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久彌新的本土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新生機

2020-08-14 靖西市融媒體中心

「哎——個地靖西榴真好,旻旻梅客遠來蕊。」婉轉動聽的下甲末倫旋律在美麗的舊州景區迴旋。由靖西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靖西中學承辦的中國科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農村青少年校外教育項目地方特色活動課《唱靖西山歌,我為家鄉代言》如期開課,靖西30名壯族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來到美麗的舊州景區,通過了解歷久彌新的本土文化,自主合作探究,為家鄉代言。

唱靖西山歌

千百年來,靖西盛行山歌,衣食住行處處有歌,婚喪嫁娶事事有歌,山歌、末倫、壯劇、呀嗨戲等歌曲不僅形象撰寫了壯族農民的生產勞動方式、勞動情形以及勞動技藝的傳承,也蘊含著靖西人民的生活方式、生產智慧和生存信仰。

教師身著壯族盛裝,手持五彩繡球,演唱靖西壯語歌曲《肖曼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中參與活動。

重頭戲是靖西藝術名人張桂英教唱靖西下甲末倫《靖西真是好》。張老師的指導非常仔細,從準確念讀歌詞,到咬字吐字的指導;從歌詞腰韻的解說到歌曲韻味的模仿各個環節。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效果非常好。在學會歌曲之後,學生用獨唱、組合唱、全班唱等方式演唱歌曲。學生儀態大方,傾情演唱,聲音高亢甜美,引得眾多遊人駐足觀看。

了解體驗舊州美景、民俗活動及美食

30名「小遊客」從舊州古鎮的大門開始,在老師的引導下「遊歷」六個景點,移步換景。學生通過親身走,親耳聽,親眼看,親手摸,了解和體驗歷久彌新的本土文化之美,感受家鄉之美。


我為家鄉代言

熱愛家鄉,宣傳家鄉,爭當家鄉代言人!學生踴躍參與策劃代言,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悟表達出來。通過個人展示,師生展示等。策劃場面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創新,拓展思維,相互分享,樂在其中。

馬鳳晶同學手持繡球,站在文昌閣前面的橋上為繡球代言


馬鳳晶同學手持繡球,站在文昌閣前面的橋上為繡球代言

李美妹等同學在美食宣傳欄前為美食代言

陸文顏等同學在生態博物館為壯族服飾代言

黃佳敏等五位同學在壯音閣舞臺為戲曲代言

黃家合、農嘉譽兩位男生在望橋邊用對話方式代言:「我們在靖西等您來!」


每個學生或小組選一個與內容吻合的景點進行代言展示,還有的學生為餈粑代言、為大碗酒代言、為山歌代言等等。

學校是傳承本土優秀文化的主陣地,青少年是傳承本土文化的主力軍。開展農村青少年校外教育,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迫切需要,也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藝術修養的有益嘗試。學生通過了解家鄉的美麗風景、民俗活動和靖西美食,學唱靖西下甲末倫《靖西真是好》,激發學生創新靈氣,懂得合作探究,積極策劃廣告代言,敢於表現自己,爭當宣傳「小主人」。

