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知識就是力量」,很少有人知道後面還有一句話才是重點

2020-12-13 風雨滄桑幾千年

從小到大,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我們經常會從他們的口中聽到這樣一句話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告訴我們,知識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思想,讓人變得更加聰明,掌握比別人多的知識,就意味著你成功的機率會越高。

從古至今,依靠知識最終改變自己的命運並獲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這句話對我們每個人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也正是在這句話的鼓勵下,很多人開始發奮學習,拼命讀書,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成功者。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是學習天才,雖然有的人每天也是起早貪黑的努力學習,別人學習的時候他在學習,別人放鬆的時候他還是在學習,然而,令人沮喪的是,儘管比任何人都努力,但是最後卻常常並未取得好的效果,甚至有時候還越來越差,不但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漸漸的還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事倍功半」,花了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最後卻事與願違,很多人開始為此苦惱,甚至還對「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產生了懷疑,其實說到底,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話,這才是重點。

在了解整個句子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下,這句名言究竟是誰說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知識就是力量」是十六、十七世紀的英國著名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說過的話,同時,他還是實驗科學的創始人。

培根認為,感覺是認識的開端,它是完全可靠的,也是一切知識的泉源,不過他更重視科學實驗在認識中的作用,認為必須藉助於實驗,才能彌補感官的不足,以此來深入揭露自然的奧秘。

那麼,培根整句話到底說的是什麼呢?其實培根說的是「知識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很顯然,後面這句話才是培根要重點強調的,這也和他的哲學思想相吻合。

「知識就是力量」這話本身沒毛病,但是,如果我們對課本上的知識只是簡單的死記硬背,而忽略了對知識的運用,就出現毛病了,這就相當於丟了西瓜撿芝麻,屬於典型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手腦結合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

拿英語舉個例子,可能很多人平常背單詞的時候都是滾瓜爛熟,但是一等到考試,面對一串又一串長長的句子的時候,就立刻提筆忘詞,不知道該怎麼寫了,或是不知道該填哪個詞才是正確的,要是遇到聽力考試,就更不用說了,簡直和聽天書一樣。

不得不說,這種現象就是死讀書造成的,其實現在每個城市都有專門用英語交流的地方,如果多去這裡和別人用英語交流,加深對語法的認知和理解,考試的時候還用著急嗎?那還不是信手拈來的事情。

所以,當我們在學習上或者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對「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感到困惑不解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後面還有 「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這句話,任何缺乏實踐的知識都是不牢固的,只有經過實踐,才能將知識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關焦點

