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陝檢英模】張宏德:改革創新 擔當作為 開拓公益訴訟檢察新格局

2022-01-08 陝西檢察

陝西省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

張宏德

我叫張宏德,今天匯報的題目是《改革創新、擔當作為,開拓公益訴訟檢察新格局》。

1993年,我從西北政法大學畢業後進入省檢察院工作至今,先後在原法紀處、民行處、案管辦、研究室、宣教處等多部門工作,現在是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主要負責全省公益訴訟檢察業務。我們公益訴訟部門因工作成績突出,2018年被最高檢榮記「集體一等功」,2018-2019年連續兩年被省委政法委評為「人民滿意的政法單位」,2016年至今連續五年被省檢察院年終考核為先進集體。我本人也於2019年12月榮獲「陝西省十大法治人物」。

今天的匯報,我首先要說明的是,這些成績是屬於全省奮戰在檢察公益訴訟戰線上全體同仁的,我只是作為組織者、引領者和推動者,所以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和我的團隊在公益訴訟檢察領域的探索和成長。

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全國十三個省進行為期兩年的改革試點。我是2016年2月走上民事行政檢察這個崗位的,當時陝西起訴案件為零,各項辦案指標均處於全國落後地位。打開局面的首要任務就是辦案,為挖掘案源,我在主管領導的帶領下對全省十一個市分院逐個進行調研指導,召集所有基層院挨個對每一個線索進行分析研判,三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走遍全省,面對面分析研討案件線索超1000多條,局面很快打開,我們給最高檢上報的寶雞市環保局鳳翔分局不履職導致某公司超標排放顆粒物案就被最高檢批准,此案也是全國首例提起訴訟的管空氣的行政公益訴訟案,後來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指導性案例。

為圓滿完成試點任務,我們一邊下基層調查挖掘案件線索,一邊回到省檢察院研究民事行政訴訟監督,一邊還要針對辦案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發規範文件。為確保案件質量,我們對基層提交上來的要起訴的案件實行三級院共同研究討論,對各市開庭的第一案實行全省觀摩,說實話,下基層每一個線索的分析研判對我而言都是一場面考,每一次集體研究討論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次案例教學,民行處12個人都是在緊張的戰鬥中逐步拓開了工作局面,到試點結束,陝西的公益訴訟名列全國前列。

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中應運而生,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中正式提出,在十九屆四中全會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決定中要求拓寬案件範圍,因此,公益訴訟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極強的業務工作,也是業務性極強的政治工作。作為省檢察院部門負責人,我一直堅持做到把握方向、構建格局、搭建平臺、帶動引領和全面推進,一方面,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結合我省地域特色和經濟發展特點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部署開展了一系列重大專項監督活動:主要包括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黃河清四亂、汾渭平原大氣汙染防治、石油煤碳汙染防治、英烈紀念設施保護以及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等10多個專項監督活動。五年來,全省每年各項辦案指標始終位居全國前列,19案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我們開展的每個專項活動都有最高檢評定的典型案例,「六彩」公益檢察品牌逐步形成。

