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某日在8264看帖子,帖裡有位朋友向大家請教:想開戶外店,準備投資1-2萬元,怎麼開?有位朋友回復他:1-2萬就是一套裝備的錢。
我當場向老公發表了一通高見:1-2萬能做成一件大事,就看你怎麼做。想當初,我用5000元,做到了年收入50萬,知道咱現在這個當初的投資是多少嗎?我告訴老公:不到2萬!
接著得意洋洋的講了一通我的兩次創業史,結論是:看我多高明——低成本創業!
老公聽完我的高見,堅持要我寫出來,還忙不迭的給註冊了帳號。那就寫吧,沒想到寫著寫著竟一發不可收拾,都快成王婆的裹腳布了。內容太長,發個主貼算了,希望那位朋友也能看見。
首先,我想對這位朋友說:你能!
這不是一句鼓勵的空話,我的兩次創業經歷證明:創業,錢的多少不是關鍵。
作為戶外界的一員,我希望戶外行業儘快結束麥田守望時代,現在曬曬我的創業經歷,希望對想創業的朋友有所幫助。為讓大家看起來方便,列個導讀先:
第一部分 我的創業經歷:
經歷一:第一次創業,5000元啟動市場,年收入達到50萬
經歷二:第二次創業,走進戶外,2萬元撬動億元大市場
經歷三: 800元超低工資建成優秀團隊。
第二部分 我的分析:1-2萬如何開好戶外店
導讀完畢,正文開始:
自我介紹下:易豔,女,30有餘,長相一般,已經嫁人(好不容易嫁了出去,炫耀下)。
第一次創業,5000元啟動市場,年收入達到50萬
2001年,窮困潦倒的我,負債近二十萬元,手上還有價值四千多元的產品和不到一千元現金。
2002年,年盈利二十萬元
2003年,年盈利五十萬元
往前追溯3年,也就是1999年,我豪情萬丈,決心創業,從南方某專賣店進了一批營養品,跑到離南方最遠的東北去賣,心想離你遠點,免得我顧客多了你來搶。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代理這個詞,自然是不會找廠家籤什麼代理協議的。至於什麼是經銷商,什麼是代理商,什麼叫現款、什麼叫代銷,什麼叫批結,什麼叫月結,什麼叫扣點……我一概沒聽說過。事實上,我從來沒沒做過任何生意,家裡也沒有一個經商的人,親戚朋友裡都沒有經商的,我想像,賣東西就是開個店,有貨,貨放在店裡,接著就賣貨了。一個省會上千萬人口,一百個人裡有一人買一瓶我就是成功人士了,更別說還有回頭客呢,想想就覺得豪情萬丈,接著便東籌西借,籌到了二十萬。
話說進了貨到了東北,首先租了個小房住下,又開了個店,但根本沒人進店,我這才明白:不是開了店,貨就能賣出去的。怎麼辦?心想,打個廣告就會有人來買貨了,我就在報紙上打了個廣告,也沒留電話。廣告業務員非常敬業,為了繼續拉到廣告,竟然順藤摸瓜找到了廠家,廠家很驚訝:我們東北沒代理商啊,怎麼還有人花錢給我們打廣告呢?一定是個大款!話說我剛巧弄明白了什麼是代理,決定找廠家談談,籤個代理協議什麼的,就把電話打過去了,人家一聽那廣告是我打的,二話不說給了我個省級總代理。
籤了省級代理,我決定開公司,小店就撤了。
1年過去了,基本賠光,2年過去了,還沒掙錢,3年過去了,只剩兩箱產品,價值4000多元,還有不足1000元的現金。
孤身一人,背井離鄉,身負巨債,眾叛親離,責備聲不斷……
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一個人嚎哭痛哭一次,再堅強也沒用,眼淚積聚到一定程度實在忍不住。
幾個春節都是一個人在出租屋裡度過,自己說我不哭我不哭我不哭……眼淚就是要打轉。
白天想晚上想,絞盡腦汁的想,焦慮過度,20多歲的姑娘,眼看就要禿頂了。
不知想了多少辦法,做了多少事情,一招不靈再用一招,招招都不靈。
放棄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成功,怎麼能放棄呢!我就是撞破南牆都不死心的類型,一句話:愈挫愈奮!
20萬3年都沒有做起來的市場,5000元還想做起來了?!
反正不能放棄!
這次又想了個新招,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呢?
必須試!
說試就試:
第一步,收回所有藥店剩餘的產品,就是後來剩下的那兩箱
第二步,告訴藥店,我們現在要重新做市場,現在開始,我們不做代銷了,必須現款進貨。(一個不暢銷的產品,現款進貨?藥店傻呀?我這麼做是要表現一種態度——我們決心重磅出擊了,對方則以為我們要大做廣告。)
第三步,留下名片,告訴採購經理:有客人需要的時候請聯繫我。
第四步,找營業員,告訴他們,這個產品有促銷費,現在預付一部分,請幫忙提計劃。(業界慣例,都有促銷費,不一樣的是,別人是先賣後付,我是先付後賣,這是關鍵中的關鍵,儘管我已經快山窮水盡了。)
第五步,營業員對我的表現很滿意,一再提計劃,採購部只好跟我聯繫,我很強硬:不做代銷!
結果:現款做成了,供貨價提高了17%,過去70扣供貨,現在87扣供貨!周轉資金
有了!一年下來,賺回20萬。
2003年,掙回50萬。
回顧:
前3年,我試過很多宣傳方式,電視、報紙、電臺、宣傳單派發……全打了水漂。請的業務員、促銷員也都不給力(現在看根本就是我領導不力),掙一點錢不是貢獻給了媒體就是發了工資,一年下來就發不起工資了,公司關閉,剩下我孤家寡人一個,繼續死拼死扛,但就是不得法,持續了3年。
後2年,我專注終端,除了鋪貨、鋪貨再鋪貨,就是每天到各個藥店晃,讓營業員從眾多的業務員裡記住我,看到我就想起要推介我的產品,時間久了,推介我的產品成為習慣。我還到各個店當促銷員,給營業員現場演示怎樣推介,時間久了,營業員都知道我的產品該如何推介,哪些話最容易打動顧客,從而積累了很多品牌忠誠度高的回頭客。
馬雲說:很多人失敗的原因不是錢太少,而是錢太多。
最初如果沒有那20萬,我會折騰著辦公司、打廣告、招聘一堆人員嗎?
如果我不傻傻的認為20萬是個大數,打了廣告就會見效,開了公司接下來就是等著掙錢,我還會翻著花樣打廣告、招聘一群員工,自己坐在辦公室瞎指揮嗎?
