使得流動性環境保持合理充裕;其次,受繳稅期推遲、財政存款少增的影響(1月財政存款新增5337億元,較去年同期少增4472億元),同時結合商業銀行加大資金運用、信貸放量以及債券等投資增多等因素的共同推動,1月M2增速較之前上升明顯。

  受春節因素,M1短期築底長期企穩

  1月M1增速較上月放緩1.1%至0.4%,再創歷史新低,主要是受1月底春節因素的影響,近期企業集中發放工資、獎金,導致企業活期存款下降,企業的流動性壓力短期內依然較大。未來隨著融資環境改善,春節後企業生產活動回升,M1將有所企穩。

  圖表1: 寬貨幣帶動M2明顯回升,春節影響拖累M1創新低,M2與M1剪刀差走擴

  寬信用成效顯現,社融超預期改善

  1月新增社融4.64萬億,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較上月提升0.6%至10.4%。在寬信用政策的帶動下,地方專項債發行提前、表外融資顯著改善、表內信貸放量、債券融資持續回暖,共同帶動1月社融顯著回暖。從一月份社融數據可以看出,實體融資環境顯著改善,寬信用政策連續頒布之後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小企業、地方平臺融資需求有所回暖,金融機構資金供給意願也有所提升。不過,1月存在地方債發行提前、信貸衝量等季節性因素影響,社融回升的持續性仍有待進一步觀察,實體經濟的融資環境優劣仍需等待進一步檢驗。從政策導向來看,近日,中辦、國辦發文要求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寬信用政策仍在持續加碼,有望支撐社融增速穩中有升。

  信貸總量創新高,結構性隱憂仍存

  1月新增貸款3.23萬億元,較去年同比增3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信貸數據的顯著改善,主要是由於央行在一月份實行全面降準和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等偏寬鬆的金融政策所致,長線資金的投放力度加大,對信貸活動的推動作用明顯;此外,永續債發行審批步伐加快,商業銀行可通過補充資本金的渠道進一步多元化,使得銀行向小微民企等實體投放信貸的能力繼續提升。從信貸結構來看,在全國首套房貸利率見頂,並拐頭向下的影響下,居民戶中長期貸款創新高;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700億元,增長幅度相對有限;短貸及票據融資佔新增貸款的比重連續3個月提升,仍然是企業部門新增貸款的主力,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持效果不及中長期貸款,這意味著信貸結構仍需進一步改善。

