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鎖骨骨折

2021-01-21 丁香葉

病例介紹

SW是一名45歲的男性機械師,他在緊急情況部門通過EMS向抱怨摩託車越野事故後出現嚴重肩部疼痛的患者介紹了這一情況。 他否認任何意識喪失。 在主要調查中,他演示了15個GCS,一個顯露氣道,並且血流動力學穩定。 他的左肩觸診有嚴重疼痛,但二次檢查否則為陰性。 他過去的病史沒有多大意義。 他不服用藥物,也沒有過敏。 他每天抽五支香菸。

在檢查他的左肩時,他有瘀斑,觸及鎖骨的極度壓痛,以及肩部被動運動範圍疼痛。 對三角肌前部的感覺完好無損。 他的左上肢有強烈的橈動脈脈搏,整個左臂有5/5的力量。 他很正常

臨床表現解讀

一名健康活躍的45歲男性(SW)在出現摩託車越野事故後出現嚴重的左肩部疼痛。 體檢表明左肩帶有閉合,孤立的損傷。 此階段的鑑別診斷包括鎖骨骨折,肩胛骨,肱骨近端和/或肋骨; 盂肱關節韌帶損傷,胸鎖關節(SC)和/或肩鎖關節(AC)關節; 和盂肱關節,SC和/或AC關節的脫位。 這些放射圖證實了診斷中軸或中1/3鎖骨骨折的完整位移和約2釐米的軸向縮短和粉碎。

鎖骨骨折常見,估計所有骨折發生率為2-5%。 在對690例鎖骨骨折的回顧中,82%涉及骨中段三分之一。 出現鎖骨骨折的患者通常為男性(2:1男性至女性),年齡在10至40歲之間,並且在道路交通事故,高處跌倒或體育活動,特別是騎自行車時受傷。

圖6.1 AP鎖骨X線片顯示左側移位,粉碎,骨幹鎖骨骨折

SW沒有明顯的生命或肢體傷害。 然而,任何創傷患者的初步評估都需要對其狀況進行徹底評估和重新評估。 由於鎖骨與鎖骨下血管和臂叢的接近,在體格檢查中,詳細的神經系統(感覺,運動和反射)和血管(脈搏,溫度和毛細血管再充盈)檢查很重要。

仔細檢查受傷部位,重點檢查是否存在腫脹,畸形,皮膚隆起或任何可能表明開放或即將開放的骨折的開放性傷口。 應該注意以前的任何疤痕或舊切口。 多次受傷或失聰的創傷人群有時會錯過鎖骨骨折,應小心徹底評估每位患者。 最近一項對692名入選I級創傷中心13個月以上的患者進行的研究中,17人(2.5%)漏傷,其中2人為鎖骨骨折。 開放性中軸鎖骨骨折雖然罕見,並且通常來自高能量損傷機制,但與頭部,胸部,脊柱和上肢的嚴重受傷有很強的相關性。 在Taitsman及其同事的一項研究中,在13年期間67,679例創傷患者中,1740例(2.6%)患有鎖骨骨折,僅有24/1740例(1.4%)為開放性骨折。

應該對肩胛帶和頸部進行全面檢查並記錄。 應該小心保護頸椎。 脊柱預防措施只有在標準創傷方案清除後才能停用。 記錄盂肱關節是否減小以及腋神經是否功能很重要。 從SC關節到AC關節測量受傷鎖骨的長度,並與對側進行比較。 應在臨床和影像學上評估任何縮短量。

圖6.1顯示了一個典型的中軸鎖骨骨折,其傾斜方向,縮短和Z形畸形。 專用鎖骨X光片在鎖骨骨折的表徵和分類中很重要。 標準X線片包括前後(AP)和15-30°AP頭部Zanca觀。 估計的位移長度在校準的標準射線照片上量化,並認識到這種技術的局限性。

骨折移位的方向通常發生在冠狀面上,部分原因是胸鎖乳突肌向上和向後傾斜內側鎖骨片,而重力和胸大肌對肱骨的牽拉取代並旋轉側塊 下面和前面。 在外側第三次骨折中,類圓錐體和梯形喙鎖韌帶的附著可能會從下外側方面推開一段骨,有時稱為錐形過程或結節撕脫骨折。 在圖6.1中,由於喙鎖間隙看起來正常,因此錐形和梯形韌帶很可能是完整的並附著於遠端 - 第三片。 胸鎖關節和肩鎖關節是對齊的。

