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建築還得去日本?為啥日本的傳統文化保留的這麼好?

2020-12-20 海星星看海外
「大唐燈具城」是真的大唐嗎

人影綽綽,人頭攢動,下雪的西安,一夜之間變成了長安;風情萬種,笑顏如花,身穿唐裝的小姐姐一顰一笑都帶著風韻;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極具現代感的燈光秀把這個十三朝古都打上了現代精緻的烙印。

某音上2004年的大唐芙蓉園夜晚如同白晝,距離它780公裡外的祈州市,佛光寺坐落在靜謐的夜中。這個鮮為人知的寺廟被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因為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

日本人之所以敢這麼剛,來源於他們對於唐代木結構建築的全方面保護。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有這樣一座古寺院,是由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和尚親手新建的盛唐建築風格寺廟,不僅保留了完整的唐代建築風格,還被日本譽為國寶,那就是唐招提寺。

招提寺的主體建築金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正面五間設門,正中間的門稍寬,前簷下設柱廊,柱網布局屬於宋《營造法式》的「金廂鬥底槽」,內部設金柱一周。金堂初建於天平寶字始創時期( 奈良時期) ,為唐式抬梁架構,元祿年間發生大地震,唐招提寺遭到破壞需要改修,此時日本獨特的「小屋組」技術就被應用進去了,後經明治改修後成為現存的和樣折中式小屋組架構。緩和的坡屋面,出挑深遠的屋簷,是我國唐代建築的重要特徵。

除了古建築,唐代的城市建設也在日本城市中還原出來了。京都,即平安京,也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是日本文化的源點,是日本的文化象徵之地。古代的平安京作為日本的首都,以唐代長安城為模板建設而成。受地形所限,平安京的規模相當於唐代長安城的三分之一,但其整體格局基本仿照長安,城市方方正正,街道橫豎筆直,中軸線兩側近乎完全對稱,猶如棋盤一般。

正式因為擁有了相對完整的文化體系的傳承,才有了類似於 " 日本才是傳承了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 "、" 這些傳統文化,在中國消失了,在日本卻被發揚光大了 " 這樣不太負責任的文章和說法。

對於這種現象,很多人都持著不屑一顧的看法,一是覺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被日本人學去,還能發揚光大也是件好事去;再有就是,硬要把經綸典籍汗牛充棟、擁有 50 處世界遺產、每年傳統佳節全國上下一片紅的中國說成沒有傳統,怎麼想也覺得不符合邏輯。

當然,說到某些具體的傳統,說我們遺失了,日本卻很好地保留下來,確實是存在的。例如,中國傳統的宮廷音樂 " 雅樂 " 雖然在中國已經失傳,卻漂洋過海到了日本並生根發芽,直到現在,《蘭陵王》、《蘇幕遮》等劇目還依然在日本上演。

(起於我國的蘭陵王入陣曲,今屬日本雅樂)

馬未都曾比對中國人跟日本人對待古代瓷器的態度,感嘆說 " 我們可能是因為家大業大 , 太富有了 , 所以拿什麼都不當事兒 , 對這些東西理解也不夠深。日本由於地域褊狹 , 過去的文化都是外來的 , 所以對文化反而特別尊重 "。這話是有道理的,同為東亞文化,中國的文化延續時間長,並且還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說到亞洲文化,世界其他地區的人第一印象更多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國。這和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完整繼承和開拓性的創新有著緊密的關係。

政策法規健全

古建築和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核心是完善文物古蹟保護法律體系。20 世紀70 年代以來,起源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歷史保護運動發展蓬勃。到80 年代,各國的保護運動已普遍將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納入到城鄉發展的總體規劃,並推行了文化遺產管理制度改革,成效顯著。

日本在這方面起步很早,19 世紀的明治初年,日本開始了對於文化遺址保護的立法,並且稱之為「文化財」。1871 年頒布《古器舊物保存方》,之後又制定了《古社寺保存法》(1897),《失物法》(1899),《國寶保存法》(1929),《古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護法》(1919), 《重要美術品保存法》(1933)等。日本的文化遺產保護法經歷了從單一法律到法律體系的完善過程。

