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聖賢錄·往生居士】—宋 王日休

2021-02-07 弘願之音

王日休,字虛中,廬州(安徽合肥)人。


南宋高宗年間(西元一一二七~一一六二年)考取京城太學的進士,但是他卻放棄而不就任官職。


王日休精博貫通群經,而且訓詁註解《六經》、《論語》、《孟子》的文義有數十萬言,有一天突然全部將之捨棄。


後來專修西方淨業,過著粗衣淡飯的生活,每日以禮佛千拜為功課。


曾經著作一書名為《龍舒淨土文》。


上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夫、乞丐、僮僕奴婢、官署中的差役,以及優人藝妓等這些人,王日休都以淨土法門,勸勉引導他們皈依佛門。


《龍舒淨土文》的文章淺顯且善於應用權巧譬喻,非常詳實而懇切,就好像是父兄在教導子弟一般。

 

南宋孝宗乾道九年(西元一一七三年),住在江西廬陵,有一位名為李彥弼的人,患有疾病,病重將死,夢見有一位自稱是龍舒居士的人,告訴他說:「你起來吃白粥,你的病將會痊癒。你是否還記得闕仲雅曾經教你修行的捷徑?」


李彥弼答說:「每日念佛不間斷。」


李彥弼夢醒後,要了些粥來吃,吃完後疾病立刻就痊癒了。


李彥弼在此之前就聽聞過王日休的名聲,於正月的時候,就命令諸子弟前往求受教化。


諸子弟們不久之後回來說:「王日休即將往生的前三日,向道友辭行,勉勵他們要精進地修行淨業,並說他即將要走,不能再相見了。到了往生的那一天,王日休對徒弟學生們講經說法完畢後,禮佛念佛仍然如同平時。到了三更(夜一至三時),忽然高聲稱念阿彌陀佛數聲後,大聲唱言:『佛來迎接我了!』說完便站立而往生。」 

   

李彥弼生病是四月五日,四月十九日時夢見王日休叫他吃白粥後病就痊癒了。


後來,看見王日休的畫像竟然與他夢境中的樣子相符合,於是為了感念他而雕刻一尊王日休的像,並記述其事跡而流傳遠近,從此以後只要是江西廬陵縣的人,大多都供奉王日休的像。


