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就是力量原本是什麼意思?還有更重要的下半句不為人知?

2020-12-13 掙脫枷鎖的囚徒

「知識就是力量」,到底是什麼意思?

「知識就是力量」,在國內就如同把瓦特發明蒸汽機說成是受到水燒開頂起壺蓋一樣的「寓言」式的箴言。

事實上,知識就是力量真實的含義是:

你知道得多,知道的早,就更具有忽悠能力,就會贏得更多追隨者,你也就更具有權威、權力(力量)。

就比如,假如你能預先直到彩票特等獎的中獎號碼,你又不屑於獨享,而是樂於告知別人,贏得萬千彩迷自然是無與倫比的的自然事;

退一步講,你如果能明確知道一隻股票的漲跌,並不屑於獨享,而是樂於告知別人,贏得萬千股迷的追捧自然也不在話下。

相對而言,筆者寫醫學科普也沒有10年了,自認是目前最靠譜的健康科普作者,也勉強算得上醫學「先知」了,卻只忽悠到了為數不多的鐵粉——就慚愧得緊。

不管怎麼說,以上幾個實例足可以說明到底啥叫「知識就是力量」。

那麼,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

霍布斯的「scientia potentia est」

「知識就是力量」的拉丁原文是「scientia potentia est」,作為完整獨立的短語見於17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和政治家霍布斯的代表作《利維坦》。

《利維坦》是霍布斯關於國家起源學說的經典著作,他反對君權神授,主張君主專制,認為國家是人們依靠契約建立起來的強力機器,擁有絕對的權威和權力。

在《利維坦》第一部分第十章討論具備什麼樣特性的人更加會權力、統治力(potentia )時,他說(系統的)知識(科學,scientia )的力量處在他所列各種特徵的第二的位置。

在解釋科學為什麼僅具有較小的「力量」時,整段的拉丁語原文是(題圖所示):

Scientia potentia est, sed parva; quia scientia egregia rara est, nec proinde apparens nisi paucissimis, et in paucis rebus. Scientiae enim ea natura est, ut esse intelligi non possit, nisi ab illis qui sunt scientia praediti 。在相應英語著作中,這段文字是:The sciences are small powers; because not eminent, and therefore, not acknowledged in any man; nor are at all, but in a few, and in them, but of a few things. For science is of that nature, as none can understand it to be, but such as in a good measure have attained it.。

翻譯過來,簡單說就是:因為科學是小眾的,因此,僅具有較次要的力量、威力。

不要忘記,霍布斯的《利維坦》本身討論的是國家強權。

事實上,直到今天,在國家權力、權威的形成和構成中,科學的力量仍是次要的,可以產生最大力量的首先是能忽悠起大多數庸眾的政治。

不過,這非常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知識就是力量」中「力量」的真正含義。

培根的「i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

當然,一般認為,霍布斯的「scientia potentia est」來自於他的前輩,弗蘭西斯·培根的「i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

——霍布斯年輕時當過培根的秘書,據說,兩人還討論過哲學。

這句話見於培根的《薩克拉冥想》中,語境是在討論上帝的「大能」。

拉丁語原文是:

Dei quam potestatis; vel putius ejus partis potestatis Dei, (nam et i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 qua scit, quam ejus qua raovet et agit; ut praesciat quaedam otoise, quae non praedestinet et praordinet.

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上帝的大能(全能)在於他的全知(先知)——「i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他的知識本身就是能力(力量)。

伊斯蘭先知的"Knowledge is power"

我們民族的共同先師被尊為聖人,而在中東被尊為先知。

而知識就是力量比培根更早的說法是由伊斯蘭教什葉派第一任伊瑪目(先知,領袖)提出的,在英文文獻中,是這樣說的:

Knowledge is power and it can command obedience. A man of knowledge during his lifetime can make people obey and follow him and he is praised and venerated after his death. Remember that knowledge is a ruler and wealth is its subject 。

翻譯過來就是:

知識是可以讓人服從的力量。一個有知識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可以使人們服從並跟隨他,死後也會受到讚揚和尊敬。請記住,知識是統治者,財富是主體。

可見,無論是霍布斯的「scientia potentia est」,培根的「i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還是伊斯蘭先知的"Knowledge is power",基本意思大同小異,知識可以產生或者就是國家的強權,上帝的大能,先知的權威。