另一方面,堅持將檢察公益訴訟鑲嵌在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監督體系之中,構建更大的工作格局。我帶領團隊積極與相關部門開展了全方位的溝通協調和制度構建。省委省政府「兩辦」出臺支持公益訴訟工作意見,省委政法委將公益訴訟工作作為我省司改的重點工作和重要改革任務,省平安辦將各級政府支持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為平安建設考核指標,省人大常委會出臺了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我們與省政府出臺了建立聯動機制共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與省紀委監委、審計廳等部門出臺了協作配合的意見在省院帶動下,各級黨委出臺支持公益訴訟工作意見110條,各級人大出臺支持意見70件,與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建立溝通協調機制359個。這些機制的建立,打通了檢察監督和行政執法的信息通道和信任壁壘,為公益訴訟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發揮積極作用打造了良好的格局。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是當代全體公益訴訟人的理想和追求,偉大的事業需要新擔當新作為。為此,我始終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先、都有我精」的工作思路積極開拓創新。在試點剛開始、案源缺乏的情況下,我們在全國率先制定了檢察機關內部協作配合機制,為全國推行內部一盤棋提供了思路;2016年底,全國檢察機關向行政機關發送一大批檢察建議,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起訴和開庭的問題,我們搶先起步,制定了全國第一個起訴和出庭規範意見,為全國提供了樣本;在試點即將結束時,我們敏銳地捕捉到,公益訴訟逐步深入,案件辦理必然會面臨更大的阻力,為此在全國首創了一體化辦案工作機制和指揮中心,最高檢在兩次工作會議上安排陝西介紹經驗;最高檢在全國開展了黃河清四亂專項活動之後,我們堅持制度跟進,率先在全國出臺了對黃河、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指導意見,最高檢領導來陝考察時指出,陝西的工作走在了最高檢的前面;在最高檢加強案例指導工作後,我們第一個在全國出臺了辦理典型案件指導意見,得到最高檢八廳領導的充分肯定,並安排在檢答網上轉發,陝西在每個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都有被最高檢發布的典型案例;針對各地公益訴訟實踐中與法院司法理念的偏差,我們先後3次都是在第一時間在全國率先與省法院聯合出臺會議紀要,被最高檢向全國推廣。當前公益訴訟逐步走上正軌,我們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堅持「公益訴訟須為了公眾、必須依靠公眾」,及時與環保組織、消保委建立協作機制、指導寶雞建立志願者隊伍,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張軍檢察長的批示肯定。多年來,我省先後有50多項工作經驗被最高檢推廣,在全國公益訴訟工作會議和全國大檢察官研討班作過5次大會交流,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提供了陝西樣本。

我一直堅持公益訴訟不能坐在辦公室,必須深入基層、親臨一線與同志們共同開展工作,在司法個案的辦理中與同志們共同分析證據、提升能力,在一個一個案件的指導中感受艱辛、分享情感。當我在陝北的大山深處查看現場時,腦子裡始終盤旋的是,這幾十公裡之外他們是怎麼發現線索?奔波多少次オ將案件圓滿完結?當我站在河流岸邊看到因挖沙形成一個個巨型大坑、因瘋狂傾倒形成一條令人震撼的面目猙獰的建築垃圾帶時,我感受到的是我們的幹警內心湧動的責任擔當;當我與同志們一起研究案件,抽絲剝繭分條縷析最終確定案件辦理方向和重點時,我和他們一樣的感到無以言表的喜悅;當我站在一個辦案成效現場,溫暖和自豪幾近讓我雙目含淚。這樣的事例和場面很多很多,也因此,我一直要求自己和八部的同志們要和基層同志坦誠相待、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因為我們都是在點點滴滴的司法個案中構築我們共同的事業;要認真仔細對待基層院請示的每一個案件,因為每一個證據背後都包含著他們的心血;要盡最大力量幫助基層院分析總結每一個案件的功過得失和教訓經驗,回應他們的疑惑、糾結和期待。也因此,八部的同志們工作更加敢於領先和善於創新、更加嚴謹規範和細緻周到、更富有擔當奉獻和為民情懷、更富有深遠視野和寬廣格局。藉此機會,我真誠地向八部的同志們和全省公益訴訟人表示感激和尊敬。

浸染在公益訴訟多年,我深切體會到,要做好公益訴訟,必須心中有河山,心中有人民,能力和智慧能幫助我們辦好案件、守好公益,為民情懷才是帶領我們勇往直前、無可撼動的終極力。

