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持續性姿勢性知覺性頭暈(PPPD)的臨床治療

2020-12-20 澎湃新聞

持續性姿勢性知覺性頭暈(PPPD),是在2014年初被世界衛生組織統一命名的一種新的獨立疾病體,具有慢性病程、症狀程度隨時間波動的典型特點。

上期小編推送了PPPD的基本概念後,很多讀者給後臺留言,想要了解其治療方案,那小編本期就繼續為大家奉上PPPD的臨床治療方案!

國內目前對PPPD的認識起步較晚,關於其發病特點、發病規律、危險因素,及確切的發病機制還是一片空白,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臨床總結。

對於該病的診斷目前還是一種排除性診斷,尚缺乏特異性的分子標誌物和其它輔助檢查確診。

因此PPPD目前還沒有一種通用的治療方法,沒有臨床實踐指南。

首先,減少PPPD的可能誘發因素是關鍵。

PPPD確切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常見以下一些誘發因素:

導致內耳前庭外周系統或大腦前庭中樞系統障礙的因素,如梅尼埃病、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前庭神經炎、突發性耳聾、小腦梗死等。

前庭性偏頭痛—一種引起頭暈、眩暈和頭痛的疾病。

精神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壓抑、勞累。

各種腦外傷引起的腦部震蕩。

導致暈厥和眩暈的自主神經紊亂。

導致頭暈的其他醫學問題,比如說心律失常。

一些藥物的副作用。

目前關於PPPD的通用治療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這些治療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聯合應用。

物理治療

包括習慣療法和暴露療法。

讓患者暴露於那些會誘發頭暈或眩暈的事情或場所中去,通過這種反覆短暫的精神心理刺激,有利於更好地適應症狀。

物理療法的最佳治療時期至少在8周到12周,才能感覺到最好的效果。

藥物治療

兩組用於治療PPPD的藥物包括:

選擇性的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或SSRIs。這些藥物通常用於治療抑鬱和焦慮,但在治療PPPD中同樣有效。如果沒有抑鬱或焦慮,SSRIs可以幫助緩解頭暈。常用藥物有:鹽酸氟西汀(優克或百優解)和鹽酸帕羅西汀。

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再攝取抑制劑和SNRIs。這些藥物通常用於治療抑鬱和焦慮。如果沒有精神疾病,也能幫助減輕頭暈。常用藥物有: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

上述藥物

起效時間

在開始服藥後大約4到6周,頭暈會有所改善。

服用療程

至少需要服用8周到12周,才能看到滿意的效果。通常的治療時間窗至少需要1年。

停藥時間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藥物一定要嚴格按照處方要求服藥。在沒有獲得醫生允許下,不能隨便亂停藥。

注意:由於PPPD發病因素存在明顯的個體化特點,因此,我們在進行上述物理或藥物的幹預同時,一定要系統地進行病史回顧,儘可能找出導致患者發病的原因和誘發因素,從源頭,從本質,從精神心理上去幹預去治療,或許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甚至讓疾病不在復發。

此外,個體的「自我護理」也很重要。自我護理的目的是讓患者恢復正常生活,需要做以下事情:

堅持治療計劃,包括家庭前庭康復訓練。

按醫囑服藥,沒有醫生的允許,不能擅自停藥。

進行前庭康復的時候,不能操之過急,循序漸進,制定目的性、針對性和階段性的康複目標。

不要因為頭暈限制日常活動:「怎麼暈怎麼動」,「什麼情況下暈,則多去這種場所,多接受相關的刺激」,這其實也是一種「習服治療」法。

附PPPD患者常見6大臨床問題解答

Q:

PPPD是一種精神疾病嗎?

A:

不,PPPD不是一種精神疾病。但是心理行為的幹預會對治療有幫助。因此,你可能需要看心理醫學專家。

Q:

為什麼會患PPPD呢?

A:

PPPD的病因尚未明確。如果你患有相關疾病,例如內耳源性疾病導致的眩暈,那麼可能對自己的運動和平衡更加敏感,這種敏感性容易導致你患上PPPD。

Q:

PPPD會好轉嗎?

A:

大約五分之四的人接受治療後會緩解。即使你的頭暈沒有完全消失,但治療後可以得到明顯改善。

Q:

需要治療多久?

A:

通常無論是物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初始治療期是8周到12周,整個治療計劃可能持續一年或甚至更長的時間。

Q:

這些藥物會產生副作用嗎?

A: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和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可能會引起副作用。可以諮詢臨床醫生和藥劑師了解相關的副作用。這些藥物本身可能會導致眩暈。但與PPPD引起的眩暈類型不一樣,SSRIs和SNRIs很少使PPPD加重。

Q:

如何確定你患上PPPD?

