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詩歌《雪花的快樂》賞析及詩歌創作漫談

2020-12-11 格命草

詩歌賞析

《雪花的快樂》是徐志摩的經典詩歌之一,此詩讀罷給人行雲流水之感,一氣呵成的筆力,估計現當代眾多詩人難望其項背。走題了,先來了解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當年徐志摩因愛上了才情美貌集一身的陸小曼,在殷殷愛戀的驅使下寫了這首詩,詩人以雪花自比,表達對陸小曼的追慕之情,情真意切,有一種溶化於她的心理反應。

先從音樂美來賞,正如前面所說,全詩有流動之感,ang和ong後鼻音韻母的運用恰到好處,讀罷給人力量和堅定。詩人把自己的愛溶入這些文字,即表明了熱烈,又表明了那一發不可收拾的愛,箭一般直入所愛之人的身心。

在那樣一個年代,面對這樣的追求,恐怕任誰都難以抗拒,更何況是徐志摩這樣的情詩王子。他把浪漫、柔美、愛滲入文字,全詩並沒有顯得過分激情澎湃,反而有一種澹如秋水之味。也許是經歷了與張幼儀、林徽因的糾葛之後,感情更加成熟穩重吧,只是一種臆想。

他與張幼儀的感情是時代造就的,對他來說是不幸的;他與林徽因的感情更多的是嘆息和無奈;他與陸小曼交際認識,互相傾慕,感情炙熱,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見鍾情。在那個年代自由地結合,必將遭到外界和家人的諸多非議和不滿,註定了兩人命運的坎坷多舛,而《雪花的快樂》寫於戀愛時期,只有無限的美好和熱望。

此詩從結構美來賞,四小節句式齊整,其中部分文字運用反覆修辭手法,語氣漸強,情感隨之加重。詩人的方向就是他所熱戀的人,並不是漫無目的地飄蕩,可以讀出詩人對戀人的熱忱和真切。一對戀人互相吸引,彼此愛著對方,正體現出熱戀時期的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破折號的運用,從四小節看來,起承轉合,情感流動,有條不紊。一二小節的「方向」逐漸加強,破折號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不僅承接,而且加強情感的歸屬,是值得詩人們學習的。

從繪畫美角度來賞,詩人自喻雪花,用文字繪出雪花飄落的姿態和方向,充分發揮了詩人的想像和主觀能動性,營造出無窮的意境,服務於一個「方向」。「飛揚」「不去」「不上」「等著」「沾住」「貼近」「消溶」「溶入」等動詞充分展現了雪花的運動軌跡,詩歌線條明晰,又不失意境,工筆與寫意並重,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將詩美推向高潮。

從藝術手法來看,語言的留白顯得格外突出,點到即止,沒有多餘臃腫之感,簡潔之餘給讀者更多的想像,不斷暗示讀者,讓讀者跟著詩一起運動,情感抒發自然,傳遞隱蔽而輕鬆,對詩人來說是一種享受,對讀者來說是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

總覽全詩,靈動之美躍然紙上,自然之美與愛情之美相交相融,含蓄地表達,自由飛揚。他的詩充滿愛,可以說是分行的情書,把自己的愛情故事用詩來闡述,可謂浪漫至極,更體現了他「詩化生活」的觀點。

他的愛勇敢,對愛的追求自由灑脫,在那個時代不拘一格,心胸開闊,文採斐然,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大詩人卞之琳讚賞《雪花的快樂》是徐志摩最具音樂美的一首詩,可見一斑。

文|格命草 圖 音頻|網絡(侵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是格命草,偶來閒侃,願與諸君,分庭論文。意欲轉載文字,私信相告,侵權必究!#格命草#

