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美國人之後才知道,中國父母太累了,美式教育的確很驚人

2020-12-18 騰訊網

此前一則消息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一位嫁到美國的中國女性說,嫁給美國人之後她才知道,中國父母有多累,美式教育有多麼驚人。

因痛恨應試教育,所以,很多中國人都很羨慕美國教育以及美國父母。他們似乎並不以孩子的學習為重,既不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排名,又不會因為學習不好而責怪孩子,學校教育也主要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創造性為主。

似乎孩子們的個性在美式教育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釋放,充滿創造力,培養出來的都是像比爾蓋茨、賈伯斯、馬斯克一樣的天才人物。日常也根本聽不到美國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大,跳樓自殺或自閉等惡性事件。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了解情況的人指出,美國的基礎教育水平其實非常弱,弱到什麼程度呢?就是美國學生的數學能力非常差,普遍的看法是,既然有計算器,還有必要把數學學得那麼精湛嗎?

相比之下,還是我們中國的基礎教育水平高,要求嚴格,非常鍛鍊大家的基礎學科思維。

如此兩方面不同的看法,究竟哪種觀點和看法是真正的事實呢?

顯然,很幸運的是,我們看到了同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這就為我們做出正確的認知判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如果我們對一件事情只看到了某一個方面的觀點和判斷的時候,99%這種判斷和認識就是錯誤的。美國教育的現狀,單個方面是無法說透的,如果一定要講,那首先就必須理清一點:我們討論和知曉的,到底是美國哪個階層的教育?

一、階層教育體制

美式教育很驚人的地方在於,他們的教育是實實在在分階層的。

首先,美國的現實是階層區分非常明顯。這種區分主要是為了區別種族與貧富。

這種階層區分體現在各個社區上,不同階層住在不同社區,自然社區的房價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如同中國的學區房一樣,好學校周邊的學區房都很貴,普通美國人一般都買不起。美國的公立小學經費通常主要來自所在學區的房產稅。

這就意味著,第一,富人住區周邊的學校非常有錢,有錢就可以請更好的老師、用最好的教材和設施,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第二,在一起上學的學生,家庭條件普遍相當,在觀點、世界觀、價值觀上基本相當。

另外,就大家經常說的美國學生的數學成績普遍不好,不如中國這個問題。

客觀情況是,如果只看美國學生的平均成績,那的確比我們國家學生的平均成績要差得多。但是事實上,單一去統計美國富裕白人區學生的數學成績,其實跟中國一線城市學生的數學成績也是差不了多少的。

之所以會給人造成美國學生數學成績不如中國的錯覺,主要是美國貧困社區中的黑人和外國移民,把這個平均成績被給拉低了。

但是,只說成績還不算完全看懂了美國教育。

要了解美國教育,就要先了解它的學校狀況,美國的學校通常都有自己的官方網站,你打開網站就能看到與中國學校不一樣的方向。

網站上首先介紹的,會是本校學生的種族構成,比如我們學校裏白人佔多少、墨西哥裔非洲裔佔多少、亞裔佔多少;然後是學校裡有多少貧困學生,佔全部學生的比例是多少。

另外,本校有多少學生是使用了政府資助免費午餐的,最後一項才是學習成績的展示和說明。

為什麼美國學校是這樣一個鋪排和設置呢?

因為這樣有利於分階層教育。

在美國,不同階層的教學方法和培養目標是完全不一樣的。這跟中國的大鍋飯教育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還是數量與質量上的區別:我們國家更注重學校學生在數量上的教學質量整體提升,而美國則完全根據階層來劃分教育目標。

如果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讓人感到憤怒和壓抑,想要推翻重建,那麼美國社會這種教育體制或許會讓你更痛苦而無助,因為想要改變自己的社會階層,不經歷三代以上人的努力,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美式中產教育

