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7月29日消息 複讀機就是可以把聲音存儲下來並且重複播放的一種機器。是在可攜式收錄機的基礎上,增加了微處理晶片、數字存儲晶片後形成的多功能語言信號存取設備。其發明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通信工程專家鍾道隆。
它是在磁帶放音的同時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位訊號,儲存在數字存儲晶片中;復讀狀態時再將數字存儲器中的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通過功率放大後由揚聲器還原出聲音。
據維基百科整理,鍾道隆有感於錄音機在學習英語方面的不足,故發明了這種機器並申請了專利(1991年7月29日申請專利,專利名稱是「計算機語言學習機」),並將該專利無償授權大眾使用。
起初,複讀機被他稱為「電子式語言學習機」。複讀機是在可攜式磁帶收錄機的基礎上,增加了微處理晶片、數字存儲晶片後形成的多功能語言信號訪問設備。複讀機所有狀態的轉換均是在計算機微處理晶片的控制下來完成的。它是在磁帶放音的同時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位訊號,儲存在數字存儲晶片中;復讀狀態時再將數字存儲器中的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通過功率放大後由揚聲器還原出聲音。由於復讀過程無需倒帶,可有效避免磁頭磨損。另外,複讀機還具有跟讀對比功能,即將磁帶錄音與用戶的錄音反覆播放,以糾正用戶的發音。
為規範市場,引導消費,指導企業對產品進行正確的設計、生產和檢驗,信息產業部於2001年頒布了行業標 複讀機準《語言複讀機通用規範》,該標準包括對產品的性能參數、安全要求、電磁兼容性、環境適應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和試驗方法,並對企業生產中的交收檢驗和例行試驗進行了規定。
自1999年國家教委正式宣布,今後我國大、中、小學生的外語教學和考試將側重於學生口語、聽力綜合水平後,複讀機市場被國家政策迅速孵化為一個容量上千萬臺的成熟市場。據統計,中國市場1998年、1999年和2000年複讀機的銷量分別為50萬臺、300萬臺和800萬臺,2001年複讀機的銷量超過1000萬臺,2002年達到1300萬臺。
不過由於準入門檻較低,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市場有200多個廠家生產近100種品牌的複讀機,複讀機行業寒冬到來,大多數的品牌仍然虧了錢。
2003年,國家為了進一步規範家電產品市場,從8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實施國家強制性產品的3C認證制度,保證了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