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認知能力,差生差在哪裡,優生優在哪裡?看看就能知道

2020-09-06 胸懷寬廣


每次考試下來,有人歡喜有人憂,正確的答案幾乎是唯一的,而錯誤的答案卻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老師們很驚訝孩子們小小的腦袋中哪來的那麼多奇思異想,「創造性」的答案層出不窮。許多家長大概還不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差異,是自然形成的。有的孩子很委屈地說:我自己也很努力了,可還是學不好,考不好,該怨誰?

是啊,一樣的學校,一樣的教師,一樣的教材,為什麼別人就能學得很好,我卻這麼差呢?

學習是一種習慣,養成好習慣,能夠舉重若輕,能夠順其自然,沒有好習慣,在學習中就會舉步維艱,就會難遂人意。所有科目,所有知識,就能力運用來說,不外乎「概念——判斷——推理」這麼一個過程。優生全過程順當,差生首先差在概念上。

對於一個概念,從認知到運用,基本上符合「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這樣一個規律。有位名師說過一句話:「錯誤的知識比沒有知識更可怕」,就是指在認知過程中的錯誤的可怕程度。

高考,名句默寫要考5—6分,在不少人認為,這簡直如同考小學生一般,不就是個背誦嗎?感覺是個送分題,背一下就行了,沒什麼難度。可事實卻不是這樣,某校秋季開學的一次考試,學生的答卷就讓教師們哭笑不得。

是教師們檢點不夠,有了疏忽嗎?每周兩個早自習專門背誦語文,而需要背誦的課文,整個高中階段只有五篇散文,九首詩歌。當然,除了這兩個早自習外,還有其他不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用來背誦記憶。語文老師幾乎每天都在檢查默寫背誦。


是學生們不喜歡背誦,沒有足夠的背誦能力嗎?老實說,沒有多少學生會主動喜歡學任何一門功課的,但在學校和家長的齊抓共管下,學生們也早已經養成了言聽計從的習慣,所有的作業都是作業,都得完成。至於背誦的能力,且不說這種任務是教材的規定,高考的要求。就說這個標準,那是多少年來多少專家在教學實踐中制定的,肯定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再說,有不少學生是能夠準確記憶,正確運用的。


看上去考查的是知識,有人不在乎地說,不就五、六分嘛,全丟了又怎樣?假如真有一個學生在這個題上得了零分,那麼,他能夠考上大學的可能太低了。因為,這道看似考查知識的題目,其實考查的是能力——真正的認知能力。

在各種能力中,認知能力,即辨識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


認知能力,顧名思義,就是認識,不會混淆;知道,不會用錯。單純地記憶古文,意義並不是很大,本身不值五、六分。可這道題考查的是認知能力,可以反映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知識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


學生為什麼錯誤?一定是其認知能力不達,能力不達,皆因學習習慣太差。

有的老師很不滿意默寫太差的同學,以「死命令」的方式要求學生努力背誦,可效果往往不佳。能夠準確背誦的同學和背誦太差的同學,在認知的先天能力上沒有太大的差距,差距主要在學習實踐中形成。

比如往柜子裡放衣服,有人習慣把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按類別分得清清楚楚地放進去,不僅柜子裡整潔,而且尋找時方便。可有的人揉成團塞進去,柜子裡亂七八糟,尋找時大費周折,找出來的衣服也皺皺巴巴,穿在身上太難看。

這就是習慣,記憶差的同學,在背誦時,只注意讀,把小學甚至幼兒園時的做法保留到高中,指望通過朗讀遍數湊效。這種單純的以音節記憶為手段的記憶方式,根本應付不了高中階段的文章篇幅和內容。需要記的東西越多,記憶效率就越差。「認知」二字,是將「認」和「知」聯繫在一起的,以「知」為基礎的「認」才是可靠的牢固的,以「認」為結果的「知」才是有效的實用的。這也就是老師們常說的要去「理解」,不要死記硬背。

這種學習能力、記憶習慣,是從學習一開始就養成的。有的家長,為了早早「開發」孩子的智力,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讓其背誦詩詞,在那個階段,孩子根本沒有生活經驗,也沒有學習能力,憑辛苦是可以記住一些東西的,但絕對是機械記憶。於是,在記憶方面,家長就培養了孩子「死記硬背」的能力,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孩子在記憶的過程中獲得了「經驗」,也養成了習慣。

