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高鼎有幾首詩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為何說古詩《畫》並不完整?

2020-12-20 六甲番人

高鼎是清代後期詩人,其存世詩作並不多,但因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選用了他的一首詩《村居》而廣為人知,《村居》是七言絕句,頗有唐人之風,其詩如下: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首詩據說是高鼎晚年閒居上饒所作,頭兩句描寫了江南仲春二月的明媚風光,萬物生長,青草最先,動物活動,黃鶯最急,江南春來早,二月已是楊柳依依,雲煙嵐氣讓人陶醉,這二句從選用意象來說並無出奇之處,唐宋人也常用之,但幾個意象組合起來卻頗有新意。

後兩句描寫兒童活動,早早散學歸來的孩子們見到東風颳來,趕緊放起了風箏,此二句與前二句剛好動靜互補,於是讓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幅靜態國畫,還似乎看到了一組動態視頻,孩子們的歡笑聲透詩而出,讓人讀來輕鬆愜意。

這首詩之所以能擠掉諸多唐宋詩詞精品而入選小學課文,或許是因為其用詞清淺、詩意歡快,但單就詩歌本身而言,客觀來講也頗為不俗,甚至以蘇軾對王維詩的讚賞「詩中有畫」來評價這首《村居》也是可以的。

另外,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有一首古詩《畫》,有人認為也是高鼎所作,其詩如下: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首小詩也頗有可讀之處,語言淺白,又頗具畫面感,冠以詩題《畫》或是認為這是一首看完畫有感而作的詩,而詩作者也有爭議,除了高鼎外,還有唐代王維說、僧人道川禪師說、元代王冕說、明代唐寅說等多個版本。

但王維、王冕、唐寅、高鼎等說法其實都是以訛傳訛,這四句詩其實出自南宋僧人道川禪師為注釋佛教經典《金剛經》而作的偈頌詩,也就是說,這原本是一首禪詩,寫的是清淨自性和清淨自性對於外相的觀察,而不是因畫而作的詩,其原詩如下: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如何言不會,只為太分明。

以上是高鼎的詩《村居》和疑似高鼎實則道川禪師的詩《畫》的介紹,不知您是否喜歡此二詩,歡迎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相關焦點

