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起義後,成為天下最大的抗秦勢力,但為何最後爭奪天下時卻沒有他?

2020-12-12 騰訊網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一路攻城略地,最後佔領了陳縣。在那裡,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國號為張楚的政權。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陳勝成為了對抗秦軍的第一股勢力,也是當時最大的武裝勢力。陳勝改變了整個秦末的格局,卻為何最終天下之爭時沒有他呢?

陳勝在陳縣稱王后,不斷的招兵買馬擴張地盤,因此手下搜羅了大量的能人異士。兵強馬壯之後,陳勝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布局。

陳勝派出了五路主力大軍,第一路大軍是以吳廣為首,向西進攻滎陽。第二路大軍是陳縣人武臣、張耳、陳餘為首,他們進攻原來趙國的轄地。第三路大軍是汝陰人鄧宗為首,進攻九江郡。第四路大軍是以周文為首,進攻秦國的函谷關。第五路大軍是以周市為首,繼續向北進攻。

其中,周文的部隊在進攻函谷關時被秦國將領章邯所阻,沒能獲得任何戰果。後來周文數次敗退,最終部隊被章邯剿滅,戰敗後的周文自殺而死。

相較於周文的部隊,武臣這路大軍顯然更順利一些。不過武臣到邯鄲後,卻自立為趙王,又封陳餘為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丞相。這讓陳勝很是氣惱,但是為了安撫這些人繼續抗秦,陳勝也只能冊封武臣為趙王,並敦促他們早日進攻函谷關。

武臣也不是什麼簡單的角色,讓他去進攻函谷關做炮灰什麼的他才不會做,而是將心思放在了擴張地盤方面。武臣盯上了舊時燕國的土地,於是就派韓廣北攻燕地。可誰知韓廣也效仿武臣的做法,在燕地自立為燕王。

周市的部隊向北進攻,直接打到了狄縣,可是卻被狄縣人田儋擊敗。田儋在狄縣自立為齊王,而潰敗的周市則帶領殘餘部隊逃到了魏地,立原魏王后裔寧陵君咎為魏王。

進攻滎陽的吳廣不懂軍事,部隊一直未能獲勝。而此時章邯即將打到滎陽,再加上吳廣為人又驕橫無禮,於是田臧等人便殺了吳廣,將人頭獻給了陳勝。之後將軍田臧分兵兩路,一路阻擊章邯的部隊,一路繼續圍困滎陽。田臧未能取勝,章邯則在獲勝後繼續追擊,解決了滎陽之圍。

最後的那路大軍,汝陰人鄧宗奪得了九江郡。這幾路大軍,也只有這路大軍獲得了令陳勝滿意的結果。

自此,秦末格局完全改變,各路諸侯完全再現了戰國末期的局勢。而造成這一結果的陳勝,則在不久後被殺,沒有活到最終爭奪天下的時候。

其實,當時陳勝的勢力早就被章邯逼的沒有什麼退路了,不管如何努力,陳勝依舊被打的節節敗退。最後,陳勝的車夫莊賈殺死他投降秦軍,陳勝的勢力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陳勝稱王短短六個月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卻引領了天下抗秦的熱潮。最終,秦朝在各路諸侯的進攻下覆滅,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陳勝的大澤鄉起義。