如果記得東西少點,這方法也有效,小小年經,大腦在發育成長,而沒有多少東西需要記憶,小孩子記性就顯得好,家長強求的詩歌一類的知識,也能記住不少。家長以此為樂為榮,錯誤地以為自己的孩子聰明,記憶力出眾。可沒想到,孩子對所記的東西不能理解,沒法分門別類地「歸入」記憶中,只能一股腦地塞入大腦裡。時間一長,東西多了,就亂了。就會出現答非所問,就會胡亂提取,答題時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在回答名句默寫時屢出笑話的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多半也好不到哪裡。

這是因為,長期的認知錯誤,使其大腦中的音節記憶能力發達而理解記憶能力萎縮,就像人的腿一長一短,每當有「記憶任務」,音節記憶能力就跑在前邊,而理解記憶能力就縮在後邊。畸形發展了。可更高級的知識卻成為了新的任務,單純的背誦能力不是符合要求的認知能力,如何能夠應付更為高級的更為複雜的認知要求?

從學生的答卷結果看,孩子們不是懶惰,不是消極,他們也想努力得分。可是,錯誤的記憶、缺失的知識,如何能夠滿足題目的要求?考場上的努力,就只能產生笑話了。

就像學生應該對自己的考試結果進行深刻「反思」一樣,家長也應該對自己孩子的「認知能力」進行反思。問題表現在學習上、考試中,可源頭卻在從小的培養。當孩子在形成認知、養成習慣的階段,如果老師的培養作用小於家長的培養作用,這種錯誤的、低級的認知能力,就養成了,會一直延伸下去。而糾正起來,要吃力得多。

