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刷碗工曾經是北大的學神,在美國流浪多年,58歲破解百年難題

2020-12-22 蜀黍趣觀史

2013年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年份,不過對於喜歡數學的人來說,2013年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年份,因為在當時有人解決了一個整整困擾著人類將近一百年的難題「孿生素數猜想」,而這個人就是張益唐,當時已經年近古稀的他完成了這一壯舉,讓他一夜間從默默無聞的講師變成了人盡皆知的數學大師,在數學領域的成就上甚至超越了破解哥德巴赫定理的陳景潤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天下聞名的數學家在剛剛來到美國的時候,儘管有著北大博士生的學位卻不得不刷了很長時間的盤子,如今終於有了一番成就,不知道張益唐會不會偶爾想起曾經辛酸的往事呢

一, 與生俱來的數學天賦

張益唐的父親是一名電氣工程的教授,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理科生,張益唐可能是遺傳了父親的天賦吧,從小就表現出了在數學方面的天賦,而且自己也特別喜歡數學方面的知識,經常用自己攢下的零用錢去書店裡買一大堆的數學書,不知疲倦的鑽研。

1978年的時候全國恢復了高考,當時的張益唐也如願以償的考上了北京大學數學系,想到自己以後可以在全球盛名的學府學習自己最喜歡的數學,張益唐別提多開心了,在1985年張益唐在本科畢業後緊接著又拿到了碩士學位,因為他學習成績優異所以獲得了當時為數不多的公費留學的機會,就這樣,張益唐帶來到了美國普渡大學準備攻讀博士學位。

1992年,張益唐以非常優異的成績從普渡大學畢業,前程一片大好,可是一件讓張益唐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正是因為這件事導致了張益唐原來的順風順水的人生軌跡現在開始變得波濤洶湧了起來。

二, 和老師的關係決裂

張益唐的導師名叫莫宗堅,擅長的領域是雅可比猜想,在一開始的時候非常喜歡這個對數學有著過人天賦的年輕人,因此對他十分嚴格,也把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兩個人經常進行很長時間的學術討論,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張益唐在一些事情上有了自己的想法,並不可避免的和老師產生了分歧,兩個人誰都不肯退讓,這就導致兩個人的關係不再像以前那樣好了,學術討論也從幾乎一天一次變成了一周一次。

後來在張益唐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畢業論文的時候,在不經意間發現了自己的老師在曾經證明雅可比猜想的時候出現的一些失誤,而他的論文裡也運用到了這些錯誤,最後導致張益唐的畢業論文並沒有通過,不過幸好張益唐本身的成績足夠突出,這件事也沒有影響他的正常畢業。

他的老師知道這件事情後不樂意了,認為張益唐就是故意的,好讓自己顏面掃地,於是本就不太好的師生關係瞬間破裂,甚至張益唐畢業後的推薦信,他的老師都沒有給他寫。

三,苦盡甘來

在當時的美國,沒有推薦信找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張益唐就是如此,求職四處碰壁,在不久後因為蘇聯解體,一大批來自蘇聯的數學家們也開始和張益唐搶飯碗,這讓原本找工作就十分困難的張益唐更加的絕望了,自己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博士怎麼和這些數學界的泰鬥比啊,就這樣,曾經北大的高材生到了美國卻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這是多麼的讓人不甘心啊,後來張益唐的朋友聽說了這件事,於是表示如果張益唐願意的話可以來自己的餐廳幫忙,雖然工資不高不過養活自己是沒有問題的。

餐廳會計只要會算數的基本都能勝任,不過北大數學家去做會計,張益唐真是第一個,有的時候為了生計甚至還去後廚幫忙刷盤子,這份屈辱和不甘,又有誰能夠理解。

在隨後的幾年裡張益唐換過很多工作,當過外賣小哥,也在旅店兼職過,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只能住在自己買的二手車裡,在當時就相當於一個流浪漢一樣,因此受盡了別人的眼色,真的是要多慘有多慘。

這種慘狀一直持續到1999年,在當時的校友幫忙下,張益唐得到了一次去大學授課的機會,儘管不算是正編人員,不過張益唐也很心滿意足了,因為他終於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辦公室,而且圖書館也有很多的書籍自己可以免費借閱,這對當時的他來說已經是非常好的工作了,至少他可以靜下心來,安安心心的研究自己喜歡的數學了

在這期間,張益唐一直在研究一個數學難題,那就是孿生素數猜想,為了證明孿生素數一直存在,直到數字的盡頭他可謂是絞盡腦汁,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都知道理論上是成立的,不過卻沒有好的證明方法,所以一直被擱置了。

到了2005年,隨著新的算法GPY的到來,讓張益唐的研究陷入了一步之遙的瓶頸,在2008年美國的數學家們經過研究得出結論,在短時間內,孿生素數猜想是不可能被證明的