相關焦點

  • 檢察藍護邊垣雄關煥發新生機
    檢察藍護邊垣雄關煥發新生機 2020-12-14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津門老字號煥發新生機 最好的保護是創新性轉化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津門老字號 煥發新生機(人民眼·老字號傳承與創新)老字號集聚的天津古文化街。劉東嶽攝(人民視覺)狗不理包子。參觀者體驗益德成聞藥。資料圖片老藝人在天津古文化街上製作糖畫。2017年,商務部等16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老字號傳承與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近年來,天津加大對老字號的保護和發展力度,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助力老字號創新升級,擦亮金字招牌。時至今日,天津保有老字號品牌149個,其中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的有66個。
  • 從中國面相世界 漢語拼音60年,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
    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從掃盲工具發展為漢字信息輸入的重要工具,漢語拼音正在與我國幾千年的文明一起,面向未來,不斷煥發新生機。  周有光在《東西方之間的文化橋梁――紀念<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三十五周年》中寫道:「他們提倡廢除漢字,認為『繁難的方塊字是20世紀最有趣的時代錯誤』。這是外國人為中國人而拼音化。這種越俎代庖的拼音化,沒有得到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支持。」
  • 泉州非遺:適應「新土壤」 煥發「新生機」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遺項目均是在特定的生活生產土壤中孕育出來的。在跟隨調研的過程中,記者發現,作為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三大類「非遺」項目的城市,近年來,泉州結合非遺項目自身特點,採取跨界「新設計」,開發文旅「新產品」,培育產業「新生態」,開闢「新市場」,讓非遺適應新時代下的生產生活「新土壤」,融入「新生活」,煥發「新生機」,為非遺保護發展提供了寶貴借鑑。
  • 《光明日報》刊登天津大學專版:緊扣時代脈搏 讓老學校煥發新生機
    堅持構建實踐育人體系,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堅持引導學生把遠大理想抱負融入到報效國家的實際行動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研究型大學是科技創新人才的搖籃。五年來,學校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在化工能源、新材料、管理與經濟等十大領域促進學科交叉;直接對接國家重點領域,合成生物技術世界領先,五年獲國家科技獎勵 20 項。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培育和發展自身特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能源環境政策等領域作出重要貢獻。
  • 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新華社記者王思北從小學語文的入門課,到字典辭書中的注音排序;從資料庫中檢索與管理信息,到運用拼音輸入法在網絡上溝通交流在國家語委諮詢委員陳章太看來,作為一種科學、方便、實用的語言文字工具,漢語拼音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現代化、信息化提供了極大便利,為掃除文盲、普及教育、發展科技、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利用漢語拼音輸入漢字被普遍使用。
  • ...與跨界煥發出新生機—— 2019上海國際時尚消費品博覽會(尚博薈)
    尚博薈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上海文化創意產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支持,由上海市輕工業協會、上海伊比遜會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本次發布會以「品牌的再升與跨界」為主題,會上上海輕工業協會領導、主辦單位領導以及重要合作單位對尚博薈項目進行了詳細介紹,並得到參會品牌的熱烈響應。
  • 宏華地產集團|傳承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宏華地產與教育同行.
    為弘揚傳統文化、普及國學知識,注重啟蒙教育、關愛學子成長,師宗宏華地產集團與教育同行,讓本土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專門定製由「師宗歷史文化名人何桂珍撰寫的《訓蒙千字文》」國學筆記本首批8000冊。
  • 探索非遺文化傳承創新寺庫名物籤約北京聯合大學非遺學院
    12月11日電 近日,寺庫(SECOO)旗下獨立品牌寺庫名物與北京聯合大學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正式籤約,雙方將共同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在非遺傳承人才培養、非遺產品創新轉化、非遺文化解讀等領域展開合作。