相關焦點

  • 「差生」與「優生」的區別待遇究竟在哪裡
    「差生」與「優生」的區別待遇究竟在哪裡,小欣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對待不同的學生,持有的態度與處理事情的深度顯然也有所不同。老師在對待這件事情上,處理深度要遠比其他一些學生嚴厲很多。優生是老師的一塊心頭肉,這句話並沒有錯。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夠對待學生,公平公正,多少都帶有一些有色眼鏡,這是無可避免的事情。
  • 我們的孩子到底比英國學生差在哪裡?
    無論您的孩子是正在讀國際學校,還是剛剛轉入到英國私校讀書,家長都要明確了解孩子與英國同齡生的差距在哪裡,長處繼續保持發揚,短板及時彌補。●中國留學生們有個普遍的現象:在高中階段之前,中國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突出,與英國同齡學生相比,課程基礎能力、學習的刻苦程度以及學習成績都比較佔優勢。但到了高中之後,這種優勢慢慢消退,學術研究能力和學習成績開始比不上英國的同齡學生,課堂上積極性主動性降低,陷入成績越差越不想學,越不想學成績越差的惡性循環。是英國課程變難了?還是孩子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 「教書20年哪裡見過這號貨!」,校長放棄的差生,被老師育成樹
    小巴對此絲毫不以為意,某程度上還巴不得有如此隱蔽的位置,畢竟上課他也只是看看小人書,偷吃辣條。---《孩子:挑戰》孩子天生盡其所能地尋找歸屬感,如果成長健康,孩子保持了內心的勇氣,那麼他就能夠隨遇而安,通過展現能力和積極參與找到歸屬感。而如果孩子覺得氣餒,沒有得到鼓勵,他的歸屬感就得不到滿足,於是他的重心就會轉向通過他人得到歸屬感和自我認知。
  • 深度閱讀《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裡?》更新觀念
    她坐在這熱氣球裡,仔細看世界的輪廓,哪裡是坑窪,哪裡是河流,哪裡有荒野,哪裡有豐收,哪裡嘆息無聲,哪裡縱情高歌。這些人生落在她的心頭裡,一處傷懷一處領悟。她自己頭一個被叩響,隨後將內心的感悟積澱、整理,去叩響更多的人,以一個對生活有些經歷、有些思考的年青女性、年輕母親的姿態,柔軟地告訴讀者如何欣賞生命的夜空、枯水的河床。長久的側耳傾聽,讓這個青年作者的思考聚起了暖風。
  • 在當下的教育系統中,差生的出路在哪裡?
    於是,我信心滿滿地開設了一項服務——「兒童全方位輔導」,這項服務專門針對小學階段學習最差的學生,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以及那些被勸退的孩子。兩年期間,我深度輔導過四五個這樣的孩子,何為深度呢?而且,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孩子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原來,孩子每天作業都要寫到晚上十點、十一點,現在八點半就能寫完;·原來,數學作業大面積錯誤,而且稍微有難度,孩子就放棄,現在除了最後一道能力提升的題做不出來,其他題基本都能做對;·原來,孩子最頭疼寫作文
  • 學霸與普通學生究竟差在了哪裡?不是智商,而是這三方面能力
    學霸與普通學生究竟差在了哪裡?不是智商,而是這三方面能力不論在任何的學習階段,總有學生在班裡是脫穎而出,成為了大家眼中的學霸級人物,那自然也有學習一般的普通學生,很多家長都認為這和先天的智商有關,其實這種說法是比較偏激的,學霸和普通學生之所以形成了很大的差距,智商只是很小的一個因素,重要的是學生在這三方面的能力,家長們要注意。
  • 公辦和民辦大學差別在哪裡?讀民辦大學真的就是差生嗎?
    最近,我弟剛高考完,成績不是很理想,只能選擇民辦的獨立院校,這種學校大家應該都知道,學費高的嚇人,算是花錢拿本科文憑,那麼公辦和民辦大學差別在哪裡?讀民辦大學真的就是差生嗎?就目前我國的大學類別而言分為兩大類:公辦大學和民辦大學。公辦大學指的是國家教育部授權的學校;民辦就是靠民間財力來承辦的大學。
  • 老師說上補習班,好學生不用補,差學生補了沒用,家長究竟怎麼辦
    但是有些老師會說,上補習班也沒用,好學生不需要補習,人家自己會學習。成績不好,補了也沒有,要認清事實。不知道哪些老師會這麼說,話聽得尖銳,但從另一個角度似乎也沒問題。成績好的同學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不好的同學需要先糾正學習態度,而不是提高學習能力。 那麼對於家長來說,到底是給孩子做好教育投資還是讓孩子自行成長呢?既然不是學習的那塊料,就早點安排人生。
  • 老師排座位:好學生坐一起,差學生坐一起,家長:這是啥邏輯?
    老師排座位:好學生坐一起,差學生坐一起,家長:這是啥邏輯? 2、平時測驗的時候,我發現一些差生總是抄襲好生的試卷,分數存在一定的虛假和不真實性。 3、好學生家長已經多次向我反應自己的孩子受到同桌的影響,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綜上所述,經過與其他兩位主課老師的商量後決定,對我們班的56名學生的座位重新分配,即:好學生坐一起,差學生坐一起。
  • 看到這狀元筆記,你就應該知道自己差在哪裡?
    數學對於許多學生來說,已知是學習上的薄弱環節。有人找客觀原因,認為是老師沒教好;有人找主觀原因,認為是自己不適合學習數學。其實,學不好初中數學沒那麼多原因,我們來看看所謂的狀元筆記,你就知道自己差在哪裡?
  • 初三成績差怎麼逆襲?須掌握這些學習方法