相關焦點

  •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首先發動起義,為何到最後卻是項羽劉邦稱王?
    這段描寫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課文,相信大家到現在還記得。由於秦朝當時調兵去守漁陽,陳勝吳廣作為小隊長帶隊前往。然而到了半路,下起了大雨,行進道路被切斷,無法按時到達漁陽,而按照秦朝法律,未按軍令規定到達者,是要被處罰的。因此,陳勝吳廣便帶隊起義。可是,明明是陳勝吳廣首先發動的起義,為何到最後卻成為了項羽、劉邦的天下?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 陳勝吳廣起義後,為何迅速消失?原因還是他們自找的
    上歷史課的時候,我們就學過有關大澤鄉起義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都言猶在耳吧,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是讓我們熱血澎湃,激發了下層人民的鬥志,讓底層老百姓知道了,他們自己的命運有他們自己做主。由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揭開天下反秦的序幕。
  • 以炒作開局的陳勝、吳廣起義,反抗暴秦一呼百應,為何迅速潰敗?
    二世更是繼承了他父親的一套殘忍政策,一場農民大起義已經在暗中積聚了。 《漢書》載:"諸家之義煩穢舛錯,故無所取也。男子力耕不足糧饟,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內愁怨,遂用潰畔。"
  •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時,為何要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口號?
    按時到達漁陽已經是不可能了,陳勝和吳廣便聚在一起謀劃退路:「現在逃走是死路一條,起義反秦也是死,反正橫豎一死,不然為大業而死如何?」陳勝說:「如今天下受秦壓迫已經很久了,我聽說現在的皇帝並不是始皇的長子,原本應該做皇帝的長子扶蘇被他殺害了。
  • 陳勝吳廣起義後,殷通勸說項梁造反,為何反被項梁殺死?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讓六國野心家看到了機會,紛紛起兵響應,一時之間大江南北硝煙四起。其中,身為會稽郡守的殷通也蠢蠢欲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
  • 在秦朝,違期徭役罪不至死,那麼陳勝吳廣為何起義?
    以至於後來秦始皇死後,各種起義不斷,其中最早最出名的一個就是陳勝吳廣起義。《史記》對於這段的描述就是:「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可歷史上真是這樣嗎?公元前209年,秦朝徵召900多民夫,準備加固漁陽,其中就有陳勝吳廣的隊伍,但因為當時突下暴雨,走不了路,耽誤了規定的時間,按照秦朝的法律所有人都要處死。
  • 陳勝吳廣起義的真相:不是農民的陳勝,不是兄弟的吳廣
    提到陳勝吳廣起義,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農民起義,誠然,參與大澤鄉起義的主力軍確實是農民,因為秦朝初年,天下最多的人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民,但是起義的領導者陳勝卻未必是農民。因此,陳勝肯定看過《學弈》這個故事,進而推斷他看過《孟子》這部儒家經典,因此說陳勝是上過學讀過書的文化人。陳勝說這句話時的背景,是他揮汗如雨的在田間耕種,十分疲勞的時候。陳勝這種文化人估計從來就沒有幹過農活,這和讀書的辛苦是不一樣,心裡有怨氣和不滿,他選擇了發洩出來,說出了「苟富貴,勿相忘」的目標,但被其他人嘲笑。人的文化背景,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出來。
  • 陳勝吳廣沒死於暴秦,為何相繼被自己人殺死?原因很現實
    公元前209年七月,徵發貧民九百人去守衛漁陽,陳勝吳廣被編進隊伍裡,擔任屯長。無奈天降大雨,道路不通,這會耽誤他們達到漁陽,依秦法,如果耽誤期限,將會被斬首。陳勝說,天下苦秦久矣,如今逃走是死,起義幹一番大事業也是死,既然這樣,何不為國家舉大事而死,在橫豎都是死的情況下,大家響應陳勝和吳廣,一起起義。
  • 諸夏的復興:掀翻大秦帝國的陳勝吳廣起義始末(上)
    因為他必須帶著一幫閭左貧民,從南方的江淮地區出發,趕往遠在今天北京境內的漁陽戍邊。事實上,此時的陳勝已經是具備屯長職務的下級軍官。按照嚴格的秦律,他的家庭至少在父輩和祖輩時,就已不在貴族之列。所以他應該是憑藉軍功,逐級升到的屯長。在此之前,他和戰友吳廣一樣,屬於春秋時陳國公爵後裔。
  • 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面的故事,並不高尚
    漁陽一呼,卒移秦祚,這場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曾被讚嘆為反暴秦、反壓迫的鬥爭。那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面的故事,有著怎樣令人唏噓的結尾。一、苟富貴,無相忘秦朝末年,陳勝不過是河南平輿縣一介農夫。他雖然是農夫,但自己並沒有土地,而是靠幫別人種地為生的僱農。
