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一行愛一行。既然入了家長這一行,就用心去做,慢慢的發現了其中的許多樂趣。
--1--
因為孩子表現出了對數字的興趣和敏感,看了一些兒童數學啟蒙的書籍資料。
逐漸吊起胃口,開始看專業的數學教育書籍。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羅列出來其中值得一讀的書,豐富一下大家的購物車。
家裡小朋友刻意的數學啟蒙從3歲開始,8個月的時間裡,他的數學能力進步顯著。
更重要的是,他擁有了探索數學的熱情和動力。充滿挑戰和成就感的數學遊戲讓他非常自信。相信這樣的教育的過程適用每一個小孩子。
首先講一個令人鼓舞的研究結論,來自全美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簡稱 NCTM):
當成人關注幼兒在遊戲中如何運用數學,挑戰他們去解決問題,鼓勵他們耐心思考時,就會促進他們的注意力和數學能力的發展(NCTM,2000)數學不僅僅是數數,p2
即便家長只是開始關注,並且加以挑戰和鼓勵,孩子們的表現就會明顯好起來。看,我們要做的其實非常簡單。
--2--
數學啟蒙非常有意思,在我看來有兩個要遵循的原則:
1、大人要先自我教育,才能教好孩子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探索得來的,學習抽象的數學概念也是如此。
要想給孩子啟蒙數學,教育者要充分了解數學教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而在生活中利用具體場景,針對性的引領孩子提升數學能力。
2、數學水平沒有具體的標尺可以依據
每個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和關注都有不同。而數學能力有比較多的範疇,每個孩子在每個範疇的發展水平不同。所以孩子的數學的發展水平註定是個非常個性而複雜的狀態。無論學習什麼,都該強調「給孩子多一點」,給孩子比既有水平高一點點的知識,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是最利於進步的。
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家長,最方便觀察孩子的發展水平,是進行數學啟蒙的理想人選。
所以數學啟蒙靠報班和老師教遠遠不夠,傳統數學教育中也有一些過時的思想,也需要及時躲避。要想孩子數學啟蒙順利,主力養育孩子的家長不能懈怠,需要充實知識庫,提升觀察能力。
把教育孩子做成事業,是家長的高級覺悟。
限於篇幅,這次主要推薦數學教育領域的家長讀物。
--3--
入門
媽媽教的數學
爸爸教的數學
▲非常好讀的數學教育書,適合作為家長自我修養提升的入門書籍。作者孫路弘是一名數學教師。他自己的數學啟蒙過程,就充滿了父母不著痕跡的努力。
他翻出曾經的日記,回憶起小時候數學啟蒙的點滴,結合幾十年的數學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一些有趣的經驗。實操性很強。
(ps,關於爸爸媽媽的分工,其實略有偏頗了,我認為書名帶有刻板印象,並不贊同)
孩子天生會數學
▲針對學齡前兒童,滿滿的全是可實操的數學小遊戲。理論講解比較少。可以當做工具書籍,裡面的遊戲家長可以直接借鑑使用。
進階
幼兒數學核心概念
▲一本幼兒數學教學研究的書籍,數學核心概念3-6歲的幼兒應該努力理解的關鍵性數學概念,這些概念奠定了一個人數學終身學習和思考的基礎。包含集合、數感、數運算、模式、測量、數據分析、空間關係、圖形幾個大版塊。
就每一個版塊的概念進行拆解,並且給出了幼兒數學教師的感悟和少量案例。
所有的概念不是給幼兒去背誦和理解的,是給幼兒教學工作者的工具。正確的使用方式是幼兒教學工作者通過對這些概念的學習,加深對數學教學的理解,進而應用在教學活動中。
非常系統,對我的助益非常大,是數學教學的底層知識。
案例少,結合下面這本書使用就好多了。
數學不僅僅是數數
▲體系性比較強,根據NCTM起草的學校數學教育課程與評價標準編寫,包含了非常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研究。閱讀難度低於幼兒數學核心概念。
選修
觀察兒童
▲同意這書的理念,對兒童的教育,其本質是一個循環:觀察——評估——設置教育項目——實施項目——再觀察。最基本的環節是觀察,要求是準確細緻。
一個優秀的幼師,理當能熟練觀察兒童,並予以正確記錄。
家長是陪伴娃最久的「老師」,當然也要了解一下專業人士是怎麼高效觀察兒童的。
這本書含金量不算很高,並不普適所有家長,書後附有標準化量表,可以做一個常規趁手工具。給所有兒童按照年齡設置統一的表現標準,方便家長對照。學有餘力的家長可以翻翻看。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
▲教育部制定的高中生數學學習標準,是教學大綱制定的依據。其中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對孩子們學習內容的規劃,和對學習水平的期待。
擁有了社會經驗的人回頭去看,發現了很多寶貝,其實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有用處的。數學是美的,沒教好的數學才讓人難受。
夾雜幾本私貨
一個數學家的嘆息
▲作者是一個對數學教育非常失望的數學家。每一頁都流露著「這麼美好的數學怎麼被我們的教育給糟蹋成這樣」的拍大腿感。但是作者保羅洛克哈特一直在努力,他現在回歸小孩子的數學教育。
並且寫了一本非常優秀的數學普及書籍,就是下一本推薦,度量。
度量
▲這是一本能讓人充分領略數學之美的書籍,整本書的思維流暢得像水。從形狀和大小一路聊到自然對數,娓娓道來。準備一隻筆和幾張草紙,跟著作者的節奏慢慢探究數學世界,閱讀感受非常美好。
作者對數學是真愛,時時處處從文字中都能透出來。
他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橢圓焦點性質(橢圓上任意一點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之和總相等)的證明,非常之精美絕妙。講述結束之後,作者說了這麼一段話:
那麼,人們又是怎樣想出如此巧妙的證明的呢?我想,《包法利夫人》或者《蒙娜麗莎》這樣的藝術傑作,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創造出來的吧。說句心裡話,我並不知道這樣的構思是怎樣產生的,我只知道,要是哪一天我有了這樣的想法,那一定是上天在眷顧我。度量,p136
園丁與木匠
▲想教出什麼樣的孩子是家長的選擇,孩子成長為茁壯的樹,還是精美的家具,是不同教育方式的結果。
我什麼辦法都試過了!理解一至五歲孩子
▲這是我想吼娃和揍娃的時候必讀的舒緩心靈之書。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不會像大人一樣故意使壞,也沒有大人自我控制的能力。當我們了解了孩子是怎麼想的,就會對日常孩子「惱人」的表現釋懷,寬容自然來到。
感謝這個悠長假期,我們可以慢慢讀書,慢慢把讀來的知識用在跟孩子相處中,慢慢陪伴孩子成長。
下一篇說一下給孩子看的數學繪本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