以上是我的匯報,也是我的心得,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行政公益訴訟訴訟請求精準化座談會在陝西鐵檢分院召開
    西北政法大學檢察公益訴訟研究中心主任王周戶與執行主任彭濤強調了行政公益訴訟是憲法賦予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權的具體落實,是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手段。兩位教授並就行政公益訴訟對證據的把握,如何在具體案件辦理中兼顧「顧大局」與「不出錯」等具體理論與實務問題和參會的一線同志做了深入交流。
  •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為開創檢察工作新局面貢獻力量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為開創檢察工作新局面貢獻力量——全國檢察機關第21期先進工作者榮譽休假團檢察英模座談發言摘要  編者按 近日,全國檢察機關第21期先進工作者榮譽休假團32名成員圍繞如何以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推動檢察事業改革創新發展這一主題進行了交流發言,紛紛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徹落實張軍檢察長「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檢察工作總要求,以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奮力開創檢察工作新局面。
  • 廈門市檢察機關創新公益訴訟工作機制 做強新時代檢察監督
    2017年7月以來,我市檢察機關積極創新公益訴訟工作機制,制定《廈門市檢察機關專家輔助人參與公益訴訟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完善與法院、環保、財政、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等單位在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聯席會議、聯合執法等方面的協作配合機制,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有效推進公益訴訟工作。
  • 市檢四分院應邀參加「檢察公益訴訟管轄問題」研討會
    、西北政法大學檢察公益訴訟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檢察公益訴訟研究院協辦的「檢察公益訴訟管轄問題」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全國10餘個高校及14個檢法機關的專家學者和司法實務人員共40餘人參加了研討。謝鵬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郭修江出席會議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作為北京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集中管轄的專門檢察院應邀參加此次會議,常國鋒副檢察長出席會議並在開幕式上致辭。
  • 特刊|龍華檢察乘「4」而上 努力建設深圳檢察新坐標
    2018年最高檢邀請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時表示:「在這裡看到了法治先行示範區的擔當作為」。2019.10.11辦理的李某非法製造註冊商標標識案入選2019年度全國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該機制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法治建設創新案例。2020年初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一度受到衝擊。就在此時,龍華區檢察院展現出檢察機關疫情防控新擔當。
  • 最高檢發布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附案例全文)
    記者採訪了解到,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檢察機關持續推進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積極探索檢察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形成了一批做法舉措實、工作效果好,具有典型性和可複製性的改革亮點。為有序推動改革、鼓勵創新,最高檢組織相關部門從2020年9月開始收集甄選相關案例,並決定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對地方檢察改革經驗分批推介。
  • 最高檢今年承辦261件建議提案:增幅超20%,公益訴訟最受關注
    在最高檢工作人員與全國人大代表、有關專家學者組成的反家暴工作組微信群裡,邱景輝不時@全國人大代表劉蕾、黃美媚,反饋最高檢辦理二位代表今年在全國兩會上提出的《關於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保障反家庭暴力法律實施的建議》的新進展,並發送各地檢察機關在反家暴領域發揮職能作用的新動態,以及相關理論研究的新成果。
  • 賈永健:中國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模式重構論
    摘要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現了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入推動了國家治理的現代化。但是,本次改革對檢察機關反貪反瀆職能的剝離客觀上有可能減弱檢察權威,給尚不成熟的行政公益訴訟帶來挑戰,使檢察機關對行政機關違法失職行為的監督和調查更為不易。這就要求行政公益訴訟必須重構當前的制度模式,與監察體制改革實現有效的協調銜接。
  • 【轉載】最高檢今年承辦261件建議提案:增幅超20%,公益訴訟最受關注
    在最高檢工作人員與全國人大代表、有關專家學者組成的反家暴工作組微信群裡,邱景輝不時@全國人大代表劉蕾、黃美媚,反饋最高檢辦理二位代表今年在全國兩會上提出的《關於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保障反家庭暴力法律實施的建議》的新進展,並發送各地檢察機關在反家暴領域發揮職能作用的新動態,以及相關理論研究的新成果。
  • 檢察公益訴訟可持續發展之匙:制度、實踐與理論三向互動良性循環
    編者按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在檢察改革新時期應運而生,作為依然在探索和發展中的一項新制度,公益訴訟制度尚需要解決大框架層面上的布局。發展中的公益訴訟亟待解決的三方面問題包括:一是需要解決當前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二是亟待確立一個新的整體性理論體系;三是以問題為導向,在制度落實中實現機制創新。
