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我們經常會從他們的口中聽到這樣一句話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告訴我們,知識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思想,讓人變得更加聰明,掌握比別人多的知識,就意味著你成功的機率會越高。
從古至今,依靠知識最終改變自己的命運並獲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這句話對我們每個人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也正是在這句話的鼓勵下,很多人開始發奮學習,拼命讀書,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成功者。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是學習天才,雖然有的人每天也是起早貪黑的努力學習,別人學習的時候他在學習,別人放鬆的時候他還是在學習,然而,令人沮喪的是,儘管比任何人都努力,但是最後卻常常並未取得好的效果,甚至有時候還越來越差,不但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漸漸的還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事倍功半」,花了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最後卻事與願違,很多人開始為此苦惱,甚至還對「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產生了懷疑,其實說到底,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話,這才是重點。
在了解整個句子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下,這句名言究竟是誰說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知識就是力量」是十六、十七世紀的英國著名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說過的話,同時,他還是實驗科學的創始人。
培根認為,感覺是認識的開端,它是完全可靠的,也是一切知識的泉源,不過他更重視科學實驗在認識中的作用,認為必須藉助於實驗,才能彌補感官的不足,以此來深入揭露自然的奧秘。
那麼,培根整句話到底說的是什麼呢?其實培根說的是「知識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很顯然,後面這句話才是培根要重點強調的,這也和他的哲學思想相吻合。
「知識就是力量」這話本身沒毛病,但是,如果我們對課本上的知識只是簡單的死記硬背,而忽略了對知識的運用,就出現毛病了,這就相當於丟了西瓜撿芝麻,屬於典型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手腦結合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
拿英語舉個例子,可能很多人平常背單詞的時候都是滾瓜爛熟,但是一等到考試,面對一串又一串長長的句子的時候,就立刻提筆忘詞,不知道該怎麼寫了,或是不知道該填哪個詞才是正確的,要是遇到聽力考試,就更不用說了,簡直和聽天書一樣。
不得不說,這種現象就是死讀書造成的,其實現在每個城市都有專門用英語交流的地方,如果多去這裡和別人用英語交流,加深對語法的認知和理解,考試的時候還用著急嗎?那還不是信手拈來的事情。
所以,當我們在學習上或者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對「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感到困惑不解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後面還有 「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這句話,任何缺乏實踐的知識都是不牢固的,只有經過實踐,才能將知識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