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送外賣也不願回國,58歲破解世界難題

2020-08-21 百曉生侃中國史

「天才,就其本質來說,只不過是一種對事業、對工作過盛的熱愛而已。」——高爾基

(聲明:本文內容並非新聞,望周知)

在人類出現以來,出現過無數的天賦異稟的人,他們往往智力超群,擁有著極高的天賦,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取得了出色的成就,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地進步發展。然而也有許多的人,他們擁有著超出常人的天分,卻沒有能夠取得與之相應的成績,除了機遇以及其他意外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因為自己後天的不努力導致的「泯然眾人矣」。

在上個世紀的北大數學系,就有一位智力超群,天賦極高的數學天才。即使是到了人才薈聚的北大,也是十分出色的存在。在這裡,他繼續兌現著自己的數學才華,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攻克一個又一個的數學難題。畢業之後,這位數學天才又考取了北大數學系碩士研究生,繼續著自己的學業,在讀研期間,導師們也對他讚嘆不已。可以說,他的前途十分的光明,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北大的數學天才,卻在之後的求學之旅中飽受苦難,甚至淪為洗碗工。他是誰呢?其間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這位經歷曲折人生的數學天才,名為張益唐。張益唐於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中。他的父母在當時都是從事通信行業的人才,受過良好的教育,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當中,張益唐從小就受到了家人的影響,對於學習刻苦認真。不僅如此,在很小的時候,張益唐就展現出了超出其他同齡人的數學天賦。而同樣重要的是,張益唐對數學學科擁有著長期不減的熱情。

9歲時,張益唐就開始接觸到各種數學難題,例如費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等等。除了認真完成學校的課程外,張益唐經常翻閱各種關於數學研究的書籍,通過自學,了解了許多在正式課程上學習不到的知識。越是深入接觸到這些數學知識,張益唐越是感覺到數學的奇妙。

然而,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艱難環境下,全國的教育事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針對學生的學科教育,止步不前。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張益唐並沒有能夠繼續自己的學業,而是去了北京的一家工廠打工。然而在此期間,張益唐並沒有放棄自己在數學方面的熱情,也沒有停止關於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1977年,全國高考恢復。張益唐不願留在工廠中做流水線工人,他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數學,繼續自己熱愛的事情。於是,他放棄工作,刻苦學習,最終考入了北大的數學系。來到北大,張益唐開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旅程,在數學的世界裡不斷地探索。畢業後,張益唐又繼續在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攻讀自己的碩士學位,在獲得碩士學位之後,又在北大校長的推薦之下,去到美國的普渡大學繼續深造。

留學美國之後,張益唐在自己的博士導師莫宗監的帶領下,在數學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兩人共同研究關於雅克比猜想方面的問題,而張益唐也將自己博士期間研究的成果作為博士論文進行了系統的歸納整理。張益唐的論文,得到了學校許多專家的認可,然而他的導師莫宗堅卻堅持認為他的論文存在問題,因此導致張益唐的論文沒有成功的發表,甚至遲遲未讓他畢業。按照原本的制度,在三年之後,張益唐就能夠取得博士學位,然而由於導師的阻攔,他直到7年之後,才順利地從普渡大學畢業。

獲得博士學位的張益唐本以為自己可以進入到科研機構,或者是學校中繼續自己的研究,然而他的導師卻拒絕給他寫推薦信。在這樣的情況下,張益唐在找工作時四處碰壁,在美國的各個州裡「流浪」,即使是一份專業對口的普通工作也沒有。無奈之下,張益唐只好做起了其他的工作。包括臨時會計、餐廳服務員,甚至還送過外賣。然而,工作的不如意並沒有讓張益唐放棄對數學的熱愛,利用休息的時間,繼續著自己的數學研究。

可能有很多的人會感到疑惑,為何國外生活得如此艱難,張益唐寧願在美國送外賣卻依然沒有選擇回到國內呢?事實上,當時我國在數學方面的研究和學習相較於國外,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同時,張益唐還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心理,希望在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中,證明自己的能力。

