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未到,小年先行!
洗洗刷刷忙過年,撣簷掃塵祭灶神~
值此小年佳節,安科瑞祝大家:
無論→大事小事~事事順心~
不管→大家小家~家家團圓~
哪怕→大步小步~步步高升~
就算→大財小財~財財不斷~
別顧→大路小路~路路暢通~
甚至→大年小年~年年幸福~
小年歷史:
中國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樣的。在歷史上,年前有四個比較有重要意義的日子。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在宋代的時候為了節約時間,小年夜和拜灶神合併成小年夜,放在十二月廿四。祭灶之說,先秦有之。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小年祭灶神: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由於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須隨時烹煮。
小編地處江蘇,素來小年指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家中都會祭灶神,具體操作方式:由於一般每家在灶臺附近貼有灶神畫像,有時還有灶王奶奶畫像陪伴,經過一年煙燻火燎,畫像已舊,面目黢黑。要把舊像揭下,用稻草為灶神扎一草馬,為了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還要賄賂他,用一塊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說好事,然後和草馬一起燒掉。這個過程被稱為辭灶。新年後再買一幅新畫像,將灶神請回貼上。在中間這幾天內,由於沒有灶神的監督,一般人放量暴飲暴食、聚眾賭博,放縱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時也認為不應該犯的小過錯。
灶君傳說:
普遍傳說灶神是位俊朗的美男子,因此中國北方由男丁祭拜灶神,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之說,或許為「嚴男女之防」的表現,如實在不得已,祭拜時必須戴著鬥笠遮掩面貌。
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裡,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小年夜一過,離過年也就不遠了,這也就預示著新的一年逐漸的向我們步近,我們將會又是一年的新開始了。小編先在這祝各位讀者們,豬年鴻運當道,「豬」事順心,萬事如意!
通訊員:安科瑞楊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