日本將文化財富按有形和無形來劃分的做法,至今被聯合國在文化遺產劃分上採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法典中劃定了文物保護單位及文物點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明確規定縣,區政府將文物博物館事業經費,文化維修經費,文物徵集經費等文物事業專項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並隨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而逐年增加,年度城市建設維護費安排不低於2%的經費專項用於文物維修。

有效利用與管理

文物古建築和歷史環境中保存著歷史的信息,繼續著原有的功能是最有利於文物的利用方式。日本的歷史建築基本上都是在保護的同時合理地利用,他們稱之為「活用」。一般來說,政府的大型文物建築大多用來做博物館,圖書館等。

比如,為了再現東京的歷史,日本政府出巨資興建了江戶博物館。博物館的屋頂是日本古典建築風格,但一走近它就會感到其現代氣息。上了數十個臺階以後來到一個平臺,平臺上橋墩式的巨大支柱託起一座七八層的建築,從平臺乘電梯可以直達博物館內。一層到七層是各種各樣的展室,江戶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技、武士和市民的生活,近代東京的文明開化、產業革命、關東大震災、市民文化。而社會團體所有的保護建築則一般仍然延續著原來的用途。

(江戶博物館中立體的「江戶上河圖」)

隨處可見的歷史博物館有兩種作用:一是傳統文化使日本人了解自己的歷史,在精神上沒有失去自己的家園,從而產生自信和面對未來不失前驅的勇氣;二是傳統文化豐富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日本人的生活質量。

保護形式多樣化

日本對於歷史建築的保護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政府保護,一般是針對重要的文物建築(日本稱「文化財」),完全由政府出錢,政府管理。二是民間社團保護,即針對一些相對次要或社團所有的文化遺產由社團出錢及管理。例如寺廟等。但是國家也有相應的管理制約。三是私人保護,在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下,由私人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管理。但是也相應地有制度上的約束,例如不得改變建築的原貌。同時政府也提供修復和保護技術上的支援。多種形式的管理方法即使政府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關注重要的城市文化遺產。

本國的保護到位了,日本的文化輸出也隨之提升。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不需要向發展中國家一樣"積極融入"國際秩序,反而可以保持自身的一些特質,不必耗費那麼多心思去學"國際化",因為日本本身就是國際秩序的引導者之一。

因此在現代文化的領域中,日本繼續在自身社會的延長線上發展,通過前網際網路時代的遊戲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動畫向西方繼續提供新的"東方想像"素材。這種持續不斷地,各種位面的自我形象構建,某種方面也是將世界記憶中的日本形象加強,形成自己的獨有的文化特色。