患者SW的初始治療應該包括一個寬臂吊帶,以便舒適受傷的左上肢。 然而,隨著我們對這些骨折自然史的認識不斷發展,一個年輕,健康,活躍的個體(如SW)的封閉,移位鎖骨骨折的確定性管理仍然存在爭議。 幾項非手術和手術技術已經相互比較,沒有明確指出哪些患者亞組將從手術治療中受益。

特定診斷聲明

SW是一名45歲健康男性,伴有左鎖骨關閉,移位,粉碎性中軸骨折。

集思廣益:什麼是治療目標和選擇?

治療目標包括以下目標:

1. 快速返回功能和/或工作

2. 骨折連接

3. 肩關節運動強度和運動範圍的恢復

4. 減少併發症的風險(骨不連和症狀性畸形)

治療方案包括:

保守治療/非手術治療


1. 舒適的吊帶,早期運動

2. 8字形繃帶(或夾板)的早期動作

外科治療

1. 鋼板固定

2. 髓內(IM)固定

文獻評價

為了確定與中軸鎖骨骨折治療相關的出版物,PubMed(http:// pubmed.gov/,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進行了檢索。使用醫學主題標題(MeSH)資料庫搜索功能,主要標題「骨折」,「骨骼」和「鎖骨」被添加到搜索構建器。關鍵詞「中間軸」或「中間」被添加到搜索中:(「鎖骨」[MeSH])和(「骨折,骨骼」[MeSH])和(「中軸」或「中軸」或「中」) 。接下來,搜索僅限於包括1975年至2017年以英文發表的文章,涉及19-44歲(成人)的成年人。該搜索獲得526個結果。所有526個標題和/或摘要都進行了審查,並從該清單中詳細審查了59篇摘要。 「臨床試驗」的額外限制產生了59篇文章,其中11篇被選作高質量研究,涉及治療成人中的移位性中段鎖骨骨折。

相關文章的詳細回顧

傳統上,骨幹鎖骨骨折是非手術治療,被認為是良性損傷,長期功能障礙很少。 然而,下面描述的一些最近的臨床試驗評估了鎖骨移位骨折患者的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策略,我們留下了許多關於什麼是成人最佳治療方案的問題。

以下部分著重於指導我們的患者SW的治療決策的最佳證據。

保守/非手術治療

數百年來,吊帶和繃帶的變化應用於上肢,試圖獲得並保持中度鎖骨骨折的閉合復位。 目前,兩種最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案 - 推薦一種簡單的Velpeau式,寬臂吊帶和8字形繃帶,以便在早期運動方案中獲得舒適感。

Andersen及其同事對61名患者進行了一項隨機臨床試驗,比較兩個治療組的吊帶和8字形繃帶。作者發現簡單的吊帶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可能比8字形繃帶更少的併發症。兩組之間的功能,放射學和美容結果沒有差異。同樣,由Ersen和同事進行的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表明,與廣泛手臂吊帶相比,八字形繃帶在第一天具有較高的平均視覺模擬評分疼痛評分,而平均縮短斷裂。對136例患者進行的第二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發現,在吊帶和八字形繃帶之間使用Constant-Murley評分,放射性鎖骨縮短或臨床結果無差異。沒有證據表明,封閉的復位操作可以在任何顯著的時間內保持移位的鎖骨骨折的對齊。

鎖骨骨折的非手術治療避免了潛在的手術併發症,硬體突出或失敗,硬體切除後骨折,肥厚或感覺遲鈍性瘢痕以及需要再次手術。 也有不常見但有嚴重的術中神經血管損傷風險的病例報告。

歷史上大多數鎖骨骨折都是非手術治療。 這部分是由於20世紀60年代的兩篇有影響力的文章。 Neer和Rowe分別報導2235例患者和690例患者的不癒合率分別為0.1%和0.8%,中度鎖骨骨折分別採用閉合復位治療。 這些研究的批評者認為,大量的青少年被納入其中 - 一種骨折通常會癒合而沒有後遺症的人群。 此外,這些研究有大量的失訪患者,最後的訪視評估並不嚴謹。 最近的文獻強調了非手術治療鎖骨中移位中軸骨折的風險,包括發生症狀性畸形癒合的可能性和增加不癒合風險。