鑑於貧困地區的學校和教育形式和效果都相差無幾,我們就直說美式中產教育特徵。

在中產教育體系內的學校裡,目的跟中國學校一樣,都是為了上好大學,找好工作。學校裡的老師仍然對學生有控制力和影響力,而類似醫生和律師這種專業人士階層的學校,則非常強調人的創造性和獨立性。

在美國,所謂「專業人士」,是指醫生和律師這種需經過長期學習和訓練才能入職的職業,想要擁有這種專門技能,必須考取行業資格認證才能開展工作,而且還必須有自己的職業準則。醫生和律師可都是美國中產階級中的上層,不僅收入不菲,而且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都有非常清晰的規劃。

正是這一人群的子女,所享受的才是一直以來中國人心目中嚮往和熟知的那種美式教育。

舉個簡單的例子:儘管還處於小學階段,但是這類學校就已經在要求學生必須做獨立思考和表達。他們的課堂作業經常都是寫文章和做演講,而且孩子必須是自己找素材,自己選擇表述方法、自己組織語言和描述想法。

另外,老師會經常要求孩子們回家統計自己家有多少電視、冰箱、車輛、房屋等物件,完成之後到了課堂上,每人再負責統計其中一項物件的數字,然後計算全班的平均值。

當然,這其中機械化的計算部分學生不用操心會不會計算,老師負責給你提供計算器——唯一需要孩子做的就是你必須把調研這部分實際的事情搞好,還會有別的同學負責檢查你的工作。

統計完成後,有些頭腦靈光的孩子還想著,要把自己班級的統計數據,與別的班級做個比較。

美國中產階級小學這種教育思維和水平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在我們國家,大學才會開始做的獨立調研報告,在美國中產階層教育體系內,學生們從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訓練了。

中美教育的差別大嗎?中國父母們累嗎?

