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高材生,在美國刷盤子送外賣,最後卻破解了世界難題

2021-01-08 尼莫的媽媽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在有些領域卻很難產出一位傑出的人才。比如數學領域,單純沉浸在數學裡做學問的,大多十年磨一劍,更多人是一生都弄不出什麼成就。

然而,卻有這樣一位華人數學家,前半生歷經坎坷,在快餐店洗碗、端盤子、送外賣...... 年近六旬,還能憑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他是如何做到的?

數學勵志少年的前半生

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張益唐便表現出了極高的數學天賦,對數學極其痴迷。在9歲時就曾自學過大學數學教材。但由於歷史原因,張益唐只能自己在家琢磨著學習。

1978年,我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年,張益唐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

即便是在北京大學數學系這樣高手如雲的專業,張益唐還是憑藉自己極高的數學天賦和踏實的學習態度,成為了人人皆知的數學才子。

本科畢業之後,他選擇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當時的北大校長丁石孫認為,應該培養一批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實用型人才,在他的推薦下,張益唐考上了美國普渡大學讀博。只是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的沉寂。

一個「小失誤」致半生悽苦

讀博期間,他師從著名數學家莫宗堅,他還在兩年內就寫好了博士論文。

但是,在論文最後被審核的時候,卻發現張益唐的研究成果中出現了一個「小錯誤」,而這個「小錯誤」竟出自導師莫宗堅之前發表過的一項研究成果。

由於張益唐引用了導師的一項錯誤成果,張益唐與導師莫宗堅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微妙起來,張益唐到了第七年才得以畢業,也沒有得到導師莫宗堅的推薦信。

畢業之後的張益唐一沒論文二沒推薦信,在美國找工作時處處碰壁,好不悽慘。曾經的「學神」一畢業就失了業。

在此後的幾年裡,張益唐在美國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只能去送外賣、端盤子等,靠打零工度日。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八年。

後來,在幾位北大校友的推薦下,張益唐在新罕不什爾大學做起了臨時講師,而這一做就是十四年。當年意氣風發的北大天才,也早已成為默默無聞大半生的無名小卒。

不忘數學初心

雖然生活如此,但他卻從未放棄過他喜愛的數學,依然默默地研究數學。

2014年《數學年刊》上刊登的一篇論文《素數間的有理界距》轟動世界數學界,困擾數學界兩個世紀的難題被攻克了,這篇論文的作者就是張益唐,一位很多人都沒聽過的「數學家」。

憑藉著這篇論文,張益唐成為了世界重量級的數學家,並且還獲得了多項世界級獎項。

張益唐能在數學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和他對數學的熱愛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數學是整個科學的支柱,很多學科都離不開這個工具。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主楊振寧先生不僅是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個出色的數學家。他能有如此成就也和他的數學好有很大的關係。

楊振寧在向中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過程時,就專門提到了一個人。

他說:「劉薰宇先生是著名的數學家,寫過很多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對數學的興趣很大程度是來源於劉薰宇先生的書籍。」

可見,一個好老師有多重要。楊振寧有如此大的成就和劉薰宇先生有莫大的關係。

說起劉薰宇,他是我國非常有名的數學家,楊振寧的數學啟蒙老師。而劉薰宇所寫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被稱為是「影響大師們的數學經典必讀書」,對楊振寧、豐子愷等人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這套書一共三本:《馬先生談算學》、《數學興趣》和《數學花園》。三本書由淺入深,給孩子講解什麼是數學,數學有多麼有趣。

劉薰宇將自己化名為馬先生,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解了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數學問題,以及通過講解題目,將很多數學知識點全部融合在一起。

這套書非常適合小學生和初中生,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這套書的內容充分與生活結合,真正把數學知識融入到了故事中。這會讓很多中小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是中小學生學習數學必選的經典之作。