與鎖骨畸形相關的併發症可包括與肌肉無力和肩部撞擊有關的肌肉骨骼疼痛,肩胛骨的錯位或翼狀(與遠端片段一起移位),美容問題(例如肩部下垂和「凹凸」畸形) 少見的是臂叢神經刺激引起的神經系統症狀。 1997年,Hill和他的同事發現,移位骨折的初始縮短大於2釐米的患者在非手術治療時有更高的骨不連接風險和患者滿意度降低。 在這個連續的242例鎖骨骨折病例中,52例中三分之一的骨折進行了回顧。 非手術治療後,16名患者(31%)對其臨床結果不滿意。

Nowak及其同事進行的一項前瞻性長期隨訪研究發現,208名非手術治療患者中有96名(46%)在9至10年的隨訪中未感覺完全康復。 結果與患者調查相關的粉碎和移位與疼痛和不滿意度相關。 另外,有27%的患者對肩膀的外觀不滿意。

Lazarides及其同事在1998年至2001年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回顧了272例非手術治療的鎖骨骨折患者。 他們發現34名患者(25.8%)不滿意他們的非手術治療結果。 鎖骨初始縮短大於1.8釐米男性和1.4釐米女性顯著相關與不滿意的患者調查。

病人SW是一位活躍,健康的成人,表現為縮短的(大約2釐米)和移位的中鎖骨骨折。 治療的目標是快速恢復功能,早期結合,恢復力量和運動範圍,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併發症的風險。 非手術治療可能會延緩SW的恢復活動,並伴隨著不癒合率更高,畸形癒合,患者不滿意以及功能更差的分數。 仔細考慮病人的職業,在這種情況下,機械師也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他選擇非手術治療,他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X線不對稱,有或沒有症狀; 由於肩胛帶的縮短和凹陷,右肩的不對稱外觀; 延遲癒合或不癒合的可能性在15-20%的範圍內。

手術治療:鋼板內固定

在年輕,活躍的成年人中,使用鋼板接骨術治療中軸鎖骨骨折的風險日益增加,完全移位的骨折的縮短率大於2釐米。 然而,開放性復位內固定的唯一絕對適應症是開放性骨折和伴有上肢神經血管損傷的骨折。 其餘的相對適應症包括伴有皮膚隆起的骨折和伴有肩胛旁分離或移位肩胛骨骨折的骨折。 其他相關適應症包括需要更快地恢復活動(更快的癒合)和預防次級症狀性異常。

最近的長期隨訪和以患者為導向的結果測量的研究估計,移位中軸鎖骨骨折中骨不連和症狀性骨折的發生率約為15-20%。 Hill及其同事發現非手術治療的骨折不癒合率為15%,鋼板固定治療的骨折不癒合率為2%,IM阻滯組為2.2%。 Zlowodzki及其同事對英國文獻進行了系統回顧,確定了22項研究和2144例患者。 所有中軸鎖骨骨折的非手術治療不癒合率為5.9%,移位中軸骨折的不癒合率為15.1%。 他們確定了非手術治療鎖骨骨折後骨不連的相關風險因素:骨折移位(相對風險= 2.3),骨折粉碎(相對風險= 1.4),女性(相對風險= 1.4)和年齡增長。

2007年加拿大骨科創傷協會(COTS)試驗比較了非手術治療與開放復位內固定與鋼板。 132例患者被隨機分為標準吊索(65)或小碎片平板(67)。 他們發現在手術固定組的CS和DASH評分在所有時間點直至52周隨訪時均有改善(分別為P = 0.001和P <0.01)。 手術組骨折癒合時間為16.4周,非手術組為28.4周(P = 0.001)。 非手術組有7個非髖關節,手術組有2個非髖關節(P = 0.042)。 49例患者中有9例(18.3%)需要進一步治療,其中9例在術後1年非手術治療,但手術組無一例存在(P = 0.001)。