似乎,跟國內青少年教育中說的「知識就是力量」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而且,不曉得更有國內哪位大才,還給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加上了前後句,而且後半句更重要。稱:

培根所說的這句話的完整版本是:

「知識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

不曉得,這裡「更重要的後半句」,培根是啥時候從墳墓裡爬出來給補充「完整」的。

相關焦點

  • 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
    這句話的後半部分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能夠和前半部分聯繫到一起?知識與力量、法國與培根之間,難道冥冥之中有著某種難以言喻的聯繫嗎?我,無法理解。圖/網絡(侵刪)更讓我恐懼的是,每當我向大人們提起「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
  • 知識就是力量 法國就是培根
    那是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有一天,爸爸鏗鏘有力地給我念了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這句話的後半部分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能夠和前半部分聯繫到一起?知識與力量、法國與培根之間,難道冥冥之中有著某種難以言喻的聯繫嗎!? 我,無法理解。 更讓我恐懼的是,每當我向大人們提起「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 的時候,他們都毫無驚訝的神色,而只是默默的點頭贊同,甚至有幾分欣喜的目光含在眼中。
  • 我知道「知識就是力量」是什麼意思了……
    我知道「知識就是力量」是什麼意思了……3.這兩隻貓咪……4.小哥:這才是「真正」的電音,其他那些都是假的……5.據說這就是網絡超級英雄「鍵盤俠」,傳聞中「鍵盤俠」腳踩鍵盤,手握滑鼠,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當然!這都是鍵盤俠自己覺得的……6.我:如何讓朋友知道我最近很窮?
  • 弗朗西斯培根︰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
    後來,這孩子花了十年寶貴光陰苦苦思索,到底知識、力量、法國與煙肉(培根)有什麼超現實的聯繫呢?難道冥冥之中法國就是知識的培根?當孩子漸漸長大,在不同場合聽見別人說「知識就是力量」時,就響應道「法國就是培根」,而別人只會默默地點頭,而孩子根本搞不懂為什麼他們要同意後來孩子跑去問老師為什麼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時,老師就用十分鐘向他解釋為什麼知識是力量,而沒提及過法國和培根。結果忍無可忍之下,他問老師:France is Bacon?而老師回答:YES。
  • 世人皆知「知識就是力量」,很少有人知道後面還有一句話才是重點
    從小到大,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我們經常會從他們的口中聽到這樣一句話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告訴我們,知識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思想,讓人變得更加聰明,掌握比別人多的知識,就意味著你成功的機率會越高。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事倍功半」,花了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最後卻事與願違,很多人開始為此苦惱,甚至還對「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產生了懷疑,其實說到底,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話,這才是重點。
  • 名言「知識就是力量」並不完整,讀懂下半句,會讓你一生受益
    名言「知識就是力量」並不完整,讀懂下半句,會讓你一生受益在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培根先生曾經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廣為流傳,並深得人心。這句話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這個意思並不完整。很多時候,人們就是喜歡斷章取義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 知識就是力量?金錢就是力量?《權力的遊戲》告訴你,這些都不對
    知識就是力量還是金錢就是力量?《權力的遊戲》告訴你,這些都不能保證你好好生存。知識就是力量,基本上在上個世紀80年代風行,這是培根的語錄,也是很多個年代的人們,單純而美好的生存策略。只要多讀書,可以考取功名,可以擁有黃金屋,顏如玉,生活過得幸福美滿。
  • 《知識就是力量》不止是羅振宇的「知識solo」
    作為中國首檔硬派知識脫口秀節目,《知識就是力量》針對12個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難題,向觀眾交付來自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乃至網際網路產品學界提供的系統性解決方案,撥開生活的硬殼,傳遞知識的力量。那麼,知識真的這麼有用嗎?
  • 為什麼說,知識就是力量?
    從原始的,甚至沒有什麼文化的人類種族,一直到阿拉伯。非洲那昂的土著,包括印度,中國這樣的四大文明古國,我們的文明知識觀念是全知道。因為我們有經典,有聖人。從中國儒家的論語看,就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到《聖經》,《古蘭經》到猶太教的《塔木德》,都是已經把知識告訴所有人了。