  • 劉華:掃黑除惡,一個也不放過丨新時代四大檢察訪談
    6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劉華在做客「新時代四大檢察」網絡訪談時表示,過去一年,江蘇省檢察院明確提出「兩個關注」來作為履職的著力點,切實把握轉隸之轉機,積極以有為求有位。「在公益訴訟工作中,我們改變了『等案上門』『坐堂辦案』的辦案思路,引導各級院『走出去』,努力做到對轄區內山川湖泊、有多少汙染企業、汙染隱患等情況心中有數。」6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劉華在做客「新時代四大檢察」網絡訪談時介紹了「理念一新天地寬」的江蘇實踐。
  • ...王建軍:用好公益訴訟檢察青海經驗 當好守護三江之源公益代表
    青海檢察機關發揮職能、全力保障,在全國率先建立生態公益司法保護協作新機制,創新實踐「加強專業化公益司法保護+促進自然保護地持久保育+推動生態社會治理法治化+依託生態保護基金解決鑑定難問題」檢察模式,成立三江源生態檢察室,建立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在依法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同時開展了一系列公益司法保護專項活動,為國家公園建設扛起了檢察責任。
  • 「法學匯」檢察學:圍繞檢察基本理論創新立說
    謝鵬程站在新發展階段,回首不平凡的2020年:檢察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不斷貢獻檢察力量和檢察智慧;檢察理論研究在深刻認識「中國之治」的本質特徵和巨大優勢的基礎上,圍繞事關檢察事業長遠發展的基本理論創新立說,為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營造理論氛圍。推進「中國之治」的檢察擔當國家治理體系視野下的檢察權新發展。
  • 【身邊的榜樣】林宇晨:堅守檢察初心 彰顯檢察擔當
    >林宇晨同志從事檢察工作十餘年,先後在檢察機關刑事、民事、行政檢察及公益訴訟業務一線工作。他始終認真學習,勤於思考,踏實工作,不斷把檢察初心和使命變為真抓實幹、開拓進取的實踐答卷。憑藉過硬的能力素質和認真細緻的工作態度,他取得2013年全市「民事行政檢察業務競賽」第一名的好成績,先後四次獲得嘉獎獎勵,記個人二等功一次。他還勤於筆耕,有多篇文章在國家級報刊媒體上發表,獲得廣東省法學會檢察學研討會論文評選二等獎一次,完成省級重點課題兩項並獲評優秀等次。
  • 江蘇省暨蘇州市檢察工作情況通報會召開
    蘇州市檢察院王勇、徐州市檢察院饒本東獲評全國「雙百新時代政法英模」。8起案件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38起案件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位居全國首位。1個辦案團隊、4名個人獲評全國優秀辦案團隊和優秀檢察官,6名檢察官被評為全國檢察機關業務標兵、辦案能手。
  • 浙江檢察曬出公益訴訟三周年成績單
    件,法院已審結案件中,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均得到支持;12件案件入選最高檢、最高法和生態環境部典型案例;推動省人大常委會出臺《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率先出臺關於服務保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成立全國首個公益損害與訴訟違法舉報中心;聯合省生態環境廳建立全國首家公益訴訟(環境損害)司法鑑定聯合實驗室;獲評「浙江民生獲得感示範工程」,並作為檢察公益訴訟唯一樣本入選全國首部司法制度法治藍皮書
  • 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視察雲南昆明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側記
    「這個網紅打卡地,與檢察院有什麼關係」——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視察雲南昆明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側記「昔日尾礦庫,今日花田海。在檢察機關與區委區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如今這裡是新晉的網紅打卡地。」視察團副團長、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陳軍代表問:「轉隸後,檢察機關的工作重心是不是就變成公益訴訟工作了?」「對檢察機關來說,轉隸就是轉機。公益訴訟檢察是一項新職能,是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與刑事、民事、行政檢察統籌推進。」「民事公益訴訟與行政公益訴訟,哪種效果好呢?」
  • 融合與發展:"四大檢察"與新時代法治構建
    9月23日在北京共同舉辦「融合與發展:『四大檢察』與新時代法治構建」研討會,就「四大檢察」的融合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最後,尊重和發揮創新精神與實踐智慧,在「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完善「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的剛性機制及相關協同措施,把法律監督做實做到位,全面實現「做優刑事檢察、做強民事檢察、做實行政檢察、做好公益訴訟檢察」的改革目標。
  • 最高檢理論所謝鵬程:在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整體布局中尋找檢察權發展的途徑與方式
    一年多來,人民檢察院主動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對內設機構和檢察業務進行了系統性、整體性、重塑性改革,形成了「四大檢察」「十大業務」的基本格局。2019年度檢察理論研究圍繞「做優、做強、做實、做好」「四大檢察」工作的履職目標及時「解新題」「答難題」,形成了一批能夠協助領導決策、推動改革創新、達成解決方案的理論成果。
  • 王勳爵:落實新要求提供更優檢察產品
    另一方面,要把講政治要求落實到具體檢察工作中,認真思考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給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切實做好檢察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豐富檢察產品內涵,提升檢察產品質量,為人民群眾增強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政治落實到長沙檢察機關,就是要在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