手術組的總體併發症發生率為17.7%,而非手術組的併發症發生率為32.6%(非骨不連和症狀性骨壞死)。 手術組獨特的併發症包括感染(3例)以及由於突出的植入物(5例)而需要去除硬體。 沒有主要的神經血管併發症報導。 該試驗提供了I級證據,說明在完全置換(平均位移2cm)中度鎖骨骨折患者(年齡在16-60歲之間的活躍,健康的個體)中可以實現總體改善的結果。

Mirzatolooei的另一項研究比較了非手術治療(24)與60例患者的隨機臨床試驗中開放復位內固定與鋼板(26)的比較。 每組1例患者不癒合,手術組發生畸形癒合的比例(4或15.4%)明顯低於非手術組(19或79.2%)。 手術組不癒合發生繼發感染。 本研究報導12個月時手術固定組的DASH和CS評分明顯較好,疼痛,無力和運動受限率較低。

012年,Virtanen及其同事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吊帶固定或鋼板固定。 在1年的隨訪中,非手術組有較高的不癒合率(24%vs. 0%),但與手術組相比,Constant,DASH和疼痛評分相似。 Robinson及其同事在201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也表明,當鎖骨中段骨折手術治療時,骨不連的發生率顯著下降。 總體而言,DASH和Constant評分在開放復位和鋼板內固定後明顯優於1年隨訪時非手術治療後的評分。 然而,排除骨不連的患者時,手術組與非手術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經過手術固定的患者較不滿意肩關節下垂症狀,骨折部位局部腫塊和肩部不對稱,儘管治療費用增加。

Van der Ven Denise及其同事在2015年的研究中顯示,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併發症發生率明顯較高(31%vs. 9%),而在5年隨訪期間,在鋼板內固定和保守治療之間的功能結果沒有差異。 Bhandari及其同事最近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不能支持常規使用內固定治療移位中段鎖骨骨折,而1年時臨床結局差異極小。 作者發現無論治療方法如何,併發症發生率都很高。

尚未明確定義將從手術治療中受益的患者或骨折的個體特徵。 COTS試驗顯示,49例(100%)移位鎖骨骨折患者中有33例(67.4%)非手術治療,結果基本與手術組相同。 基於現有文獻的可能預後不良的結果包括在骨折部位(具有下垂或「假體」肩部),骨折粉碎,女性性別和高齡的明顯移位和/或縮短。 在SW的情況下,他有四個風險因素中的兩個,導致非手術管理的結果更差。

一些生物力學和臨床論文的重點是板的類型(重建與3.5毫米小碎片板)和解剖位置的固定(前或上)的中軸鎖骨骨折的粉碎和無粉碎。 在Drosdewech及其同事的一項研究中,將20例屍體中鎖骨骨折患者的鋼板固定前後位置的生物力學與IM固定進行了比較。 放置在上鎖骨上的用於模擬不穩定中段鎖骨骨折的更剛性板(動態加壓板(DCP)和鎖定加壓板(LCP))比剛性較小的重建板或IM設備抵抗更高的彎曲和扭矩載荷。 Harnroongroj及其同事進行的一項屍體研究得出結論:抗彎曲力矩的穩定性得到改善,在皮質缺損較差的骨折中沒有皮質下缺損和前部電鍍的骨折優越。

2006年,Collinge及其同事研究了80例連續前後固定鎖骨中段骨折患者的臨床系列。對患者進行臨床和影像學檢查,美國肩肘外科醫師肩關節評估和Short Form-36結局問卷調查。在隨訪2年後,他們有類似的併發症發生率與固定,感染和不癒合相關,但得出結論認為,前下方電鍍具有避免鎖骨下神經血管結構的潛在優勢。 2015年Sohn和同事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該研究比較了用3.5 mm鎖定重建鋼板治療的中段鎖骨骨折的臨床結果,並與平均18個月的平均隨訪結果進行了比較。作者總結說,兩種電鍍技術顯示在併發症或功能結果評分方面無差異。

