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色、情感的交流,回憶藝術家梵谷的一生及其作品欣賞

2020-12-20 黑白灰手繪

文森特·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梵谷的一生可以說是窮困潦倒的一生,他一生只賣出去一張畫,經濟上靠他做畫商弟弟支持。

這幅向日葵是我們在美術課本裡經常見到的作品。統一的暖黃色調,大膽甚至有些瘋狂的筆觸,是畫家情感的體現。

初次見到這幅作品甚至懷疑是否真跡,其實梵谷一生畫了很多向日葵。我們一起欣賞其他作品。

梵谷認為,黃色是太陽的顏色,因此在他的作品裡運用了大面積的黃色。

流動的筆觸,正是梵谷躁動不安的心境的一種體現。

短暫的一生中疾病纏身、生活拮据、命運多舛,卻把苦難轉化為畫面上熱情洋溢的美,擅長表現自我精神,為藝術奉獻了一生,創作了2000餘幅作品,有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他個人獨愛肖像畫,一生中畫過35幅自畫像,11幅向日葵,4幅覆蓋在以前的練習畫上,7幅在習作的背面,7幅在紙板上畫的。

最後附梵谷字畫像一張

此時他的精神病還沒有發作,人物神態安詳。

相關焦點

  • 從電影《至愛梵谷》到梵谷百幅作品欣賞
    小編的話: 梵谷是世界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的永恆話題,這一點毋庸置疑。今年年初小編在人民網書畫頻道編發了梵谷百幅作品欣賞,偶爾一查點擊量居然很高,確實驚著了小編了。
  • 梵谷一生最著名的作品之——《向日葵》
    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一般都會具備以下幾點:1.心中有一個最崇拜的畫家:梵谷的「男神」是米勒。2.他也是唯一一個被梵谷欣賞的男人。1888年2月,梵谷來到了法國南部的小城阿爾勒(Arles),並打算在這裡實現他的另一個夢想:建立一間藝術家工作室,並使它最終成為一個藝術家的聚集地。(其實這也是為了仿效他的男神米勒,米勒曾經就在巴比松和他的小夥伴們搞過一個類似的「創意園區」。)
  • 至愛梵谷:我知道梵谷是個畫家,在死後被稱頌讚揚,卻不知道他一生...
    這位不善言辭,卻渴望傾訴的畫家,一生中有800多封信,寫滿了他創作時的情感,而絕大多數信件,都寄給了當時在巴黎的親弟弟提奧。在他的最後一封書信裡,有著這樣一句話:「只有畫畫才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於是她找了另外一位導演Hugh Welchman合作,Hugh Welchman曾有作品《彼得與狼》獲得第8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他受到Dorota對梵谷熱愛的影響,兩人因此產生情感共鳴,成為了夫妻。
  • 梵谷——向日葵系列作品
    新朋友點擊上方藍字中國藝術品投資雜誌關注後,點播欣賞數千位藝術家作品。微信號:chinese_art2013梵谷最有名的作品無疑是《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勒的房間。
  • 美術欣賞——我看梵谷
    經由幾代人對梵谷本人的唯物主義研究的積累和對其作品從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上的分析研究,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作為藝術家的梵谷的人格與藝術,並且使全世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梵谷這個名字。因為梵谷一生中的最終結局完全是梵谷預料之中的,他曾說:「創造新東西的藝術家,都會遭到嘲笑,並且被當作精神病看待,藝術家無法忍受冷酷的環境,到了最後就會走上毀滅自己的悲劇之路。」梵谷的孤獨幾乎與所有被褒或貶的孤獨都不同。
  • 梵谷油畫作品《星空》14歲丙烯畫臨摹作品欣賞
    >尺寸: 73.7釐米X92.1釐米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這幅油畫是梵谷作品中為數不多的,不靠直接觀察對象,而用虛構的形與色,憑想像創造氣氛的作品之一。梵谷作為表現性的後印象派主義畫家,油畫作品《星空》有較強的筆觸感覺。油畫中的畫面表現的是窗外的風景;畫中的如黑色火焰般的柏樹;漩渦星系狀的天空點綴著星星點點;昏暗月蝕的形式表現出的月亮;畫面底部用粗矮的線條表現出的村落;這一切都顯示出強烈的對比感。
  • 莫奈的藍vs梵谷的黃:由色彩窺探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色彩本身並沒有情感,但我們的情感卻總是充滿了色彩。色彩的形式因素對人的情感、思想和行為也有著直接的作用,藝術家常賦予不同的色彩以特定的思想、情感內涵。對某種色彩的偏愛,往往反映了不同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狀態。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沉淪與救贖之間,濃鬱色彩背後的熾熱靈魂
    在19世紀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義鼓舞的藝術家,開始反對印象派,不滿足於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情感,開始嘗試色彩及形體的表現性。後印象派藝術家將繪畫的形和色發揮到極致,幾乎不顧及任何題材和內容,用主觀感受去塑造客觀現象。
  • 擁有梵谷《星空》的博物館裡 還藏著哪些珍貴作品?
