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第一學歷是初中畢業,卻是知名博士生導師。她不是輔導員,不是班主任,也不是心理老師,更沒有任何行政職務,但她的身邊總是圍繞著大批學生粉絲,聆聽她吟唱唐詩宋詞,分享她的人生感悟,享受著她源源不斷注入的正能量。
「
學生對她有許多尊稱:「美女博導」、「媽媽老師」、「湖大一姐」、「心靈導師」、「育人大師」。她更是被學生稱為「先生」。
她,就是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遂。9月15日下午,胡遂因病去世,年僅61歲。在全國高校,被學生稱為「先生」的女教師鳳毛麟角,胡遂是其中之一,今天跟隨湖湘君一起來緬懷這位在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生」——胡遂。
胡遂
1.初中學歷考研讀博
「兵可挫,氣不可挫,氣可偶挫,而志終不可挫」 。
胡遂是名門之後,系湘軍將領胡林翼玄孫女。
胡林翼(公元1812年7月14日-公元1861年9月30日),字貺生,號潤芝,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湘軍重要首領,漢族,湖南益陽縣泉交河人。與同是湖南人的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並稱為晚清四大「中興名臣」。
胡遂成長於文革年代,因為「讀再多的書也要下鄉」,更因為父母年老自覺要養家餬口,1971年初中畢業才15歲的她,成了一名小學代課教師。
受祖輩影響和家庭文化薰陶,胡遂6歲前已遍讀大量優秀文學作品。紮實的「童子功」,再加上同為教師的父親殷殷相勉,代課才一年,她就順利轉正,成為當時長沙市中山路小學的一名正式老師。小學、中學,語文、數學、政治,20歲前,年輕的胡遂就完成了許多人窮其一輩子的經歷。
1977年恢復高考,胡遂躍躍欲試,但學校力挽,並同時送她讀函授,工作為重的胡遂,大學夢暫時擱置。
「不行,還是要讀書。」越讀書她越覺得自己知識儲存不夠,她還是想上大學。那是1985年,她已結婚生子。
「還考什麼大學羅,你的水平,乾脆直接考研。」湖南師大畢業的丈夫建議。
「兵可挫,氣不可挫,氣可偶挫,而志終不可挫。」或許是先祖名言的激勵,她報考了湖南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的研究生。
初中學歷考研,這中間的知識鴻溝,無疑像一道天塹一樣阻隔著胡遂,只有付出比常人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
最難的是外語。那時胡遂白天要工作,下班要做家務帶孩子,學習就只能見縫插針了。她規定自己每天記7個單詞,太多了記不住,太少了又划不來。
苦心人,天不負。1985年9月,胡遂考研成功,畢業後留校任教。2001年,調到湖南大學,2004年,已晉升為教授的她,開始攻讀博士學位。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胡遂以紮實的古文功底、廣博的知識面和充沛的激情,在她熱戀的大學講臺上,在全國各地的各種講座中,為數以十萬計的學生,講授中國古代文學史、唐宋文學、唐宋詩詞研究、中國佛學與文學、佛教文獻概要等課程。
2.見縫插針背誦古詩文
「恢恢乎其遊刃必有餘地焉」
胡遂的課是全校最受歡迎的課之一,其火爆程度絲毫不亞於追星族對於明星的追逐。
胡遂的課堂非常受學生歡迎,往往是找不到座位,因為其它專業慕名來「蹭課」的學生早就把位置佔得乾乾淨淨。胡遂上課聲音非常洪亮,底氣特別足,唱詩誦詞特別有古韻。研究生面試時,有老師出題要求本科生背指定詩詞,學生和主考老師都接不上,胡遂卻能背得一字不差。
無數師生這樣評價:
「在湖大,不聽胡遂老師的課簡直就是一種犯罪。」
「聽胡遂老師講佛學講到你想出家。」
「她是為講臺而生的人。」
「講課特別有情趣,豪放婉約共存。」
學生尊稱她為「先生」,稱先生平和、淡定的人格魅力與堅持傳道授業解惑的為師之道是最受我們歡迎的。可與,胡遂會和學生聊些閒散的話題,諸如做人、做事、做學問,雖然多是傳統的經世致用之學,但於日後走上社會的人生道路的確受益匪淺。
這樣的課堂魅力,從何而來?
