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關鍵詞:教育分歧
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總是引發矛盾,該怎麼辦?
問題
我有一個問題是關於家庭關係的,我和老公常因為孩子的教養問題發生爭論。我通過學習明白了,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就是家庭關係要好,而且夫妻關係比親子關係更重要。
我們的分歧總是以孩子為中心,我老公經常很焦慮,經常挑孩子的一些小毛病,我卻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比如,孩子有點兒身體上的小毛病,我老公就會認為很嚴重。我也有一點擔心,但沒有那麼明顯。
孩子6歲了,老公的焦慮倒沒有在孩子身上反映出很嚴重的問題,只是偶爾尿床。
解答
這個問題很普遍,大多數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實際上,給孩子帶來最大安全感的是:父母有自己的生活,父母有自己的追求,父母的人生在孩子看來是很棒的,孩子才會對人生充滿了希望。
第一個方法:「讀書」講過的書對你先生一定有幫助。
他現在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其實是有知識可以解決的,才會覺得自己不要聽那些「沒用」的東西。實際上,他得聽過了才知道有沒有用。你可以在開著車的時候,和他一起聽一聽「讀書」講的書。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這本書從生理學、遺傳學的角度告訴我們,人為什麼會對孩子這麼焦慮。研究兒童教育的人都知道,大人越焦慮地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就越不利於孩子成長。
焦慮是因為我們體內原始的獸性還在。人從原始社會走過來,靠的就是焦慮。那時的人每天不停地擔心山洪暴發、老虎來了等各種各樣的事發生。
你先生得理解他的焦慮來源,才能知道自己的焦慮是過分了,慢慢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父母天天用焦慮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永遠不知道自己該朝哪兒走。他只能隨著你們的指揮棒走,你們推一下,他動一下,這是讓人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第二個方法:要想改變現狀,我推薦你和你先生來一次「關鍵對話」。
用《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這本書教的邏輯、步驟,跟你先生談話。要和他塑造共同目標,比如說,「我倆都希望能讓這個家變得更好」,而不是張口就吵架。吵架代表著雙方根本沒有塑造共同目標。脾氣不好的時候,你可以嘗試先道歉,說:「對不起,我剛剛的表述可能不太對,我重新說一下。」
這樣,有助於維護良好的談話氛圍。你先生看到你讀了這麼多書以後,人發生了改變,他才能相信讀書這件事。他一直不相信你的推薦,很有可能是因為他覺得你讀了那麼多書,反正也沒什麼變化,還白花家裡的錢。
第三個方法:換一個角度想,就算你先生改變不了,那你要怎麼做?
你可以自己先變得放鬆一點兒,家裡有一個人那麼操心就夠了。你可以開心地去幹自己的事,開心地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得更好。
所有人改變世界最長的路徑就是想通過別人來改變這個世界,而改變這個世界最短的路徑就是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
如果你自己變得放鬆了,改變了很多,你的孩子和先生都能夠感知得到。
以上是三種不同層次的解決問題的邏輯,都可以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