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這些天,孩子白天鬧騰,晚上不睡,作息顛倒的問題真是讓家長們頭疼不已。為了幫這些「小夜貓子」回歸高質量的規律睡眠,今天來為寶爸寶媽支招兒。
疫情期間長時間宅家讓很多人生活越來越「隨性」,生活規律被打亂,孩子也跟著有時熬到凌晨兩三點鐘都不肯入睡;白天又賴床不起,或者經常犯困。
爸爸媽媽復工後,大多因為通勤需要已回歸了規律作息。往往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打算回家安心享受好夢,進門卻看到一個精神百倍、兩眼放光的孩子,實在令人崩潰。 要讓孩子重新養成高質量的規律睡眠,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解決這類寶寶的睡眠問題,重建作息規律是根本,當然爸爸媽媽也要以身作則,規律生活。
還有一些孩子打心底裡就是不想睡,為了晚上多玩一會兒,會找各種藉口和戰術來逃避上床睡覺。比如以下最常見的3種,父母要見招兒拆招兒,明智應對。
藉口1:說自己需要完成「另一件事」孩子們從小就學會了逃避就寢時間的藝術,他們百分之百地相信當上床睡覺的時候,樂趣就結束了,所以一聽睡覺,總會莫名多出未完成的「任務」。
【如何應對】
對付這類淘氣包,舒緩而堅定的作息規律是正解,強化規則感,讓他們清楚沒有任何延遲的餘地。可以從睡前一小時不要看電視開始。電視和電子設備發出的光線會抑制人體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種幫助入睡的激素。
●避免做一些可能會讓孩子興奮或者影響睡眠的活動,比如枕頭大戰或者大吃零食。
●找到一種適合孩子的有效入睡方式。比如讓他有更多的時間來畫畫或讀書,抑或引導他進行一個簡短的冥想,讓他從頭到腳放鬆身體的每個部位。這有助於孩子冷靜下來,並發出該睡覺的信號。
藉口2:持續呼喚,需求不斷即使孩子上床躺下,並和你說過「晚安」,一旦你離開,他要麼自己從房間裡跑出來,要麼對你頻繁呼喚:「媽媽,我需要一張紙巾」「媽媽,我要喝水」……這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如何應對】應對這招兒,建議通過設定明確的期望、預測孩子可能提出的常見要求,來提前給予「警告」。
●你可以先跟他明確:「躺下後如果有事可以叫我,但只可以一次,之後我就不會再來了,因為你需要好好睡覺來保證健康成長。」
●或者跟他玩「優惠券」遊戲,給他一張優惠券,說明遊戲規則是「每張券僅限使用一次」,形成用完後就必須睡覺的意識。
藉口3:說他很害怕。當孩子獨自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時,他的想像力可以自由馳騁,召喚怪物或強盜,恐懼感確實會隨之而來。
【如何應對】《Smart Parenting for Smart Kids》一書的合著者,家長顧問艾琳·甘迺迪-摩爾博士給出的建議很有效。
●用積極的方式引導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讓他回憶一段快樂的記憶,比如上一次生日,然後想想下次生日他想做什麼;或者做一些緩慢的深呼吸。關鍵是要幫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方向上。
●你也可以試著在白天和他談談他晚上的恐懼,向他證明,事物的存在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腦海中想到了它們。例如,讓他把雙手放在一起,閉上眼睛,想像他的大拇指正在變綠,然後睜開眼睛看手指—「看,手指是正常的!無論你想像出來的事情有多可怕,它都不會成真。」
●一些焦慮的孩子可能需要逐漸建立信心,這樣才能自己入睡。如果你一直是陪著孩子直到他睡著,可以循序漸進地做出一些改變培養他獨自入睡。試著減少你在房間裡陪他的時間,或者把孩子的房間門開著,你向他保證每隔一段時間去看看他,然後逐漸延長每次查看的間隔時間。最終,他會明白他真的不需要你的幫助。
孩子睡眠時長建議:家長們需根據不同年齡,保證孩子充足睡眠時間,下面是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建議睡眠時間,可供爸爸媽媽參考。
但要注意,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異性,保持自身睡眠規律即可。
新生兒(0~3個月):14~17小時
嬰兒(4~12個月):12~16小時
幼兒(1~2歲):11~14小時
學齡前兒童(3~5歲):10~13小時
學齡兒童(6~12歲):9~12小時
青少年(13~18歲):8~1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