其他研究已經評估了與標準板相比預製圓板的生物力學,並且沒有顯示出差異。 Vanbeek及其同事回顧性分析了52例置換鋼板固定治療的移位中段鎖骨骨折,發現使用前外側鋼板(9/28例)治療的患者顯著硬體發生率低於非造型鋼板治療者(9/14)。 前期組(3/28)接受硬體切除的患者比例少於非結轉組(3/14)。 2016年,榮光及其同事發表了一系列130例患者,比較了前結腸和非結腸內板。 他們在最後的隨訪中發現了類似的DASH和Constant分數(平均20個月)。 前期手術組有69例患者發生術後併發症(69例),非手術組有6例(61例)。 非圓形板的硬體顯著率(54%比28%)和隨後的硬體去除率(66%比45%)明顯更高。

手術時機也是急性移位中段鎖骨骨折治療的考慮因素。 Potter和他的同事比較了15例接受延遲手術幹預治療骨不連和畸形癒合的患者的客觀預後,其中15例立即行切開復位內固定。延遲組從骨折到手術幹預的平均時間為63個月(範圍6-67個月)。他們發現對程序,肩強度和DASH評分的滿意度沒有差異。急性固定組的恆定肩關節分數和前屈時的耐力顯著提高。這項研究表明,延遲重建後的結果平均會略低於急性內固定獲得的結果。 Das和同事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比較了68名接受急性內固定(<3周)的患者和29名接受了延遲內固定(3-12周)的患者。在平均隨訪31個月時,他們發現平均quickDASH和牛津肩關節評分沒有統計學差異。他們主張,儘管潛在的手術操作更具挑戰性,但從受傷之日起長達12周的患者進行遲發性內固定的患者並沒有經歷更高的併發症發生率和相同的功能結果和生活質量評分。然而,等待3-12周後才能否定早期幹預的主要優勢之一:更快恢復功能。

對於SW患者決定手術與非手術治療他的急性鎖骨骨折,手術固定的潛在益處 - 必須與潛在併發症的風險進行討論。 對鎖骨骨折初始手術治療的批評包括增生性瘢痕或由鎖骨上神經受傷引起的區域性感覺遲鈍的可能性。 此外,存在感染,硬體突出以及暴露骨碎片所需的所需的局部軟組織創傷的風險。 潛在地,這些併發症中的一些可以通過IM技術避免,但IM固定的優勢仍有待臨床證實。

手術管理:

髓內固定術


IM固定被認為是一種微創的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中段骨折。移位鎖骨骨折的IM固定的目標是保持骨折復位(長度、角度和旋轉),同時減少骨膜和軟組織解剖的數量。此外,IM裝置可以在透視引導下插入,並且可以具有更小的切口和疤痕的優點。IM設備上的許多不同的變體已經提供了大約40年。最近,鈦彈性釘穩定IM已經越來越受歡迎。

有關移位中段鎖骨骨折IM固定的文獻確定了6項隨機試驗。 Smekal及其同事報導了60名隨機分配到吊索(30名患者)或彈性鈦釘固定(30名患者)的患者,並隨訪這些患者至傷後2年。手術組的聯合時間更短,DASH更低,CS評分更高。非手術組30例中有6例(20%)發現延遲癒合。 2009年,Judd等人對57例(軍事人員)隨機分配至IM固定(29)或吊索(28)的前瞻性隨機研究發現,手術組與非手術組在1年時無顯著差異。然而,手術組在3周時表現出顯著更高的單一評估數字評估和L'Insalata評分。手術組的併發症發生率更高,包括骨不連,骨折,感染和顯著硬體。手術組中近一半的患者失去了一些原來的減少。 Assobhi比較了38例至少12個月隨訪的患者的前內側電鍍和逆行鈦彈力釘固定。在本研究中,兩種固定技術在第12周後的放射學和功能結果方面具有相似的結果。然而,靈活指甲組在第6周時獲得了早期的功能恢復和功能恢復,同時也降低了併發症發生率(15.8%比0%,p> 0.05)。 2015年,van der Meijden及其同事發表了58例接受鋼板固定的患者與62例接受髓內釘固定的患者術後1年內的結果測量結果。與Assobhi類似,這些作者認為術後6個月DASH或Constant評分相似的結果相同;然而,在6個月大的標記之前,鋼板固定組的受傷能力較差。比較固定技術時併發症發生率沒有差異。 Andrade-Silva及其同事同時發表的論文揭示了相同的結論。在6個月或12個月時,比較平板或彈性IM釘固定時,功能結果或主要併發症發生率無差異。唯一的顯著差異是(1)鋼板固定留下更多的殘留縮短和(2)釘組留下更多的植入物相關疼痛。