  • 因為認同感缺失給了陳勝機會,所向披靡的起義軍達成了什麼共識?
    秦朝有這嚴刑峻法,有名目繁多的兵役徭役,更有沉重如山的賦稅徭役,這恰恰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形成原因。可以說,「苦秦」早已形成了一個社會共識,也恰恰是這種社會共識,幾乎全面摧毀了秦朝的統治根基。他們失去了一個政權長治久安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百姓對政權的認同感。
  • 秦國與楚國乃是世仇,為何楚人劉邦滅秦後,老秦人不奮起反抗?
    戰國時期,秦楚兩國恩怨糾葛為最多。雖然自秦惠文王起楚國與秦國便結為姻親,但在諸侯爭霸的年代,「兒女親家」的虛名顯然不如人口、土地來得實在。作為秦國霸業的最大對手之一,楚國也成為秦國一直以來打擊的對象。秦昭襄王時代,楚國國君楚懷王被秦國借談判之名誘騙至關中軟禁起來,最後客死他鄉。
  • 大澤鄉起義失敗後,陳勝被車夫所殺,那吳廣的結局如何?比他害慘
    陳勝吳廣起義,又叫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秦二世統治時期,實行暴政,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公元前209年秋,朝廷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屯守於漁陽。誰知到達大澤鄉時遇到了大雨,不能按期到達目的地。
  • 陳勝吳廣起義轟轟烈烈,差點打到秦都鹹陽,卻為什麼會迅速兵敗?
    吳廣大晚上偷偷跑出去,點燃火把,幽幽喊到:「楚國將興,陳勝會成為楚國的王。「於是陳勝的威信漸漸地建立了起來。第二天,吳廣故意激怒秦吏。兩個官吏就用鞭子抽吳廣,激起民憤,趁亂,陳勝吳廣殺掉兩個秦國官吏,對著這幫農民兄弟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借用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兵反秦。短短幾個月,攻佔了很多地方,隊伍也擴大規模,成了非常龐大的一支反秦武裝。
  • 你真正讀懂了陳勝吳廣起義嗎?農民起義的背後邏輯讓人感到心酸
    後世那些起義、造反喜歡裝神弄鬼、故弄玄虛,也都是在學陳勝、吳廣。這一層外衣能夠幫助那些起義的百姓增強戰鬥的信心。3、為農民起義扯上一張虎皮做大旗。陳勝、吳廣知道他們的威望不夠,便打著秦始皇兒子扶蘇和抗秦名將項燕的名號,號召大家跟他們一起造反。這種做法同樣被後世很多起義借鑑、引用,其實就是狐假虎威狗仗人勢的邏輯。這一張虎皮能夠幫助起義隊伍擴大聯盟和壯大聲勢。
  • 陳勝從起義到遇害,為何6個月就眾叛親離?種種細節早已埋下伏筆
    現在有人說他兵敗被殺,有人說他兵敗逃亡。當前,我們這九百人假如打起扶蘇、項燕的名號,舉義旗反秦,天下莫不響應。吳廣聽了,認為有道理,準備放手去幹。陳勝提議先去附近集市上佔卜吉兇。幾個人壯著膽子看時,只剩下幾堆殘火。大家驚恐萬分,不知何故,冥冥之中覺得和屯長陳勝有關。人心開始不穩,預感著天下要大亂了。
  • 秦滅六國時的名將眾多,後與項羽對陣的居然是章邯這種小角色?
    秦朝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名將,如內史騰、尉繚、王翦、王賁、李信以及在中元北部抵禦匈奴的蒙恬,在朝的馮劫、馮去疾等都可以稱得上是當時的一流名將,雖然後來的章邯與這些人中的某些名將相比,或許有所不及,但是他絕對不是不入流的小角色,他在大秦王朝帝國大廈即將傾倒的前一刻仍然能以力挽狂瀾之力,將陳勝、吳廣以及向良等人的數十萬大軍消滅殆盡,其軍事能力可以想見。
  • 只做了6個月「張楚王」的陳勝,是如何將起義之火燃遍華夏大地?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一群壯丁因連綿大雨錯過前去戍邊的時辰。按照秦律,這是當斬的死罪。反正是難逃一死,經過一番謀劃,陳勝乾脆率領900多人在大澤鄉造了反,成為歷史上第一次領導農民起義的先驅。起初,陳勝吳廣等人利用人們對天地鬼神的敬畏,找人佔卜,在綢子上寫下「陳勝王」放在魚的肚子裡混淆視聽,營造義軍領袖氛圍。
  •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叛亂不足為懼,為何去世後天下大亂?
    作死第一步,殘殺眾臣和諸兄弟,令天下敢怒不敢言胡亥剛剛繼位,就擔心大臣不服從他,其他兄弟跟他爭奪帝位。於是採納趙高的建議,重新頒布法令,以大臣和諸公子違法的名義,將其治罪。胡亥的二十多個兄弟姐妹被他處死,手段極為殘忍。趙高趁機勸說,大臣「怏怏皆不服」,將勸諫的大臣又全部問罪。
  • 劉邦、李淵不到七年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 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複雜,總起來一句話,他們所處得時代不同,所以就不能同日而語。 秦朝結束了戰國的紛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