1999年,在同為北大數學系學弟的推薦之下,張益唐得以進入到新罕布夏大學,擔任講師職位。在學校裡,張益唐能夠更好地進行自己的研究,安心專研學術。而他的人生,也從此出現了轉機。2012年7月3日下午,張益唐在後院散步的時候,靈感突然而至,那些曾經困擾他許久的難題,仿佛一瞬間被解開了。回到房中,他不斷地論證自己的想法。在此之後,張益唐一直致力於自己的研究。2013年4月17日,張益唐完成「孿生素數猜想」數論論文,三周後論文被通過並在《數學年刊》上發表,創下了《數學年刊》130年來審核通過接受論文的最快紀錄。那一年,張益唐58歲,破解了一項世界性的難題。

一時之間,張益唐這個名字,被整個數學界的專家所熟知,人們驚嘆於他的研究成果。張益唐仿佛一夜成名般,在今後的一年裡,他先後獲得了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羅夫·肖克獎)數學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等多個獎項。曾經淪落為餐廳洗碗工的張益唐,終於以這樣的方式,讓世人認識了自己。

「如果真正熱愛,就不會放棄。」張益唐用自己的熱愛與努力,在不確定的將來,兌現了自己的天賦。

相關焦點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生活中就有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張益唐在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公派到美國學習,可是這趟求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個被老師同學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到美國之後刷碗、當會計,只為了填飽肚子,中間的經歷讓他苦不堪言。
  • 北大數學天才淪落到在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前言在北大數學系,這個天資聰穎的數學天才,如魚得水,儼然成為了78級最強的存在。甚至最後,更是讓他這樣一個數學天才,淪落到在美國刷碗、當起了會計,只能勉強度日,如此長達近三十年。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如今的張益唐又怎樣了呢?
  • 華裔數學天才入美國籍,稱在中國無法取得成就,寧願在美國送外賣
    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四處打工,也不願意回中國當教授,接受採訪時稱如果自己在中國,便無法取得成就——這些話讓美籍華裔天才數學家張益唐身上圍繞了諸多爭議,贊同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
  • 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的北大數學天才,直言回國就沒成就
    >張益唐作為當時北大數學系最為出色的學生,北大校長丁石孫知道了張益唐沒能在美國實現理想,便邀請他回到北大執教。他始終不肯回到中國,他想要留在美國繼續他的數學研究。在北大校友的引薦下,張益唐開始就任於新罕布夏大學的臨時講師一職。
  • 他是北大數學傳奇,讀博7年差點沒畢業,寧願在美打工卻不願回國
    北大數學系,光環凝聚、創造無數「奇蹟」。這裡不知是多少年輕學子的夢想,能夠進入這至高殿堂的,必然都是學霸中的學霸。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曾畢業於北大數學系的學霸,不僅僅是簡單的「學霸」,更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數學天才。
  • 中國數學天才,寧可在美國送外賣,也不肯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說到北大和清華我們想到的是很多考生望而卻步的超高招生分數線。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所有能被北大錄取的考生,都是某省超級學霸的存在。光宗耀祖,村裡都會敲鑼打鼓傳千裡!我們要談論的人是一個從北京大學畢業的數學天才。
  • 甘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北大當教授,天才揚言回國無法取得成就
    張益唐,著名的華裔數學家,因為奠定了孿生素數猜想的研究方向而獲得了菲爾茲數學獎的數學大師,在功成名就之後,他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寧願在美國的餐廳端盤子,也不願意回國當教授,回國我絕不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因為他覺得,自己現在在美國洗盤子,回國就能去北大當教授,這會玷汙北大的名聲,因為他沒有證明過自己。並且,他的夢想並不只是當一名數學教授,而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數學的研究,他希望自己能夠為整個世界數學界做出貢獻。
  • 寧願在美當服務員,也不選擇回國的「數學天才」,只是在追求自由
    的代數專家莫宗堅來訪問北大時,張益唐便跟在他身邊學習,在吸收美方數學之後,攻讀了博士學位。走投無路的張益唐選擇加入了一個民間組織的快餐店,在裡面當會計、收銀員、送外賣甚至有時還會去刷盤子,實實在在服務員的工作。在這個快餐店裡,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妻子,不過為了維持生計,他還會空餘時間去肯德基和一些能打工的地方去賺外快。
  • 張益唐: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北大教書,58歲突破世紀難題
    他叫張益唐,當時他已經58歲了,他一篇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便突破了世紀難題「孿生素數猜想」,他一鳴驚人。孿生素數被認為是數論史上的經典難題,也是諸多著名數學猜想之一。在1900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提出了數學史上著名的23個重要數學難題和猜想。孿生素數猜想就是希爾伯特提出的第八個問題中的一部分。
  • 北大數學高材生,在美國刷盤子送外賣,最後卻破解了世界難題