相關焦點

  • 日本、韓國和越南更多地保留著中國的文化嗎?外國網民這樣回答
    ——日本、韓國和越南是否比現代中國本身保留了更多的中國文化?整個亞洲文化基本都源於強盛時期的古代中國,好的東西都被其他人學了去。韓國人會說那是他們先發明的,日本人會說我們只是借鑑,最終經過創新,已經是日本自己的了,越南?現在去越南還能看見漢字,過去越南北部是接受了漢文化之後,越南人才有自己的姓氏。許多人可能不太知道,越南前五大姓氏為阮、陳、黎、範、黃,這都與中國文化有關。
  •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朝文化對現今日本的影響
    遣唐使對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公元630年,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從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間,日本正處於社會變革時期,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不斷派人到中國學習,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多達百人以上,有時多至五百餘人。
  • 透過遣唐使聊聊中華文化的東傳:日本從中國學去的不止一星半點
    從公元630年,日本共向唐朝派遣遣唐使19次,著名的遣唐使有吉備真備、阿倍仲麻呂等人。日本的遣唐使裡不僅有前來學習唐朝先進文化的留學生,還有前來學習佛法的留學僧。他們將大唐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以及文化帶回了日本,促進了日本的進步。但是今天我們不講這些,講講日本的遣唐使將那些本屬於唐朝的體育運動帶回了日本。
  • 跨年去日本,感受一下日本傳統的文化
    如果想有一個特殊的跨年體驗,比如一個比較有隆重感、具有文化特色的跨年,日本或許是你一個最佳的選擇。自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便廢除舊曆採用新曆,以1月1日元旦新年取代舊曆年。特別是12月31日到1月4日這5天,各種傳統的具有特色的跨年活動在寺院和神社舉行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其中,又以有「日本人心靈故鄉」之稱的古都京都,是體驗日式風格跨年活動的最佳選擇。
  • 鑑真帶去日本的舍利首次回鄉 不能錯過的上博唐招提寺展
    唐招提寺 御影堂 左為上座房 右為宸殿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鑑真學富五車,毫無保留,不僅將佛法傳至日本,更將中醫之道與中國建築悉數相傳,還按照唐朝建築樣式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除此之外,鑑真帶去的學生裡不乏文學繪畫等藝術領域人才,工藝品、先進的文化等也一併帶入了日本。
  • 日本保存的唐建比中國多?榫卯結構被日本發揚光大?大V又來了……
    日本保存的唐建比中國多?榫卯結構被日本發揚光大了?近日,因為大V@林萍在日本  在微博推薦日本伊勢神宮、奈良的東大寺等全榫卯結構建築,有網友開啟了「知乎」模式,好好深究了一下這些問題。 「在日本,有很多木製房子、神社、寺廟都是用榫卯結構連接起來的,代表性的我覺得有伊勢神宮、奈良的東大寺等,強烈推薦你們去看看啊,全榫卯結構,不用一顆釘子。
  • 廖可:保留傳統的同時,日本也留下了階級和保守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廖可】 我相信現在仍有很多人和我最開始的想法一樣,認為日本在維護傳統文化和道德觀念上做得十分出色,他們保存下來的建築風格和文字語言會給中國人一種源自傳統文化上的親近感,會讓人不由得心嚮往之,有點回歸傳統的味道。 事實上,日本確實也在某種程度上保留了許多舊的東西,只不過不單單是那些飛簷翹角的建築,還有階級和保守。
  • 日本網友看了故宮後,感嘆日本歷史建築物就是中國建築物的縮影!
    淺草寺說白了不就相當於上海的城隍廟麼,為啥能扯上故宮。日吹就消停點吧!還日本古建築比中國保護的好。光日本東京99%的建築都是二戰後重建的,美國二戰火燒東京 幾十萬頓炸彈把東京城都炸成一片廢墟了,那裡有什麼古建築?
  • 《日本遊記》奈良,日本歷史和文化的發源地
    酒店除了日本酒店房間普遍小這一缺點外,其他無可挑剔,早餐有現烤的麵包,晚上有溫泉可以泡,還送了各種護膚品,都不認識,總之十分推薦。在奈良逛了就算整一天時間,印象非常好,我認為奈良有三大特點:自然風光美、歷史遺蹟多、人民生活好。先說自然環境。
  • 日漫中透露出的日本有趣文化
    日本二次元動漫可以說是和本國文化融合最好的一種模式,這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中國有如此悠久的文明和優秀的文化傳承這些都可以作為動漫的素材去創作。今天就來盤點下日本動漫中出現的有趣文化。看過《火之丸》相撲以後還真的有點想去土表一試身手的衝動,這就是文化輸出的力量。熊本熊熊本熊——目前日本最能賺錢的動漫形象熊。