格命草

相關焦點

  • 徐志摩詩歌《雪花的快樂》賞析
    徐志摩詩歌《雪花的快樂》賞析 2020-12-13 1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重溫經典詩歌丨徐志摩:雪花的快樂
    詩人將自己比作一朵雪花,在半空中翩翩飛揚。雪花雖然飄逸灑脫,但並不飄忽不定,它決不去那冷漠的幽谷和悽涼的山麓,而是認準自己的方向,果斷地向著美好的愛情和理想飛去。可惜,這一切不過是「假如」,在表面的歡樂和自由裡隱藏著的是淡淡的憂傷,是詩人靈魂深處的苦悶和囚禁之苦。
  • 品讀徐志摩的詩歌,體會詩歌中所帶來的個性美、意向美和意境美
    徐志摩是著名當代詩人,也是新月派詩的領軍人物,深深地影響著新月派的產生以及消亡。徐志摩最早是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特別生留學於英國劍橋大學,這才開始了詩歌創作。一、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美賞析1、個性美文學的獨創性意味著越是獨具風格的作品、越是獨具個性的作家,越能受到讀者的歡迎和喜愛。徐志摩的創作個性是個集合體,獨特的個性、憂鬱感傷的氣質、對愛情對理想的追求缺一種都無法成就出那個浪漫的詩人。
  • 評讀詩人徐志摩詩歌《偶然》
    原詩:徐志摩 《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賞析 《偶然》寫於1926年5月中旬,此詩是徐志摩與夫人陸小曼合寫劇本《卞崑岡》第五幕中老瞎子彈三弦時所唱的歌詞。但是,《偶然》這首詩寫成了於創作劇本之前。徐志摩是很重視他自己這首詩的,他說《偶然》、《叮鳴》幾首詩劃開了他前後兩期詩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來寫出那微妙的靈魂的神秘。
  • 十二月 ‖ 雪花的快樂與小結
    11月19日是徐志摩先生的罹難日,為了紀念新詩倡導者,這期的同題詩是《雪花的快樂》,望各位老師湧躍投稿!這期《雪花的快樂》同題,一共收到七首詩,大體看了一下,總體還可以,因為這樣的題,寫作起來不是很容易。
  • 《雪花的快樂》是粘住她的衣襟——徐志摩
    徐志摩的人生觀中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裡。」(胡適《追憶徐志摩》)雪花的快樂/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
  • 評讀徐志摩《雪花的快樂》
    《雪花的快樂》.解讀《雪花的快》這首詩,借雪花漂泊而沒有歸宿來暗示自己尋求感情家園的苦心,並訴說自己願意以失去自我為代價。照沈從文的看法,是為愛所煎熬,略返寧靜所作的低訴。卞之琳認為,從音節美方面說,這是徐志摩最好的詩。
  • 董元奔‖悲與勇:哈代作品對徐志摩詩歌創作的影響
    徐志摩是詩人,我們不妨從他的詩歌中去發現真實的他和他的詩歌面貌。徐志摩的詩歌創作起於劍橋大學留學時期。1921-1922年,徐志摩在劍橋接觸到了帶有唯美色彩的英國浪漫主義詩歌流派「湖畔派」的作品,還與劍橋大學教授、唯美派作家狄更生成為忘年交。
  • 康橋 —— 2017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成功舉辦
    7月29日至30日,第三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成功舉辦。來自世界各地近200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文學家、藝術家及學者齊聚一堂,在劍橋舉辦學術交流、詩歌詠頌、書法、繪畫及陶瓷作品展。
  • 【合集】徐志摩 : 雪花的快樂
    雪花的快樂作者 | 徐志摩      朗誦 | 趙忠祥、丁建華 、任志宏、楊召江、千紙鶴《雪花的快樂》是現代詩人徐志摩所作的詩歌,作者借雪花的純潔、飄逸、瀟灑、自由等特點,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寫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和嚮往。
  • 徐志摩詩歌,秘響傍通的含蓄美,清新雅潔的意象美
    徐志摩的詩歌比較含蓄,但不流於晦澀。從總體上看,儘管徐志摩在詩歌中反覆吟唱其單純的信仰:愛、自由與美,但他並非對此進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吶喊,而是將之寄託於對雪花、康河、嬰兒、明星等美好形象的禮讚中。《黃鸝》中第二節:「等候它唱,我們靜著望,/怕驚了它。但它一展翅,/衝破濃密,化一朵彩雲;/它飛了,不見了,沒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實寫黃鸝,虛寫詩人的感覺:感嘆春光、火焰,熱情,一閃即逝。
  • 徐志摩夢中縹緲的的雪花的快樂與戴望舒理想中的寂寥的雨巷