這套書價格也不貴,3本只要45,包郵到家。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下面連結查看併購買。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送外賣也不願回國,58歲破解世界難題
    即使是到了人才薈聚的北大,也是十分出色的存在。在這裡,他繼續兌現著自己的數學才華,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攻克一個又一個的數學難題。畢業之後,這位數學天才又考取了北大數學系碩士研究生,繼續著自己的學業,在讀研期間,導師們也對他讚嘆不已。可以說,他的前途十分的光明,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北大的數學天才,卻在之後的求學之旅中飽受苦難,甚至淪為洗碗工。他是誰呢?其間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 這個刷碗工曾經是北大的學神,在美國流浪多年,58歲破解百年難題
    2013年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年份,不過對於喜歡數學的人來說,2013年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年份,因為在當時有人解決了一個整整困擾著人類將近一百年的難題「孿生素數猜想」,而這個人就是張益唐,當時已經年近古稀的他完成了這一壯舉,讓他一夜間從默默無聞的講師變成了人盡皆知的數學大師,在數學領域的成就上甚至超越了破解哥德巴赫定理的陳景潤
  • 張益唐:北大學神淪落到美國刷碗,受盡侮辱,58歲卻破解百年難題
    張益唐,一個旅美工作的普通數學家講師,突破了困擾人類將近100多年的世界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從成就來說,張益唐甚至直接超越了破解哥德巴赫定理(1+2)的陳景潤。但是誰又能想到,這位名滿天下的超級數學家,在旅美之初,曾經以北大博士生的身份,刷過很長時間的盤子,送過外賣,受盡了人間的苦楚。如今他大器晚成,想起當年的苦,或許別有一番滋味。
  • 北大才子張益唐,淪落美國刷碗,飽受欺凌,58歲破解世界性難題
    在數學界,有一個並不知名的人物,1978年的時候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但是誰能想到,就是這個北大才子,在旅美的時候淪落到刷碗,還送過外賣,飽受欺凌,但是如今大器晚成,在他58歲的時候破解了世界性的難題,那就是「孿生素數猜想」。
  • 北大校長誠摯邀請,卻被「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拒絕,最後怎樣
    #美國洗盤子的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無奈的張益唐選擇在美國餐館裡洗盤子、兼職收銀員等等打零工。這讓已經是北大校長的丁石孫知道後,誠摯邀請其回歸北大,但是張益唐卻一口回絕。「情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會過當教授」,張益唐一口回絕了北大校長。但是這句話卻讓人難以對他進行原諒。對於人才流失越來越嚴重的情況,這句話在火上澆油。
  • 數學天才張益唐,卻在美國刷碗7年,沉寂21年,58歲破解世界難題
    1985年夏天,美國名校普渡大學的代數專家莫宗堅受邀來訪北大,丁石孫認為如果張益唐送出國進行深造將來一定在數學領域大有可為,所以他在第一時間推薦張益唐跟隨莫宗堅前往美國普渡大學讀博士。但張益唐卻對數學充滿了執著,不願意放棄,他後來加入了一個民間組織,該組織的一名成員是化學家,作為一種籌集資金的手段在肯塔基開設了一家賽百味特許店,因為張益唐擅長數數,所以被邀請當會計,忙的時候張益唐還會去幫忙當收銀員。他在賽百味裡還經常要送外賣、刷過盤子。
  • 北大數學天才入美國籍,稱在中國無法專心搞研究,寧可在美國刷碗
    在看這篇文章前,小編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是願意在異國他鄉送外賣、洗盤子;還是願意回國擔任數學教授?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然而28年前,一位數學天才卻選擇了前者,並且一幹就是7年,他甚至落魄到在車裡過夜。他是誰?到底為什麼會說出「在中國將無法專心搞研究」,寧願在美國刷7年盤子?
  • 張益唐: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北大教書,58歲突破世紀難題
    他叫張益唐,當時他已經58歲了,他一篇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便突破了世紀難題「孿生素數猜想」,他一鳴驚人。孿生素數被認為是數論史上的經典難題,也是諸多著名數學猜想之一。在1900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提出了數學史上著名的23個重要數學難題和猜想。孿生素數猜想就是希爾伯特提出的第八個問題中的一部分。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生活中就有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張益唐在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公派到美國學習,可是這趟求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個被老師同學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到美國之後刷碗、當會計,只為了填飽肚子,中間的經歷讓他苦不堪言。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現狀如何
