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印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將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產生重大影響。甘肅教科院邀請了學科教研員和部分教師對各科課標進行分析解讀,今天起,甘肅教科研將分學科發布對高中課程標準解讀,敬請關注。
2013年,教育部啟動了普通高中課程修訂工作,此次課程標準的修訂是站在了歷史的新起點,以發展的眼光和瞄準國際一流的質量定位,繼承和發展正確的育人理念和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要求,明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與發展不相適應的理念。2013年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不僅是對進入21世紀以來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所取得的優秀教育成果的繼承與發展,更是在新時代背景下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和新時代對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要求做出的重要改革與創新。
一、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
英語課程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礎文化課程。英語學科由於其學科特點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統一的特點,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是其人文性的突出表現。英語課程強調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綜合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倡導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學習活動觀,鼓勵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多元評價方式,聚焦並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提倡在課程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豐富英語課程學習資源。
二、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大要素。其中,語言能力是基礎要素,文化意識是價值取向,思維品質是心智特徵,學習能力是發展條件。核心素養四要素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調發展,整合了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學以致用的基礎性綜合素養,具有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是英語課程育人的指引,也是英語學業質量綜合評價的標準。通過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使他們能夠在面對複雜的跨文化情境中有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和學習策略,以及聽、說、讀、看、寫等語言技能,主動獲得文化知識,深刻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通過分析概括、整合推斷、批判評價各種問題或思想觀點,吸收文化精華,有理有據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同時,在理解與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有效運用各種策略和方法,達到溝通與交流的目的,體現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自信、自尊、自強的良好品質。
三、課程結構
高中英語課程設計以《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為依據,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遵循高中課程應體現的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和關聯性原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其中必修課程旨在構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共同基礎,滿足高中畢業基本要求。選擇性必修課程供有學習興趣和升學考試需求的學生選修,與必修課程形成遞進關係。學生在完成選擇性必修課程之後方可參加高考。選修課程為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包括國家設置的提高類、基礎類、實用類、拓展類、第二外國語類課程和學校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的課程結構能夠滿足高中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有利於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也為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規劃職業做準備。
四、課程內容
英語課程內容是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英語學科的課程內容包含六大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課程內容的六要素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具體而言,所有的語言學習活動都應該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即學生圍繞某一具體的語境,基於不同類型的語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語言技能獲取、梳理、整合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汲取文化精華;同時,嘗試運用所學語言創造性地表達個人意圖、觀點和態度,並通過運用各種學習策略,提高理解和表達的效果,由此構成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依託語篇,通過各種語言學習活動將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學習策略有機的整合起來。學生在提煉、整合、分析、比較、概括、評價語篇意義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形成結構化知識,促進學生的認知建構與發展。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教師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深化對各類型語篇的解讀,努力使語言教學從碎片化走向整合化、情境化和結構化,幫助學生在參與社會活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和運用語言知識及語言技能,深化對文化知識的理解以及學會調整和使用各種學習策略。鼓勵學生在與他人對話、與文本對話、與個人對話的過程中形成新認知,從而塑造他們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最終實現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協調發展。
五、學業質量
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本學科課程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應取得的)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依據不同水平學業成就表現的關鍵特徵,學業質量標準明確將學業質量劃分為不同水平,並描述了不同水平學習結果的具體表現。學業質量標準既是指導教師開展日常教學的依據,也是階段性評價、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命題的重要依據。
六、實施建議
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這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學科層面的重要體現。教師應轉變以學科知識和技能為目標的教學觀念,深刻理解學科育人的重要意義,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與學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學中將語言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情感和態度,努力實踐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實施深度教學,落實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教師要積極探索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與實踐,通過形成性評價積極促進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教師還應主動積極嘗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英語學習渠道和豐富英語學習資源。
隨著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應始終將自己的教學任務圍繞著「立德樹人」和「學科核心素養」展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教學的實用性和應用性,努力為新時代社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