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近日多雨水天氣
小夥伴們請一定注意安全
不能遠遊的日子
不如走進英山的大街小巷
去把這些英山地道美味吃個遍!
英山油麵
英山油麵是大別山的傳統美食,歷史悠久,在清朝時被選為宮廷御用美食,因細如龍鬚,又有「龍鬚宮面」之稱,前些年因登上《舌尖上的中國2》而被更多人熟知。雖然名叫「油麵」,但其實並不油,只是在製作時為了增加韌性添加了菜籽油。正宗的英山油麵,白如雪,細如絲,空如竹,韌如藤,口感筋道爽滑。
煎油麵
除了湯麵,英山油麵還可煎著吃,這既是一道主食,菜品,也可以是零嘴小吃。煎油麵做法非常簡單,先把油麵煮熟放涼,平底鍋中起熱燒油,把麵條平攤成圓形餅狀,煎至兩面金黃,出鍋前撒上蔥花點綴,色澤鮮亮,咬一口酥酥脆脆,好吃!
畢昇餅
英山是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裡,畢昇餅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畢昇餅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餡餅,柔軟的麵團裡包裹上餡料,再入鍋內炸至金黃熟透,香氣溢出即可。畢昇餅的精華在於餡料,選用的是獨特的黑豬肉,肉質細膩且營養豐富,只加蔥花調味,口味純粹,畢昇餅皮薄餡足,噴香軟糯,
火燒粑
火燒粑與畢昇餅類似,也是一種「餡餅」,但比畢昇餅要稍微大,厚一些,畢竟這是過去英山人的當家飯,很管飽。過去是在火塘裡做火燒粑,容易燒糊或者不熟,如今大多是用電餅鐺烙,色香味俱全。火燒粑裡有豆角的清甜,五花肉的醇香,一天總要吃上一頓心裡才覺得踏實。
豆腐耙
豆腐耙也稱作灌腸耙,做法和臘肉臘腸類似。新鮮豆腐、豬血、鮮肉丁、食鹽等佐料合在一起,捏碎拌勻,灌進豬腸裡(也可以直接捏成豆腐粑),用竹籤把豬腸扎些小孔,排乾水分,需再經過晾曬、燻乾等工序,方可完成。英山人吃豆腐耙最家常的吃法是與臘肉一起蒸著吃,夠鹹,也夠香。
雪花耙
這兩年有一種名叫「雪花酥」的甜品非常受歡迎,在英山,另一道甜品小吃「雪花耙」也是風味獨俱。黑芝麻炒熟炒香,搗碎後加糖拌勻,另將糯米粉、粘米粉按比例混合,上蒸籠攤散攤平,同時在米粉的上層鋪上一層芝麻餡料,如此反覆重疊三層即可,蒸的時候需用大火。雪花耙綿軟甜蜜,因為加了糯米粉的緣故口感上更多了一分Q彈,是伴隨英山人童年的甜蜜滋味。
蛋 絲
蛋絲是英山人最愛的早點之一,與白粥搭配,清香爽口。英山的蛋絲可不是普通的雞蛋絲,雞蛋裡加入了紅薯粉,讓蛋絲的口感變得更加綿軟有勁道,而且蛋香濃鬱。早起吃一頓,超滿足。
酥圓子
圓子是一道傳統美食,吃法和做法也非常豐富,湖北人多吃藕圓,而在英山,酥圓子才最合英山人的胃口。由於糙米的加入,英山的酥圓子風味尤其特別。把糙米炒熟,手工搗成顆粒狀,加入到豬肉臘肉蔥花餡裡,攪拌成團狀再捏出大小均勻的圓子,可蒸可炸,糙米中和了肉的油膩,又不失臘肉的鹹香,怎麼也吃不膩呢。
樅菇肉片鍋
巍峨的大別山除了賦予英山清新的空氣和原始的山川風光之外,也贈與了這片土地豐厚的食物,樅菇便是其中一味。樅菇非常鮮,出自多年沉積的松針之下、倚松樹根底而居,帶有獨特的松樹松針清香。每年三、五、九月是野生樅菇的採摘季,從森林裡新採來的樅菇與來自神峰山莊的黑禧豬燉成樅菇肉片鍋,這鮮美,嘗過一次便忘不了。
萬千英山風味,你最愛哪一味呢?
來源:英山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