  • 日本國寶級建築之一的清水寺,傳說是唐代玄奘大師的徒弟所建
    清水寺,可以說是京都最有名的一座古寺了,去的中國遊客比日本人還要多。有人說清水寺的出名是因為這裡可以看到更真切的仿唐建築,也有人說這裡歷史悠久,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還有傳說,清水寺實際上是唐玄奘的徒弟初建,可能真的因為太出名,所以也就多了更多的傳說。
  • 到日本著名寺廟賞秋,卻發現中國人比日本人還多!
    到京都之前以為當地會很寒冷,畢竟緯度接近江蘇蘇北地區,沒想到當地在十月底到十一月上旬還很熱,在我呆的五天時間裡,每一天都豔陽高照,能見度非常高,基本上隨便一按就能出來好照片。好天氣激活了遊客的熱情,在清水寺裡可以看到很多遊客,他們主要來自日本本土、韓國、新加坡、泰國、中國臺灣和歐美等地。
  • 日本文化裡有「兩個日本」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歷史上,日本曾兩次文明開化,古之「大化改新」即「唐化」;近世「明治維新」即「歐化」。所以,日本文化裡面,有兩個日本,有「唐化」的日本,還有「歐化」的日本。唐朝是中國武力強盛時期,文化除了有尚武的精神,還有擴張性,「唐化」的日本,自然也就得了這樣的文化基因。近代歐洲,進入了帝國主義時代,文化更加具有擴張性。
  • 日本文化「抄襲」了我們這麼多東西?
    日本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可以說是非常完善,然而這些傳統文化,絕大多數都來自中國。我們的文化傳入日本之後,在島國生根發芽,並且開出了不一樣的果實。說穿了,就是「會抄」!今天我們就總結一下,從古至今日本從我們這裡「抄襲」走了多少東西?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遠渡重洋的遣唐使,到底給日本帶回了什麼?
    另外遣唐使團派一次,怎麼也得幾百人吧,這些人人吃馬嚼可都是錢啊。問題日本那會也不寬裕,天皇家也沒餘糧啊。所以就為湊出派一次遣唐使的成本也得不少日子。這麼一來遣唐使肯定不能多派,派多了天皇也扛不住啊。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問題。
  • 日本小學怎樣教傳統文化?
    中國80年代以來,傳統文化教育逐漸復興,各地書院逐漸興起,體制內傳統文化教育的各種探索也不斷豐富。近年來,在社會需求、政府倡導、各方推動下,傳統文化教育更是一派繁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勢在必行,然而在小學,傳統到底怎麼教,小學生能接受的傳統文化教育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不妨將視野放至國際,先來看看日本的小學都是怎麼教他們的傳統文化的吧!
  • 日本傳統房屋_2020年日本傳統房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中國這廣袤的土地 似乎都滿足不了人們購房的需求 大家開始把目光瞅準國外 鄰國日本就成了熱門選項 還記得那個知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嗎 今年年初,一條微博驚呆了眾人  我們都是去日本買藥妝、搶購馬桶蓋 人家直接一口氣買下一條街 還把街名改為「蠻子小路」 不及薛蠻子財力雄厚的普通人 也有隻花4天就辭掉國內工作 毅然決然去京都買房子的
  • 看完日本家庭的一日三餐,終於明白:在日本為啥很少看見胖子
    看完日本家庭的一日三餐,終於明白:在日本為啥很少看見胖子!在日本的大街小巷裡,很少看見胖子,一般都是穿著西裝革履,比較瘦的年輕人,日本美食這麼多,他們也很愛吃,各種美食都有,但是為何胖子卻這麼少,網友:吃對了方法,那麼我們看看日本是怎麼吃的?
  • 日本的衣食住行都"抄襲"中國,為什麼唯獨建築風格不"抄襲"中國?
    這裡要講的就是日本的古建築,古代的航海成本很高,但日本仍然不惜一切派遣使者來唐學習,日本的衣食住行都帶有中國的特色,而在最重要的建築方面卻沒有採用中國的建築方式,沒有照搬中國左右對稱的形式? 建築,是承載了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最具象的載體,古建築也是城市底蘊的最佳象徵。如果說去日本就必須要去看一下日本的古建築。
  • 日本的生活壓力很大?那為啥還有人去日本工作,甚至定居日本呢?
    每個國家都有其自身的缺點和優點,所以我們不能夠一概而論,斷章取義去評價。在中國每個人對日本的成見似乎都很高,不過從客觀上來說日本能有現在這樣的經濟實力證明它的確也是有自身的實力的,尤其是從二戰之後,日本投降對於日本這個小小的島國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傷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