    北大高材生張益唐就曾表過態,自己是寧願留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要回國,那他的現在究竟是怎麼樣了。國內外的天差地別1955年,張益唐在上海出生,他的父母當時都是高知人士,家庭教育非常良好。小時候的張益唐就表現出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在高考恢復後,張益唐順利考入北大的數學系。
  • 中國數學天才,寧可在美國送外賣,也不肯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說到北大和清華我們想到的是很多考生望而卻步的超高招生分數線。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所有能被北大錄取的考生,都是某省超級學霸的存在。光宗耀祖,村裡都會敲鑼打鼓傳千裡!我們要談論的人是一個從北京大學畢業的數學天才。
  • 寧願在美國刷盤子送外賣,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清華北大是高三學子最為憧憬的學校,也是國內最頂尖的學校,裡面的人無一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別人眼裡的"超級學霸"。有一位叫張益唐的北大才子,碩士畢業之後,跟隨臺灣的代數專家莫宗堅來到了美國名校普渡大學讀博士。
  • 北大數學天才留學美國,卻被導師坑慘,送外賣度日,現狀想不到
    其實,何止是潘承彪,就連時任北大數學系主任的丁石孫對他也是欣賞有加,在拿到「留學美國」的名額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張益唐,這個曾在北大數學系宛若太陽一般耀眼的學生。之後,張益唐就在丁石孫的極力推薦下,成為了國家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留學美國的學術研究者。
  • 張益唐:不願回國當教授,在美洗盤子遭質疑,20年後破解世界難題
    28年前,當時落魄美國的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拒絕了北大校長丁石孫的誠摯邀請,說:「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明明在美國沒有工作,明明恩師誠摯邀請,他卻拒絕了,這不是分明把自己逼往絕境嗎?
  • 寧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願回國任教的北大「天才」,如今怎麼樣了?
    但是在我國的留學生群體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留學生在留學其他國家後就一去不回,特別是清華北大這兩所頂尖學府,每年都有很多的優秀學生出國留學,但是能夠學成歸國的卻不多。大家還記得寧可在美國洗盤子,也不願意回國當教授的北大高材生嗎?他如今怎麼樣了?
  • 寧願在美國刷碗洗盤子,也不願回國發展的張益唐,現在過得怎樣?
    而今天的主人與方仲永不同,自小天資聰慧,九歲讀完中學知識,並自學大學數學,北大畢業後出國留學,寧願留在美國刷盤子洗碗北大畢業後並未選擇就業,而是出國深造,在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師從莫宗堅,攻讀博士期間,證明雅可比猜想,但卻未經允許擅自引用導師言論觀點
  • 他是北大畢業的數學天才,卻聲稱:在美國洗盤子都比回國當教授強
    出國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已經形成新潮流了,根據清華大學的數據統計來看,清華大學每年選擇出國留學的人數超過三分之一,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同學選擇的最終國家就是美國。對於出國留學這個話題的討論,大家向來比較敏感,因為有一位同學選擇留美,那麼就意味著我們國家失去了一份建設力量。
  • 北大數學天才入美國籍,稱在中國無法專心搞研究,現在如何了
    在看這篇文章前,小編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是願意在異國他鄉送外賣、洗盤子;還是願意回國擔任數學教授?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然而28年前,一位數學天才卻選擇了前者,並且一幹就是7年,他甚至落魄到在車裡過夜。
  • 甘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北大當教授,天才揚言回國無法取得成就
    張益唐,著名的華裔數學家,因為奠定了孿生素數猜想的研究方向而獲得了菲爾茲數學獎的數學大師,在功成名就之後,他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寧願在美國的餐廳端盤子,也不願意回國當教授,回國我絕不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在博士畢業後,張益唐過得非常艱難,只能去餐館裡送外賣和洗盤子
  • 河南普通快遞員,只有初中文憑,破解了世界數學難題,受世界矚目
    由於從小數學基礎並不是很紮實,所以餘建春只能靠勤奮和努力來彌補空缺,快遞小哥這個身份也為餘建春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那就是每當出入高校送快遞時,只要一有時間,餘建春都會虛心向學校裡的老師請教一二,他就這樣連自學帶請教的鑽研了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