    MOMA有免費的講解器可以領取它們把ipod touch和講解器聯合在一起 (只想吐槽apple真牛x)不過並非所有的展品都有中文解析僅限於MOMA館內最為經典的作品大部分的展品還是只能通過英語現代抽象畫派的藝術家總是能夠非常細緻的展現自己所有表達的內容
  • 他的藝術,是心靈的表現,梵谷油畫作品選粹
    1889 橄欖樹園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這位易激動而富於神經質的藝術家,在其短暫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傑作。他的藝術,是心靈的表現。1889 橄欖園 美國堪薩斯尼爾斯阿德金博物館 梵谷的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派影響,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納河濱》等。
  • 文森特梵谷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文森特·梵·高是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譽世界.
  •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谷,油畫作品欣賞
    剛剛來到巴黎的他開始接觸了印象派作畫風格和新印象派的畫家,也慢慢開始了解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梵谷的畫風巨變。在法國南部小鎮阿爾的經歷讓他創作了《阿爾的吊橋》,其後創作了代表作《星月夜》。在許許多多的個人創作中,梵谷個人非常喜歡肖像畫,一生中畫過許許多多幅自畫像,也極其鍾愛向日葵,他的畫作以寫實為主,極具代入感,梵谷能夠用自己的繪畫風格描繪出心中所想,其中也不乏誇張的繪畫手法,讓人深陷其中,沉迷於他反映心中所想創造出的景象,令人神往。
  • 星月夜依舊明朗,向日葵依舊盛放 紀念梵谷,和所有偉大的藝術家
    很多藝術家都認為,若能在巴黎闖出名就已經算得上功德圓滿了。但他並非如此,他只是把這裡當成一個落腳點,等到他學會所需,就轉身離開,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2017年上映的電影《摯愛梵谷·星空之謎》就講述了這個人的一生,電影用特殊的筆法,以梵谷的作畫風格來講述這一切,向這位大師致敬。故事很簡單,講的是是梵谷的一個朋友,郵局局長約瑟夫魯蘭,在梵谷離世之後,發現了一封他生前留下的信,於是,他派他的兒子,阿爾芒魯蘭把這封信送到它該去的地方。
  • 愛你的文森特/梵谷-Recommend
    1890文中音樂選取影片片尾曲《Vincent》(starry starry night,繁星點點)談起片尾曲《Vincent》是由唐·麥克林(Don Mclean)欣賞了梵谷的作品《星夜》後創作的。男主阿爾芒影片男主阿爾芒雖然一開始及其不願意,因為阿爾芒眼中的梵谷是:極其古怪、懦弱,脾氣古怪的一個人。但是阿爾芒父親說:如果這是你死前寫給我的最後一封信,我會想要收到,換作你也是。
  • 用一生守護梵谷的人,除了提奧,還有這個「無名女人」
    文森特·梵谷走入了奧賽博物館。他親眼看見他筆下那些璀璨的橘色田野,流動的雲潮星河迎接著來往觀眾的讚嘆。 他們都說,梵谷是最偉大的藝術家。然而這一切只是劇中美好的幻想,梵谷仍然是那個生前只賣出一張畫的潦倒畫家。 但 有一個女人,曾為了讓他的藝術走向世界傾盡一生。 「文森特·梵谷」之名,方才得以伴著燦爛的向日葵,走入藝術史的殿堂。
  • 當星空燃燒,我差點以為梵谷還活著
    那就是《至愛梵谷》。 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如此大的轟動,不僅僅在於,它是對偉大的藝術家梵谷一生的又一次回顧,尤其是對他那富有爭議性的死亡的又一次探索;更主要的還是在它那極富創造力的藝術展現形式上。它可是全球首部全手繪油畫動畫電影。
  • 有光折射—程瑞光紙本作品欣賞
    古老的紙筆交流仿佛更能注入靈韻,手感輕鬆自在,或塗滿或知白守黑的表現形色,往往能獲得令人喜悅的畫面效果。畫家的工作方式有些像夏日海灘上漫步的人,走走停停,不斷被沙灘上各種貝殼和彩石吸引,一路撿一路丟,最後留下幾枚滿意的帶回,看似隨意,實則有自己的選擇標準,這種標準來自你的審美品味和情緒投射。
  • 國家博物館梵谷畫展時間票價及購票入口
    本次體驗擁有比利時Exhibition HubSPRL授權超過200幅西方後印象派藝術天才梵谷畫作的全息視頻影像作品,利用360度全息全景超高清雷射投影設備、VR逼真虛擬實境技術,重建梵谷的藝術作品。
  • 梵谷的《星月夜》作品賞析解讀
    這幅畫代表了梵谷可以從普羅旺斯地區聖雷米的精神病院看到並繪製的作品。正是在他一生中最痛苦時期,他畫出了藝術史上最著名的畫作之一,自1941年以來就已成為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的一部分。因此,螺旋式上升並不是瘋狂引起的創造,而是對梵谷主要興趣之一的研究。天空天空像河流一樣起伏不定,以其人類般的能量吸引著觀眾。作品肯定有精神方面,梵谷當時給他兄弟的信反映了這一點,當時他談到「對宗教的強烈需求」。晚上他去畫星星。天空成為梵谷理解和探索最困擾他的一種信仰的手段。死後的生活。
  • 高更:梵谷,再見!我要去大溪地了
    反過來說,《梵谷的椅子》以厚塗法上色,充滿他後期常用的「鮮黃色調」,這張椅子藉由瓷磚構成的線條網絡,安穩地懸固在地板上,這與高更的椅子形成強烈對比,因為高更的椅子彷佛漂浮在水面般的東方地毯上。我們經常會因此責備高更,為甚麼要離脆弱的梵谷而去?如果不是匆匆而去,或許我們能再多欣賞幾幅這位天才的畫作。但這樣未免對高更太嚴苛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