馬雲說:有時候死扛下去總是會有機會的。
我第一年就敗了個一塌糊塗,但死扛著,一招不行再用一招,死扛了3年,又用了2年,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馬雲說:最優秀的模式往往是最簡單的東西,
我後2年的模式就很簡單,但很有效。做生意,一定要找到突破口,別瞎折騰。(也別瞎等著)
馬雲還說:這世界沒有優秀的理念,只有腳踏實地的結果。
這句簡單的至理名言送給每一個創業者。
待續:
經歷二:第二次創業,走進戶外,2萬元撬動億元大市場
經歷三: 800元超低工資建成優秀團隊。
第二部分 我的分析:1-2萬如何開好戶外店ride-bike 同志,俺的確是你的
荊門老鄉,京山的,難道咱在哪見過?
現在續下一個話題,說說我是怎樣走進戶外行業、是怎樣低成本運作的。
第二次創業,走進戶外,2萬元撬動億元大市場
戶外行業,一輪正在升起、必然升起的太陽,你們一群聰明人都看出來了,和你們一樣,我也看出來了。我決心壯士斷腕,放棄50萬元的年收入,我要趁早進入戶外渠道,我要在這個窄眾的領域裡打造一個突出的品牌,再向大眾人群延伸。
我堅持打不死的小強精神,用了5年,研製了一個新產品、創造了一個新品類,打造了一個品牌,建起了一個優秀團隊,在
昆明註冊了公司,在
西藏建成了一個
帳篷營地,開展了戶外魔鬼訓練營活動……還有其他,暫且保密,
這一切,我只用了2萬元做啟動資金。
話說我的這次進軍戶外的領悟來自2003年的一次露營登山活動。
那次露營,我決心藉機會減減肥,要減肥,當然不能帶吃的.
以我醫學專業的基礎知識,以及多年營養品銷售的常識,我知道,食物的根本是營養,沒食物,有營養素就可以了.至於熱量,身體會通過分解脂肪來提供. 所以我只帶上了水和一瓶搭配均衡的營養素。
我一早就跟大家申明:我減肥,誰也別勸我啊!先走一步,在前面等你們.
三天過去了,
有人問,你真的什麼都沒吃?看你三天基本都跑在前面……
吃了,
我拿出那瓶營養素.
暈,什麼東西這麼神?
不神啊,我們平時吃飯,說到底是要給身體補充營養.這瓶營養素基本什麼都有了.
領隊驚呼,如果迷路了沒東西吃,吃這個豈不是挺好,來,給你拍個照,放到我們的網站上去賣.
我欣然當了次模特.
回來後就想,我要做一款產品,專門針對戶外運動,營養超豐富,還要濃縮,輕便,好帶,登山帶上一點,迷了路也有東西維持生命,十天半月不至於餓死。這輩子能救一個人就功德圓滿了.
念頭雖然強烈,但想當年,俺的事業剛剛有了起色,年收入一躍超過了50萬,炫目啊! 這輩子別說沒掙過那麼多錢,見都沒見過呢,豈能就放棄了.
但這個念頭始終沒褪去.
從小到大,心底一直就有一個流浪的夢想,如果能做一款戶外相關的產品,為驢友們提供一個好東東並能以它為終身事業那該多愜意啊.
04年,重新思考人生和理想。
代理商?五十萬?不!我要有更大的夢想。
為什麼別人的收入以億為單位,別人不也是人嗎?
我想什麼時候有一個億?潛意識告訴自己:最好是10年後就能達到
繼續做這個代理商能讓我10年後年收入一個億嗎?不能!
怎樣才能讓我有可能達到年收入一個億?
第一,有自己的品牌和產品,第二,一生只做一件事。第三,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05年,決心做自己的品牌,一個能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思考規劃中.
我開始專心做規劃,思考怎樣把之前做個戶外產品的念頭變成一個真實的產品。沒有能力做調研,只能閉門造車,一切從推論開始:
這件事可以做一輩子嗎?
是的,只要我想做,誰也阻止不了.
市場有多大?
不知道,經濟越發達,戶外、旅遊人群會越多.
需要多少資金?目標人群是誰?提供怎樣的功效?選用什麼樣原料?
做成怎樣的劑型?採用怎樣的包裝?做什麼樣的規格?該如何定價?
取個什麼名才好?產品定位和CI如何設定?
怎樣製造跟風壁壘?將來如何升級換代,市場細分?
總商標副商標如何設計、註冊?
選擇哪些通路?他們會接受嗎?不同的通路有怎樣的特點和優勢?我的能力適合做哪些通路?
我有哪些能力?能做什麼?
我有哪些不足?做不了什麼?
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
正推反推,反推正推,一年的時間,細到每一個細節,想了各種可能,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和終極目標都想了,接下來是實施細節。
06年,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名字想好了
商標設計了
提交商標註冊申請了
包裝設計了
原料選了,規格定了,價格定了,劑型也定了
壓片成功了,成品出廠了
這一次,我要低成本創業,啟動資金2萬元。
做產品需要開工廠、開公司,這些都得要錢、要人、要設備,2萬元能做什麼?
我的做法是:產品請有資質的工廠加工,以該公司名義出品,相關證件批文都由該公司辦理,我只管做銷售和策劃。所以我只用了不到2萬元就推出了一個新產品。
07年,試銷開始了,收回成本,小有盈利
用一年的時間試銷,這次試銷,我收回成本,小有盈利。
這說明,我的方案做的還行。
同樣是閉門造車,第二次創業的方案怎麼就還行呢?
馬雲說:創業者應該先學習別人是怎樣失敗的。
我很榮幸的告訴大家,我這次沒失敗來自過去失敗太多:
1,失敗的經歷太多,知道哪些做法是死路一條;
2,再也不會心浮氣躁、急功近利。
3,過去邊失敗,邊學習、不斷總結教訓,從一個商業盲變成了對廠商、品牌、渠道、終端、宣傳都比較熟悉的老手,所以做出的策劃沒錯,連預算都沒錯。
諸位看過《大敗局》沒?如果說前面策劃沒做錯是因為我之前失敗太多,那麼後面幾年依然沒做錯,跟我之後看了《大敗局》和《激蕩三十年》是分不開的。這兩本書,我是激動得小臉直冒汗的情況下不休不眠看完的,好書,就是能讓你心跳加速、如饑似渴。
建議大家看看這兩本書,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能從中獲益多少,取決你自己。如果沒收穫或是看不懂,不妨過幾年再看。
08年,全面調整、邁向新生的一年
這一年,我結束了單打獨鬥的歷史,引進了兩位合作夥伴,分別讓出15%、10%的股份給這兩位。其中一位出資2萬元。
三個人都沒有工資,生活費自理。我們制定了團隊章程,對股份分配、退出、繼承、新股東股份分配等都做了規定,也制定了戰略目標。
我們希望半年後成立7劍客團隊,第二年來個「納木錯論劍」。
這一年,重新調整了配方,多重功效的新品出爐了,既能抗高原反應,又能補充營養,還能抗疲勞、補充體力。
這是一款針對探險和登山的產品。光是它很好的抗高原反應功效就擁有每年超過千萬人次、過10億元的市場空間(每年到高原地區如雲南、西藏旅行的人超過千萬人次,並且每年都在增長)。
由於我們採用的都是藥食兩用的原料,對日常保養、亞健康都有很好的效果。而這部分的延伸消費人群更是巨大,大到數額不好估計。推出日常保養裝及其他一系列的產品,是我們戰略規劃裡的一部分,將在未來展開。
09年,腳踏實地,不急不躁,為大廈添磚加瓦。
產品做出來了,不代表就能馬上譁譁的進錢——誰知道你做出了產品?誰知道它有什麼作用?你說好,別人憑什麼相信?
