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蔣煜明 沈柯逸 周羽琛
取證難、隱蔽性強……一線執法人員往往用這些關鍵詞描述違法偷倒、亂倒垃圾的行為。近年來,寧波市北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不斷加強垃圾偷倒、亂倒行為的管理,堅持「應查盡查、一查到底」的原則,不斷創新監管方式,跨區域查辦,藉助群眾力量,利用科技手段,查處多起隨意傾倒垃圾行為,為轄區的整潔清爽保駕護航。
下村入企跨街道查清偷倒垃圾案件
1月14日,北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大碶中隊執法隊員在沿山河路一帶巡查時發現一堆偷倒在路邊的垃圾,其中有快遞盒、塑料小配件、包裝袋等。隊員通過快遞面單上的信息,發現收件地址都是新碶一家企業,便當即趕赴新碶該家企業調查,發現其生產的正是在沿山河路發現的塑料小配件,包裝袋也完全符合,快遞單上的收件人正是該企業員工。
大碶中隊跨街道查清偷倒垃圾者在證據面前,企業負責人承認垃圾是源自於自己企業,但表示垃圾歸集點離企業並不遠,他們沒必要「千裡迢迢」偷倒到大碶去。
隨後,隊員調取查看了歸集點附近監控,並找到了村裡僱傭在該點負責垃圾處理的師傅。隊員從監控中發現,企業員工確實將一批垃圾丟至歸集點,後由師傅裝入垃圾處理車上。面對監控畫面,師傅起初並不承認,正在辦案陷入僵局時,隊員意外發現這位師傅的租住地正是在大碶沿山河路一帶,與偷倒垃圾的地點僅有二三十米距離,其租住處部分生活物品也和偷倒垃圾堆裡的相符。
在這些線索麵前,師傅終於承認自己當天在歸集點收完垃圾後,因一時吃不準塑料配件能不能作為生活垃圾收運,嫌麻煩就偷倒在了自己租住處附近,一起倒過去的還有一些廢棄生活物品。目前,中隊已責令該師傅對偷倒的垃圾進行限期清理,案件正在進一步處理中。
三年前的發票讓違法行為「無所遁形」
1月12日,戚家山中隊執法隊員蔣伊君憑藉一張三年前的舊發票,順藤摸瓜成功鎖定了垃圾亂倒者。從發現垃圾到找到當事人,僅花了不到1個小時。
當日下午13時40分,戚家山中隊對轄區內垃圾偷倒、亂倒高發點位進行巡查,當車子行駛至林唐村垃圾房時,不遠處的10餘袋垃圾橫在路中,擋住了去路。執法隊員隨後下車對現場進行拍照取證,由於該處位置較偏,行人較少,也沒有監控,想要找到偷倒垃圾的人困難重重。「大家一起從垃圾堆裡找找線索?」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帶隊的蔣伊君提議說。
戚家山中隊隊員在垃圾中尋找線索功夫不負有心人,隊員陶金找到了一張2017年的電動車購車發票,幸運的是,發票上客戶和店主信息還清晰可見。執法隊員當即通過發票上的電話號碼聯繫到了車主,經詢問得知,車主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換購了一輛新電瓶車,舊車已經賣給某廢品收購點。
執法人員根據掌握的地址信息確實找到了廢品集中收購站,但該處門衛卻表示園內有很多家個體經營廢品收購的,但並沒有執法人員要找的這家。交流中,門衛一直不敢直視執法人員且言辭閃爍,似乎有所隱瞞。經驗豐富的執法人員以例行檢查為由開始自行尋找當事人。10分鐘後,在園內的東北角,執法人員找到了與現場顏色一致的塑料編織袋,通過對比發現該收購點門口堆放的垃圾與林唐村內垃圾一致。
在種種證據面前,當事人楊某承認了違法事實,執法隊員當即對其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並責令其對該些垃圾進行清理。至此,一起亂倒垃圾行為在不到1小時的時間裡成功查獲。
霞浦利用高清攝像頭鎖定「一倒了之」
1月5日上午,北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霞浦中隊接到舉報稱,在北侖區霞浦街道河東村二通道南側垃圾收集點位附近發現一堆生活垃圾。執法人員迅速趕赴現場,發現現場有多個塞滿生活垃圾的編織袋,有一部分垃圾已散落四周,影響到了村民正常投放垃圾。
執法人員立即開展排查行動,通過翻查現場垃圾,向村社區及附近的群眾詢問、辨認,經過逐一走訪,隊員鎖定了一個加工廠。該加工廠員工承認有去現場倒過生活垃圾,但表示均按規定投放,不存在亂倒的情況。
「通過調取垃圾收集點位附近的監控錄像,我們找到了當事人扔垃圾的畫面,通過比對當事人著裝、裝卸垃圾的工具,固定了證據,確認了當事人確實未按規定投放垃圾。」執法人員表示。
面對確鑿的證據,當事人最終承認了違法行為,認為當時天色較暗,沒人看到,存有僥倖心理,便將垃圾一倒了之。執法人員對當事人進行了教育,並按規定給予了行政處罰。
霞浦中隊查處亂倒垃圾行為的現場偷倒、亂倒垃圾不僅是對市容環境的破壞,更是阻礙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在全民垃圾分類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一次「沒人看見」的僥倖和「隨手一丟」的偷懶,都會對其他按規範投放者產生不良影響,垃圾分類一點一滴的習慣養成也會被「破窗效應」所破壞。北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將繼續做好「分類急先鋒」和「美城守護者」,為轄區環境和垃圾分類工作助力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