美式教育的驚人之處,其實不在於它的階層劃分,而在於它是從根本上在提升一個人的素質,塑造和打開一個人的智慧。中國教育有自身的優勢,博採眾長才是最好的進取之道。

相關焦點

  • 美國人如何帶孩子?看完後,感嘆中國的父母太累了
    來看看中國人教育孩子跟美國人有哪些不同,相信這個問題會給大家一些啟示,你可以保留中國人的一些教育精華,也可以學習美國人一些教育的方法。而中國人在餵孩子吃飯的時候是一口一口的喂,很多中國孩子都到兩歲半了,父母還是跟著孩子的屁股後而追著去餵飯,這在美國人的眼裡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一種事情。獨立能力美國人孩子出生之後都是跟父母分房間睡的,孩子有自己的房間,安裝著監控。
  • 被美國人羨慕的中式教育!美式,中式教育到底哪個好?
    但是先不說在這個「雞蛋事件」裡面老師的對與錯,單是考慮問題的方式,我們就能從中看出「中式教育」和「美式教育」間最大的鴻溝,那就是一個注重「權威性」而另一個注重「個人感受」。哪一個更好呢?不過這也沒有辦法,要知道美國的教室通常只有20個學生,而中國一個班超過50名學生也十分司空見慣,對兩國老師來說維持課堂紀律的初始難度本身就不一樣。這樣一來「效率」才是最重要的,畢竟老師的主要精力應當用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消耗在無休止地維持課堂紀律。
  • 相貌平平的華裔姑娘,卻嫁給了美國千億富豪,還讓丈夫愛上中國
    每一個灰姑娘都有一個嫁給王子的夢,然而大部分出身普通,貌不驚人的女子,都很難實現這個夢。雖然在新的時代早已經沒有了古時候「門當戶對」的封建觀念,但不同階層的人群接觸的人也不同。不過有個相貌平平的華裔姑娘,她嫁給了美國千億富豪,還讓丈夫愛上中國這個中國女人就是普利西拉陳,她的丈夫就是美國最年輕的千億富豪扎克伯格。扎克伯格是全球80後的首富,也是全球第五大富豪,市價超過了7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000億,這比中國的馬雲,許家印還高出不少,而扎克伯格如今才30幾歲,他問鼎世界首富,不過是時間問題。
  • 中國應該警惕:不要落入美式素質教育的陷阱!看著美,實反智!
    中國的教育是應試教育,這也是被很多人所詬病的一種教育方式,有很多公知推崇美式素質教育,認為那樣的教育方式才是先進的,才是人性化的,才是符合兒童教育規律的。但具體什麼才是美式素質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先進在哪兒?到底適不適合中國的國情,他們就沒有說了,慨文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美式素質教育到底怎麼樣。
  • 美式教育真的好嗎?自律的孩子才是王道
    越來越多的父母傾向於美式教育,覺得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模式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創造力。讓孩子的思維不受到束縛 。他們不過分強調學習成績,而是注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他們認為學習是樂趣,而不是任務。他們把重點都放在關注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尊這個概念上。我們一定覺得接受美式教育的孩子將來長大成人,一定會我們比我們這種接受傳統教育的孩子,前途更光明,工作更好。但事實是這樣嗎?
  • 「中國式父母」太累了,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孩子
    導讀:「中國式父母」太累了,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父母」太累了,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與美國的教育相比哪種更好?美式教育,這些地方值得學習
    我們都知道,中西方在教育方式上許多的區別,而中國人的觀念和西方人的觀念也有很大的差距,這些差別往往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中國注重集體,注重培養孩子的集體合作意識,而西方則是典型的個人的英雄主義教育,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難說孰優孰劣,那麼兩者又各有什麼優缺點呢?
  • 美國人不喝美式咖啡?
    A君作為長期的加班狗,我經常喝美式咖啡,不喜歡加糖不喜歡加奶,我覺得這樣比較醒神。如果放在十年前,如果有人這麼點咖啡,一定會覺得這個人腦子被門夾過。但話說,你知道嗎?原來美國人是不喝美式咖啡的。最近的咖啡界,每天都是頭條。前不久可口可樂公司就宣布以51億美元收購連鎖咖啡品牌Costa公司達成最終協議,還有雀巢也以71.5億美元收購星巴克部分產品營銷權。
  • 黃聖依家庭背景太驚人,父母都在美國留過學,一家子全是學霸!
    特別是安迪的外婆也就是黃聖依的媽媽一口流利的英文簡直讓觀眾震驚,要知道那個年代的人能上得起學就很不錯了,何況還能把英語說得這麼好。黃聖依的媽媽原來是做媒體的,是新晚報的記者,父母之前都曾在美國留過學。這也難怪英文會說得這麼溜了!都說黃聖依高攀了楊子嫁入豪門,現在看來,黃聖依的家庭背景一點也不比楊子差!實在是太驚人了!
  • 體驗了美國精英教育後,才知道西方「快樂教育」都是愚民宣傳