我的這兩位合伙人,加盟5個月後,終於挺不住了,對他們來說,股份再高,沒收入都是白扯,09年3月,他們退出了。
股份,又成了我一個人的股份。
不久後,一位新成員加入,她的股份是3%。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因為我們每一天都在成長,前兩位加入時,面對的是一個有缺陷的老產品,她加入時,已經推出了功效更強、各方面都很完善的新產品。(這個品牌每天都在成長,股份將越來越有價值)
由於我第一桶金老早就用於買房買車了,手上根本就沒什麼現金,這點錢還要用在產品上,所以我倆都不發工資,生活費都自理,我們很想早點有收入,但我總是告訴自己、也告訴合作夥伴:我們目前離銷售還很遠,前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二萬五千裡長徵,我們只跨出了一小步,所以,要沉住氣。
我常說,一件大事是由無數小事組成,把所有的小事做好了,大事就做成了。假設我們是在建一座大廈,得先奠基、再蓋房子、再裝修,最後才是售樓。
在只有我們兩個人的日子裡,我們默默做事:
請專業的攝影師給產品拍圖,
建網站,
不惜跑到深圳找設計公司做畫冊設計,
不惜從深圳印刷後再運回昆明,只因深圳的印刷質量更好……
這一年,輕鬆時尚定位的含片研發完成,只等時機合適,我們將推向市場。
這一切,我都沒吝嗇錢,正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
年中,我們按2萬元1%股份的標準引進了2萬元資金,年尾,按5萬元1%股份的標準引進了5.5萬元資金。我們每天都在成長,股份將會越來越有價值。一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狀況已發展到百倍於一年前。5萬元換取1%股份的標準永成過去。
2010年,奠基完成,步上新臺階
年初,有了專門的辦公室,在此之前,我們的住處就是辦公室。
3月,建成7個人的團隊,每人工資800元,股份視員工未來兩年的工作表現而定。
4月,捐贈價值5萬元產品給
玉樹災區,並開始「
青海、西藏、
珠峰行」活動,我隔幾天寫一次路上經歷,傳回辦公室由同事在各論壇發帖,覆蓋了一千多家戶外網站論壇,受到廣泛關注。我們的優易品牌也因此受到關注。
6月,成功開展「優易戶外魔鬼訓練營」活動。活動中,隊員每天僅靠7克優易,連續五天未進食,在4000-2600米高海拔地區
徒步200公裡。
這是一次低成本高回報的營銷活動,活動期間,以發帖形式對活動全程進行了網絡直播,發帖覆蓋了一千多家戶外網站論壇。優易知名度和接受度大幅增加。
7月-11月,在西藏波密建設「優易帳篷營地」,受到西藏波密縣政府的歡迎,該營地的土地使用籤約期為50年。入住過的驢友都很喜歡這個營地,多人表示希望投資營地。
10月,註冊昆明勇攀
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結束掛靠別人公司的歷史。
2010年優易產品盈利表現良好。營地尚未建成時已有收入,部分已捐贈當地貧困戶,剩餘部分在藏曆新年給附近村民各家各戶發禮物。
12月,一項暫不便公布的項目建成。此項目將與優易品牌、優易帳篷營地進行綜合交叉營銷,產生的營銷效果將在4-12個月內顯現。
截止12月,優易團隊已有15人,包括專業的網站製作、平面設計、攝影人才、戶外專業人才、電子商務等。
雖然工資僅800元,但大家都齊心協力,工作開心、對未來充滿信心。這一年,是一個團隊的默契。
一年來通過幾次成功的營銷策劃,優易逐漸得到業界關注,陸續有各地商家主動找到我們,希望投資優易或做優易產品的代理商。
一年來有2位外商希望進口優易。但對方要求出具產品原料比例,考慮到配伍和比例目前暫時還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儘管對方表示願意交保證金、籤保密協議,但我仍然拒絕了合作要求。
從一開始,在我們還什麼都不是,產品沒人知道沒人認可的時候,我就在產品包裝上做了英文說明;產品畫冊進行了中英日三語說明,網站也做了部分雙語說明。進軍國際戶外界,是我最初做戰略規劃時就定下的目標。我們將先做好國內市場,再進軍國際市場。我認為,急功近利、浮躁是導致企業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必須腳踏實地。
有一種毛竹,在它生長的頭五年,幾乎看不到什麼變化,5年一過,它就以每天半米的速度生長,此時,它的根系已達數十米。優易,要做一棵有魔法的毛竹。從我05年做方案至今,6年過去了,6年,對沒有堅持力的人來說,夠倒下去N次了,我們沒倒,我們每天都在積蓄力量,因為我們深深懂得,我們在建造一座大廈,它需要用時間、用一磚一瓦砌成。
目前,優易團隊正在籌備「全國戶外行業大會」。大會將在2011年4月6日-10日舉辦。
此次大會是我深思熟慮後發起的,由西藏自治區旅遊局主辦;
林芝地區旅遊局、波密縣政府協辦;波密縣旅遊局及本人名下的「優易帳篷營地」承辦、本人名下公司「昆明勇攀戶外用品有限公司」贊助價值100-150萬元產品作為大會贈品,大會冠名品牌為「優易」。
本次大會得到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波密縣三級政府及旅遊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和支持。
波密縣縣長牽頭召開各局各部門協調會,要求公安、消防、電信、電力、旅遊、林業、工商、稅務、衛生、文化各局、鄉政府等,全力支持大會的舉辦。
沒送禮、沒請客,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一個商家,為何能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原因很簡單,西藏正著力打造成世界旅遊目的地、四季旅遊目的地,我們在西藏辦戶外行業大會,對西藏的旅遊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政府自然很重視,也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把開大會的想法上報了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果然得到一致支持和重視。
對政府而言,不用花錢、不用到外地參加旅遊推介會,由商家操心辦場大會就能推動當地旅遊發展,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各部門出面配合一下、支持一下是情理之中的,這叫資源互換。如果把政府看做一個商家,這件事就很好理解。
連政府都跟百姓合作了,為什麼我們商家之間還在各自為戰呢?為什麼我們不進行資源共享和互換呢?
