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計劃」項目英語學習共同體暑期研修紀實
「春雨計劃」項目自2020年4月啟動以來,聚焦「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設計與實踐」培訓主題,精選網絡課程資源支持項目學員開展自主研修,開設專題直播課程集中線上培訓,順利完成了第一階段(即問題提出階段)的項目研修。為了鞏固研修效果,鼓勵學員在暑期內開展學習共同體研修,項目組指導各學科小組形成學習共同體,並自發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線上共同體研修。以下以中學英語學習共同體研修為例。
一、共同願景、共性問題使研修積極性一觸即發
優秀的教師往往會在教學中敏銳地發現問題,通過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以審辨的眼光來分析問題、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問題。暑假初期,項目組提出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活動和基於問題解決的共同體研修,旨在讓每個教師說「自己」的話,為「自己」做研究。活動倡議提出後得到中學英語組學員們的積極響應,共同的學習願景讓每個成員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形成以共同目標獲得共同進步,以表達不同觀點收穫多種資源的學習型互助小組。在項目負責人周萍老師的指導下,由豐臺區看丹中學曹雅麗老師牽頭,制定了詳細的暑假學習共同體研修方案。自暑期第二周起,7名小夥伴以「基於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的問題解決和改進」為主題,按照「小組討論、梳理問題-專家指導-撰寫教學設計-線上說課、專家點評-修改完善教學設計」五個階段,有條不紊地開展共同體研修。
二、個體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的設計使研修品質升級
在研修中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基於問題和現實需求的驅動目標。共同體的學習和研修不再是閉門造車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英語組的老師們相互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聚焦教學設計、課堂評價展開學習和小組研討。「教學目標中的「意識到」改為什麼比較好?怎樣體現能檢測?」「是否每堂課的教學評價與教學目標要一致?如何評價才有針對性,而不是為了評而評。」「評價是否只是在輸出部分體現?」「老師應該如何在英語課堂上更加精確地運用好課堂評價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課堂輸出活動為例,在別的小組做展示時,其它小組如何進行合理的評價?」……隨著學習的深入,一個個具體的問題被梳理出來。
針對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共同體的成員們一致認為需要專家給予幫助和指導,並以此開展學習共同體的交互活動。在全國繼教網的支持下,7月30日,項目組聘請北京一零一中學溫泉校區執行校長,正高級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毛筠老師作為指導專家,組織共同體成員圍繞主題開展線上學習及合作性的問題解決活動。活動由組長曹雅麗老師主持,繼教網陳辰主任,項目組負責人周萍老師,以及小學英語組等一線教師近20人共同觀摩了此次活動。
毛老師首先對學員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一解答。她首先提出,教學評價要與目標契合。毛老師以一節寫作課為例,展示如何設計評價內容。在設計過程中,針對學情分析,要避免「大部分學生」「絕大多數學生」的模糊論述。針對學生已有知識需要具體分析,有必要針對本節課要達成及檢驗的目標進行前測,以具體數據來分析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情況。
毛老師建議,教學設計流程圖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圖示呈現,呈現的內容可以是輸入和輸出雙向的。此觀點使老師們深受啟發。
毛老師還提出,教學評價可以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進行評價,也可以對教學的某一個環節進行評價。針對聽說課、閱讀課、寫作課等不同的課型設置教學評價的環節和方式,通過學生的反饋,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她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Unit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Section B,2a,2b,3a)為課例,具體講解如何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在聽說讀寫聯動中,進行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尤其對寫作評價標準的探索和改進,為學員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三、交流反思,著眼於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的改進
在交流互動中,老師們和專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交流不同的信息,分享理解問題的不同角度,在研討中共同建構知識、分享知識。閆晶老師說:「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原本我認為學生學過即已知,現在細想想並非如此。還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分析。毛老師給出一個建議是做『前測』,感覺是有效的,值得一試。」王眈老師說「今天的學習讓我對課堂反饋有了新的理解:不要拘泥於課堂反饋的形式,反饋和評價與整個課堂以及整個教學不是割裂的,而是一體的。下一個課堂活動,可能就是對上一個課堂活動的反饋與評價。」老師們在傾聽中獲得了教學靈感,開始重新組織自己的理解和思路,著手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改進和完善。真正實現了共同研修、共同成長。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英語組的共同體研修還在持續進行著,指導專家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那份持之以恆的初心,同伴們對共同體的歸屬感、認同感以及從其他成員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將成為不竭動力,推動他們持續、努力地學習。
攝影丨周萍 曹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