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明文閱讀考試中,說明的方法及作用是考點,是重點,只有弄清文章所用的說明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說明的對象。
從上面的考試題型可以看出,主要是考說明方法及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打比方,作比較,作詮釋,摹狀貌,下定義,畫圖表,引資料,列數字,舉例子,分類別,做假設十一種。
打作作,摹下畫,引列舉,分作品
口訣詳解
」作作「可以想像成一個人,打了人(作作),犯了錯,要懲罰,臨摹一下畫(摹下畫),由於畫得好,引來了一個人叫列舉(引列舉),他要和你分這個作品(分作品),品不做解讀。
舉例子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使讀者理解,這個說明方法叫舉例子。如:」我國發現過一頭近4萬公斤重的鯨,約17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常見的詞語有,例如,據說,比如,
作用:使文章更具體,更有說服力,更能客觀的說明事物,讓比較抽象複雜的事情,覺得通俗易懂,讓人信服。
做比較
用大家熟悉的,常見的,同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類比。如:」我們看太陽,覺得他並不大,實際上他大的很,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拿地球跟太陽比,較突出的,說明了太陽的體積大這個特點。
常用的詞語有,比、而、相對於,較……,與……不同
作用:通過比較,得到更加具體而鮮明深刻,的印象。
列數字
運用數據說明事物的方法,數字要準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要力求近似,注意,年代不屬於列數字。如;」太陽離我們有1億5000萬公裡遠,到太陽上去,如不行,日夜不停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作用:更加科學,更加準(精確)確,更有說服力
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做比較就叫做打比方,如:」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
常用詞語,像……,仿佛……,如……,猶如……(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說明文中的打比方,同記敘文中的修辭手法比喻,是相一致的,不同的是,修辭手法中有名喻暗喻借喻之分,而在說明文中,借喻就不合適了,)
作用: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可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科學的術語,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進行規定性的說明,(通俗一點說,就是指明某一詞的概念)如:」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教學方法。「
常用詞語:……是……,……叫……
作用:能夠科學準確的概括和就是事物的本質,
分類別
簡單的說,就是根據說明對象的特徵,性質,成因,功能,等屬性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成若干類,然後一種類別再進行加以說明,(通俗點講,就是將說明對象的特點分門別類)。如:」何獲取食物,都有兩種不同的途徑和方法,一種叫自養,……,另一種叫異養「
常用語言,一類(種),……另一類(種),首先……,其次……,然後……。(1)(2)(3)……。
作用:使說明對象更有條理性,
做詮釋
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個特點作出解釋,如:」一種可以成為陣地戰,就是方推動沙丘,緩緩前進「。
和下定義的區別,下定義簡潔,直接,常用的形式是,某某是什麼?而這確實,作詮釋,一般的話有幾句話,對某個概念或某種現象進行解釋說明,主語與賓語不能倒過來說
作用:使說明更加通俗易懂
摹狀貌
對說明事物進行細緻的描摹,如:」每個柱子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作用:使使說明的對象更加的生動,具體,形象,
引資料(做引用)
為的是說明的內容更加的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等,例如,「有這麼一個傳說:「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熱的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9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才不那麼熱了」。
作用
畫圖表
為了把複雜的事物說清楚,彌補單個文字表達的欠缺,可以採用圖表的方法來加以說明。這種方法就叫畫圖表,
作用,一目了然,更加直觀在了解說明事物的特徵。
做假設
用假定的環境來預設將出現的狀況來說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沒有風霜雨露,沒有草木野獸,自然也不會有人」。
作用
強調突出重要性,增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