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是一首描寫什麼的古詩?

2020-12-18 梧桐樹邊羽

有朋友提出問題:《村居》是一首描寫什麼的古詩?

「村居」二字,實在簡單明了。自然是描寫鄉村生活情景的詩,至於是哪種風格的鄉村生活,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態度和想法,就要看具體內容。

但是以《村居》為題的古詩不止一首。即便不算詞牌,純粹算格式規整的古詩也有蠻多,因為這個標題確實隨意而有概括性。

高鼎的《村居》

最有名的當是清朝詩人高鼎的作品: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首詩字詞簡潔,朗朗上口,也正是這種類似於唐詩的風格才讓這首作品到處流傳,廣為人知。高鼎此人,生平不詳,但是大概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人物。他的作品也不像同時代人一樣災難深重、憂國憂民,我們知道他主要也就是因為這首《村居》。

起句寫景,「草長鶯飛」已經成了一個描寫春天的成語,有動有靜有時間交代,充分體現了詩家語的凝練。承句繼續寫景,運用了「醉」字擬人,將楊柳寫活。

這兩句寫景用詞簡單直白,卻營造了整個春天景色的意象成典。

第三句轉開不再寫景,開始寫早春下人的活動,第四句承接第三句寫人的活動,從側面烘託這如畫春景,天氣也是風和日麗,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增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這兩句從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全詩前半部靜中有動寫景,後半部動態場景寫人,物態人事互相映襯,動態靜態彼此補充,使全詩在村居所見的「春」景這一主題下,得到了統一。

而詩人對村居生活的喜愛也就躍然紙上。

張舜民的《村居》

與早春對應的是北宋張舜民的《村居》: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流水環繞著水田,籬笆外種滿了綠竹;榆錢已經落盡,槿花也變得稀疏。夕陽西下,牛背上沒有牧童騎臥,只帶著成對的烏鴉,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這首詩很明顯情境就和高鼎的不一樣,同樣是村居所見,這裡花已殘,榆錢落盡,夕陽西下,寒鴉繞飛。這晚秋景色,和早春裡孩童爭放紙鳶的所表現的詩人心境也是完全不同。

其實寫作手法差不多,前兩句寫景,交代一些時間、地點,後兩句雖然「無人臥」,沒有寫人,但是還是動態的歸牛、寒鴉,也是動靜結合地表現方式,只是帶給讀者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樣了。

其他的《村居》

另外鄭板橋還有一首七律,也是《村居》為題,還有唐朝韓偓的《村居》古風,元代王冕的《村居》組詩,都是描寫詩人居住在村間所見所感,抒發自己的胸臆。

不過估計朋友不是問這些,就不列出來了。

回到問題:《村居》是描寫什麼的古詩?

當然是描寫鄉村居住生活的古詩,還能是什麼?

