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兒寫的雪花豆腐與高郵名菜周巷汪豆腐是有所區別的,所以,我不敢在前面冠上「周巷」二字,更不好把它收入《周巷記事》系列。
裡下河一帶的人都喜歡吃豆腐,老周巷的豆腐尤為出名,製作工序精良,做出來的豆腐嫩滑爽口。我喜歡吃豆製品,汪豆腐,紅燒豆腐,青菜豆腐湯等等都是我的最愛。
周巷汪豆腐切成小骰子塊,爆姜蔥蒜,加蝦籽豬油渣爆炒,落糖鹽醬油,用山芋粉溝芡,稠實多油味鮮。
高郵人汪豆腐喜歡用蝦米,高郵湖的小米蝦曬乾後製成的蝦米味鮮籽多,汪豆腐放蝦米起鮮。香港蝦米很多,多為海蝦曬乾後製成,淡水湖產的很少見。香港近海多海鮮,各類海鮮製成的乾貨特多,乾貨店遍布大街小巷。海鮮乾貨店都有蠔仔幹賣,既有當地產的,也有來自日本或其它東南亞島國的。做菜時放蠔仔幹起鮮。
蠔仔幹需頭一晚放在水中浸泡,第二天膨脹鬆軟,清洗乾淨後切成細丁狀。香港香菇與花菇種類繁多,味道鮮美。香菇也要事先用水浸泡發脹,清洗乾淨後再切成小丁。
在家鄉炒大白菜很簡單,油爆薑絲與蒜蓉,推白菜入鍋中爆炒,撒一小茶匙鹽即可。在香港,我喜歡把切成細丁的蠔仔幹與香菇放入已爆香的薑絲蒜蓉翻炒兩下,然後放一小碗水煮至沸騰,再用文火慢熬十幾分鐘。當白菜炒至八成熟時,把煲好的蠔仔與香菇連湯汁倒入白菜中,翻炒兩下即可。用這種方法炒出來的大白菜鮮甜味美又下飯。
無論炒大白菜,黃芽菜,或白灼冬瓜以及清湯瓠子等等,加點蠔仔與香菇丁熬成的湯汁,清淡寡味的蔬菜上升為味道鮮美的珍饈。
說到豆腐讓我想起皮棍子,這東西不常見,很多人沒見過。豆漿燒滾後表面結一層薄薄的皮子,用蘆葦杆從中間輕輕起撩起,掛在鍋上方晾乾。晾乾後的皮子從蘆葦杆上撕下來。長年累月,蘆葦杆上就結滿層層疊疊的皮子,用刀剁成許長的小段後用水浸泡,皮子膨脹鬆軟後可毫不費力地從中抽出蘆葦杆。我外婆叫它作「皮棍子」,一節一節的皮棍子與豬肉或雞肉紅燒最好吃,有嚼勁,又有豆製品的清鮮。
第一次做雪花豆腐,拍一張照放在微信上,朋友留言建議放點豬油起鮮,我告訴她沒有豬油,朋友讓我買點豬板油熬(我們鄉下又叫網油)。經朋友這麼一說,我立即想起又香又脆又好吃的豬油渣,饞癮一下子被勾了上來。來香港十幾年,我經常逛街市(菜場),還沒見過豬板油,也許是我沒留意。
第二天,我給一成人學生上課,她曾在香港開過四川特色火鍋店,很熟悉香港的街市。她告訴我大型街市有豬板油賣,讓我去找找。一下課,我坐地鐵直奔熟悉的荃灣楊屋道街市,四十分鐘才到,真是為了一張嘴苦了兩條腿。那個街市比較大,二樓售賣肉類食品。我找了幾個豬肉攤檔,終於發現一個攤檔,兩大塊豬板油掛在鉤上。經老闆核實後,我買了一塊,薄薄的一大塊,才港幣兩塊錢。老闆告訴我,香港人不吃這東西,沒人買。
我把豬板油切成塊,用熱水清洗兩遍,放入鍋先用大火猛燒出油,再用小火慢熬,最後放入薑絲撒點鹽翻炒油渣出鍋。豬油渣涼下來,我挾一塊入口,香脆可口,油而不膩,唇齒留香。我挾一塊給女兒嘗嘗,她大叫好吃,並問我是什麼,我告訴她是我小時侯最愛吃的豬油渣。
做雪花豆腐的工序並不複雜,與汪豆腐差不多。我把豆腐與豬血都切得很細很碎,用開水過兩遍,去掉豆腥氣與豬血的腥味,濾幹備用。蠔仔剁碎,香菇切成細丁,豬油渣,蒜蓉,蔥花,香菜末,山芋粉等準備好放在一邊。
先把蒜蓉,薑絲用油爆香,放入香菇丁,蠔仔碎末以及切碎的豬油渣翻炒,然後放入豆腐與豬血,放水,落一小茶匙鹽,滴幾滴醋,撒少許白沙糖,用猛火燒至沸騰後兌入調好的薄芡,用小火咕嘟起泡即可,起鍋時撒上一層切好的蔥花以及香菜末,最後下麻油數滴。跟周巷的汪豆腐比,雪花豆腐用鹽少油不稠實,但味道香醇。
雪花豆腐有點像家鄉做喜事喝的酸辣湯,我和女兒都喜歡喝上一小碗。每晚,我花點力氣費點事,炒兩三樣小菜,女兒吃得津津有味嘴裡嘖嘖稱讚,我總是滿心歡喜的,也許那是母愛的表現吧。
移居香港之前,我是不會做飯的。我雖生在農村,是家裡的老巴子,姐姐負責洗衣做飯。後來在縣城讀書,家裡一直有傭工,免去洗衣做飯的煩惱。移居香港以後我才開始學習做家務,料理自己的生活。現在,我每天都要做飯,既然要做就開開心心地做。我會做的菜不多,只能獨蠱幾味家常小菜,但我做的跟傳統的維揚風味有所區別,也不同於粵菜,可以算是兩種風味的混搭,既保留了維揚菜的清淡可口,又有粵式的海鮮風味,吃起來還不賴。
我享受做菜的過程。我時常被各種時新蔬菜瓜果的顏色所吸引。青翠欲滴的生菜,墨綠色的芥藍,紫色的甜菜頭,橙紅色的木瓜,嫩黃色的玉米,米白色的蒜頭等等。木瓜刨去表皮,橙紅色的果肉,滲出來的白色液汁,渾圓黝黑的籽,自然混搭的顏色是最美的。我總在琢磨,也許世上最老練的畫家,最精巧的作家,都無法百分之百畫出或描繪出自然顏色混搭後所產生的視覺美感。
我在香港倫敦住過,也在日本以及澳洲做短暫停留。每到一處地方,我總是先奔超市,把吃的喝的東西置辦回來。人不能虧待自己的身體,吃是第一要事,馬虎不得。人不可能一輩子呆在一個地方,所以不能局限於一種風味,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運用當地的食材進行發明創造改良,做出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這也算是「適者生存」吧!
周衛芳 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