A:

研究表明,如果你符合上篇文章中描述的PPPD的診斷標準(有一種慢性頭暈叫 「持續性姿勢性知覺性頭暈(PPPD)」),並且已進行完善的檢查評估,排除了其他可能相關的疾病,那麼這種慢性頭暈或眩暈可能就是PPPD所致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源: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

相關焦點

  • 持續性頭暈5個月,竟然不是PPPD?
    持續性頭暈5個月,竟然不是PPPD?病史及查體 患者,女,39歲,主訴「持續性頭暈5個月,加重伴頭痛4天」,2019.1月開始,出現持續性頭暈,每天持續存在,勞動後加重,偶爾出現短暫眩暈、伴噁心,出汗,心慌,數秒-數十秒好轉。休息後可稍微好轉,但躺下、行走、坐位均有頭暈感。
  • 健康釋疑,站著都頭暈是身體不好還是心理有問題
    但實際上,這類情況,可能是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英文簡稱為PPPD,是中年慢性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咱們從源頭上來認識一下吧。長期以來,為了應對頭暈,神經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共同探討,把沒有明確的前庭功能障礙的慢性頭暈,稱為精神心理性頭暈,意思是說,管平衡的器官沒發現毛病的,就先扔到所謂心理簍子裡。
  • 關於PPPD,這五個知識點你掌握了嗎? | 好題精析
    回顧更多內容:一文搞定|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的診斷與治療 2. PPPD多見於哪類人群?回顧更多內容:一文搞定|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的診斷與治療  3. 臨床中遇到疑診PPPD患者,需與那些疾病進行鑑別診斷?
  • 經常頭暈還查不出原因!紹興不少人患上這種奇怪的病
    15年來,她多次因為暈眩被救護車送進醫院治療。劉女士在許多醫院做過檢查,像腦部CT、腦部核磁共振、腦電圖、腦血管CT、頭部加強CT等檢查她都做過,但是所有指標都顯示正常。然而,她還是覺得頭暈得厲害,只要轉頭稍微快些,就暈得沒法走路。多年來,她沒法一個人去超市,沒法一個人過馬路。因為頭暈發作,她曾經被當成精神病人、腦梗病人治療,甚至還做過腦部溶栓的手術,吃過各式各樣的藥物,但是病情總是反反覆覆。
  • 警惕寶寶「姿勢性斜頸」
    體格檢查及彩超輔助檢查均未發現異常,醫生考慮妞妞為姿勢性斜頸。該院兒科副主任陳愛明介紹,姿勢性斜頸多見小於3個月的小嬰兒,大都是長時間固定的睡眠姿勢、抱姿及餵奶姿勢,或者是身體兩側的姿勢調節功能不完全一致等原因導致的。姿勢性斜頸因為找不出肌肉或骨頭的實質性改變,所以比較容易漏診,也容易被家長忽視。
  • 科普 || 多學科合作規範眩暈/頭暈診治
    2015年,Bisdorff等發表了前庭疾病國際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的概述,搭建了眩暈/頭暈診斷和研究的框架,即從4個症狀[眩暈、頭暈、前庭-視覺症狀和姿勢性症狀)入手,再從4個層面(症狀和體徵(symptoms and signs)、症候群(syndromes)、疾病(disorders and
  • pppd 中文man頁面
    加上這個選項,pppd將會試圖初使一個連線;如果沒有從彼端接收到回應,那麼 pppd將只會被動地等待從彼端所傳來的一個有效LCP封包(代替結束離開,就像它在沒有這個選項時所作的)。proxyarp選項引發pppd去尋找一個與遠端主機在相同子網路上的網路界面(一個支援廣播(boardcast)以及ARP的界面,不但要是可用的並且不是一個點對點或回授界面)。如果找到,pppd會以該遠端主機的IP位址以及所找到的網路界面之硬體位址建立一個永久的,公開的ARP項目。
  • 頭暈該看哪個科
    頭暈是生活中常見的症狀,有些只是一時不適,有些則是疾病隱患。哪些需要抓緊就醫,哪些可以自行緩解,很多人都不清楚,尤其是上了年紀的患者,甚至會因頭暈導致跌倒,引起更嚴重的後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馬鑫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根據發病表現,頭暈一般分為三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不同的致病原因。第一類是反覆發作的頭暈,又叫反覆眩暈,通常與耳石症、梅尼埃病(一種特發性內耳疾病)、前庭性偏頭痛等疾病有關,以耳石症最為常見。
  • 長春晚報專訪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眩暈病專家...