「恢恢乎其遊刃必有餘地焉」,胡遂覺得,任何一門課,對自己都要有這樣的一種要求,要達到這樣的一種境界。少年時,中山大學教授董每勘先生流落長沙,住胡遂家附近,少年胡遂就跟從他學習了一段時間的唐詩宋詞吟唱;讀研時,又師從著名教授馬積高,「剽學一二」;在河北大學讀博時,聽說古籍研究所的詞曲學教授劉崇德,將工尺譜翻譯成五線譜,出版了《九宮大成詞曲譜》,她登門求教。而相對於名師傳授,胡遂的「霸蠻」無疑更為重要。實際上,一直到後來讀了博士,做了教授,胡遂還一直保持著考研時見縫插針的學習習慣。為背誦更多的古詩詞,她總是將這些詩詞們用磁帶錄下來,然後在做家務時,邊做邊聽。後來電子技術發達了,她又找到一種軟體,將電子文檔轉化成有聲讀物。
2009年,全國800萬大學生在評師網評出全國百佳教授,胡遂位列全國第五,湖南第一。
3.她是學生依賴的朋友
「給他人以陽光,就是生命的燦爛」
如果說,僅僅只是課堂魅力
胡遂還不可能被數萬學生評為
「我心目中最敬愛的老師」。
「她最喜歡的是走進學生,與學生聊天,幫學生解惑。」校黨委副書記唐亞陽說。
「從內而外自然流露著才情,生活得飄逸而詩意。」「不是美麗,而是華美。」同事評價。
「她像太陽一樣,總是把溫暖傳遞給我們。」學生感慨。
除了讀書上課,胡遂還特別愛做的一件事是到學生中去,這是她自認為改不了的毛病。生前,胡遂笑著說,自己當過14年中小學老師,養成的這個習慣是改不了。胡遂還特別愛帶著學生爬嶽麓山聽風,到湘江邊賞月,寄情山水間,與學生探討人生。這種情景,讓學生們常常想起孔子與他的弟子。
1.16歲的時候,她還把學生領到嶽麓山頂上的雲麓宮睡了一個晚上,看星星看月亮。
2.曾經有個學生得重病,僅僅只是任課教師的胡遂,帶著學生到醫院看他,並且組織學生捐款,自己也捐了1000元,最後8萬多元捐款讓這個學生順利康復。
3.學生失戀,向胡遂傾訴,胡遂將他領到湘江邊散步,給他講述佛典裡的一個故事說,你和她無緣,你們的結束也不是壞事。她說,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一個興衰成敗的過程。
4.一位大三女生,因失戀而痛不欲生,月光下胡老師陪她散步,上下五千年,眼前海內外,一個多小時女生還沒什麼觸動,「愛上小河是因為沒有見過大海」,最後,圍繞這樣一句話闡述,學生心結頓解,而這句話也在微博上廣為流傳。
從教42年,走到哪,胡遂都是學生最好的朋友。她的心中,除了女兒母親,最掛念的也是學生。她將學生接到自家吃住,告訴學生自家住址、電話和電子郵箱,不論晝夜,有信必復,有訪必接。
感念於要諮詢的學生太多,2008年初,不太會打字的她在新浪開博,談自己的人生感悟,回復學生的提問困惑,甚至包括學生父親的抑鬱症。迄今已居博文100多篇,點擊量達13萬多。
笑容,陽光,積極,正能量,她一輩子以教書育人為幸福,「人生處處有講堂」。
人物檔案
胡遂,女,湖南益陽人,1956年生。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校督導團督導。主講中國古代文學史、唐宋詩詞研究、中國佛學與文學、佛教文獻概要等課程,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佛學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家權威學術刊物及省級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六十餘篇,多為《人大複印資料》《高校文摘》等所轉載。自高校任教以來,曾主持多項國家及省社會科學課題研究,並獲得國家教委課程建設二等獎、湖南省教委研究生課程教學一等獎、校優秀教學獎、校教書育人獎,第二屆天語教師獎(科研型),以及由校學生會投票選舉「大學四年裡印象最好的老師」獎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