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從何而來,意識的本質和作用是什麼?各派哲學家有不同看法

2020-12-17 歷經山窮水盡才知道

世界上的現象總歸起來不外是兩大類:一類是物質現象,一類是意識現象。就其本原來講,一切現象都統於物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那麼,意識的現象怎樣解釋呢?意識是從那裡來的?意識的本質是什麼?意識究竟有什麼作用?這些問題則需要進一步解釋。只有解決了這樣一系列問題,才能更完整地、更準確地來理解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基本原理。

世界存在物質和意識

在意識的起源問題上,各派哲學家有著不同的看法。唯心主義者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真實關係,他們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意識決定物質,意識決定著世界上的一切。這是所有的唯心主義者在意識起源問題上共同的、最基本的觀點。但他們又有著各自不同的說法:客觀唯心主義者認為,整個世界是「絕對精神」或者是「上帝」創造的。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

主觀唯心主義者認為,世界是「自我意識」的產物可見,他們都是認為思想、意識創造世界,科學證明,地球已經存在了大約四十五億到六十億年了。原始生命的出現大約是在三十億年前。最早的人類約出現在一百萬到二百萬年前。有了人類,才有了意識現象。可見是先有物質世界,後有人類意識。唯心主義關於意識創造世界的觀點是違反科學的。

原始生命

形上學的唯物主義者在物質和意識的關係上,從大的方向上來講,堅持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原則。但是,由於他們缺乏辯證法思想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所以,沒有科學地解決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他們不了解意識是由無機界的物質通過矛盾的發展,經過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產生的。所以他們認為,一切物質都有意識。又由於他們缺乏辯證法思想,所以不了解人們在反映客觀事物時,帶有主觀性。特別是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他們不了解人的意識具有獨立性和社會性。

形上學把物質和意識相割裂

把人的意識看成僅僅是人腦這個器官的自然機能,否認了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總之,形上學唯物主義沒有科學地解決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庸俗唯物主義者承認物質是客觀存在的,這一點是對的。但他們把意識也看成是物質,把意識和物質等同起來了。認為人們頭腦產生思想就像肝臟分泌膽汁一樣。這種觀點,實際上是取消了物質和意識的區別,抹殺了意識的能動作用。物質是意識,意識是物質,這樣實際上把哲學的基本問題也取消了。很明顯,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大腦能產生意識

二元論認為,物質和意識是世界的兩個本原,而且這兩個本原是互相平行、各自獨立、互不影響的。這種觀點,把意識看成可以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最終必然導致唯心主義。可見,唯心主義,形上學唯物主義,二元論,都沒有科學地解決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

二元論認為物質和意識可以相互分離

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第一次唯物地和辯證地解決了意識的起源和本質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意識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意識是人腦這種高度有組織的特殊物質的機能和屬性;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產生是同勞動緊密相聯的。它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也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參考資料