如果手術是患者SW選擇的治療方法,首選的手術技術(IM或鋼板固定)仍然存在爭議。 沒有單一的技術已成為移位中段鎖骨骨折IM內固定的標準,也沒有明確的建議。 術後併發症發生率很高,一些研究報導50%的併發症,包括植入物破裂,暫時性臂叢神經麻痺,針上皮膚破裂以及鎖骨外側植入突出。 像任何其他解鎖裝置一樣,IM指甲在粉碎性骨折中不能保持長度或旋轉。

證據表與處理方法的選擇

表6.1總結了與移位中段鎖骨骨折治療有關的重要臨床試驗。 根據對證據的回顧,作者認為對於我們45歲的活動性男性患者SW的最佳治療方法是在上解剖結構中使用強大的前外側鋼板進行主要鋼板內固定術用拉力螺釘固定。

快速恢復功能(或工作),骨折早期結合,恢復強度和運動範圍以及最小併發症的SW治療目標最好通過鋼板固定來實現。 雖然使用彈性穩定的IM釘固定IM可能會有相似的結果,但電鍍更具美觀效果,但臨床證據和生物力學文獻目前支持將鋼板固定作為更可預測和更優的結果,尤其是在北美人群中。

確定性治療計劃

管理移位的中軸鎖骨骨折的手術目標是恢復肩胛帶的對齊。 這是通過解剖復位鎖骨長度和旋轉來減少骨折的。 從受傷到手術的時間,移位和粉碎的量以及患者的身體習慣都會導致手術的困難。 嚴重粉碎的中段鎖骨骨折可能需要橋接技術而不是拉力螺釘和壓縮鍍層。 損傷側和完整側的射線照相比較有助於確定術中起始縮短量和減少量。

將患者放置在沙灘椅位置,在受傷的肩膀後內側下方有一個小凸起。 以無菌方式準備並覆蓋鎖骨區域。 如果需要,手臂可以自由懸掛以幫助實現減少,但這通常不是必需的。


表6.1循證表:成人鎖骨中段骨折治療證據總結

CS恆肩評分,手臂,肩,手的DASH傷殘,DCP有限接觸動態壓板,LCP鎖定壓板,RECON重建板,SANE單項評估數值評估

術前標記骨性標誌,以便正確放置切口。 通過在骨折部位上居中的5-10cm切口暴露鎖骨。 憑藉經驗,可以使用較小的切口並且是首選。 識別並保護鎖骨上神經的可見分支。 從深筋膜層分離皮膚以產生「移動窗口」,並促進操作。 從骨頭端解剖筋膜和骨膜,小心保存軟組織以保留任何粉碎的骨碎片。 自保持器通常用於維護可視化。

暴露和切除骨折端以清除血腫和軟組織。儘可能使用克氏針和復位夾,在插入拉力螺釘時獲得臨時固定。為了簡化骨折模式,小蝴蝶瓣也可以用微型螺釘固定。仔細評估長度和旋轉在恢復正常鎖骨解剖中是重要的。放置一個堅固的、前輪廓的、低輪廓的鎖骨-鎖骨上表面的特定鋼板,並用復位夾具固定在鎖骨上。在鑽孔時,首選三個螺釘和一個拉力螺釘或四個螺釘在骨折的兩側,使用深度計,應注意不要陷入鎖骨下神經血管結構或胸膜間隙。


圖6.2 AP鎖骨X線片顯示完全聯合使用拉力螺釘和優質鋼板的開放復位內固定治療多發性骨折,移位,縮短的中鎖骨鎖骨骨折

評估構建體的穩定性,用無菌鹽水溶液衝洗傷口。當傷口充滿生理鹽水衝洗時,請麻醉科團隊進行ValsValA操作,從而增加胸腔內壓力,並在關閉前評估胸膜完整性(從創面床上的氣泡可能意味著氣胸)。鎖骨上板的兩層閉合是至關重要的。用可中斷的或可吸收的縫合線閉合鋼板上的深筋膜。關閉皮膚下表皮封閉,臥式床墊縫合線,或釘釘。在傷口上塗抹非粘性敷料,並用幹紗布敷料進行補強。應用手臂吊帶為病人舒適。術後協議包括一個直立鎖骨X線片來評估固定。如果懷疑氣胸,進行術後(最大吸氣)胸片和系列臨床檢查。