我一直在思考,戶外行業如何儘早結束麥田守望時代,結論是,合作是關鍵。舉辦這次大會旨在促進戶外行業大聯盟,促進跨地域合作。
怎樣合作?我的倡導是,資源互換,利益共享:
1,旅遊、戶外資源豐富的地方,當地
俱樂部著重打造線路,提供帶隊服務。
2,旅遊、戶外資源少的地方,當地的俱樂部或戶外店進行活動召集、接受報名、負責出發地的接送。
3,促進旅行社與異地俱樂部合作。擴大泛戶外人群,培育戶外愛好者,推動戶外產業發展。
如此一來,作為帶隊方,不必為客源發愁,全國各地都有你的辦事處,源源不斷的給你輸送客源。作為召集方,無需花時間勘探,就能擁有全國的線路,無需發工資、不用包吃住就擁有了無數的的領隊。
真正的資源互換,利益共享啊!
我很高興的看到,在8264已經有
新疆和
三亞的線路提供者在面向全國尋找合作夥伴,這正是我們大會要傳遞的理念。
本次大會將提供平臺,供大家交流互動:
1,讓線路組織者和客源召集者現場互動,促進俱樂部之間合作;
2,讓廠商與戶外店現場互動,讓廠商展示商品,戶外店找到貨源;
3,讓品牌找到自己的代理商,讓有志於代理的朋友找到喜愛的品牌;
4,讓進藏線路組織者與各條進藏路線上的的客棧、賓館取得合作。
5,讓喜愛西藏,想在西藏創業的朋友找到項目
6,歡迎各旅遊城市前來推介自己的旅遊資源和招商信息。
7,優易產品將在此次大會中簽約各城市獨家代理商,優易團隊期待與您攜手共進。
8,優易已做好快速發展的準備,歡迎風投或個人投資進入。
我們舉辦的是大會,不同於展會,大會的重點是交流和互動,為避免出現某些展會中看得多,談的少的局面,我們將採用相親會的形式,由主持人在現場主持安排,讓「男、女」雙方不再羞澀,大方交流。屆時將由女方(客戶)坐定,男方(商家)輪流上前推薦自己的線路或產品。屆時,現場將設一個巨大的「圓桌會議」。
這是我們共同的大會,希望各位老戶外們多提寶貴意見!
大會還將舉辦「戶外行業盈利切入點」高峰論壇,請各位前輩多多貢獻高見,如果您的來稿被採納,又願意到大會現場來演講,我們將為您報銷路費。
今天就寫到這裡,下次說說如何用800的超低工資建立了優秀團隊。我常常跟老公感嘆,看看我們的隊伍,這麼少的工資,大家工作都很自覺,每一個人都很開心,相處得也很融洽,我要對得起他們。昆明的團隊放手已經大半年了,一切運轉正常,營地這邊我也很放心,明年開完大會可以放心回昆明了。
按計劃,接下來該跟大家分享如何創建優秀團隊,但考慮到進此貼的朋友都是衝著「1-2萬開戶外店」來的,那就直接說開店的事吧,創建團隊的事等有空了另開個主貼來探討。
1-2萬想開戶外店?
這裡的多位前輩都已經說了,錢不是問題,47元起家的都行,更何況1-2萬呢。
關鍵是思路,這大家也都知道了。
什麼樣的思路才能成功呢?現在跟大家一起理理思路:
首先確定目標人群,也就是你打算賣貨給誰。
初次開店,而且是1-2萬元開店,不應該是賣貨給老驢,因為老驢對裝備要求相對要高,有朋友已經指出過「1-2萬就是一套裝備的錢」,不是老驢的理由還有其他,但僅此一條就夠了,不贅述。
同理,也不是高端人群
結論是,目標人群是菜鳥、是泛戶外人群、是新驢。
目標人群定了,該給店取個名兒
既然是新驢、是菜鳥、是泛戶外人群,就不能叫卓越呀、登峰呀、極限之類的名。這就好比一個小賣店取名某某商場或某某超市一樣不合適。
有個戶外店的名字取的好,叫菜菜鳥戶外,目標人群一目了然。
你是賣貨給新驢的,你得叫「新驢一族」戶外或是「露營去」戶外、「走一走」戶外、「爬爬山」戶外之類的,這類名字讓人一看就覺得特容易參與。
如果叫「極限」之類的,看著就高高在上,看著就覺得跟自己沾不上邊。
關於取名,我只提供一個思路,要取個既貼合目標人群又藝術的名字,還得靠你們自己思考。
名字取好了,該考慮進哪些貨品了
前面說了,作為沒錢投資的戶外店創業者,一開始應該主要為新驢提供裝備,新驢從哪來?主要從組織活動而來。
我認為,對第一次戶外的人來說,最讓他感到新奇和難忘的是露營。
如果不露營,當天爬了個山就回來了,那叫郊遊或爬山。
只有露營了,也就是晚上該回家睡覺卻睡在外面了,睡的還得是帳篷,沒睡在房子裡,這才叫露營了、戶外了。(那份新奇和難忘!很多人都是這樣上癮的。)
結論是:組織活動,從露營開始。
那麼,頭一次參加露營活動的朋友,他們需要什麼裝備呢?
答案是:露營離不開帳篷、睡袋、防潮墊。
但買一整套帳篷、睡袋、防潮墊至少得好幾百,有的人就在心裡琢磨——算了,還是不去了。這樣想的人很多,要都因為這個坎跨不過去,都不去了,將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怎麼辦?
答案是:出租。你收了租金,他還省了錢,雙贏。
所以你最該進的貨是:
至少至少進十套八套帳篷、睡袋、防潮墊用於出租,另外還得進點用來銷售。
其次該進什麼呢?
讓我們想想,第一次露營,最不愛掏錢的人如果要買點啥,會首選哪樣呢?
答案是睡袋,因為感覺租用睡袋不衛生,自己買個算了。
第一次買睡袋,最不愛掏錢的人會買什麼價位的呢?七八十的價格夠低,本來不想買的稍微一推薦就買了。
稍微願意掏錢點的,一百多的容易購買,兩百多的要考慮下,四五百的購買難度大,上千的基本不是新驢會考慮的。
結論是:進睡袋,零售價位在八十至兩百為主。這是用來銷售的。另外,你得進個零售價超過一千元的睡袋,掛在睡袋區的醒目處,這是供新驢觀賞和膜拜的。
再其次,還有哪些貨比較容易被需求呢?