    轉變觀念 更新理念眩暈是臨床上的常見症狀,發作時常常讓患者苦不堪言,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據統計,每年近1/3的人群可能會出現眩暈、頭暈症狀,而青春期、生理期、更年期及老齡期更是眩暈發作的高發階段。隨著現代醫學的探索與發展,眩暈的診治理念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引起眩暈、迷糊的真正原因可能是耳石症、前庭性偏頭痛、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等等。作為我省眩暈疾病診治的先行者,孫莉主任10年來始終堅持倡導更新眩暈診療理念,規範眩暈疾病診療。
  • 頭暈 試試前庭功能訓練
    明確病因後,醫生為陳女士進行了3次無創手法復位治療,最終陳女士頭暈的症狀得到了明顯緩解。據了解,該方法不僅治療效果明顯,且用時短、不用輸液和服藥,便可有效治癒「耳石症」。陳飛主任說,像陳女士這類頭暈患者,在康復科門診還有很多,都是不能準確找出誘發頭暈的病灶,最終接受了不必要的檢查和無效治療。
  • 頭暈出現眩暈感一定要警惕,很可能是前庭性偏頭痛
    平時生活中偶爾出現頭暈頭痛的症狀一般不用大驚小怪,但對於偏頭痛患者來說,如果頭痛發作時覺得房子都要轉起來的情況就要注意了,要警惕前庭性偏頭痛的可能性,好多患者當成眩暈症、腦動脈供血不足治療,效果一般不佳。
  • 導致你頭暈的真相竟是……
    ,完成後就能收到專業的頭暈診斷。眩暈門診施天明主治醫師解釋說,臨床上80%的頭暈病因可以通過結構化的病史信息推測出初步診斷方向,診斷問卷可以像專科醫生一樣進行病情分析和做出初步診斷,其準確度可高於一般的普通非專科醫生。不到1個月,已有百餘名「暈友」參與了這項調查,最終結果顯示,暈友自我診斷與專業醫生診斷吻合率不足三成。
  • 頭暈自診,正確率不足三成
    「我朋友說,這可能是枕頭太高,導致頸椎病發了,我就不敢墊枕頭睡覺,但頭暈總不見好。」經檢查,骨科大夫覺得頸椎病沒那麼嚴重,就介紹到眩暈門診。結果張女士被診斷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症)」,通過幾個簡單的翻身動作就治癒了頭暈。
  • 【腦博士課堂】第10講|眩暈=頭暈=頭昏=頸椎病?讀完讓您「不再暈」
    秦劭晨 博士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眩暈等,專攻中西醫結合治療帕金森及記憶障礙疾病。 一.眩暈=頭昏=頭暈? 這三個概念大多數病人經常很難區分,就診時先說自己是眩暈,但是仔細問診下來,發現並不是眩暈,有些人僅僅是頭暈或者是頭昏。
  • 盲目「自助式」診斷,有害無益耽誤治療
    不少初次發病的年輕人喜歡去網上搜索「頭暈」的病因,部分中老年暈友「久病成醫」,習慣根據自身的就診經驗去判斷病情。這樣做好嗎? 對號入座,與確診結果大相逕庭 「醫生,你看我的頸椎病……」日前,50多歲的張阿姨一踏進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眩暈門診,就自述病情。對這樣先入為主的患者,主治醫師施天明已見怪不怪。 近半個月來,張阿姨每晚躺下或起床時都會出現短暫的眩暈感。
  • 頭暈原因有哪些?醫師:頭暈並7症狀要立刻就醫
    【早安健康/鄭淳予 醫師】王小姐到門診來,抱怨自己頭暈的非常厲害,其實頭暈暈重重的狀況已經持續好幾個月了
  • 頭暈原因多!切勿「自我診斷」,準確率不足三成,遇到這些情況,趕緊就醫
    頭暈,不僅會影響工作狀態,嚴重時甚至連起床、走路等日常活動都困難。但不少初次發病的年輕人喜歡去網上搜索「頭暈」的病因;而部分中老年病友則「久病成醫」,更習慣於根據自身的就診經驗去判斷病情。在神經內科眩暈門診,經常有頭暈患者進入診室就信心滿滿地說出自我「診斷」,結果卻與真正的疾病相去甚遠,甚至南轅北轍。
  • 多學科合作規範眩暈/頭暈診治
    2015年,Bisdorff等發表了前庭疾病國際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的概述,搭建了眩暈/頭暈診斷和研究的框架,即從4個症狀[眩暈、頭暈、前庭-視覺症狀和姿勢性症狀)入手,再從4個層面(症狀和體徵(symptoms and signs)、症候群(syndromes)、疾病(disorders and
  • 出現頭暈該選擇哪個科?平時需要注意什麼
    頭暈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有的時候是因為蹲的時間久了引起的頭暈,有的是因為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頭暈。頭暈會有很多原因,我們去醫院看病的時候,並沒有專門看頭暈的這個科室,那麼,頭暈該看那科呢?哪些頭暈症狀需要抓緊就醫,哪些可以自行緩解?頭暈平時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