相關焦點

  •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二首.村居
    01課文.古詩二首.村居【作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他屬於描寫自然景物。他的主要作品《拙吾詩稿》。02結構梳理村居主要描寫了自然景物與人物活動。春景圖:1)自然景物描寫表現是「草長鶯飛」與「拂堤楊柳」樂春圖: 2)人物活動描寫表現是「兒童散學」與「放紙鳶」
  • 《清平樂·村居》不一樣的教學,帶你玩轉古詩文課堂
    (多媒體播放)(略)師:這是一首現代詩,是長辮子老師寫給兒童看的,所以活潑、生動,又叫兒童詩(板書:兒童詩)師:下面是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古詩《村居》(板書:古詩),誰來讀一讀?(齊讀《村居》,學生比較與現代詩的異同,(略)師:古詩和現代詩相比較,最大的特點就是——格式工整,韻腳整齊。在人教版五下第二單元,我們還學過一首詞(板書:詞),它的詞牌名是「清平樂」,題目也是「村居」。相同的詞牌名,曲調和字數都是一樣的。清平樂這樣的詞牌,共八行,每行的字數分別是:4-5-7-6-6-6-6-6,共46個字。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二首-村居》
    那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學習「詩」。出示第一首古詩題目《村居》。講解、示範「村」的書寫。藉助給「村」「居」組詞理解題目意思。藉助書中插圖,再讀古詩,想像仿佛看到了什麼?三、想像畫面,品讀感悟。(一)學習「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1.學生朗讀詩句。解字詞。
  • 古詩文學習002:二年級下冊,高鼎《村居》
    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賞析高鼎(1821—1861),浙江杭州人,無甚事跡,因《村居》而名傳後世。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於農村。這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流露出詩人難掩的喜悅之情,以柳來寫春景、春意,呈現出一派輕柔旖旎、生機盎然的動人景象。
  • 《四時田園雜興》、《宿新市徐公店》、《清平樂·村居》教學
    這兩句詩描寫了簡單的景物,寫出了樸素的鄉村美景,是靜態描寫。5.請你找出使用動態描寫的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6.詩歌的後兩句描寫了一個追蝶的兒童,重點體現了兒童「急走追」和「無處尋」兩個動作,你體會到兒童的什麼心情?
  •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古詩二首》之《村居》創新教案
    教學過程一、在古典音樂中激情導趣談話引入,激發情趣:春天是美麗迷人的,春天是絢麗多彩的,這節課讓我們跟隨清代詩人高鼎再次走進春天----板書課題:村居 (教師邊板書邊說:村就是鄉村,居就是居住) 齊讀課題 根據題目猜一猜,
  • 用身體讀古詩/《古詩二首》.《村居》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古詩二首》。2用身體讀古詩及今日作業我們學每一課,都會有個快樂的點子,這第一課的快樂點子是:用身體讀古詩。用身體怎麼讀?來聽FUNFUN細細說吧。先看第一首古詩,清朝高鼎寫的《村居》。
  • 鐵漢柔情,《清平樂.村居》賞析
    在前幾期我們分享了幾首描寫兒童的古詩,如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池上》、南宋大詩人楊萬裡的《宿新市徐公店》等,今天我們分享的是另一種文學形式「詞」。這是與楊萬裡處於同一時代的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小令《清平樂.村居》,說到辛棄疾大家腦海裡首先映入腦海的應該是「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豪放,而這首描寫農村景物和反映農家生活的「村居」就富有生活氣息多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辛棄疾眼中的農家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 描寫三農疾苦的古詩,第一首婦孺皆知,第三首當下寫照,最後一首
    關於三農疾苦的古詩,第一首婦孺皆知,第三首當下寫照,最後一首說出了所有農民的願望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農耕文明的古老國家。自古以來,農民都是統治階級的基礎,統治階級稱雄爭霸,你方唱罷我登場,最受苦的還是農民。
  • 這位詩人之所以能被人記住,只是因為寫了一首有關放風箏的古詩
    而這位詩人之所以能被人記住,只是因為寫了一首有關放風箏的古詩。兒童放風箏我們先看下這首有關放風箏的古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村居這首詩名為《村居》,詩人名為高鼎。
  • 清代詩人高鼎的這首《村居》,把鄉村美景描繪的生動細膩!
    在詩歌的創作上,唐詩和宋詩,別具一格,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把古詩推向了巔峰,從而也使得後人的創作,在某種程度上,始終無法擺脫唐詩和宋詞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再也很難出偉大詩人的原因。其實詩歌到了清朝,也還是湧現出了很多的大家,這其中有一些詩人作品,那同樣的意境高遠,雖然寫得比較直白了,但是讀來依然,能夠讓人感受到詩歌獨有的魅力,譬如清朝詩人高鼎的這首《村居》,那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詩人僅僅只用了寥寥的數語,把鄉村美景描寫的很是唯美。
  • 以豪放詞著稱的辛棄疾,他的《清平樂·村居》為什麼描寫田園生活
    《清平樂·村居》是辛棄疾的一首詞作,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清平樂·村居》原詞如下: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 小學語文4年級下古詩《清平樂 村居》講解練習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講閱讀的李老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清平樂 村居》原詩《清平樂 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個也從側面描寫了,在農家只有老人和孩童無勞動能力的人才不可以參加農事勞作。課文結構課文中心這首詞描繪了農村一家五口生活的畫面,表現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達出作者對農村寧靜安逸生活的喜愛之情。作者介紹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
  • 童心未泯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一首質樸古詩能否喚起你純真童心?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一首關於「童心」的古詩。它就是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這首古詩純美質樸,能否喚起你早已遠去的童心呢?這首詩寫於詩人歸隱上饒農村時。村居 清 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春天是美好的,隨著春光萌動發芽,不僅是自然界的花花草草,還有人的心情。這首詩描述的就是一種在春光中發芽的心情。
  • 優秀改寫作文:古詩《村居》擴寫
    是什麼聲音如銅鈴般清脆悅耳,穿透了這春日的美景,闖進跳動的心靈?原來是一群孩童,背著書包,風一樣的速度在河堤上飛奔。時辰尚早,是什麼事情等著他們去做,才讓他們奔走的這樣著急?東風乍起,這是春天的訊息。它不似北風那樣寒冷,東風是柔和的,是溫暖的,像母親的手輕輕撫摸著你的臉頰。
  • 唐宋以來寫《村居》的很多,最有名的還是高鼎僅此一首便屹立詩壇
    高鼎生活在鴉片戰爭之後,大約在鹹豐年間(1851~1861),其人無甚事跡,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為他寫了一首有關放風箏的《村居》。我們今天就來品讀一下這首跟兒童有關的詩《村居》,詩云: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 南宋一首古詩形式少見,對田園風格描寫卻很到位
    但這樣的七言絕句我們已經見過太多,今天我們所分享的這是一首寫梅雨時節江南景色的六言絕句。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這首古詩就是範成大的《喜晴》,每一句都是六個字。更難能可貴的是,每兩句都能夠形成鮮明的對照,每一句都是絕對。
  • 20200810每日一首,村居
    村居1.注釋1)村居:住在農村。2)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3)醉:迷醉,陶醉。4)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5)散學:放學。6)紙鳶:風箏。鳶,老鷹。3.主題點撥這首詩描寫了一群活潑的兒童放風箏的動人畫面,整首詩洋溢著歡聲笑語的氛圍,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 為何說古詩《畫》並不完整?
    高鼎是清代後期詩人,其存世詩作並不多,但因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選用了他的一首詩《村居》而廣為人知,《村居》是七言絕句,頗有唐人之風,其詩如下: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村居》網課學習指導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教材參考說明介紹,《村居》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古詩描寫中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裡行間透露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同學們準備好了嗎?我們現在要開始上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