    初三學習氛圍緊張,差生們也倍感壓力,很想提升學習成績,即使不能成為學霸,也想在中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那麼差生們怎麼逆襲呢?其實,只要你定好合適的目標,然後制定學習計劃,並努力完成,一定能提高成績。下面我們來看看有效的學習方法。
  • 2020年高考是否會出現優生更優,差生更差的情況呢?來看看!
    這段時間的網絡教學十分考驗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那麼高考是否會出現優生更優,差生更差的情況呢?我們都知道高考對於一個人的人生走向有極大的影響力,寒窗苦讀十餘年只為今朝兩日考。想必今年的這屆考生所經歷的這段時間是讓他們莫生難忘的。對於我們很多人而言都是難忘的更何況是他們。延遲開學的影響有多大?對於高三學生而言是否會出現優生更優,差生更差的情況呢?小編個人認為是會的。
  • 把差生交給高考名校,高中三年後,能逆襲考上985、211大學嗎?
    要知道優質生源是很難檢驗一所高中名校的真實實力,但是用成績不太好的「差生」檢驗,卻可以很好反應出到底哪所中學才是高中裡的「清華北大」。我們知道,現在的各個高考「名校」,大多數不會樂意接收「差生」,或者不會以優厚的條件接收,甚至「差生」要進入這樣的學校復讀或者上學需要繳納較高的費用,甚至消耗一定的人情關係。
  • 如果把差生放到重點中學,以重點中學師資能力和水平,結果如何?
    於差生(定性為成績差的學生,下同)而言,高水平的老師也只能是使學生成績在差生這個層次內出現「量」的提升(分數多少有些提高),但要想使差生轉變為優生,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多問老師,成績也不會太差,甚至還成績靠前,而那些智商超高的孩子小學時成績往往不那麼出奇,愛出洋相,課堂紀律不好,甚至在老師眼裡反而是差生。
  • 好學校差生or差學校優生?
    最近,有很多同學問我這個問題,是要去好學校當差生,還是去差學校當尖子生?去好學校吧1.一個人的學習習慣受周圍環境影響很大,而一個人的學習習慣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在你年少時,你為了「自尊和驕傲」放棄更好的學習環境是很可惜的2.這條只對大部分學生來說
  • 【給學生的信】孩子,你要知道數學成績到底好在哪裡,差在何處?
    要知道,他們幾個恰恰是我特別關注的孩子,也恰恰一直在數學上面沒有多少信心那種。「小荷才露尖尖角」,作為班主任的我,一定也要順勢表揚一番,可謂「好風須借力,送我上青雲」嘛。我就希望是學生的那股「力」。於是,我依次在晚自習的時候找到了他們。孩子H剛剛坐定在我的副手。我正欲開口表揚,像往常一樣。我突然打住了!這次要不換一個方式,我就不直接表揚,我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 創業賺錢一種是信息差的錢,一種是認知差的錢,可怎麼賺到呢?
    信息差信息差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這是最低成本的創業門路。這裡邊有兩層意思,一個是經濟學上的信息不對稱,它是指雙方在交易中,一方擁有對方無法擁有的信息,從而賺取差價。而對於這些課程,是因為很多人是沒有學習的渠道,或者說個人缺乏能力整合出一些系統的知識來,一些有能力的人將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整合,這樣就更高效更利於人們使用。比如閒魚賣貨,顧名思義,就是某人將自己閒置不用而對別人還有使用價值的物品進行售賣,重新產生價值。而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樣的一條信息渠道貨源渠道,這種信息差賺取的是信息的空間差。
  • 告別「差生」的七條策略
    要想進步,必須弄清楚導致這化學成績差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常用的幾個公式、概念沒記住,還是很重要的幾個基本解題方法不能熟練應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點知識沒有理解透徹等等。因此,要學好化學,必須做一定量的習題。實際上,研究完課本後,會做50%的題就不錯了,有30%的題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題根本就不會,這是正常現象。
  • 為什麼常回去看老師的都是差生,班主任3句話,讓很多人閉嘴!
    所以在中國你會發現,中國的老師跟學生之間的關係很親密,師生感情很深厚,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份感情發生著變化,那些往日老師很重視的學生,在後來聯繫很少,反倒一些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經常問候老師,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常回去看老師的都是差生,班主任4句話,讓很多人閉嘴!
  • 差生學生能夠逆襲成功嗎
    每個班都會有一部分差學生,一般叫做學習困難學生。這些學生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1、個人反應能力較差,接受知識的悟性有困難。對所學的內容教師教什麼他只能學什麼,不會舉一反三,更不會有多突破,屬於那種亦步亦趨的學習狀態,這樣的學生只要考試成績達到中等水平就已經很不容易了。2、個人悟性高,但貪玩不愛學習。這樣的學生有後勁,只要端正學習態度,稍加把勁,成績提高很快的,這樣的學生不叫差生,屬於機靈鬼,雖然調皮但老師很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