    比如數學領域,單純沉浸在數學裡做學問的,大多十年磨一劍,更多人是一生都弄不出什麼成就。然而,卻有這樣一位華人數學家,前半生歷經坎坷,在快餐店洗碗、端盤子、送外賣...... 年近六旬,還能憑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他是如何做到的?數學勵志少年的前半生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張益唐便表現出了極高的數學天賦,對數學極其痴迷。
  • 北大才子張益唐,淪落美國刷碗,飽受欺凌,58歲破解世界性難題
    在數學界,有一個並不知名的人物,1978年的時候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但是誰能想到,就是這個北大才子,在旅美的時候淪落到刷碗,還送過外賣,飽受欺凌,但是如今大器晚成,在他58歲的時候破解了世界性的難題,那就是「孿生素數猜想」。
  • 寧願在美國刷碗洗盤子,也不願回國發展的張益唐,現在過得怎樣?
    而今天的主人與方仲永不同,自小天資聰慧,九歲讀完中學知識,並自學大學數學,北大畢業後出國留學,寧願留在美國刷盤子洗碗,也不願回國發展,他就是張益唐。生於1955年的他,父母都是科研人員,從小接受家庭的薰陶,張益唐從小便展現驚人天賦,九歲時自學大學數學,但因時代原因,高考延期多年舉行,但在高考恢復後,憑藉著個人的聰明才智,抓住高考一局考入北大數院。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本以為自己從此與數學研究絕緣,沒想到在58歲時發表了一篇論文,暮年成名,登上了世界頂尖數學論壇。另外,美國人只認成果,不管你的身份。假如自己當初回到中國,以一名58歲普通中年教師的身份,幾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目前,張益唐在山東大學下屬的數學研究所當所長。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本以為自己從此與數學研究絕緣,沒想到在58歲時發表了一篇論文,暮年成名,登上了世界頂尖數學論壇。 另外,美國人只認成果,不管你的身份。假如自己當初回到中國,以一名58歲普通中年教師的身份,幾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目前,張益唐在山東大學下屬的數學研究所當所長。
  • 寧願在美國刷盤子送外賣,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清華北大是高三學子最為憧憬的學校,也是國內最頂尖的學校,裡面的人無一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別人眼裡的"超級學霸"。有一位叫張益唐的北大才子,碩士畢業之後,跟隨臺灣的代數專家莫宗堅來到了美國名校普渡大學讀博士。
  • 他是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國任教,如今怎樣了?
    北大在我國的地位不用我多說了,每年有多少學子夢寐以求都想進這所大學,很多國外的優秀學子也是慕名而來。可以說,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國內人才的質量的不斷提高,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然後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人物去偏偏喜歡留在美國。這就是一度引起廣泛爭議的張益唐。
  • 數學天才張益唐,卻在美國刷碗7年,沉寂21年,58歲破解世界難題
    這個名字叫張益唐,那個時候他已經58歲。留學美國,波折不斷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恢復高考以後,張益唐被陳景潤的故事、被哥德巴赫猜想吸引,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78年他順利考入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在北大期間,張益唐可以說過得十分青春肆意,他做過學生會主席,具有演講天才,喜歡文學、音樂,還是NBA球賽的鐵桿球迷,還可以喝一斤二鍋頭沒感覺。
  • 那個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怎樣了?
    當年,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曾說出了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在美國的餐廳端盤子,也不願意回國當教授。這是怎麼回事?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母親是機關文員,父親是一個大學教授,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張益唐勢必會成為超越父母的天才。
  • 寧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願回國任教的北大「天才」,如今怎麼樣了?
    但是在我國的留學生群體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留學生在留學其他國家後就一去不回,特別是清華北大這兩所頂尖學府,每年都有很多的優秀學生出國留學,但是能夠學成歸國的卻不多。大家還記得寧可在美國洗盤子,也不願意回國當教授的北大高材生嗎?他如今怎麼樣了?
  •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一直以來,憑藉著自己的高智商和高水平走出國門,前往海外其他國家的優秀學生非常多,其中多數人在學成之後,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將自己所學全部傾注於做過的建設和發展事業當中;然而其中也有部分人出去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比如哈佛女孩劉亦婷,以及咱們今天說的這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願回國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