  • 這首不像詩的古詩,為何長期「霸佔」語文教科書第一首的寶座?
    一提起語文教科書,想必大家都有很深印象吧?那麼,還記得小學一年級我們接觸的第一首古詩是哪一首呢?如果不記得,沒關係,翻開當今統編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你就明白了。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引爭議:古詩文增多加重學生背誦負擔?
    「統編本」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數量明顯增加。高中語文教材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佔全部課文數(136篇/首)的49.3%。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有129篇,總體佔比30左右。 2019年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部分教材統編情況時,即表示普通高中語文教材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佔全部課文數(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詩詞33首,古文34篇。 在「高中語文新教材古詩文佔近一半」的話題下,網友們紛紛留言,支持、反對的聲音都很熱烈。
  • 滬版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教材刪去8首古詩,小學語文將整體修訂
    滬版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教材刪去8首古詩,小學語文將整體修訂 澎湃新聞記者 吳潔瑾 姜麗鈞 2014-08-25 22:50
  • 上海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全部古詩 杭州語文教材不變
    網友「Lu_Sun_葵」:現在記得最牢、背起來最有感覺的還是小學時背下來的古詩,這麼美好的回憶怎麼可以沒有呢?古詩本來就是唯美的、有韻律的,今天它之所以成為孩子的一項負擔的原因是,總把古詩當考點,總把背詩當任務。把古詩留下來,讓孩子自由隨興讀讀也好啊。  網友「秒速5釐洣」:一年級而已,刪了點沒什麼不好,後面可以再慢慢學起來。
  • 滬小學語文課本或"瘦身" 周杰倫歌曲入選教材
    近日,周杰倫歌曲入選語文出版社的小學語文教材,再次引發人們對小學語文教材的關注。昨日,記者從上海有關部門獲悉,上海小學並不使用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材,而上海也正在醞釀新一輪的語文教育改革;今年9月上海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可能「瘦身」,此舉可使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負擔減輕。
  • 大曆十才子司空曙的這首唐詩真是詩情畫意,難怪入選小學語文教材
    他的詩歌有多篇入選唐詩三百首,真實反映當時唐代社會現實,對於戰亂所帶來的人間冷暖給予了很好的反映。尤其是《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喜外弟盧綸見宿》、《賊平後送人北歸》堪稱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經典作品。我們今天所談到的這首唐詩,乃是司空曙很有名氣的一首七絕古詩。這首詩寫出了唐詩的意境之美,真實反映了江南之地的魅力景色,詩情畫意讓人沉醉。
  • 小學語文教材裡的古詩背錯了?人教社給了答案
    不少人耳熟能詳的詩句出現在了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然而也有人疑問,不是「白雲深處有人家」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綜合文獻價值及詩意考慮,教材選用了「白雲生處」。但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卷三十六「考文」中評述道,「杜牧之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亦有親筆刻在甲秀堂帖中。今刻本作『深』,不逮『生』字遠甚。」他直言,用「生」字意境更佳。人教社表示,綜合考慮上述條件,教材便選用了「白雲生處有人家」這一版本。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類似的情況不僅這一處。
  • 寫瀑布詩很多,為何李白《望廬山瀑布》能入選語文教材?貴在一字
    明堂賦》是為了謀求官位,這些詩都因為表達特殊的感情和願望所以才流傳千古,但是有一首詩就是李白無意間寫的所見所聞,不但流傳千古還年年入選語文教科書,這首詩就是《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為什麼會入選語文教材呢?我認為有三方面原因。
  • 古詩退出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古詩退出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2014-08-27 13:30:46「瘦身」:除刪除原教材最後單元的5篇課文外,《畫》、《草》、《登鸛雀樓》等8首古詩也不見了蹤影。
  • 解讀王維《畫》:被選入小學課本的一首詩,作者卻一直存在爭議
    人教版和滬教版小學語文都在一年級課本中收錄了這首詩。甚至這首詩可以作為一個謎語,而詩的名字《畫》則是謎底。這首詩從字面上看,描寫的是自然景物。有山色、流水、花鳥,但「山有色」卻「水無聲」,「春去」卻「花還在」,「人來」卻「鳥不驚」,連續幾個對比的使用,使一片自然風光變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鳥圖。全詩對仗工整,尤其是多組反義詞的運用,遠→近、有→無、去→來,使一幅山水畫,畫面立體感增強,視覺衝擊力增強。
  • 新版四年級語文教材:兩首現代詩的解讀
    翻閱四年級新版語文教材,發現與蘇教版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首先是課文內容增加了兩課,由原先的二十五篇課文增加為二十七篇課文。同時新教材增加了兩首現代詩,減少了一篇古詩,由原先的四首古詩,變為三首,這樣的改變能豐富學生對不同文學體裁的了解。
  •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首詩是王維寫的嗎?
    本文作者:納蘭春蠶很多朋友都讀過這樣一首詩,簡單來看是首謎語詩,謎底是「畫」。這首詩被收錄在不同年代的人教版、語文版(A版)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裡,同一首詩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竟多達三種作者署名!署名一:佚名。這樣處理本來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可惜「人閒生是非」,就有這麼一群沒事找事的教材編纂者,非要給這首詩冠上具體的作者名。
  • 部編語文教材增加了多少必背古詩文?語文教師如何施教?
    部編語文教材增加了多少必背古詩文?語文教師如何施教?丨引論:必背古詩文增加了多少?改革開放大勢所趨,不必爭個你死我活!誠如通欄標題如示,我團隊一直跟蹤關注這個問題,發表了系列文章:[連結二三篇]。網上針對要背那麼多書,爭得沸沸揚揚,怨聲載道。
  • 《讀詩賞畫初中生必讀古詩文》福州首發 提升學生文化修養
    福州新華書店的「部編本」語文教材。 人民網福州9月2日電(吳隆重)中小學語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詩文,引起廣大網友的密切關注。開學第二天,《讀詩賞畫初中生必讀古詩文》在福州首發,填補了福建省中學古詩文教輔材料的空白。 該書圖文並茂,根據國家頒布九年義務教育課程大綱要求選擇古詩文篇目,配上書畫作品和課文解析。福建省教育廳廳長黃紅武為該書作序稱,該書是將文化傳承和中學生教育讀本結合的創舉,融詩、書、畫、賞為一體,構成了多維立體的讀本特色,有助於學生全面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養成分,培養真善美的藝術情操。
  • 部編版語文教材古詩文增長87%!學好語文該如何入手?
    然而孩子上了小學後,對古詩的要求更高了。2019年9月開始,全國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古詩文約佔小學課文總數30%。與原教材比,增幅達87%。中考中古詩文佔12分的分值 。可以說,得古詩文的孩子得語文。背古詩不僅可以滿足應試的要求,對孩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也體現在很多方面,有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
  • 小學古詩教學這樣教有詩味、有深度
    提到小學古詩詞教學,我們馬上想到就是理解詩意、會背誦、會默寫的教學目標。這就是我們的孩子之所以總是對經典沒有興趣、對詩詞經典傳承不深的原因所在。我們的小語課堂中詩詞的教學深度學習、多維度的培養不足。現在我以一節古詩課教學課為例,這首古詩選自鄂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詩詞誦讀部分—《涼州詞》。
  • 媒體盤點:這些年語文課本裡被刪掉的古代經典
    核心提示  為何要刪?  對於為何要刪除8首古詩,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語文教研員薛峰迴應說,「以往在課堂學習古詩時,學生不僅要面對生字,還要學習大量文學背景知識。」  刪  8首古詩退出課本  今年9月,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市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新版語文課本中刪去《尋隱者不遇》《登鸛雀樓》等8首古詩,在家長圈和網絡上引起巨大反響,不少網友在為這項減負舉措叫好的同時,也質疑「為何不讓小學生學古詩」。
  • 這首古詩是翻譯來的,卻入選語文教材,用13字寫出了絕美北國風光
    即便不說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有何等的知名度,就單說「一片孤城萬仞山」也足夠反映出我們廣袤國土上的美麗風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正是這片神奇的土地,才成就了最為經典的中國古詩詞。而在這些詩詞當中,有一首極為特殊的古詩詞。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周杰倫的「蝸牛」終於爬進了小學語文教材,而古體詩卻從上海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消失了。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 上海教委回應教材刪改:通過聽力教材學古詩
    ,也質疑「為何不讓小學生學古詩」。市教委回應,8篇古詩退出一年級語文課本,目的是為小學生減輕識字和背誦的壓力,但在小學一年級的聽力磁帶中仍保留了這8篇古詩,老師會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體驗古詩的音韻美。  為什麼刪除  不費力認字,領略音韻美  「現在哪個孩子不會背幾首古詩,為什麼要從課文中刪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