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關於教孩子的問題,夫婦需要私下談很多。從此以後,要從大目標開始談。「父母對孩子該做的事有什麼看法呢?」「你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在這個前提下,應該做什麼努力呢?要具備什麼條件呢?」「意見分歧的事在什麼方面違背了這個目標呢?」
那我們來看看專家們都怎麼說?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兒童精神病學教授凱爾普魯伊特博士這樣說。「如果把不同的教育方式寫成一本書,我一般認為父母雙方的教育方式歸入一章,可以歸入同一頁的東西太少了。」
家庭諮詢師麗莎鄧寧說:「只有和父母不能妥協的時候才會出現問題。他們的思想太僵化了,總是想著「我的想法是對的,你的想法是錯的」。雙方都不願意走中間的路。」
家庭心理治療師Fran walfish說:「父母不在孩子面前指責或指責對方,這是很重要的。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互相扶持,相愛,團結一致。」
鄧寧說:「比如,爸爸讓我早點睡,媽媽卻不這麼想,所以隱瞞爸爸,讓孩子們以後看電視是不對的。父親的權威受到了挑戰。這種做法不僅對子女的教育不好,最終還會傷害夫妻間的感情。」
你不能控制所有情況,所以要接受在配偶的管理下,事情不會進行的事實。
普魯特說:「當媽媽們發出『不能在那座山上滑雪橇』、『不能滑滑板』的指示時,爸爸們通常覺得有點危險。父母雙方只需就安全的大事達成協議,例如,過安全帶或街時要抓住父母的手。」避免在同一時間用不同的方法教孩子。面對孩子般的問題這樣教,他那樣教,這種教育沒有什麼效果,反而使孩子更呆。
夫妻間在孩子面前理性地爭論一些小事,這不是什麼大問題。觀察孩子通過父母的協助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能會有所收穫,但父母應該注意冷靜地用事實說話,不要感情用事。有反對的時候,應該教孩子如何解決問題。很多孩子不知道妥協的方法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有給他們看。
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保護對方的教育威信,孩子也不會無視父母的話,甚至陷入「革命將要爆發」的危險中。沒有孩子的時候,和戀人說話的時候再談教育問題,好好說出你的意見和建議,往往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對方也不會固執己見,不吵架,在子女面前損害對方的面子,反而能更虛心地接受。
教育子女的責任不是父母雙方各自50%的責任,雙方都是100%的責任,不要在子女面前說對方的壞話。不管對方教不教,積極出面承擔自己100%的教育責任是作為父母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責任。
為了兩個人或家人的問題吵架,如果孩子在現場,就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反應和感覺。不要只顧自己的感情和感覺,應該停止夫妻間的爭吵,同時告訴孩子剛和愛人吵架的原因或具體的事情,讓孩子客觀地看問題。
父母應該看很多相同的教育書,一起聽專家講課,舉行家長會,儘量一起去。那麼我們可以用第三方的力量影響其中一個家庭,不會用自己的話強行改變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