  • 興產業惠民生促發展老茶市煥發新生機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老茶市煥發新生機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有著「江南第一茶市」之稱的峨橋茶葉批發市場興於上世紀90年代,曾獲「全國重點茶市」等榮譽。「不是茶鄉,勝似茶鄉」「買不到的茶葉到峨橋來買,賣不掉的茶葉到峨橋來賣」,兩句俗語足以彰顯峨橋茶市的繁榮與茶商的底氣。可隨著時代的發展,基礎設施亟待完善、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等問題扼住了老茶市發展的咽喉。
  • 「新鄉賢」化為「新幹部」「新崗位」煥發「新生機」!昌化鎮13名...
    「新鄉賢」化為「新幹部」「新崗位」煥發「新生機」!在「履新」的10多天裡,新任的黨組織班子成員迅速投入到了村莊建設的第一線,與駐村組細緻謀劃村莊五年發展思路,走村入戶收集村民的微心願、了解民情民意……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新當選的村黨組織幹部中,有不少被本村列入的青年新鄉賢。
  • 文化育人在傳承中創新
    晚會上,中西文化在長堤真光中學得到了交流與共享;漢服拜月禮、南粵先賢燈謎會、星光圖、月餅、菱角、芋頭,這一切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盛宴和舌尖上的美味,而且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懷想。真光孩童天籟般極具特色的表演、長真女教師婉約柔美的詩詞吟誦,讓我們看到了學校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場晚會,只是長堤真光中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側面。長堤真光中學距今已有145年的歷史。
  • 北京琺瑯廠「傳承」價值歷久彌新
    北京琺瑯廠 從傳統工藝邁向文化創意  「傳承」價值歷久彌新  經過600多年時光雕琢的景泰藍,在北京琺瑯廠,融合著傳統與現代,展現著中國人的性格;成立了50多年的北京琺瑯廠,經歷過輝煌和低谷,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從宮廷走進百姓家,拓展到建築裝飾工程、城市景觀工程和產品包裝產業上,把自己打造成文化創意產業,為自己走出一條越來越寬的大路。
  • 【惠州文脈】惠陽淡水老街:千年古城煥發新生機
    【惠州文脈】惠陽淡水老街:千年古城煥發新生機金羊網  作者:林海生 陳驍鵬  2019-12-06 從淡水街道河背街驅車通過淡水鐵橋,穿過淡水城牆
  • 探訪中國陳皮之鄉:告別小作坊式生產 「老」產業煥發新生機
    中新社廣東江門12月5日電 題:探訪中國陳皮之鄉:告別小作坊式生產 「老」產業煥發新生機作者 孫秋霞被譽為廣東「三寶」之首的新會陳皮,素來「皮比肉貴」,早在宋代已成為南北貿易的「廣貨」之一。日前,記者探訪廣東江門新會陳皮村,看見工人採用熟練的刀法三瓣開皮,標準化倉儲中心儲藏著近千噸陳皮,商鋪貨架上的陳皮產品琳琅滿目,前來陳皮文化體驗館參觀的遊客摩肩接踵。這在8年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 非遺進校園 傳承育新人
    本報訊(記者 馬依釩)高校學子握上非遺傳承的「接力棒」,傳統技藝煥發嶄新生機。近日,第二屆全國民辦高等教育論壇在我市舉辦,一場由信陽非遺傳承人與高校學生聯袂參與的非遺表演讓與會嘉賓耳目一新。論壇舉辦期間,與會嘉賓來到信陽學院信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館,觀摩非遺傳承人展示和學生傳承實踐活動。 當非遺傳承人帶領高校學生表演起皮影戲,皮影人物在燈光的照射下,暗影浮動,惟妙惟肖。現場嘉賓由衷感嘆:「老技藝吸收新血液,煥發新生機。這場皮影表演舞動的是鄉愁,傳承的是未來。」 高校學子與非遺傳承人共同奉獻了一場信陽非遺的視聽盛宴。
  • 皮影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一談起皮影,陝西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汪海燕便打開了話匣子:「學習皮影雕刻並沒有想像中簡單,別人總說我看起來柔弱,但是我一直有一股執拗的勁兒,不想讓父親失望,一定要把皮影雕刻學好,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從「推皮走刀」的雕刻技法,到制皮、設計稿、畫稿、雕刻、染色等24道皮影雕刻工序,國家級非遺項目皮影戲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在汪天穩手中日復一日地流淌了近50年之後,又傳到了他的女兒汪海燕手中。2008年,汪海燕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皮影工作室,通過開展體驗活動、辦講座等方式推廣這門古老的藝術。「工作室剛建立時,我們主要是教學員們皮影雕刻的技藝。
  • 古老吟誦文化在當代中國煥發新生機
    湖北省圖書館舉辦的長江讀書節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受訪者供圖新華社武漢1月12日電(記者鄒學冕、喻珮)「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的這句詠嘆,是人們讚美節氣與愛戀的佳句。一句句抑揚頓挫的聲調,抑或平仄起伏的行腔穿越古今,在當代中國傳遞文化風貌、煥發勃勃生機。吟誦,指中國古代讀書人朗讀詩歌的方式。與現代人用日常說話的語調朗讀詩歌不同,古人朗讀時,詩歌中每個字會對應不同的音高,每段詞句也會對應特定的節奏,音調的抑揚和節奏的快慢寄託著古人對詩歌內容和意境的理解。
  • 「圓夢錦繡·巧手脫貧」貴州省婦女特色手工技能暨創新產品大賽在...
    今年,更是在手工技能大賽的基礎上增加了創新產品賽,旨在鼓勵婦女手工企業在產品設計中積極引入現代設計理念,將民族文化元素與現代生活、時尚創意相結合,讓傳統手工技藝煥發新生機。來自全省各地區的100名刺繡類和30名蠟染類參賽選手在現場飛針走線、巧手繪圖,展示了貴州婦女精湛的手工技藝和巧思妙慧。57家手工企業在現場展示了包含服裝類、配飾類、雜件類100件豐富多彩的創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