    雪花的快樂作者徐志摩雪花的快樂中,詩人運用借代的手法,以雪花為意象,找尋著「她」的到來。充溢著心中滿滿的雪花,帶著份熾熱,升騰起愛情的火焰,卻又平靜在純白的馨香的時空,表達了他純真的愛情和神聖的理想。充滿著靈性,即使消融在她的心中,沒有怨言,快樂的熱烈的追求著,堅定著自由的信念,心中明鏡如臺。雪花的飛旋,一切的美好,正好是詩人內心深處所追尋的,匆匆離別,卻如此讓人牽掛不已。
  • 徐志摩的詩歌《沙揚娜拉》《你去,我也走》賞析
    這首詩歌簡短,像一個特寫鏡頭一樣,抓住了分別時日本女孩低頭道別的那一瞬間的情態,而寫就的。詩人刻畫了分別時既好像有綿綿情話,卻又欲言即止,欲說還休的日本女郎的形象,將日本女郎的溫柔、嬌羞表達了出來,將分別的離愁,情誼的甜蜜表達了出來。
  • 徐志摩贈日本人的十八首詩歌,如今僅剩這一首絕唱
    曾經三次訪華,與徐志摩建立了深厚友誼,情同父子。這首詩是泰戈爾最後一次訪華結束時寫給徐志摩的。徐志摩相送泰戈爾到了日本。這次日本之行給徐志摩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落葉》一文中,徐志摩盛讚日本人在大地震後,萬眾一心重建家園的精神,並呼籲中國青年「Everlasting yea!」——要永遠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
  • 新世紀,徐志摩詩歌對中國古典文學傳統和西方文學的影響
    徐志摩來自中國傳統大家庭,從小在古典文學的浸染中成長,青年時代出國留學。徐志摩的詩歌中表現出與中國傳統文化渾然天成的契合,又呈現出對外國文學豐富的借鑑。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開放視野中認識評價徐詩的獨創性,並由此梳理考辨徐志摩詩歌與外國文學和中國古典文學的關係,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是徐志摩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 【新詩品】半壁心空詩歌賞析
    (總第43期)往期推薦:【新詩品】項見聞詩歌賞析春樹暮雲詩歌專輯:爸爸的話【春樹暮雲詩社】【新詩品】張文政詩歌賞析殷紅詩歌賞析【新詩品】馮新宇詩歌賞析【新詩品】英倫詩歌賞析【新詩品】馮巖詩歌賞析【新詩品】凡姝詩歌賞析【新詩品】餘成強詩歌賞析【新詩品】孫松銘詩歌賞析【新詩品】姚世英詩歌賞析【新詩品】齊春玲詩歌賞析
  • 散文:雪花的快樂
    仰面朝天凝視每一片雪花的飄落,有種奇妙獨特的感受。這一天空的雪花,好似千軍萬馬的黑雲,整個天空壓了下來。臨近了,充滿撞擊的時刻,卻又化為虛無的驚措。飛揚的雪花,瑩瑩的雪絲滲溶到眼睛深處,卻亦使眼神變得晴明朗然。些許時候,天空忽然變得稀鬆舒朗。晶瑩的細雪凝結,猶如純白色的天使羽翼,沉重加速地落向大地。
  •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賞析
    徐志摩說:」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一個屌絲遊戲玩家說:尋一個女性輔助,可以自己插眼。「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感謝您和幽默一起讀詩歌,幽默愚見,我是愚幽默,喜歡加我關注!
  • 【新詩品】麥豆詩歌賞析
    一言以蔽之,詩歌立足觀察,深於反思,寄寓改變,是一首寫景、抒情、思辨的現實主義詩歌。( 賞析:餘海)「它在湖的另一邊/側臉對著我們/它的身邊沒有另一隻/不知是無聊的好奇/還是可怕的善意/讓我們突然停下腳步/我們突然閉口不語/這吸引了它/全部的注意力」現代詩歌對敘事性的重新引入,雖然為新詩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容易出現敘事性的泛濫,無所節制。最失敗的表現,就是只有情節,沒有細節,主觀敘述重於客觀事實。從上述中可看出,麥豆筆下相當克制、冷靜,文字簡練,語言乾淨。
  • 尋求二十一世紀詩歌發展的切入點:從探討現當代優秀詩歌流派出發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食指、鄭愁予、楊牧為代表的詩人群體,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中堅守詩歌創作的純粹信念,對現代詩的創作作出探討,為那個時代留下了許多精神能量。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下,詩人們在創作的題材上或關注日常現實生活、或崇尚咀嚼個人情感,用於詩歌上的語言或簡樸直接、或朦朧晦澀,對精神的建構多停浮在一般性的呈現層面,現實性的共感效應慢慢減弱。如何深入思考和研究,創作出屬於這個時代的詩歌,讓詩歌作品能夠打動更多的人,這也是如今詩歌發展的一種困惑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