宋度宗、宋恭帝年間(西元一二六五~一二七五年),呂元益重新刻印《淨土文》至祝願篇時,在書版中獲得舍利子三顆。


呂元益的叔父將此事記載收錄於祝院篇的前面。


相關焦點

  • 宋 王日休
    上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夫、乞丐、僮僕奴婢、官署中的差役,以及優人藝妓等這些人,王日休都以淨土法門,勸勉引導他們歸依佛門。《龍舒淨土文》的文章淺顯且善於應用權巧譬喻,非常詳實而懇切,就好像是父兄在教導子弟一般。王日休每天早晨起來禮佛,並祝禱發願言: 「弟子王日休,謹為盡虛空界的一切眾生,燃香恭敬禮拜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切正法以及一切諸大菩薩、緣覺聲聞聖眾。
  • 淨土聖賢錄丨往生比丘-​宋 延壽(蓮宗六祖)
    淨土聖賢錄往生比丘-宋 延壽(蓮宗六祖) 【原文】
  • 往生極樂世界後,她又回來轉達阿彌陀佛的囑咐
    趙毓芹居士,法名妙信,浙江定海岱山人。年幼時閱讀詩書,長大後嫁給周姓的人家。得同學洪慧英女士的啟發,及顧證慧居士往生西方淨土瑞相的證驗,因此堅信淨土法門。趙毓芹身體一向虛弱,很早就患有肺結核,自知不久於人世,立志決定要往生西方。一九四O年八月,定十念法為每日的功課。
  • 這是我與剛剛往生的36歲女居士王思的聊天記錄!(耐心看完、受益匪淺)
    現在有的居士為了賺錢也不管什麼妄語或者給人送酒,殺生吃肉都不顧了,這一點大家要跟王思學習! 王思是前半個月才得病的,從她得病到他往生只有15天時間,生命無常。王思的往生給我們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王思一定是菩薩化現給我們表法來的,第一呢,表法生命無常,無常隨時都可以到來,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好好修行。
  • 陳劍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是否鬚髮菩提心
    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此經,後來蓮宗八祖蓮池大師(雲棲祩宏,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指出其不恰當處:其去取舊文,亦有未盡,如三輩往生,魏譯皆曰發菩提心,而王氏唯中輩發菩提心,下曰不發,上竟不言,則高下失次。且文中多善根,全在發菩提心。而三輩不同,同一發心,正往生要旨,乃反略之,故云未盡。
  • 【念佛感應錄】黃秀娣居士念佛感應
    這時,秀娣已開始接觸念佛法門,她趕快念佛回向給大太太,並勸大太太念佛往生淨土,沒多久,秀娣夢中看到觀世音菩薩坐在輪盤上,而大太太就坐在觀世音菩薩旁邊的蓮花上,笑得很燦爛!    先生病逝後,曾託夢說:「因為買菜的因果,以致墮地獄,不得自由!」
  • 淨土釋疑 | 往生彌勒淨土比彌陀淨土更容易嗎?
    答:第一個問題:這段經文上寫的,在我理解的,這兩個往生的條件也不算高,我們往生到彌勒淨土中去也不難,為什麼法師您說只能是阿彌陀佛能救我們呢?回答:往生彌勒淨土的條件的確不高,聞名也的確能往生。但是什麼人聞名能往生呢?一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 淨空法師:信願念佛,往生淨土,是真的不是假的
    不說,不是不知道,說這句話的人不簡單,如果沒有明心見性,他說這句話就是大妄語,大妄語的罪是無間地獄,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他說這句話,真的,阿彌陀佛接引他到極樂世界了,可見他不是妄語。他的明心見性,在淨土宗裡頭叫理一心不亂。淨宗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功夫成片。一般要像老和尚他所具備的條件,他的條件是什麼?最難得的,老實、聽話、真幹。
  • 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淨土,對此有些疑惑,會障礙我們往生西方淨土嗎
    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淨土,對此有些疑惑,會障礙我們往生西方淨土嗎?我們對念佛很有信心,但是對於今生能否往生西方淨土,心裡時常會打鼓。即使有的念佛多年,也不一定敢說今生一定能往生西方淨土。對於念佛往生西方淨土,可能會有些疑惑。
  • 每個人都想往生淨土,怎樣判斷自己能否往生?最簡單的語言告訴你!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在目前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準確地判斷出自己臨終時是否能夠往生?我們就來談談,怎樣才能保證臨終時順利往生到極樂世界。如何往生淨土?文:益西彭措堪布現在我用最簡單的語言給大家講一下往生的保證。我們希求的就是臨終生到極樂世界,怎麼來達到往生呢?
  • 閻羅天子金剛十萬佛衣法 往生淨土必殺技!
    《金剛經禪密竅決》裡的閻羅天子金剛十萬佛衣法,即是往生淨土必殺技!只要量足一定質變!古今感應裡,閻羅天子護持修金剛經者,皆言十萬則不經幽冥,直入淨土!若布,則於布之最上書:「直入淨土上品蓮頃刻乘願度法界」若衣褲,則於上衣前襟書:「直入淨土上品蓮頃刻乘願度法界」 若金剛十萬佛冊:臨命終時放於胸前
  • 復徐平軒居士書一
    光不得已,乃按淨土大意及太夫人事實大略,湊成千一百零五字。夏季,囑咐我為你往生的母親寫一篇記文(注2),所以我婉言推辭。前天到前山(普濟寺),方雲麟說你多次來信請他代為懇求。我不得已,於是按照淨土大意以及太夫人的事實大略,湊成千一百零五字。
  • 【往生紀實】三次見佛,預知時至,羅佑招居士殊勝往生紀實(附五千字文稿)隨喜分享者功德無量!
    至此,視頻中的每一個願望,都實現了,包括:先母要預知時至、自在往生,要留舍利子給末學留念……        先母發願普度眾生,也真的有幾位重病人,在往生的前幾天看到這個視頻,大為感動,深信切願,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瑞相稀有。
  • 佛教:「一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宗
    所謂淨土,是佛教所信仰的一種美好世界,是聖者所住之國土。因為沒有我們這個紅塵世界的五濁之垢染,所以稱為淨土。淨土也還有「佛國」、「佛土」等很多其他的名稱。但是事實上,西方淨土只是淨土中的一種,佛經上提到的淨土還有彌勒淨土、靈山淨土、密嚴淨土、琉璃淨土,等等,非常多。只是因為淨土宗的巨大影響,使西方淨土成為中國佛教最有影響的淨土信仰。淨土宗,就是認為專修念佛即可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中國佛教宗派。念佛不光是口宣佛號,而是禪觀的一種,是要通過念佛使心念安定達到禪定(三昧)的境界。
  • 什麼才是真正修持往生法門?(下)
    她說都是很多居士送來的!我說居士們為什麼把這些像送到寺院裡,說居士們現在在修阿彌陀佛的法,在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因此他們在家裡只供阿彌陀佛的像不供觀世音菩薩,不供文殊菩薩,不供地藏菩薩,不供藥師佛,說再供其他的佛菩薩那叫雜修。因此那些居士們這些像不好處理也不能扔,對吧?因此怎麼辦?
  • 一旦往生淨土,四十八願的利益統統圓滿具足
    在四十八願當中,所說內容非常廣泛,大體來講有三方面,第一是「攝國土願」,說到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第二是「攝法身願」,說到阿彌陀佛有無量光、無量壽以及度眾生的能力;第三是「攝眾生願」,攝取我們眾生到西方淨土去往生。善導大師是以第十八願來看整個四十八願,將第十八願稱為阿彌陀佛的本願,叫做「念佛往生之本願」。
  • 聞其名號丨淨土三經——往生極樂世界的專業法
    三經皆專門、純粹講述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之事,不雜其餘,故為淨土宗正依經典,善導大師稱為「正行、專依、往生經」。這三部經之所以被列為正依經典,有這樣三點:純、專、不雜。把一大藏教所有經典翻開看的話,這三部經完全符合這幾個條件,因為是正依,就要純,就要專,就要不雜;其他的都不符合這幾個條件。所以,「善導大師稱為『正行、專依、往生經』」。
  • 諸宗部——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
    無量樂)  十方恆沙佛舒舌(願往生)  證我凡夫生安樂(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願往生)  悲心利物大悲心(無量樂)  慚愧恆沙大悲心(願往生)  受我微心入道場(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願往生)  專心淨土佛前期(無量樂)  一一如來大海眾(願往生)  從佛乘華來入會(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願往生)  儘是往生增上緣
  • 東坡居士一生念佛,為什麼他未能往生?
    1 我初學佛的時候,還沒出家,李老師就警告我:古人別學蘇東坡,今人別學梁啓超,這兩位居士是佛學家,他們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    2 這兩個人在佛教界裡頭,都很有名氣,但都沒有成就。    6 蘇東坡雖然一生念佛,實際上他並沒有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他那個文人的習氣太重,障礙了他,所以他沒能往生。    7 他喜歡作詩、喜歡填詞、喜歡寫文章,名氣很大沒有用,這些事與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關,最後把自己往生西方的事耽誤掉了。    8 蘇東坡在臨終的時候,別人勸他念佛,他說功夫用不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