接下來張益唐的所作所為可謂是狠狠的打了這群數學家的臉,就像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時候想出了辦法證明浮力和物體質量的聯繫,這就叫瞬間的領悟力,而張益唐再一次去朋友家的時候,看著美麗的景色,一瞬間也仿佛領悟到了一些東西,張益唐迅速的回到家中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經過六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了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並得到了當時著名數學家的肯定。

在此之後,張益唐拿到了所有能拿到的榮譽,但是有這樣一項榮譽卻被張益唐婉拒了,那就是普渡大學的傑出校友,對此張益唐解釋到,無論何時,我的母校永遠只有北京大學,就算獲得了非比尋常的榮譽,在普渡大學被人這般對待,對張益唐來說還是一段揮之不去的往事。

所以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不要總想著放棄,張益唐為什麼能完成如此巨大的逆轉,就是用心和永不言敗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用心,所有人都會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北大才子張益唐,淪落美國刷碗,飽受欺凌,58歲破解世界性難題
    在數學界,有一個並不知名的人物,1978年的時候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但是誰能想到,就是這個北大才子,在旅美的時候淪落到刷碗,還送過外賣,飽受欺凌,但是如今大器晚成,在他58歲的時候破解了世界性的難題,那就是「孿生素數猜想」。
  • 張益唐:北大學神淪落到美國刷碗,受盡侮辱,58歲卻破解百年難題
    2013年,一個58歲的中年男子突然從默默無聞變得舉世聞名。張益唐,一個旅美工作的普通數學家講師,突破了困擾人類將近100多年的世界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從成就來說,張益唐甚至直接超越了破解哥德巴赫定理(1+2)的陳景潤。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生活中就有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張益唐在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公派到美國學習,可是這趟求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個被老師同學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到美國之後刷碗、當會計,只為了填飽肚子,中間的經歷讓他苦不堪言。
  • 中國培養出來的數學天才,58歲破解世界難題,曾在美國刷碗不回國
    不過張益唐不是這樣的,在學習上他是學神,是在北大數學系這樣的地方,還可以比第二名分數高很多的人,對數字過目不忘,輕鬆記下班裡所有人的生日,給每個人發慶祝生日的郵件。在生活中,他喜歡文學,喜歡音樂,看NBA比賽,還擅長演講,雖然是上海人,一斤二鍋頭下肚對他沒有任何影響,他是個恣意飛揚的人,活得瀟灑通透有痴迷自己的研究。
  • 北大數學天才淪落到在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前言在北大數學系,這個天資聰穎的數學天才,如魚得水,儼然成為了78級最強的存在。甚至最後,更是讓他這樣一個數學天才,淪落到在美國刷碗、當起了會計,只能勉強度日,如此長達近三十年。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如今的張益唐又怎樣了呢?
  • 數學天才張益唐,卻在美國刷碗7年,沉寂21年,58歲破解世界難題
    2013年5月,一個陌生的名字震驚了整個數學界,在不依賴未經證明推論的前提下,他發現存在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第一次成功證明弱版本的孿生素數猜想,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個重要問題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這個名字叫張益唐,那個時候他已經58歲。
  • 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送外賣也不願回國,58歲破解世界難題
    即使是到了人才薈聚的北大,也是十分出色的存在。在這裡,他繼續兌現著自己的數學才華,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攻克一個又一個的數學難題。畢業之後,這位數學天才又考取了北大數學系碩士研究生,繼續著自己的學業,在讀研期間,導師們也對他讚嘆不已。可以說,他的前途十分的光明,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北大的數學天才,卻在之後的求學之旅中飽受苦難,甚至淪為洗碗工。他是誰呢?其間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 寧在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北大才子,如今怎樣了?
    引入2013年4月,張益唐這個名字可謂是響徹了數學界。因為他破解了困擾數學界長達一個半世紀的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在讀博期間,張益唐選擇了「雅克比猜想」為論文題目,而這可是世界上代數幾何領域最難攻克的難題之一。不過他的導師莫宗堅對這個難題倒是有過一些深入的了解。但還是不可否認,張益唐選擇這個世紀難題,無疑是在自找麻煩。
  • 數學天才北大畢業後,出國深造卻淪落街頭刷碗,58歲攻克世界難題
    我國也有一位數學天才,畢業於北京大學,但是後來卻淪落街頭刷碗,又在58歲攻克一難題聞名於世界。可謂是人生經歷跌宕起伏啊,這個人就是張益唐。張益唐青年時期正處於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階段。我們也知道文化大革命讓很多知青被迫下鄉,知識分子也總是不被人們所重視。
