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娃之後,有沒有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總有人要把你費力教育好的孩子,一下子打回原形!
昨天我看到一篇新聞,也是挺震驚的。
蘇州陽澄湖半島派出所接到一起妻子遭丈夫家暴的報警,民警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後發現,事情的起因,僅僅是因為「陪孩子寫作業」。
妻子加班,讓丈夫輔導孩子寫作業,而丈夫認為一年級不需要很嚴格,所以,孩子根本沒好好寫,寫了的也錯誤百出。
妻子回家發現後,嚴厲地批評了孩子,她認為孩子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時,丈夫站在一旁各種拆臺唱反調,夫妻雙方起了爭執,最終引發了家暴......
在心疼這位媽媽之餘,我不禁在想,這樣的家庭,怎麼能教育出好孩子?
可是,教育分歧,不只她家會有。而是個普遍現象。
最近有一位媽媽和我抱怨她的日子沒法過了,在家已經和老公吵了N+1次架了。
原來,她和老公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了分歧,比如:
她要求孩子上完網課就寫作業,寫完作業再玩別的;可爸爸心疼孩子,認為上了一天課了,應該先放鬆放鬆。
孩子賴床不想起來學習,她教育孩子「一定要克服困難。」爸爸就在旁邊說:「不要把孩子逼的太緊,多給他一點個人空間。」
孩子寫作業龍飛鳳舞,簡直不能看,她要求孩子字體要工整,現在改過來還不晚。
爸爸就拆臺說:「讓他慢慢來,不要太較真了。」
媽媽也表示,我知道自己的觀點不是全對的,所以我也不只一次的和老公溝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如果有了分歧,回自己房間關上門,心平氣和的溝通。
十多天過去了,收效甚微。脾氣上來了,誰也不讓誰,該吵還是吵。
當孩子做錯事需要引導時,夫妻倆教育立場不統一,一個「訓」一個「護」。
這樣不僅傷害的是夫妻之前的感情,更對孩子教育沒有任何幫助。
父母理念不統一教育下的孩子,大致分為兩個方面:
一個是,孩子除了學會在「訓」面前服軟,實際上根本沒有真正學會規矩,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
不僅如此,他還學會察言觀色,變成「兩面派」。在媽媽面前是乖小孩,在爸爸面前,則把話當耳邊風。
他明白了該在誰面前扮演什麼角色,免得挨罵。
要知道,小時候就學會表裡不一的孩子,很容易會養成趨炎附勢的性格,長大後很難和別人建立真實的親密關係。
一個是,孩子無所適從,失去方向,沒有了安全感。
父母的吵架,情緒發洩出來就好了。可我們總是忽略一點,那就是孩子。
你們吵架時猙獰的面目在孩子的腦海中可能久久不能散去......
對於孩子來講,最愛的就是爸爸媽媽,當父母對於教育自己的事情出現了分歧,那孩子到底該聽誰的?
無論是聽哪一方的話,最終都是&34;,聽誰的都很難過。
如此一來,不僅喪失了教育效果,還會讓孩子丟失安全感。
我相信,不管是哪個結果,都不是父母想要的
一個孩子若喻為船,你往左劃,我往右劃,船要麼原地打轉,要麼失控側翻,只有步調一致,才能穩穩地向前。
夫妻同心,其力斷金,這句話也適用於教育上。
父母一條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孩子更努力,更優秀。
去年秋天,朋友帶著老公和十三歲的孩子來我家吃飯。
孩子剛開始都還好好的,非常討人喜歡,但在的時候鬧起了脾氣,原因是孩子想吃零食,不想吃飯。
朋友就跟孩子說「吃零食對身體不好,營養均衡有利於長身體。」
孩子仍舊不為所動,繼續玩著手裡的筷子就是不吃飯。
朋友這時候也沒有了耐心:「你再不聽話,那你就不要吃飯了,自己去牆邊罰站吧。」
孩子聽到這句話,可憐巴巴的看向了正在吃飯的爸爸,仿佛像他求救一般。
爸爸也看出來了孩子是什麼意思:「你不要看我,現在吃零食就是不對的,我也幫不了你。」
折騰了一番,這段插曲很快過去了。
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時,只要父母站在同一條線上,孩子就會對我們的態度確信無疑,更有效地執行好規則。
在孩子面前呈現一致的教育,是靠譜父母的基本素質。
尼採說:「兄弟,如果你是幸運的,你只需要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這樣,你過橋會容易些。」
孩子亦然,只有專注、堅定、自信,才能順利地走到彼岸。
在育兒路上父母發生分歧,沒什麼錯對可分,很多時候只是我們的出發點不同而已。
家,不僅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更是一個講愛的地方。
聰明的父母在育兒的路上,一定懂得相互尊重,彼此協助。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專注、堅定、自信地走向優秀的彼岸。
因此,父母們請記住,教育方向一定要一致。夫妻同心,是一種優質的教育,更是一種珍貴的愛。
您有沒有和別人意見發生分歧的時候 您是怎麼解決的呢?請留言告訴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