  圖表2:去槓桿緩和,表外融資重回正增長

  圖表3:短貸票據回暖,信貸結構逐步改善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首席策略周榮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如何解讀社融數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以將社會融資指標增速作為具體目標的進入政府工作報告。他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社會融資規模餘額增長13%左右」。那麼,到底什麼是社會融資規模呢?它有對我們的投資有哪些指導意義?   1、什麼是社會融資規模?
  • 2019年12月金融數據整體向好 央行:進一步降準有空間
    原標題:2019年12月金融數據整體向好 央行:進一步降準有空間 摘要 【2019年12月金融數據整體向好 央行:進一步降準有空間】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
  • 央行:2019年金融數據整體向好 存進一步降準空間
    中國網財經1月17日訊(記者 曾薔)央行昨日發布2019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8.65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餘額153.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1.2個百分點。
  • 中融研究: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 信託怎麼樣?
    一季度社融增長 3月大幅優於預期  央行公布數據顯示,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11.0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2.47萬億元。  3月社融數據錄得超預期表現,信貸創歷史新高,前期一系列政策落地對其形成利好。
  • 信用擴張放緩 拿掉豬以後 11月金融與物價數據解讀
    信用擴張放緩——點評11月金融數據事件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同比增長13.6%。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10.7%,前值為10.5%。
  • 中信證券宏觀11月金融數據點評:如何看待社融增速的如期觸頂?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信證券11月金融數據仍然在數量和結構上保持較好表現,M1、M2增速也均環比回升,實體經濟需求側繼續處於景氣區間。但我們也注意到,社融增速在今年以來首次回落,意味著本輪信用擴張大概率已經「觸頂」。
  • 信貸結構優化 11月金融數據回暖
    月金融統計數據出爐。「11月信貸規模反彈,略超預期,一方面有10月信貸數據回落的對比,另一方面源自於實體經濟復甦逐漸帶動融資需求繼續增長。」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副主任陶金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居民部門消費繼續企穩,拉動居民短期信貸增高,住房需求維持高位,中長期貸款繼續增長。
  • 早盤二八齊漲,盤面超預期強勢|盤面|早盤|權重板塊|震蕩反彈|大盤...
    今日早評中談到「暫時大盤風險還不大,短線還是看震蕩,這裡大盤還能扛幾天,暫時還不會形成單邊的下跌,所以個股還有一些機會」,所以在昨天午後指數快速下跌後今天出現反彈是合理的,但是整體仍然屬于震蕩的結構,尤其是深成指和創業板。
  • 特許金融分析師吳雅楠:以有質量的寬信用來促進「雙循環」新格局
    來源:時刻頭條人民幣匯率在9月繼續維持強勢,9月15日人民幣開盤即跳漲,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日內接連收復6.8元和6.79元重要關口,刷新去年5月以來新高。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也調升139個基點,報6.8222,為去年5月13日的最高水平。
  • 社融超預期:企業債統計口徑調整 信貸融資需求上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社融數據超預期:企業債券統計口徑調整 信貸融資需求上升近期央行對全國300多個地市進行了信貸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實體經濟當中的微觀主體仍然有較強的信貸需求,60%的銀行認為四季度信貸需求會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強。
  • 央行詳解焦點問題:金融數據、包商銀行、降息、libra等都回答了
    上半年社融結構有哪些變化?M2增速平穩有哪些原因?7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今年上半年的金融統計數據並召開媒體吹風會,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對上半年的核心數據進行解讀。這兩個重要的指標反映出6月份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狀況總體是平穩的。回應社融增速回升:五方面因素拉動,直接融資比重提高數據: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13.26萬億元,同比增長10.9%,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是呈現逐步回升的態勢。
  • 低估值優勢凸顯 大金融板塊配置價值幾何?機構:銀行保險等有望帶動...
    風險提示事件: 經濟下滑超預期。 疫情影響超預期。(摘自《銀行角度看11月社融:高位維持,支撐經濟修復和銀行板塊邏輯》20201210)   國盛證券(馬婷婷,陳功,蔣江松媛)   上半年宏觀環境復甦趨勢較為明確,是支撐銀行板塊的「基礎邏輯」。
  • 5月一財首席調研:6月信心指數落至年內低點,穩增長成重要政策考量
    2019年6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49.27,為年內低點,結束連續四個月的上升趨勢。經濟學家預計5月新增貸款、社融和M2的增速高於上月。CPI同比增速上升,PPI同比增速下降,消費增速高於上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較上月下降;5月貿易順差增加。
  • 股市行情最新消息 5月滬指大盤能否延續4月反彈行情
    美國標普500指數在當地時間5月1日大跌2.81%,5月4日小幅上漲0.42%後,5月5日開盤後漲幅擴大至1%以上。香港恒生指數則在5月4日重挫4.18%後,於5月5日高開高走,反彈1.08%。  展望5月份,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對於「兩會」行情的期待也成為不少投資者看多後市的理由之一。
  • 2019年國際金融十大新聞
    受此影響,全球貿易不僅價格低迷,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一度跌至3年低點,而且出現量的萎縮。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的數據顯示,全球貿易量在2019年一二季度分別下降0.3%和0.7%。WTO已將2019年全球貿易增速預期從4月的2.6%下調至10月的1.2%,下調幅度之大為歷史罕見。這也是自2011年以來,全球貿易增速連續第9年低於GDP增速,表明貿易已經無法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 華創證券:穩槓桿是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部門更為現實的政策
    修正後的2015、2016年社融增速分別為14.1%和15.1%,存量債務中信貸佔比為56.5%,對應債務置換帶來的新增信貸約4.5萬億就體現在對政府債權項上。根據我們的估算,2015年至今,基建的非標、PPP融資額為5.8萬億,其中已納入社融統計的信託、委託貸款約為1.6萬,游離在現有社融統計之外的約為4萬億。
  • 當前經濟金融形勢比境外好但也不容樂觀
    2.10月我國經濟延續復甦態勢  從供給端看,工業生產動能保持強勁,同比增速超預期維持高點。  最近我國信用債市場接二連三爆雷,導致整個市場風聲鶴唳,債市投資信心受到嚴重打擊。這種情況持續發生,就有可能像美國2008年那樣導致次貸危機。恢復投資者信心必須要加大流動性投放,而避免通脹又必須縮減流動性投放,政策處於兩難境地。讓市場該爆雷爆雷,讓風險出清,這對市場長遠有好處,短期忍受痛苦。
  • A股處在十字路口 2019年是「熊末牛初」轉換年?
    此外,中信建投的分析師,還將2019年1月以票據和短期貸款大幅度增加推動的社會融資規模大幅度回升,理解為寬信用的第一步。從行業配置上來看,中信建投將通信、計算機、電子等新興行業看作經濟上行的新方向。並因此建議投資者全面提升倉位,加大對新興成長行業的配置力度,迎接牛市的來臨。
  • 社融存量增速年內首次回落,到底反應了什麼問題?
    央行12月9日公布了11月份的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信貸數據。數據顯示,11月社會融資存量增速降至13.6%,為一年以來的首次回落。這個數據一出市場直接就炸開了鍋,要知道今年這輪小行情本質上是水牛,社融又是反應市場「水量」的指標之一,所以市場上對這次社融數據的降低是比較擔憂的。
  • 方正策略:社融拐點後大類資產配置如何演繹
    摘要  1、本輪信用擴張拐點確立,結合非常規政策的有序退出,2021年將進入貨幣信用收縮區間。從11月社融信貸數據來看,11月社融新增2.13萬億,高於預期的1.98萬億元,社融存量同比為13.6%,相比10月下降0.1個百分點,此次下降為3月社融加速以來的首次回落,本輪信用擴張基本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