之前說過,定位新驢的戶外店,一定要組織活動,活動不用難,吃吃喝喝玩玩、小山小水露露營足已。借活動之機,作為領隊的你,一定要從頭到腳一身戶外行頭,這叫專業,這叫示範,這叫有比較才有鑑別。
新驢會發現,原來我那雙鞋不行,出來玩還得是專業的鞋
原來我這包不行,專業的包包,背著又酷、設計又合理、還不勒肩膀、還能綁一大堆東東、還可以掛這掛那……
專業的衣服還真不一樣,防雨透氣速幹……
登山杖就比隨手砍一棍子拄著強,多專業多帥呀!
……
得,開始迷戀裝備了。
有了需求,銷售是水到渠成的事。第二次就該買點啥了。
結論是:最不愛掏錢的人,第二次如果想買點啥,主要是包包、鞋子、服裝、防潮墊、帳篷、睡袋(如果第一次沒買)。
最後,新驢要變老驢了,會買哪些呢?
答案是:上述東東以外的東東:如頭巾、dao具、頭燈或手電、水袋、帽子、手套、襪子、登山杖、炊具、爐具、海拔表之類的。
當然,對於有錢的新驢,可能第一次就會購買一大堆,這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我們要討論的是,最不想掏錢的人可能會先買哪、後買哪。
賣什麼貨弄明白了,主次也弄明白了,接下來考慮進貨時,如何搭配不同價位的貨品。
既然主要針對的是新驢,銷售當然要以低價位的為主。
也就是說,低價位產品才是我們的真正盈利點,但在陳列上不能以低價位的為主。不能放眼一望,全是廉價貨,因為新驢會變老驢,他們對裝備的要求在提高,你要留住他,就得擺出姿態——好東西我這裡有,用不著跑到別的地方去。
正確的做法是:庫存以低端產品為主,陳列以中端品牌為主,高端品牌則展示在醒目處(也可以暫時不展示,視資金狀況而定。)即:
1,低價位產品:存貨多、陳列少。不必擔心顧客看不到你的低價位產品。(可以做成特價區)
2,中等價位產品:存貨少、陳列多。中等價位的貨品作為主要陳列。(待有了一定的回頭客,再增加中端品牌的存貨。)
3,高價位產品:少量陳列,不存貨。或暫時不進貨。如果陳列高端產品,只需選擇睡袋、背包、鞋子,都在所屬陳列區的醒目處展示,每種貨品只需選擇一個規格款式就行,比如高端品牌的鞋子擺放一雙43碼的男鞋就行了。(沒辦法,誰叫咱錢少呢。)
資金有限,要儘量少存貨,如何做到少存貨?
一是少品牌,高中低檔各選中一個牌子就行了。
二是少規格,進貨時,對同一商品,一開始儘量少選幾個規格,比如帳篷以雙人帳為主,男鞋以43、44為主,女鞋以37、38為主。但低端產品的規格要儘量全一點,這是我們的主要盈利點,缺碼少貨的就會丟失顧客。
三是少數量。同樣的規格,進貨數量儘量少點。對需求不多的品種更是如此,進一兩個擺擺樣子就夠了,寧可進價高點,或是從同行處買來擺擺樣子,也不能圖便宜多進。必須一提的是:需求不多的品種不可不進,否則顯得你店裡品種太單一,看上去不夠專業,也缺乏氣場,一個看上去蕭條的店難以激起人的購買慾望。
1-2萬連租金都不夠怎麼辦?
誰都知道開店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好,誰都知道店開的越大越顯得氣派、顯得有實力。
但1-2萬是不可能在好位置開好店的,進完貨更是所剩無幾,怎麼辦?
不要怕,看看前輩們的創業史——有在車庫起家的,有從十幾平米小店開始創業的,有在社區裡租鋪面的,有乾脆在住宅裡辦個驢友酒吧兼賣戶外用品的……
咱沒錢,就只能從小做起。
這樣未必不是好事,因為這樣更能讓創業者腳踏實地,養成不依賴資金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今天就說到這裡,接下來會跟大家探討:
「在人氣不高的地方開店,如何吸引人氣」、「選用怎樣的活動吸引非戶外愛好者,從而培養出戶外愛好者」
「戶外店如何發展壯大」
「1-2萬在戶外行業做什麼比開店更好」
本貼均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指正、賜教。
怎麼光有點擊量,沒有回帖的額。
自己給自己頂起來,{:5_153:}說了昨天交作業的,結果沒寫完。
說了沒做到,很慚愧,自我批評下!
每天都有一堆工作等著我,很難做到快速,在質量上嚴要求吧!
信口一言,敲幾下鍵盤而已。想說的人,想說就說,無所謂他人。
我對團隊每個成員的要求是:保持大氣與克制。
這點寫進了團隊章程。
有人看過我們的團隊在別人的帖子裡信口開言嗎?不會有的。
即使在我們遭到不解和過激話語時,我們的隊員也都會保持大氣與克制。
我深知,建立優秀團隊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有句話說的好「什麼樣的領導帶什麼樣的兵」。所以,我只想淡淡的說一句:請不要侮辱我的人品。
繼續交作業
這篇作業寫的很糾結,寫了多次,都是中途做廢了。
如果有誰私下向我討教1-2萬如何開店?我不會跟他說上一篇的話題,也不會說「在人氣不高的地方開店,如何吸引人氣」的話題。
我會問:你50歲時想掙多少錢?
對方可能說沒想過,或者說幾百萬,或者說幾千萬,或者說有一個大別墅、有遊泳池、有某某牌子的跑車。
現在請你想想,50歲時你想掙多少錢?
如果沒想過,一定要想。
如果你想掙幾百萬,假設是500萬。請問你離50歲還有多少年?如果還有25年,你每年必須掙20萬。
如果你想掙幾千萬,假設是5000萬,你如果離50歲還有25年,你每年必須掙200萬。
你還有更大的夢想嗎?比如馬雲、馬化騰年收入都是以億為單位的,黃光裕40歲前就是中國首富了,他擁有幾百個億,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你是否夢想過,這輩子掙一個億或年收入以億為單位?
如果你想50歲前掙夠一個億,如果你還有25年,你每年必須掙400萬。
如果你還有更大的夢想,那就自己算算一年該掙多少。
算出你一年必須掙多少,然後選擇合適的創業方向。
方向很重要,同樣是創業,炸油條生意再好,一年也炸不出200萬
做代理商生意再好一年也不容易掙到2000萬。(這裡說的代理是指比較大眾的代理,不是代理勞斯萊斯之類的——咱普通百姓也拿不到代理權不是?)
挖出了自己潛在的財富欲望,你就知道哪些事不該做了。
知道自己哪些事不該做很重要。你想一年掙200萬,就不該去炸油條。
我為什麼不做代理了?年收入50萬不算少吧?為什麼要放棄它?
