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某個時期會對愛情和婚姻產生興趣。他們有無數問題想要問大人,可作為大人的你,敢不敢心懷坦蕩地去回答呢?在這個有點尷尬的氛圍中,《鱷魚愛上長頸鹿》系列繪本成為了這十年來老少通吃的愛情教科書。無數孩子追問鱷魚和長頸鹿會生孩子嗎?於是,這個系列又添新故事,作者達妮拉·庫洛特帶來了這對夫妻生寶寶以後的家庭育兒故事。
德國作家、插畫家達妮拉·庫洛特的代表作「鱷魚愛上長頸鹿」系列被稱為幼兒愛情教科書。好的圖畫書作品適合0~99歲的人閱讀。德國作家、插畫家達妮拉·庫洛特的代表作「鱷魚愛上長頸鹿」系列就是這樣一套圖畫書。該系列的前三冊《鱷魚愛上長頸鹿》、《搬過來,搬過去》、《天生一對》的首版於2007年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小個頭的鱷魚先生愛上了一位大個頭的長頸鹿女士,他們從彼此陌生到相識相知;因彼此相愛而生活在一起,卻因為相互間的巨大差異而面臨著許多麻煩;但他們勇敢地攜起手來,共同打造幸福的生活,還給別人的生活帶來了奇蹟……
很多父母會擔心,在給幼兒閱讀的圖畫書中,如此明目張胆地「談情說愛」,是否合適呢?關於這個問題,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阿甲曾說:「愛情與婚姻是人生的一門大課,是幸福感的重要來源。選用如此純淨的圖畫書,給孩子們優雅地上一堂課,不但可以,而且非常必要。」他把這三本書稱為「愛情婚姻三部曲」,同時認為「圖畫書的解讀非常開放,它不專屬於孩子或大人。」該系列的譯者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也說:「愛是一種天賦,但是愛與被愛,卻是每個人一生都在不斷學習的課題。」
達妮拉·庫洛特
達妮拉·庫洛特,1966年生於德國,她的家鄉附近有高山,童年還有一臺黑白電視機陪伴。她覺得看電視很無聊,寫故事和給故事配插圖卻有無窮樂趣,於是立志以後以此為職業。她崇尚上世紀四十年代巴黎的「非正式藝術」,一種主張抽象表現手法的反傳統的藝術流派。 達妮拉作品的風格簡約、清晰和有趣。「鱷魚愛上長頸鹿系列」是她的代表作,受到了全世界孩子們的歡迎。她用簡潔、清晰的圖畫語言和有趣的故事把快樂、愛和幽默傳達給孩子們。
達妮拉·庫洛特以兩個相差巨大的動物——鱷魚和長頸鹿為故事的主角,將「不可能」變為了可能。將「愛」這一文學乃至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以幽默童趣的方式呈現出來。故事看上去離奇誇張,荒誕不經,卻直面了愛情與婚姻的種種「人生難題」。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劉緒源對《鱷魚愛上長頸鹿》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這樣的故事,雖然寫的是兩個動物,放在世界愛情文學的長河中,卻是不遜色的。」
事實也證明,凡是飽含人類共通情感的話題,不但能打動成人,也同樣能打動孩子。該系列出版10年以來,被幼兒園、小學老師作為閱讀課的重點讀物,《搬過來,搬過去》被廣泛用於課堂教學。該系列曾經爆紅「朋友圈」,成為現象級作品,關於它的文章在社群媒體上獲得了10萬+的點擊量。大人們備受感動,紛紛讚嘆:「把愛情與婚姻講得如此透徹的,竟然是一套兒童繪本」。孩子們被出乎意料的幽默故事所吸引,老師們用它來講述理解與包容,家長們認為它太適合用來給孩子進行「愛的啟蒙」。每個人都能從中讀出自己的故事。
「鱷魚愛上長頸鹿」系列在出版10年後,少年兒童出版社又引進了該系列的兩本續集——《一頓又驚又險的早餐》和《不一樣的聖誕節》,講述了鱷魚和長頸鹿在組建家庭、擁有了兩個可愛的孩子之後發生的驚險故事。這兩本書被阿甲稱為「家庭育兒篇」,「愛」的故事有了新的進展,而「愛」的力量則永恆不變。據作者介紹,為什麼要寫早餐和聖誕節,這是因為這些時候容易在家庭中有一些爭論,人們的想法、觀念、需求不同,自然就會產生衝突,就像我們日常的生活一樣。你現在是不是已經很想看看有愛又有智慧的長頸鹿鱷魚夫妻是如何處理帶娃的生活的?