    「 我苦笑,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你知道嗎?在美國,就是從小通過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來完成階層的劃分的階級的篩選,不相信?繼續往下讀。 我自己是在國內接受的初等教育,覺得在中國國內,學生都太辛苦,填鴨式教學、唯分數論、參加苦逼的高考……不像歐美,提倡寬鬆、自由、快樂、平等,講究素質教育、快樂教育…… 可是等到我有了孩子,做了美國人的爹以後,才明白......
  • 當孩子在學習時感到太累,父母需要正確的引導,七句話可激勵孩子
    但是許多孩子放學後,就要直奔輔導班,先上完輔導功課,做完輔導作業,之後再回家,繼續完成當天學校布置的作業,當孩子全部完成作業之後,已經是晚上10點左右了。 因此,許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們休息不好,可是當孩子休息不好,感覺到學習非常累的時候,我們是否找一下原因,作出一些調整呢?
  • 曾痛斥美國,如今嫁給美國人: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十八年
    那時候,劉亦婷上了中國的《對話》節目,成為了人們口中「好學生」的代表,人們暢想著劉亦婷能夠成為國之棟梁,而那時留著長發輟學的「壞學生」韓寒是偏離正軌的中二青年。而18年以後,所有的事情鬥變了。當年痛斥美國的劉亦婷泯然眾人,選擇了拿綠卡,嫁給了美國人,韓寒則成為了知名作家和導演,是年輕一代最有良心的公知代表。
  • 21年前遠赴美國,揚言要報效祖國卻轉身嫁給美國人的劉亦婷,現狀...
    中國隨著自身國力的提高,教育事業也在蒸蒸日上,孩子就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所以一個國家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的未來,現在很多人為了提升自己,都會選擇直接去國外讀書,或者是從國內畢業之後去國外留學,曾經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年她隻身去往美國深造,表示以後回來報效祖國,後來卻嫁個美國人至今未歸,她過得怎麼樣了?
  • 中國學生並不是最苦最累的,這個國家的學生才是
    在大家看來,中國學生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苦最累的孩子。他們需要各種死記硬背,需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考試,還需要參加這樣那樣的補習班。其實,韓國學生才是這個世界上最苦最累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負擔比中國孩子要重的多。在韓國,上至國家政府,下至家長孩子,他們對於教育都是非常重視的,達到了幾近瘋狂的地步。
  • 她是北大才女,嚴詞質問美國訪華總統,後來嫁給美國人,現狀如何
    馬楠直接對柯林頓說:中國繁榮發展正是我國人民自由的選擇,主動貢獻他們的力量的結果……自由的定義應該是,為了真理和正義選擇那些最適合自己情況的道路……只有真正懂得自由的人才會更加尊重別人的自由。 當時這一波鏗鏘有力的言論讓美國總統瞬間手足無措,吸引了無數媒體競相報導。新聞一發出來以後,全國範圍內都將馬楠當做了愛國青年的領袖人物。
  • 累 急功近利的華人父母
    但是,時代發展到今天,在哪裡做父母還是有可能選擇的。很多父母開始權衡、比較,是在國內教子還是到國外去育兒?哪條路會順暢平坦些?哪條路可以走得不讓當爹媽的太糾結?雙休日,這些父母們在北京橫跨東西,縱貫南北地穿越,遠遠比上班累得多得多。孩子經常是從一個課堂到另一個課堂的路上在車裡補覺,在車裡吃飯。父母兩個人輪班倒陪孩子,孩子是一個人連軸轉;父母只是陪,已經不堪重負,孩子還要學,更是身心俱疲。
  • 中國式父母覺得帶娃太累?那是您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優秀
    導讀:中國式父母覺得帶娃太累?那是您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父母覺得帶娃太累?那是您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優秀!
  • 中美教育差異竟這樣大 | 美式教育之六
    從小接受傳統中國教育、又在美國多年近距離觀察孩子們接受美式教育的特老師,從教育的「觀念」和「環境」,也就是「內」與「外」兩方面詳細比對了中美教育,並且針對想讓孩子去美國留學的家庭,給出了中美教育銜接的幾大忠告。
  • 20年前,質問柯林頓的北大女孩,後來嫁美國人,如今過得怎麼樣?
    在這場演講結束之後,臺下同學們依次安排好提出問題,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而到第6個問題的時候,有一個女孩接過了話筒,駁斥了柯林頓的觀點,瞬間就引起了現場的一片譁然。這個大膽的中國姑娘被譽為是反美鬥士,這個女人身上驚人之舉卻不僅僅於此而已,在幾年之後這個北大姑娘嫁給了一個美國人,10年之後又與美國丈夫離了婚。
  • 中英混血小女孩,到中國學習回英後輕鬆考一百,英國媽媽:太驚人
    學習對於不同國家的人來說,其實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存在,因為每個國家的教育方式其實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到了孩子身上,其實是會有比較大差距的,特別是一個孩子在不同的國家都接受了教育的時候,就會格外的明顯。 中英混血小女孩,到中國學習回英後輕鬆考一百,英國媽媽:太驚人。這個中英混血的小姑娘,最開始其實在英國學習的,後來因為和父母一起來到中國,然後就到中國的學校去上了幾年的課,等到她再次回到英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