《哲學》

本文乃作者「歷經山窮水盡才知道」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意識從何而來,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這關係到意識的起源
    意識是什麼?意識就是大腦的運動,這個說法恐怕過於簡單了。大腦運動能夠產生思維,但並不代表這就是意識。大多數的動物都有大腦,通過大腦它們也能夠產生思維,去覓食、躲避危險等等,但這並不代表它們具有意識。意識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從意識出發,我們會產生很多疑問,比如為什麼我在這個身體中,你在那個身體中?出生之前我沒有意識,死亡之後也沒有意識,那麼如果我這個身體從來就沒有出生,那麼是不是說我的意識就永遠不會出現呢?意識是不是人類所獨有,動物有沒有意識?身邊的小貓小狗、蛇蟲鼠蟻,乃至細菌病毒,它們有意識嗎?
  • 意識的本質是什麼?人類為什麼會產生意識?
    首先說一點,這種問題不會有任何人能給你滿意的答案,因為問題不僅僅牽扯到意識的本質,還有生命的本質。對於意識和生命本質,科學家們目前並不十分確定,只能根據先有意識和生命表現出來的東西加以研究!如果我們真弄清楚了意識的真正本質,人工智慧會有質的變革!
  • 意識的本質是什麼?
    人類的意識世界裡面有速度,距離,大小,空間,時間,分門別類,而前面的這個比喻,是因為在我們的意識裡有大小之分,多少之別?就像魚兒永遠不會察覺水的存在。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無法突破,大之最大,小之最小,也許我們需要另一種新的意識和思維模型,比如你可以接受一種東西的疊加態:他既是大的也是小的,他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或者說時間等於距離。
  • 什麼是意識?關於意識的本質有哪些前沿的研究成果?
    以下內容來自筆者在知乎平臺上的問答【問】什麼是意識?關於意識的本質有哪些前沿的研究成果?【答】——意識問題,從微觀上來講,涉及到神經科學、生理學,從直觀上來講,則涉及到行為和認知。這中間的要素關係尺度跨越較大,不利於我們更好的定性問題核心所在。當我們在探究意識概念,當我們在探索意識本源,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組織思維、啟發認知的過程,同時也是意識本身的某種呈現。
  • 世界是什麼?世界是意識,是精神世界,是能量世界
    接收不同的能量頻率,就處於不同世界。身體採集了各種信息,經意識思維模擬,形成我們的認知世界。人的本質就是能量,世界的本質就是能量。這和遊戲世界類似,遊戲中有山有水,現實中也有山有水,遊戲中的世界與人文,只是遊戲代碼,支撐的是硬體,而能量電卻是關健,
  • 把握「意識的作用」
    但是,從考試的結果看:首先,宏觀上學生對「物質」「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意識」「意識的產生和本質」「意識的作用」等具體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不全面,部分學生無法釐清有關概念,更不能建立起相關概念、知識間的聯繫及其體系。其次,中觀上,學生對意識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的知識只停留在死記硬背上,不能與情境信息建立正確聯繫。微觀上,學生對意識能動性本身的層次聯繫不清晰。
  • 政治知識-意識的本質及其能動作用的考點整理
    一、意識的本質意識的本質是人腦對客觀存在(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例:在腦海裡想像炸雞的形象,相信大家都能夠想像出其樣貌,因為我們通過各種途徑見過它。1.從生理基礎上說,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器官。意識不能獨立地存在,是以人腦為物質基礎的。2.從內容和形式來說,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 意識,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形態所存在的?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意識,是我們人類至今為止都無法完全理解的,在有些哲學家的眼中,意識的本質是不可知的,但是現在科學家利用科學不斷的深度研究意識。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最有爭議的意識理論我思故我在這是一位來自17世紀的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一種理論概念。
  • 哲學家和科學家的發明有何區別?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出生地有何不同
    哲學家和科學家的發明有什麼區別?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出生地方有什麼不同?要回答以上兩個問題,還必須追根溯源,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哲學,什麼是哲學家;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家。世界觀是關於世界的本質、發展的根本規律、人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係的等普遍基本問題的總體認識,方法論是人類根據世界觀形成的認識世界的方法。什麼是哲學家?百度百科:從科學學與科學史的意義上來說,哲學家是指擁有自己的哲學範式、有原創的哲學基礎理論與哲學體系的哲學學人。