因為做代理是實現不了我的目標的,如果我不捨得放棄50萬,每拖一年,就離實現目標又遠了一年,所以,一定要放得下。
知道自己不該做什麼了,還應該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首先你該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創業。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的。很多人創業不成功,是本身不具備創業成功的特質,我不在這裡贅述哪些是成功的特質,你可以百度了解。也可以找相關的書籍對照一下自己(類似於適合創業的幾種人之類的)。這是創業之前的必修課。
如果你不具備創業者必需具備的特質,最好放棄創業。條條大路通羅馬,你可以在戶外玩得很深度、很極致,玩到成名成家,自然會有很多品牌請你代言,代言費往往是很高的,少說幾萬,十幾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都有可能。
如果你具備創業成功的特質,接下來該想想從哪裡著手創業,這是很多人的癥結,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自己不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
那我給大家理理思路:創業的形式很多,這裡單說傳統的商業模式,即圍繞商品製造-流通-終端-消費者這個過程來說,你可以選擇在其中的一個環節創業:終端(也就是開店做零售商)、做批發商(一批、二批…)、做代理商、做加工廠、做品牌商(或廠商)。
以上各種,我認為開店、批發商、加工廠都不適合沒錢的創業者:
開店要有店子;
批發商不僅要有店子或攤位、還要有庫房和員工(一個人不可能又看鋪子又到倉庫搬貨);
加工廠不僅要有廠房、員工,還要有設備,其他還要很多方面需要錢,比如資質,沒有足夠多的註冊資金,就辦不了生產許可證。
很多人都愛把開店作為首次創業,認為這是相對最容易的,認為開店就是:租個店面-進貨-有人來買貨-賣貨-賺錢。
我開過好幾次店,我的總結是:開店的難度其實很大,而且小店也一樣難,因為再小的店,開店的程序也基本是一樣的,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開個店,要做的工作大致有:
選址、談價、籤合同、付房租、押金;裝修設計方案、請人、談價、買建材、裝修;到家具市場買沙發桌椅、到裝飾市場買裝飾品;到超市買電器、小物品……選商品、談價、打款、取貨、陳列
工商核名;防疫站體檢、辦健康證、到現場查驗、辦衛生許可證;工商辦執照;國稅登記、現場查驗、辦稅務登記證、定稅額;地稅登記、現場查驗、辦地稅稅務登記證、定稅額;
你還千萬別指望到工商、衛生、稅務局跑個一兩趟弄個十來天就能搞定,記得,對辦理證件這個事,一定要氣定神閒,急是沒有用的,要反覆提醒自己:反覆跑是正常的。
制定招牌設計方案、對不同形式的招牌詢價、談價、製作招牌、掛招牌
我說了一大溜,你別當這些只是文字,請你一定假設下你正在經歷這個過程,就能發現光是想就夠累了的,更別說真的操作一遍。
開個店,涉及的費用大致有:房租、水電、衛生費、裝修費、基礎設備如沙發、桌子、椅子、柜子等等費、裝飾費、招牌製作費、工資、進貨費、辦N個證照的證照費、來回跑N遍的交通費、吃拿卡要費、稅費……如果你還想宣傳下,派個宣傳單、搞個開業小慶典啥的,自然還有其他費,總之,做什麼都要錢。
不論你開大店、開小店,這些程序都是要有的,可能沒等你正式營業,已經支撐不下去了。除非不辦理證件、不請人、不裝修,少量進貨、人又聰明、又能吃苦。
接著說做批發商
做批發商就不是沒錢人做的,門面或攤位要錢,專業市場的攤位可能比門面還貴,庫房要錢、人工要錢,還有,批發批發,沒貨怎麼批發,還得是很多的貨,很多的貨就是很多的錢。
接著說加工廠,
加工廠除了錢要的多,還要考慮加工的貨是自己銷還是請人代銷,又做加工又做銷售,難度可想而知。如果是接單加工,你還得去拉客戶。就簡單說這些,總之不適合沒錢的創業者。
我開過店、做過代理商、現在是品牌商,以我對這三個環節的了解,我認為沒錢的創業者最適合做代理商。估計很多人會感到意外,心裡一定有很多問號和感嘆號,你們會問——沒搞錯吧?!
是的!沒搞錯!!!
讓我們來個假設
假設你是一個廠商或品牌商,你希望把產品覆蓋到所有地方嗎?想!
全國大大小小几千個城市,你一個一個地方的做,做到猴年馬月?
那就請人做各地市場?全國大大小小几千個城市得請多少個人?這麼多人得發多少工資、差旅費?如何管理?
所以,除了大廠家,是不會用招聘人員的方法自建銷售網絡的。
大多數做法是:招代理商、放貨給批發商、直接供貨給零售商等多種形式結合。
對廠商而言,不論你是代理商、經銷商還是零售商,能走貨就是好夥伴。摸準了這一點,你就有了談判的底氣了:
先選擇一個你看好它前途的產品,找到廠家,問他你所在的城市是否有了代理商,如果沒有,跟他說:我很看好你們的產品,我想代理,但我沒有多少錢,我有的是勤奮和踏實,您就當我是一個不用發工資的業務員,我一定沒日沒夜努力把貴公司的產品推到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請把這個城市的代理權給我,如果一年我沒做好,請取消我的代理權。
對方可能問你:你是公司還是個人。
告訴他:我是個人,我以貴公司派駐某某城市業務員的的身份進行銷售工作,銷售所需證件用公司的,發票由公司開,該交的稅由我來付。
對方可能還會說:我們某某城市的代理權需要首次進貨**萬元,保證金**萬元。
你告訴他:我確實只有這麼多錢,首次進貨只能進這麼多,但我保證銷量給您做上去。關於保證金,我可以後補,我是很有誠意的,絕不會串貨,如果串貨我可以負法律責任。
對方還會問:你做過銷售嗎?
如實回答他有還是沒有
對方問:知道怎麼銷售這個產品嗎?你準備在當地怎樣銷售?