  • 北大天才留學美國遭導師刁難,淪落餐廳刷碗,58歲逆襲封神
    這個猜想被稱為孿生素數,是跟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齊名的猜想。數百年來,有無數的數學家投身其中。而在2008年,美國數學研究所把所有研究「孿生素數猜想」的數學家請來,召開了一星期的研討會,最終認為,在現有的條件下,這個猜想不會有什麼突破了。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本以為自己從此與數學研究絕緣,沒想到在58歲時發表了一篇論文,暮年成名,登上了世界頂尖數學論壇。1999年的時候,他在美國同學的幫助下,到新罕布夏大學當了一名臨時講師,過了幾年後才轉正。生活有了著落,張益唐又開始他的數學研究。終於在57歲的某一天有了「頓悟」,於是他馬上落筆,於58歲時完成論文,並發表在美國《數學年刊》上,解決了一個世界難題,從此一舉成名。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另外,美國人只認成果,不管你的身份。假如自己當初回到中國,以一名58歲普通中年教師的身份,幾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目前,張益唐在山東大學下屬的數學研究所當所長。 1999年的時候,他在美國同學的幫助下,到新罕布夏大學當了一名臨時講師,過了幾年後才轉正。生活有了著落,張益唐又開始他的數學研究。 終於在57歲的某一天有了「頓悟」,於是他馬上落筆,於58歲時完成論文,並發表在美國《數學年刊》上,解決了一個世界難題,從此一舉成名。
  • 美國高難度密碼,卻被中國女博士破解,用幾年的時間解決百年難題
    要知道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斯諾登事件,讓美國十分生氣,無奈的是最終此人得到俄羅斯的「庇護」,前者也只能選擇忍氣吞聲。然而對於一個國家安全而言,除了核心機密之外,為了提高本國網絡的安全程度,會設置更高級別的密碼,算法也十分複雜,普通黑客想要破解這一密碼無異於是「天方夜譚」。
  • 寧願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回國的北大留學生,後來過得怎樣?
    在他以公派留學生的身份去美國留學畢業之後,卻留在了美國不願回來。這樣的選擇在很多人看來都很是不能理解,憑著他的學校和學歷在國內隨便找個工作也比在美國刷碗強啊。張益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這樣的選擇又給他帶來了什麼呢?刷碗為生的博士生人和人之間的情感並不相同,所以對待同一件事每個人的選擇也會大相逕庭。正如那句"此之甘飴、彼之砒霜"。
  • 北大數學天才入美國籍,稱在中國無法專心搞研究,寧可在美國刷碗
    (莫宗堅是普渡大學的老師)了解過張益唐情況的莫宗堅欣然同意,於是張益唐在30歲這一年趕赴美國留學,在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的導師便是莫宗堅教授。但是張益唐拒絕了,他選擇留在美國,為了活下去,張益唐開始在美國一家快餐店打工,他洗過盤子、送過外賣、當過收銀員,這一年張益唐已經37歲。
  • 張益唐: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北大教書,58歲突破世紀難題
    他叫張益唐,當時他已經58歲了,他一篇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便突破了世紀難題「孿生素數猜想」,他一鳴驚人。孿生素數被認為是數論史上的經典難題,也是諸多著名數學猜想之一。在1900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提出了數學史上著名的23個重要數學難題和猜想。孿生素數猜想就是希爾伯特提出的第八個問題中的一部分。
  • 寧願在美國刷碗洗盤子,也不願回國發展的張益唐,現在過得怎樣?
    天才並不少見,但在成長後如何保持聰明才智這是個問題,王安石《傷仲永》講的便是這個問題。天資聰慧,憑藉聰明才智,從小被人熟知,但在長大後不再努力學習,只吃老本的少年天才註定會淪為庸人。而今天的主人與方仲永不同,自小天資聰慧,九歲讀完中學知識,並自學大學數學,北大畢業後出國留學,寧願留在美國刷盤子洗碗
  • 他是北大數學傳奇,讀博7年差點沒畢業,寧願在美打工卻不願回國
    張益唐這個名字,在數學界早已傳開。而他畢業於北大數學系、在美國打工7年、沉寂了整整21年、卻在58歲破解世界數學難題(成就甚至超過陳景潤)、隨後成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的「傳奇經歷」,則更加引人注目。1955年,張益唐出生於上海。
  • 寧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回國搞研究的北大才子,現狀如何?
    在留學生的隊伍中,就曾有這樣一位北大的高材生,在來到美國之後,他就表示自己寧願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意回到中國,那麼,現如今的他過得如何呢?01這個不願回到祖國的北大學生就是張益唐,他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上海,由於其父母的文化水平都比較高,因此他從小就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很小的時候,張益唐在就對數學方面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 北大數學高材生,在美國刷盤子送外賣,最後卻破解了世界難題
    在9歲時就曾自學過大學數學教材。但由於歷史原因,張益唐只能自己在家琢磨著學習。1978年,我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年,張益唐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即便是在北京大學數學系這樣高手如雲的專業,張益唐還是憑藉自己極高的數學天賦和踏實的學習態度,成為了人人皆知的數學才子。本科畢業之後,他選擇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