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一路攻城略地,最後佔領了陳縣。在那裡,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國號為張楚的政權。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陳勝成為了對抗秦軍的第一股勢力,也是當時最大的武裝勢力。陳勝改變了整個秦末的格局,卻為何最終天下之爭時沒有他呢?
陳勝在陳縣稱王后,不斷的招兵買馬擴張地盤,因此手下搜羅了大量的能人異士。兵強馬壯之後,陳勝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布局。
陳勝派出了五路主力大軍,第一路大軍是以吳廣為首,向西進攻滎陽。第二路大軍是陳縣人武臣、張耳、陳餘為首,他們進攻原來趙國的轄地。第三路大軍是汝陰人鄧宗為首,進攻九江郡。第四路大軍是以周文為首,進攻秦國的函谷關。第五路大軍是以周市為首,繼續向北進攻。
其中,周文的部隊在進攻函谷關時被秦國將領章邯所阻,沒能獲得任何戰果。後來周文數次敗退,最終部隊被章邯剿滅,戰敗後的周文自殺而死。
相較於周文的部隊,武臣這路大軍顯然更順利一些。不過武臣到邯鄲後,卻自立為趙王,又封陳餘為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丞相。這讓陳勝很是氣惱,但是為了安撫這些人繼續抗秦,陳勝也只能冊封武臣為趙王,並敦促他們早日進攻函谷關。
武臣也不是什麼簡單的角色,讓他去進攻函谷關做炮灰什麼的他才不會做,而是將心思放在了擴張地盤方面。武臣盯上了舊時燕國的土地,於是就派韓廣北攻燕地。可誰知韓廣也效仿武臣的做法,在燕地自立為燕王。
周市的部隊向北進攻,直接打到了狄縣,可是卻被狄縣人田儋擊敗。田儋在狄縣自立為齊王,而潰敗的周市則帶領殘餘部隊逃到了魏地,立原魏王后裔寧陵君咎為魏王。
進攻滎陽的吳廣不懂軍事,部隊一直未能獲勝。而此時章邯即將打到滎陽,再加上吳廣為人又驕橫無禮,於是田臧等人便殺了吳廣,將人頭獻給了陳勝。之後將軍田臧分兵兩路,一路阻擊章邯的部隊,一路繼續圍困滎陽。田臧未能取勝,章邯則在獲勝後繼續追擊,解決了滎陽之圍。
最後的那路大軍,汝陰人鄧宗奪得了九江郡。這幾路大軍,也只有這路大軍獲得了令陳勝滿意的結果。
自此,秦末格局完全改變,各路諸侯完全再現了戰國末期的局勢。而造成這一結果的陳勝,則在不久後被殺,沒有活到最終爭奪天下的時候。
其實,當時陳勝的勢力早就被章邯逼的沒有什麼退路了,不管如何努力,陳勝依舊被打的節節敗退。最後,陳勝的車夫莊賈殺死他投降秦軍,陳勝的勢力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陳勝稱王短短六個月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卻引領了天下抗秦的熱潮。最終,秦朝在各路諸侯的進攻下覆滅,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陳勝的大澤鄉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