記住:不要瞎說一氣。
廠家在生產這個產品之前就做了目標人群定位、銷售渠道定位、廣告宣傳語、宣傳方式、價格策略、促銷政策、銷售策略……
制定這些之前,廠家會用排除法,排除很多看似不錯、實則經不起推敲的方案。
你一拍腦袋想出的東東往往就是廠家排除了的,這將使你看起來什麼都不懂。
正確的回答是:我一切都按公司的要求和銷售方案進行,作為一名業務員,我一是落實銷售方案,二是摸清當地市場特點、收集當地市場信息,做出對應方案後呈送到總部,請總部指導,總部通過我的方案後,我再實施。
多好的業務員吶!廠家怎麼捨得放過這麼好的業務員呢!不用發工資,不用給差旅費,不用擔心他不工作……代理權給就給吧,就當是自己派了個人過去,派過去的人一樣要用提成激勵,一樣要承諾他:這個城市做好了就是你的。
記住,你身份是代理商,權利是代理商,但你要把自己當業務員對待,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你做的事其實就是業務員的事。(如果你準備當老闆,請個業務員代替你,那就趁早別做了)作為業務員,你要拿著樣品去跟店子經理談進貨,貨進店了,你要申請好的陳列位,你要時不時的去和店長經理溝通,要給營業員講解產品知識,請營業員多介紹,你要去結款,你要時不時充當下促銷員,你要幫你的客戶(零售店)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對客戶你必須說你是業務員——當你去鋪貨,對方跟你討價還價,說你的供貨價太高了,你就可以說這是公司統一規定。他說不降到多少不行,你就說這個得請示上級(如果對方知道你是代理商,你不給降價,對方就會覺得你為人不爽快,如果你是個業務員,對方就怪不著你。)
作為一個親力親為的業務員式的代理商,你既要跟終端打交道,又要跟廠商打交道,這是一個極好的學習途徑。
如果你做的是戶外行業,你的終端基本都是戶外店、戶外俱樂部、戶外專櫃等,交往過程中你將學習到大量的戶外店、俱樂部經營知識、技巧。
在和廠商打交道的過程中,你也會逐漸了解廠商。
總結一下這樣當代理商的好處:
1, 不需要店面、門市之類的,貨放家裡就行了;
2, 不用自己辦理一大堆證件,拿著廠家的證件去銷售一樣證件齊全合法;不用花很多的錢;不用請員工。起碼初期不用請員工。
3, 啟動資金低
4, 退出成本低(最多就是積了點貨)
5, 做事本身就是學習機會。
6, 整個城市你是這個產品唯一的上家,所有終端都得從你手上進貨,即使是廠家,也不能越過你供貨給終端。
7, 好處還有,各位去想,我脖子都累僵了。
做品牌商和廠商不是件容易的事,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對初創業者很難,我就不針對這個話題說了。
最後說說在沒有人氣的地方如何吸引人氣。
簡單的說幾句
我認為現階段要吸引人氣還得靠組織活動。
組織什麼樣的活動?
1,首先要定位——活動的目標人群是誰?
始終不要忘了你沒錢,你的店賣的是初級裝備,初級裝備的目標人群是新驢,是泛戶外人群,甚至多數是從未接觸戶外的人。
你的活動定位必須與戶外店的定位是一致的。
有句話說:騙子太多,傻子越來越不夠用了。我不合適的套用一下:戶外店越來越多,老驢都不夠用了
還有,老驢都跟你一樣,自己開戶外店去了,哪還有多少老驢來消費你的產品呢?
所以,你的活動目標人群是新驢、泛戶外人群,歸根結底,是多數從未接觸戶外的人。
再歸根結底,你組織活動的目標人群是:從未接觸戶外的人。(我暫且叫把這部分人群叫做「未戶外人群」)
對未戶外人群,他們尚不知何為戶外,也就談不上想體驗。我們要做的是,發起一些活動,讓未戶外人群參與進來,通過活動體驗戶外。
但向未戶外人群直接宣傳
戶外活動不容易打動他們。活動要拐個彎,比如:
以「尋找真愛」為主題。在戶外吃吃喝喝玩玩,他交了友又達到了讓他體驗戶外的目的。(需要相親、交友的人很多)
以「減肥訓練」為主題。在戶外不容易吃到東西的地方進行,她減了肥又達到了讓她體驗戶外的目的(需要減肥的人群可謂巨大。)
以「環保**行」為主題。想當義工的不少,挺高尚的行動,還能出去玩一趟,多好,愛參加的人自然就多。這類活動組織的人要多,人多,活動就是大型活動,就可以請商家給你贊助,商家都喜歡贊助這類活動了,最好請當地政府宣傳部掛名主辦方,找當地媒體給你免費報導。
真不說了,我真的累了。
目前在忙幾件大事,幾個月都歇不下來,時間緊,任務急,這帖子就今天收工了。
2011戶外行業大會招募義工,報銷
拉薩往返火車票,你願意來嗎?
2011戶外行業大會招募義工,報銷拉薩往返火車票,拉薩至舉辦地波密,專車接送,全程行走在西藏的景觀大道上,我們將順道帶你遊覽沿途風景,門票全免,你願意來嗎?
這是我們戶外人自己的大會,除了基礎設施、整體策劃和協調外,其他都採取自助形式,歡迎熱愛戶外、熱愛義工工作的你加入我們的隊伍!
義工工作包括但不限於:
登記
發放
保管
搬運
清潔
秩序維持
醫療
主持
調度
指揮
戶外服裝走秀
……
如果你還有其他才能,都可以參加我們的義工隊伍。
大會於4月6-10日召開,義工服務為6天。
感謝樓上朋友的關心!
瞄「戶外」還是瞄「減肥」又是一個值得說上一大篇的話題——這關係到如何定位的問題。
我在這裡簡單說一下吧:
減肥市場很大,大家都看到了,我也看到了,
為什麼不做減肥市場呢?
從競爭來說,減肥市場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既有領導品牌,又有無數不知名的產品。我們如果定位在減肥,就得跟這麼多產品競爭,想脫穎而出?難,很難!
從渠道來說,定位在減肥就得走醫藥渠道,這可不是一個好渠道:代銷、結款難、高促銷費、高人力成本,並且模式逐漸超市化,收進場費、堆頭費、陳列費……
從資質來說,食品不可以進藥房,上面一直在要求,雖然沒有整治徹底,但我認為是遲早的事。假如申請藥準字,那可不是一點時間和一點錢能做到的。
戶外定位就不同了
定位為戶外功能營養素,是頭一份,目前無競品;即使有了跟風的,我們也走在了前面。
戶外渠道比醫藥渠道好
定位在戶外功能營養素,並不影響延伸消費,相反,很多人會自然聯想到減肥、保養、抗疲勞之類的……
通過戶外定位延伸至其他人群,這叫「切入」,戶外就是贏得巨大延伸消費市場的「切入點」。
我只簡單說這些。
失敗出來滴!各種方法實踐了好幾年,都失敗了,失敗多了,終於悟出了一些小道理。
我頭像上這匹馬兒就是在您說的這大片地上吃草,經過當地政府批准,我們在這片地上修了個小木屋,這片草地就成了帳篷營地的露營區.馬呀牛呀都在這裡吃草,夜裡也不離開,就在帳篷邊上吃著他們的草,我算知道什麼叫"馬無夜草不肥"了.
這帖今天差點沉到第二頁了,感謝樓上的朋友幫頂,
你的觀點很有道理,
弱弱的更正下,是「優易」不是「易優」,說易優的還真不少,早知道叫易優好了
精闢!謝了
好幾天沒上來了,感冒了。馬上要過年了,祝各位新年快樂!新年新氣象!
