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
張宏德
我叫張宏德,今天匯報的題目是《改革創新、擔當作為,開拓公益訴訟檢察新格局》。
1993年,我從西北政法大學畢業後進入省檢察院工作至今,先後在原法紀處、民行處、案管辦、研究室、宣教處等多部門工作,現在是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主要負責全省公益訴訟檢察業務。我們公益訴訟部門因工作成績突出,2018年被最高檢榮記「集體一等功」,2018-2019年連續兩年被省委政法委評為「人民滿意的政法單位」,2016年至今連續五年被省檢察院年終考核為先進集體。我本人也於2019年12月榮獲「陝西省十大法治人物」。
今天的匯報,我首先要說明的是,這些成績是屬於全省奮戰在檢察公益訴訟戰線上全體同仁的,我只是作為組織者、引領者和推動者,所以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和我的團隊在公益訴訟檢察領域的探索和成長。
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全國十三個省進行為期兩年的改革試點。我是2016年2月走上民事行政檢察這個崗位的,當時陝西起訴案件為零,各項辦案指標均處於全國落後地位。打開局面的首要任務就是辦案,為挖掘案源,我在主管領導的帶領下對全省十一個市分院逐個進行調研指導,召集所有基層院挨個對每一個線索進行分析研判,三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走遍全省,面對面分析研討案件線索超1000多條,局面很快打開,我們給最高檢上報的寶雞市環保局鳳翔分局不履職導致某公司超標排放顆粒物案就被最高檢批准,此案也是全國首例提起訴訟的管空氣的行政公益訴訟案,後來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指導性案例。
為圓滿完成試點任務,我們一邊下基層調查挖掘案件線索,一邊回到省檢察院研究民事行政訴訟監督,一邊還要針對辦案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發規範文件。為確保案件質量,我們對基層提交上來的要起訴的案件實行三級院共同研究討論,對各市開庭的第一案實行全省觀摩,說實話,下基層每一個線索的分析研判對我而言都是一場面考,每一次集體研究討論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次案例教學,民行處12個人都是在緊張的戰鬥中逐步拓開了工作局面,到試點結束,陝西的公益訴訟名列全國前列。
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中應運而生,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中正式提出,在十九屆四中全會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決定中要求拓寬案件範圍,因此,公益訴訟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極強的業務工作,也是業務性極強的政治工作。作為省檢察院部門負責人,我一直堅持做到把握方向、構建格局、搭建平臺、帶動引領和全面推進,一方面,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結合我省地域特色和經濟發展特點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部署開展了一系列重大專項監督活動:主要包括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黃河清四亂、汾渭平原大氣汙染防治、石油煤碳汙染防治、英烈紀念設施保護以及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等10多個專項監督活動。五年來,全省每年各項辦案指標始終位居全國前列,19案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我們開展的每個專項活動都有最高檢評定的典型案例,「六彩」公益檢察品牌逐步形成。
另一方面,堅持將檢察公益訴訟鑲嵌在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監督體系之中,構建更大的工作格局。我帶領團隊積極與相關部門開展了全方位的溝通協調和制度構建。省委省政府「兩辦」出臺支持公益訴訟工作意見,省委政法委將公益訴訟工作作為我省司改的重點工作和重要改革任務,省平安辦將各級政府支持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為平安建設考核指標,省人大常委會出臺了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我們與省政府出臺了建立聯動機制共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與省紀委監委、審計廳等部門出臺了協作配合的意見在省院帶動下,各級黨委出臺支持公益訴訟工作意見110條,各級人大出臺支持意見70件,與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建立溝通協調機制359個。這些機制的建立,打通了檢察監督和行政執法的信息通道和信任壁壘,為公益訴訟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發揮積極作用打造了良好的格局。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是當代全體公益訴訟人的理想和追求,偉大的事業需要新擔當新作為。為此,我始終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先、都有我精」的工作思路積極開拓創新。在試點剛開始、案源缺乏的情況下,我們在全國率先制定了檢察機關內部協作配合機制,為全國推行內部一盤棋提供了思路;2016年底,全國檢察機關向行政機關發送一大批檢察建議,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起訴和開庭的問題,我們搶先起步,制定了全國第一個起訴和出庭規範意見,為全國提供了樣本;在試點即將結束時,我們敏銳地捕捉到,公益訴訟逐步深入,案件辦理必然會面臨更大的阻力,為此在全國首創了一體化辦案工作機制和指揮中心,最高檢在兩次工作會議上安排陝西介紹經驗;最高檢在全國開展了黃河清四亂專項活動之後,我們堅持制度跟進,率先在全國出臺了對黃河、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指導意見,最高檢領導來陝考察時指出,陝西的工作走在了最高檢的前面;在最高檢加強案例指導工作後,我們第一個在全國出臺了辦理典型案件指導意見,得到最高檢八廳領導的充分肯定,並安排在檢答網上轉發,陝西在每個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都有被最高檢發布的典型案例;針對各地公益訴訟實踐中與法院司法理念的偏差,我們先後3次都是在第一時間在全國率先與省法院聯合出臺會議紀要,被最高檢向全國推廣。當前公益訴訟逐步走上正軌,我們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堅持「公益訴訟須為了公眾、必須依靠公眾」,及時與環保組織、消保委建立協作機制、指導寶雞建立志願者隊伍,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張軍檢察長的批示肯定。多年來,我省先後有50多項工作經驗被最高檢推廣,在全國公益訴訟工作會議和全國大檢察官研討班作過5次大會交流,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提供了陝西樣本。
我一直堅持公益訴訟不能坐在辦公室,必須深入基層、親臨一線與同志們共同開展工作,在司法個案的辦理中與同志們共同分析證據、提升能力,在一個一個案件的指導中感受艱辛、分享情感。當我在陝北的大山深處查看現場時,腦子裡始終盤旋的是,這幾十公裡之外他們是怎麼發現線索?奔波多少次オ將案件圓滿完結?當我站在河流岸邊看到因挖沙形成一個個巨型大坑、因瘋狂傾倒形成一條令人震撼的面目猙獰的建築垃圾帶時,我感受到的是我們的幹警內心湧動的責任擔當;當我與同志們一起研究案件,抽絲剝繭分條縷析最終確定案件辦理方向和重點時,我和他們一樣的感到無以言表的喜悅;當我站在一個辦案成效現場,溫暖和自豪幾近讓我雙目含淚。這樣的事例和場面很多很多,也因此,我一直要求自己和八部的同志們要和基層同志坦誠相待、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因為我們都是在點點滴滴的司法個案中構築我們共同的事業;要認真仔細對待基層院請示的每一個案件,因為每一個證據背後都包含著他們的心血;要盡最大力量幫助基層院分析總結每一個案件的功過得失和教訓經驗,回應他們的疑惑、糾結和期待。也因此,八部的同志們工作更加敢於領先和善於創新、更加嚴謹規範和細緻周到、更富有擔當奉獻和為民情懷、更富有深遠視野和寬廣格局。藉此機會,我真誠地向八部的同志們和全省公益訴訟人表示感激和尊敬。
浸染在公益訴訟多年,我深切體會到,要做好公益訴訟,必須心中有河山,心中有人民,能力和智慧能幫助我們辦好案件、守好公益,為民情懷才是帶領我們勇往直前、無可撼動的終極力。
以上是我的匯報,也是我的心得,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