住在泳池房子裡的鱷魚和長頸鹿甜蜜地生活在一起,他們還有了兩個可愛的小寶貝。是鱷魚還是長頸鹿呢?——是綠色的長頸鹿哥哥和黃色的有著斑點皮膚的鱷魚妹妹!Links
無數讀者對《鱷魚愛上長頸鹿》系列的「熱」問題11月17日,由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虹口區文化局、少年兒童出版社、建投書局聯合主辦的德國作家、插畫家達妮拉·庫洛特在建投書局舉行了一場創作分享會。讀者們對達妮拉.庫洛特的這個系列有無數問題,我們來聽聽達妮拉.庫洛特是如何回答這些好奇的。
Q:我是幼兒園老師,孩子們很喜歡這套書,他們一直問我,長頸鹿和鱷魚他們結婚以後有沒有生孩子?今天終於看到長頸鹿小姐和鱷魚先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很想問一下您,是怎麼樣有這個靈感創作出這兩個孩子的?
達妮拉.庫洛特:德國幼兒園當中也有這樣的問題,我就在想看來我是要寫一本關於它們孩子的作品了。孩子們都非常期待,但是我處理這些話題都比較謹慎,因為涉及到兩性關係和孩子如何誕生的類似的話題。我起初覺得兩性話題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話題,不一定要創作相關的作品。所以在我的作品當中也沒有任何關於兩性之間關係的闡述,是想讓家長們給孩子解釋孩子是如何誕生的。當然了,所有的孩子們都知道他們是透過爸爸和媽媽結合才誕生出來的,作者為了體現出爸爸和媽媽的結合才有這種想法把鱷魚的女兒畫成黃色,把長頸鹿兒子畫成綠色的。這就是爸爸和媽媽相結合產生的孩子。
Q:我是一位美術編輯,我有機會和孩子們一起來共同閱讀這套繪本。小朋友們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長頸鹿是女孩子而不穿裙子?也有小朋友問我到底長頸鹿是男孩子還是鱷魚是男孩子?因為兩個人都穿著長褲或是短褲,性別特徵好像不明顯。有的圖片上長頸鹿穿的是高跟鞋,孩子們才看出來長頸鹿是女孩子。我想問長頸鹿為什麼不穿裙子?
達妮拉.庫洛特:這個涉及到德國在60年代相當於女人要獨立,也是大部分都穿褲子而不是裙子。在德國50年代60年代時期,女性們大多數都會穿裙子,只有少數非常獨立的女性才跟男性一樣穿褲子,我就想在這個圖畫當中體現這一點。
Q:我是一個繪本老師,非常喜歡《鱷魚愛上長頸鹿》的故事。我想問一個繪本故事裡面的問題,鱷魚跟長頸鹿有一個新家就是遊泳池的家,你是怎麼想到用遊泳池來作為它們的家,讓他們可以看到彼此?
達妮拉.庫洛特:長頸鹿和鱷魚的身高是相差很大的,我就想用什麼的方式使它們達到相同的身高?我會想到,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怎麼做。比如,當它們躺著的時候是同樣的高度,但是它們不能整天都躺在床上,所以就想到藉助水的浮力,讓鱷魚和長頸鹿永遠保持一樣的高度,讓它們相互對視。遊泳的時候無論人們的身高如何,都漂浮在水上。
Q:我是一個媽媽,有時也想給孩子編一些故事,但是編著編著會發現後面怎麼編都感覺非常沒有意思,你是怎麼做到的?
達妮拉.庫洛特:我在進行這些角色創作過程當中,會設身處地的把自己投入到故事當中去,您平時生活當中可以對生活當中的細節更加深刻地觀察,比如說我在街上看到一個現象,我不僅僅停留在這個現象的本身,而是想為什麼他們這樣做,以及他們接下來會做什麼。就是要在生活當中多觀察、多思考,如何從這些現象中產生出新的故事來講給孩子們聽。
Q:大家知道這本書反映了愛和勇敢,還有接納和包容。這個故事跟你有直接的關係嗎?是不是有切身的經驗才可以創作出好的作品?
達妮拉.庫洛特:雖然我本人沒有經歷過這些很明顯的差異和不平等,但是生活當中我會看到身邊的人、身邊的夫妻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就對此會展開思考。如果硬要用自己的經歷說的話,我是有一個雙胞胎的姐姐,我姐姐比我高很多,姐姐是更漂亮的那一位,我是更聰明的那一位。從我童年開始就一直經歷這種與姐姐之間不平衡的關係有時候也會帶來一些壓抑。
Q:我是一名教育類的記者,我想問的是,兒童不斷長大的過程中,想像力和創造力會逐漸減弱。你作為成人是如何始終保持蓬勃的想像力和創作力的?
達妮拉.庫洛特:這是個非常難的問題,對我來說,有些時候從現實當中逃離出來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對想像力和創作力的一種提升。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激勵自己的創作力和想像力,這個習慣一直從小時候保持到現在。
Q:我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有一個挺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們關注到你的繪本當中有比較多的科普性,我想知道,德國在兒童教育中很重視這一塊嗎?達妮拉.庫洛特:我的作品當中很多都是跟動物有關的,自然就會想到希望向孩子們傳輸一些動物的習性,這是一方面。第二我覺得可以把這些動物的習性轉化到人的身上。比如長頸鹿的觸角本來是這樣的,當它傷心的時候這個觸角就有點彎下來,這也是長頸鹿的一個特性,因為我作品當中主要是跟動物相關的,想通過這個傳達給孩子們這樣的一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