又是新的一年了,我有幾句話要說出來,與準備創業和剛剛創業的朋友們共勉!
有道是:「一年之計在於春」,新的一年,重點是要有新的籌劃,雖說計劃不如變化快,但有計劃總比沒有計劃好。
下面說說我做計劃的一點心得。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年度計劃的具體內容自然是不同,我就說說我做年度計劃時的思路吧,希望我思考的方式能幫到大家:
我的年度計劃不是只做當年,一般是2-3年,甚至5年。
我一般採用倒推的方式進行思考,這非常重要。以5年計劃為例,先想你5年後想達到的目標,不論是否能做到,先從潛意識裡挖掘你對5年後的期待,然後一點點的倒著推。
假設你想5年內有個寶寶,
那你第3年就該準備孕育寶寶,由於不一定想懷就能懷上,所以你得給自己1-2年的時間,
如果你還沒結婚,你就該準備在第二年或第三年結婚,
如果你還沒談戀愛,你就該在第一年或第二年談戀愛,
如果你身邊還沒有適合談戀愛的對象,那你在第一年(也就是眼下)就該請朋友、親人給你留意、介紹,或參加相親類的活動、註冊相親網站的會員等。
這個計劃給你留出了足夠的時間,不出意外的話,你是能一一實現的,假如有些步驟提前實現了,你將擁有更充足的時間實現最終目標。
待續
以我的「5年計劃」為例,我是這樣倒推的:
先設定第五年的大致目標:
1全國絕大部分縣以上的城市(包括縣),有優易的代理商,最後一批代理商完成當地市場的初步拓展工作,準備進入盈利階段。
2「戶外魔鬼訓練營」強人賽經過連續五屆後,成為戶外界人士眼中的常態。
3由優易發起舉辦的「戶外行業大會」,經過5年成功舉辦,成為業內人士眼中的常態。
4參加國際型戶外展會,初涉國外市場。
5優易產品及各項活動收入,稅後及各項投入開銷除開後,利潤超過5千萬元(此乃心理期待,並無依據,現實可能更美好或更殘酷,以下同)。
註:在成長期,增長速度可能呈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增長,5年內優易都將處於快速成長期,增長速度會相對較快,一旦到了穩定期,增長速度就會減慢,如果第五年達不到5千萬,想在十年後達到一個億恐怕就難了。
為了完成第五年的目標,第四年大致要做的工作有:
1舉辦第四屆「戶外行業大會」,同期開展最後一次招商會,及代理商答謝會,繼續招商和發布新品。
註:不招商就不可能達到第五年的目標——「最後一批代理商已經完成當地市場的初步工作,第五年進入全面盈利階段」。
2年初招聘語言、外貿人才,為下年度參加國際性戶外展會、進軍國際市場做細緻周詳的籌備。
3根據市場和自身情況,開發新品(包括新規格產品)。
4優易各款產品通過多項榮譽認證及權威認證。
5優易產品及各項活動收入,稅後及各項投入開銷除開後,利潤超過2千萬元。
第三年:
1舉辦第三屆「戶外行業大會」,同期舉辦招商會及代理商答謝會,繼續招商並發布新品。
2開發新品
註:不開發新品,在第四年度的招商會及代理商答謝會上就無新品可發布。
3加強「戶外魔鬼訓練營」強人賽的影響力,讓其成為一個知名度高、參與度高、媒體關注度高的活動。
4各地均有戶外俱樂部合作開展「戶外魔鬼訓練營」初級活動,該活動為合作方帶來良好收益,同時成為盈利切入點之一。
5優易產品及各項活動收入,稅後及各項投入開銷除開後,利潤超過1千萬元。
第二年:
1寶寶出生
2休養
3由公司眾員工全權負責,舉辦第二屆「戶外行業大會」。
4大會同時舉辦「優易代理商答謝會」,同時繼續招代理商,並推出上年度開發的新產品。
5大會同期舉辦「戶外魔鬼訓練營」強人賽及「絕美之旅、驢友相親派對」活動。
6擴大合作範圍,促進「戶外魔鬼訓練營」初級活動的進一步普及。
6繼續開發新品,設計新宣傳品。
7其他一切按部就班。
8優易產品及各項活動收入,稅後及各項投入開銷除開後,利潤超過500萬元。
第一年(也就是今年):
1與大型門戶網站談合作,共同舉辦「2011戶外行業大會」,大會舉辦前及舉辦期間,對大會進行全面的的宣傳報導,並確保大會舉辦成功;
2大會期間,將優易「招商發布會」辦成功,目標是招到30-100個城市的代理商或經銷商;
3把優易第二屆「戶外魔鬼訓練營」強人賽做成功,產生較大的影響力和關注度,為下一屆活動奠定基礎。
4將「戶外魔鬼訓練營」初級活動授權各地,由當地戶外俱樂部或驢友組織舉辦,讓合作方產生收益,同時為下一屆「強人賽」選拔參賽選手。
5與《世紀佳緣》或同類型相親網站談合作,共同把「絕美之旅、驢友相親派對」辦成功。
6把優易帳篷營地的工作安排妥當,形成制度化管理,然後和老公一起撤回昆明。
7從青藏線回昆明,順道回
湖北探望父母,(說好過年回去,但因籌備大會沒回去成,這次一定要抽空回家待幾天,可不能等到「子欲養親不待」再去後悔!)
8回到昆明,做好昆明公司的工作安排。
9指導代理商開拓市場。
10開發新產品,設計新的宣傳品等。
11休養身體,準備孕育小寶寶(年紀大了,不能再拖了,這是今年頭等大事)。
12優易產品及各項活動,稅後及各項投入開銷除開後,純利潤達到200萬元。
以上均為心理期待,並無依據,現實可能更美好,抑或更殘酷。
除了以上這些,我還想到了好些個新項目,但最後都減掉了,人的欲望總是容易膨脹,我們要學會做減法。
少做幾件事,興許都能做成,做多了,恐怕最後的結局是全面崩潰。
總而言之,沒有持續的耕耘、播種、澆灌、除草、施肥……
秋天的地裡,
是不會有麥子供我們收割的。
一口吃不成胖子,
前輩們的口碑是一點一點積累的,
前輩們的規模是一點一點擴大的,
前輩們的成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戶外市場才起步不久,
戶外市場的蛋糕還可以做到很大很大,
現在加入,正好應了那句「成功是先人半步」
認真走,踏實走,堅持走,
五年以後,十年以後……
現在起步的你們,也將是戶外界的一個人物!
污衊優易傳銷,沒和你計較,又來什麼馬甲,什麼你丫我丫的,有勁沒勁!
還真讓你失望了,樓上那人我根本不認識!你要是能人肉出來那是優易的人,我從此在戶外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