  • 「朽木不可雕也」,後面還有一句更狠,卻很少有人知曉其意
    在接受教育的階段,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被用來評價那些無心學業、性格乖張的同學。什麼話呢,就是「朽木不可雕也」,以物喻人,可謂字字扎心。
  • 世人皆知「人之初性本善」,很多人卻忘了,後面還有一句才是重點
    因為孟子認為人的本性又或者是天性是善良的,因此才有了《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一說,其中「初」指的是剛出生的嬰兒,也就是人生命的開端,而「善」按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品質好,心地良好,若結合《三字經》來看,應該理解為指的是人性的光輝點,人心的美好,畢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嘛。
  • 「閉門造車」世人皆知,你知道它後面還有一句嗎,那才是重點
    你只知道「閉門造車」,卻不知它的後面還有一句,那才是重點眾所周知,我們古代有不少流傳下來的名言,有些雖年代久遠,但還是維持了本意,有些就離譜了,隨著人口口相傳,竟偏離了本意,甚至有些與本來的意思還完全相反,比如,孔子就說過一句話,以德報怨,被後人曲解成無論別人怎麼對你
  • 知識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
    知識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這樣的知識碎片,對你一點用處都沒有。  還有一道題目:胡蘿蔔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如果你能把它變成系統的知識進行分析研究,它是有意義的。但是假如一個人並沒有這樣的意願和目標,他只知道胡蘿蔔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這樣的知識對他不僅沒用,還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下半句才是重點,卻很少有人知道!
    這就是我們古代的時候古人們留下來的經驗俗語呢。除了這個俗語外,像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是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腳踏實地的。所以,這樣的俗語在我們國家也是有非常多的呢,因為這些都是前輩們留給我們的經驗之談呢。但是有這樣的一個俗語,俗話說:「欲速-則不-達」,下半句才是重-點,卻很少有人知道!
  • 「父母在,不遠遊」後面還有半句,才是點睛之筆,卻少有人知
    「父母在,不遠遊」後面還有半句,才是點睛之筆,卻少有人知孔子是我們中國歷史上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給中國人帶來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數千年,直到今日孔子的思想也依舊再被我們學習著、傳承著。為什麼孔子的思想會一直流傳著呢?
  •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後面還有一句話,知道的人都很無奈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後面還有一句話,讓知道的人都很心酸。大家好,我是小編木婉,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這一句名言很多人都知道,甚至在一些幼兒園的牆上,都會寫著這句話,這句話鼓舞了許多人。但是愛迪生的這句名言後面還有至關重要的一句,而這一句卻讓知道的人心酸。大家都認識愛迪生,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天才,令很多人敬佩和崇拜,因為他一生的發明有兩千多項,其中申請專利的就有一千多項。
  • 千古絕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最後兩句更經典,很少有人知道
    文/飯後搞笑說到小說作家,大家一定會想到金庸這位大師,其它還有一位哪就是古龍,古龍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鬥,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古龍說過一句最為江湖人士所喜愛: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這兩句話,可能大家都知道,其實後面還有兩句,也非常經典。這一句經典名句出自古龍之口,古龍在《楚留香傳奇》之《午夜蘭花》中創造了這樣一句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仇難卻,恩怨無盡。後面兩句很少有人知道。
  • 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後面還有一句話,說盡親戚關係
    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後面還有一句話,說盡親戚關係歷史上有很多悽美的愛情故事,大都是讚嘆夫妻之間的愛情。也有很多故事是讚美兄弟之間的情誼的,中國人之間的相處是非常微妙的,外國人很難理解我們中國人的相處之道。
  • 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如此才稱得上智者,打腫臉充胖子遲早會露餡,後悔都來不及。在學習古代經典文化時,一定要儘可能領悟其中道理,切勿斷章取義,否則容易曲解或誤解古人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他在道家學派的影響力和地位,僅次於道家學說創始人老子。
  • 知識就是力量,時間就是金錢
    知識就是力量若沒有知識的話,那面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一個標準去進行判斷和理解。同時,班傑明·富蘭克林說過「時間就是金錢」。也是大川隆法的另一個學習方針。知識就是力量出自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我堅信無論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孔子,都應該會認同這一句話。舉例,在象棋界,大家會以象棋高手編撰的「棋譜」為基本準則,裡面記錄著大約上百種攻守套路。