  • 關於意識物質論的假說
    事物的普遍聯繫和事物的相對獨立存在是互為前提的。我們應該堅持聯繫的觀點,用普遍聯繫的觀點看問題。聯繫的多樣性:不同的物質與運動形式之間,不同的事物和現象之間存在不同的聯繫.事物之間的聯繫也隨時間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聯繫的多樣性表現形式主要有:直接聯繫與間接聯繫、內部聯繫與外部聯繫、本質聯繫與非本質聯繫、必然聯繫和偶然聯繫等。
  • 意識的本質是什麼?人腦能被機器模擬嗎?2種學說,各執一詞
    意識的本質是什麼?自古以來,大部分學者都認同意識是真實存在的。數千年前,哲學家負責思考這個問題,時至今日,仍有一些現代哲學家聲稱,意識只不過是一種幻覺,意識跟物質宇宙無法兼容,意識不應該被納入科學的範疇。
  • 意識表現和自我認知
    考慮到人類大腦已經進化和正在進化的方式,意識很有可能同樣具有漸進性意識的一個普羅大眾的意思就是自我認知,但是,它是否充分描述了意識的真實本質呢?嬰兒,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他們的自我認知都是不同的,甚至那些活著的和去世的,他們也擁有非常不同的意識狀態。
  • 放鬆的本質,是意識不再聚焦!
    但是,當你認為你終於找到了一條正確的路,你下定決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的時候,你會發現,眼前又有很多新的岔路。比如,如何才能放鬆呢,怎麼總是放鬆不了呢,放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本文不能直接解決你的問題,只能給你啟發,所有的文章,只有一個作用,就是不斷的啟發。 很多人,知道了放鬆的重要性,就想自己一定要放鬆,時刻提醒自己要放鬆。
  • 物質和意識
    **************** 存在和思維,到底誰是第一位的、誰是第二位的?是存在決定思維(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思維決定存在(意識決定物質)? 這叫做「本體論」。爭論「存在」和「思維」究竟誰才是「本體」,也就是更本質的那一個。
  • 意識與存在:我的哲學初步
    上段是一些早期的哲學思想,絕大部分進行哲學學習的人都應該進行過上述的思考,但是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突然就跑偏了,我有一個小小的疑問,這個疑問就是:人是由物質和意識構成的,(這裡不去討論那個更重要更接近生命的本質,這不是我的目標),現代科學技術已經可以監測出人體內的元素種類和大致的含量,然後我們發現,構成人的元素和構成自然的元素種類沒有什麼不同,換句話說,就是,雖然人能動能跳能說能思考
  • 美的本質是什麼
    對於美的本質的探討,也已經有2000多年了,美是主觀的,美是客觀的,美是主客觀統一的,等等等等。美到底是什麼?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其實各派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在研究美的特性,這對揭示美的本質是非常有價值的。
  • 我們真的具有意識思維嗎?思想到底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呢?
    問:是什麼讓您認為有意識的想法是一種幻覺?我認為有意識思考這整個想法都是錯誤的,我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根據的是意識的兩種主要理論的含義。第一種是所謂的全局工作空間理論,它與神經科學家斯坦尼斯拉斯·德海恩和伯納德·巴爾斯有關。
  • 意識是種獨特的物質嗎?它和大腦有什麼聯繫?聽聽科學家的解釋!
    人的大腦如何產生意識?意識是虛擬的物質嗎?兩者有什麼關聯?在科學界有眾多謎題,比如人類的大腦和意識有什麼關係、人死後身體中的意識會不會消失,伴隨著這些謎題,人類科技一步步進步,希望有一天能解開這些問題。
  • 電子很可能具有意識
    正如克萊納所指出的那樣,意識信息整合理論完全是泛靈主義觀點,因為所有被整合的信息,至少都具有一點的意識。談到泛靈主義的興起,你可能會把它看成哥白尼思潮的一部分,即我們並沒有什麼特別,地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人類不是天賦異稟的生物,甚至不能代表進化的巔峰。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仍會認為,只有有大腦的生物和人類,才是意識的唯一持有者?
  • 自我在,意識在?
    雖然電腦也能夠探測光線、識別聲音,但嬰兒的不同之處在於對光線和聲音相伴而生的體驗。起初,細胞中沒有一絲意識,然後突然,奇蹟般地……出現了什麼。意識的奧秘就在於這一轉變。無論最初出現的東西多麼微不足道,體驗顯然會點燃無生命的世界,從黑暗裡化現。但感覺經驗是如何從無知覺的物質中產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