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鼎是清代後期詩人,其存世詩作並不多,但因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選用了他的一首詩《村居》而廣為人知,《村居》是七言絕句,頗有唐人之風,其詩如下: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首詩據說是高鼎晚年閒居上饒所作,頭兩句描寫了江南仲春二月的明媚風光,萬物生長,青草最先,動物活動,黃鶯最急,江南春來早,二月已是楊柳依依,雲煙嵐氣讓人陶醉,這二句從選用意象來說並無出奇之處,唐宋人也常用之,但幾個意象組合起來卻頗有新意。
後兩句描寫兒童活動,早早散學歸來的孩子們見到東風颳來,趕緊放起了風箏,此二句與前二句剛好動靜互補,於是讓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幅靜態國畫,還似乎看到了一組動態視頻,孩子們的歡笑聲透詩而出,讓人讀來輕鬆愜意。
這首詩之所以能擠掉諸多唐宋詩詞精品而入選小學課文,或許是因為其用詞清淺、詩意歡快,但單就詩歌本身而言,客觀來講也頗為不俗,甚至以蘇軾對王維詩的讚賞「詩中有畫」來評價這首《村居》也是可以的。
另外,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有一首古詩《畫》,有人認為也是高鼎所作,其詩如下: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首小詩也頗有可讀之處,語言淺白,又頗具畫面感,冠以詩題《畫》或是認為這是一首看完畫有感而作的詩,而詩作者也有爭議,除了高鼎外,還有唐代王維說、僧人道川禪師說、元代王冕說、明代唐寅說等多個版本。
但王維、王冕、唐寅、高鼎等說法其實都是以訛傳訛,這四句詩其實出自南宋僧人道川禪師為注釋佛教經典《金剛經》而作的偈頌詩,也就是說,這原本是一首禪詩,寫的是清淨自性和清淨自性對於外相的觀察,而不是因畫而作的詩,其原詩如下: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如何言不會,只為太分明。
以上是高鼎的詩《村居》和疑似高鼎實則道川禪師的詩《畫》的介紹,不知您是否喜歡此二詩,歡迎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