目前尚無循證醫學文獻來指導鎖骨骨折術後急性期的管理,建議以目前的護理標準為依據。開始肩部的早期溫和的無限制運動範圍,通常在1到2周。如果患者有良好的臨床檢查和射線照片顯示癒合的證據,在6周內開始力量和阻力練習。回歸運動是由個案決定的,但如果患者無症狀且骨折在臨床上和影像學上治癒,通常可以在8至12周內開始。具有不同術後適應症的患者可能需要長時間的固定,並且可以延遲運動恢復。圖6.2 DEM實現了前固定和固定骨折和固定鋼板後縮短骨折的完全癒合。

長期預後預測

文獻中對移位中段鎖骨骨折初步固定術後臨床結果的長期研究是有限的。 Schemitsch及其同事發表了COTS研究組的隨訪結果,比較了損傷後1年和2年的臨床結局(DASH和CS評分),發現兩組在1年後的平穩效應並沒有顯著變化。 此外,手術組的DASH和CS評分在2年時仍比非手術組好得多。 作者的結論是,這種平臺效應可以用於輔導患者。 隨著他的移位中段鎖骨骨折的急性手術固定,SW可望預期長達1年,然後在功能結果方面達到穩定狀態。


上期:5: 肩胛骨骨折

參考:Orthopedic Traumatology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Second Edition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鎖骨骨折的固定方法及治療
    2、間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多因肩後外側著地,多發生於鎖骨中外1/3處,骨折呈斜形或橫斷形,近端向後上方移位,遠端向下移位,兩骨折端重迭。2、骨折塊壓迫鄰近的血管神經如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者。3、鎖骨開放性骨折。4、伴有多發性損傷的鎖骨骨折,尤其伴有同側上肢創傷、雙側上肢骨折或者有移位。5、不能接受可能存在畸形癒合後的隆起外觀要企業手術者。6、閉合復位後不穩定或復位失敗者。
  • 關於新生兒鎖骨骨折。
    作者:寶寶知道 逆夏楊太太我的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剛生寶寶了,可是我朋友發現最近2天寶寶的左側胳膊不怎麼抬,而且寶寶一抱著吃奶就會哇哇哭,過一會就好了,我朋友不知道怎麼回事,然後就去醫院檢查了,大夫說可能是骨折了,醫生建議拍個片子,後來給寶寶拍片子了,確定寶寶左鎖骨骨折,大夫給介紹了幾個可行的步驟方法
  • 主任提問:鎖骨骨折怎麼治療?
    鎖骨位於皮下,位置表淺,受外力作用時容易發生骨折。發生率佔全身骨折的 5%-10%,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壯年。間接暴力造成的骨折較為多見,多為斜行或橫行,其部位多發生於中外 1/3 處。直接暴力造成骨折因著力點不同而異,多為粉碎或橫行。鎖骨骨折的治療原則是以最大程度恢復其解剖形態為主。
  • 鎖骨骨折的分型,你真的知道嗎?
    鎖骨骨折是最常見的骨折之一,佔所有骨折的 2.6%~12%,佔肩部骨折 44-66%。中段骨折佔所有鎖骨骨折的 80%,而內 1/3、外 1/3 骨折分別佔鎖骨骨折的 5%和 15%。鎖骨骨折的分型眾多,其中 Allman 於 1967 年首次提出被廣泛接受的鎖骨骨折分型,後來一些學者又提出了其他分型系統來指導臨床工作,下面就詳細解讀鎖骨骨折的分型。
  • 鎖骨骨折?不用手術也可以治療