  • 人們常說「好吃不過餃子」,後面還有一句話很「舒服」,你知道嗎
    文/青夕人們常說「好吃不過餃子」,後面還有一句話很「舒服」,你知道嗎不管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我想平時裡大家都多少聽過一兩句俗語吧在那時候平常的人家中,對於他們來說最好的事物就是我們現在覺得最平凡不過的餃子了,這對他們都已經是很奢侈的食物,一年當中能吃到兩三次就十分幸福了。而且那時候他們做餃子的材料也非常簡單,就是兩個雞蛋,然後切一些韭菜,再多一點兒就是剁一些粉條和在一塊,最後包成餃子再煮熟。
  • 正確理解「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
    知識就是力量能夠運用知識的人,知識就是力量!《現代漢語詞典》關於「前途」的示範例句裡寫著這樣的一句話:「儘管困難重重,但我們的前途是光明的。」「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你一輩子都在抱怨,那你的人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感動,那你的人生就是感動的一生。你一輩子都立志於改變,那你的人生就是鬥士的一生。當你聽說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是在輟學後創業成功,你說讀書無用,可是你卻不知道,他當初考上的是常青藤名校,已經和最優秀的人一起站在金字塔的頂端俯瞰過世界了。孩子,永遠不要為了一時的安逸,而留下一生的遺憾!
  • 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
    圖/網絡(侵刪)文/佚名 那是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有一天,爸爸鏗鏘有力地給我念了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父親不會知道,這句話從此在我幼小的心靈裡造成了多麼巨大而長久的困惑。之後的十多年中,這句話一直困擾著我,產生了無數的謎團。這句話的後半部分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能夠和前半部分聯繫到一起?知識與力量、法國與培根之間,難道冥冥之中有著某種難以言喻的聯繫嗎?
  • 知識就是力量 法國就是培根
    那是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有一天,爸爸鏗鏘有力地給我念了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Knowledge is power,France is bacon.)父親不會知道這句話從此在我幼小的心靈裡造成了多麼巨大而長久的困惑。 之後的十多年中,這句話一直困擾著我,產生了無數的謎團 。這句話的後半部分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能夠和前半部分聯繫到一起?知識與力量、法國與培根之間,難道冥冥之中有著某種難以言喻的聯繫嗎!?
  • 翻譯後肅然生敬,卻很少有人知道!
    翻譯後肅然生敬,卻很少有人知道!   每次我們到寺廟,或者是在影視劇裡面,只有是有和尚出現的場面,一定會聽到這麼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那麼,這句佛家的常用用語言,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了之後,讓人肅然生敬,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
  • 世人皆知「聰明反被聰明誤」,前一句卻很少有人知道,非常精華!
    第一就是喜歡投機取巧,第二就是獨斷專權。這個俗語是大家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是又誰知道前半句才是我們現在更應該去學習,並引以為戒的呢?「 愛兒不得愛兒憐,聰明反被聰明誤」。才是這句古語的完整版。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悲哀的故事,一個母親和子女住的地方僅隔一條馬路,但是老人一個月很難見到孩子一面,去世兩個月都臭了才被鄰家發現。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你在馬路對面。我們不難看出古人的智慧,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經驗。
  • 知識就是力量原本是什麼意思?還有更重要的下半句不為人知?
    「知識就是力量」,到底是什麼意思?「知識就是力量」,在國內就如同把瓦特發明蒸汽機說成是受到水燒開頂起壺蓋一樣的「寓言」式的箴言。事實上,知識就是力量真實的含義是:你知道得多,知道的早,就更具有忽悠能力,就會贏得更多追隨者,你也就更具有權威、權力(力量)。
  • 「朽木不可雕也」後面一句話更狠,堪稱罵人的最高境界,你知道嗎
    「朽木不可雕也」後面一句話更狠,堪稱罵人的最高境界,你知道嗎小編今天來為大家講一下孔子的事情,孔子的一句話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老師和家長們口中對於孩子的話,那這句罵人的話是什麼呢?這句話就是標題的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爛泥扶不上牆,在我們現在很多的學生都是對學習有著不同的態度,有積極向上的有消極態度的,還有喜歡學習的,還有那些不喜歡學習的,還有那些在課堂上就容易搗亂的人,不過再怎麼樣?我們中國也是經歷了上下5000年的歷史在過去的兩年當中,我們一直知道每個人都要尊敬人生當中的一個老師,一定要報效祖國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
  • 為什麼說,知識就是力量?
    從中國儒家的論語看,就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到《聖經》,《古蘭經》到猶太教的《塔木德》,都是已經把知識告訴所有人了。從宇宙是怎麼誕生的,一直到未來是什麼樣,從人心當中應該遵守什麼樣的規律,到整個宇宙的運行規律,全部知識無一遺漏,如果說還有沒有記載到經典裡的,那就是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