  • 知識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
    無論從歷史經驗還是現實壓力,我們都知道知識、技術、專業太重要了。但是今天大家也要知道,但知識、技術的局限性也太大了。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這樣的知識碎片,對你一點用處都沒有。  還有一道題目:胡蘿蔔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如果你能把它變成系統的知識進行分析研究,它是有意義的。但是假如一個人並沒有這樣的意願和目標,他只知道胡蘿蔔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這樣的知識對他不僅沒用,還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 培根論人生:知識就是力量!
    第一個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人。《培根論人生》:一部與《論語》媲美的歐洲近代哲理散文經典。自問世以來,歷四百年而不朽,處處體現了培根對人生世態的通透理解,充滿哲學的思辨,是作者人生智慧和經驗的結晶。語言優美凝練,堪稱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傳世瑰寶。
  • 知識就是力量_演講稿大全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知識就是力量》   同學們,你一定羨慕神話故事中那些力大無比的人吧!你一定也幻想自己能成為呼風喚雨,所向無敵的英雄吧 你知道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讓我來告訴你,要想實現這個願望的竅門,就是學好文化,練就本領,掌握現代科學知識.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現在這句話已被無數個事實所證明.
  • 知識就是力量?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培根說的,很多學校、圖書館經常把這句話作為勵志語錄,刻寫在最醒目的地方。如果說這句話是外國人說的,傳入的時間也不是很長,對我們的影響還不夠深刻,那麼中國版的就是這首詩了: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 《知識就是力量》系列講座之恐龍學的革命!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 趣知識:吃「閉門羹」原本的意思是什麼?
    話說唐代,宣城有個妓女叫史鳳,非常挑剔,她看不上的客人根本不接待,不接待也不是生硬拒絕,而是派妓院的工作人員給客人送上一碗羹,還有個很委婉的說法:「請公夢中來。」可惜現代拒客,則只有「閉門」而沒有「羹」了。
  • 知識就是力量,時間就是金錢
    知識就是力量若沒有知識的話,那面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一個標準去進行判斷和理解。同時,班傑明·富蘭克林說過「時間就是金錢」。也是大川隆法的另一個學習方針。知識就是力量出自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我堅信無論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孔子,都應該會認同這一句話。舉例,在象棋界,大家會以象棋高手編撰的「棋譜」為基本準則,裡面記錄著大約上百種攻守套路。
  • 都說要建立的「知識體系」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如今知識爆炸式增長,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學完全部的知識,當然也沒有這個必要。但是隨著網絡的普及,知識越來越容易獲得,也使得知識變得廉價,那麼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對於我們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首先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 「雜誌貓」《知識就是力量》初中應該閱讀的雜誌
    · · ·/知識就是力量初中應該閱讀的雜誌· · ·無論是作文有關的閱讀,還是開拓視野的科普,都是中學生所需要的,那麼、在這個重要階段,選擇好的刊物尤為重要!初中生到底看什麼雜誌好呢?<<<<<<<<<<<<<<<而為了跟上一代00後們的知識節奏,小編今天要向廣大年輕的訂戶們推薦的就是這本知識量非常豐厚的雜誌《知識就是力量》。
  • 知識就是力量 閱讀點燃夢想——《知識就是力量》科普閱讀走進沋西...
    一本書就是一個夢、一盞點亮未來的燈。書香,流轉可彌長。知識,傳遞可遠播。——一本周恩來總理親筆題名的科普雜誌《知識就是力量》 。7月9日中午,在沋西小學會議室舉行了隆重的《知識就是力量》贈書儀式。此次活動,《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為我校學生捐贈科普讀物50冊,這些雜誌將作為「校園公益漂流讀書」用刊。寧校長出席本次贈書儀式並做了講話,她希望孩子們能珍惜這次贈書的機會,做好讀書漂流的第一人,做好讀書筆記,把自己從書中學到的知識,講給其他同學聽,激發起其他同學熱愛科學知識,養成閱讀習慣,讓閱讀豐盈自己的人生。
  • 知識就是力量嗎?
    從小長大總是聽家長們嘮叨知識就是力量,多讀書,讀好書。長大之後才發現知識並不等於力量,因為有了知識不去運用就無法展示它的力量。怎麼辦呢?一切都來得及,關鍵是學以致用。咱們看看國內外成功人士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愛讀書,不斷吸取新的知識來更新自己的大腦,他們當中很多人每周都至少讀一本書,一年到頭至少讀五十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