    醫生,我家孩子摔了一跤,鎖骨也會骨折?應該怎麼治療呢,必須要手術嗎?」  四川省骨科醫院醫生介紹了幾種鎖骨骨折的保守治療法。  鎖骨是上肢與軀幹的連接和支撐裝置,呈S形。近端與胸骨柄形成胸鎖關節,遠端與肩峰形成肩鎖關節外側有喙鎖韌帶固定鎖骨。
  • 移位鎖骨骨折早期與延期手術效果相似
    鎖骨骨折為最常見的骨折之一,約佔全身骨折的4-6%。其中移位的骨折約為2.6%。先前研究發現,鎖骨中1/3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均獲得良好效果,功能恢復及骨折癒合率均令人滿意。
  • 家長:6歲女兒學舞后鎖骨骨折校方:無法證明骨折與培訓有關
    文實習生唐雨辰 首席記者萬恆 圖由受訪者提供自小學習舞蹈的6歲女孩小雪在課外培訓中出了意外。小雪的父親稱,11月1日,女兒在上完舞蹈課後回家感到鎖骨疼痛難忍,經醫院診斷為鎖骨骨折。孩子家長與學校就賠償問題難以達成一致。小雪的父親認為孩子骨折與老師的「掰肩」動作有關。而校方對此表示,老師上課過程十分規範,無法證明骨折與培訓有關。
  • 鎖骨骨折的治療—鋼板 vs 髓內釘
    鎖骨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骨科界對於移位性鎖骨中段骨折的治療理念已經轉為支持手術內固定治療,但是仍不明確哪種固定方法更具有優勢。
  • 6歲兒童鎖骨骨折需要注意什麼?對以後有什麼影響?
    六歲以下的新生兒的鎖骨骨折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也不需要用手法修復,一般是採用三角巾和紗巾進行鎖骨的歸位。這是因為六歲以下的幼童的身體還在不斷地變化過程中生長發育。而骨折恢復後期需要注意新生兒的生活習慣。
  • 新生兒鎖骨骨折不可怕 及時就醫沒影響
    ,隨後緊急就醫,被診斷為新生兒鎖骨骨折。「鎖骨骨折」猛地聽到這個詞,下意識摸摸自己的鎖骨,寶寶得多疼啊。後來小編研究了一下,新生兒鎖骨骨折是生產時比較常見的,對寶寶今後也沒有什麼影響。心裡這才踏實了。【關鍵詞:新生兒鎖骨骨折】新生兒鎖骨骨折是產傷性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有時症狀不明顯,剛出生時易被醫生或家長忽略,鎖骨骨折的發生經常是由於胎兒迅速下降,前肩胛部擠向產婦的骨盆恥骨聯合處,使脆弱的鎖骨極度彎曲而發生骨折。
  • 手術技巧:一種鎖骨遠端Ⅱ型骨折固定方法
    鎖骨遠端骨折佔所有鎖骨骨折的10%–30%,鎖骨遠端骨折不癒合率達40%,延遲癒合率高達75%。Neer和Craig依據骨折與喙鎖韌帶及肩鎖關節的關係將鎖骨遠端骨折分為三型。其中I、Ⅲ型屬於穩定型骨折,治療上已較明確,保守治療。
  • 新生兒鎖骨骨折醫院被判賠萬元
    司法鑑定鎖骨骨折是分娩併發症,一審認為醫院存在過錯  本報訊(記者呂佳瑜通訊員李力)1歲零7個月的男童小剛(化名)在出生時鎖骨骨折。他的父母狀告醫院索要賠償。豐臺法院前天消息,法院一審認定醫院存在過錯,判決賠償原告1萬元。  小剛母親宋女士稱,去年1月20日,小剛出生在豐臺區鐵營醫院,為剖腹產分娩。
  • Injury 最新研究:骨不連仍是鎖骨骨折選擇手術的主要原因
    鎖骨骨折是最常見的骨折之一,以往報導其佔所有骨折類型的2.6-4%,男性好發年齡呈雙峰,即25歲以下和55-75歲之間,而女性則呈單峰分布於50-60歲之間。
  • 新生兒鎖骨骨折,寶寶「獨立」進程中的插曲
    生產之於寶寶,更像是一場新生命最初的博弈,在通往「獨立」的路上,必然要承受「壓力和磨難」,有些會發生「產傷」,而新生兒鎖骨骨折就是最常見的一種產傷,美中宜和提醒準媽媽:新生兒鎖骨骨折多發生在分娩過程中,與分娩方式、胎兒娩出方式位和出生體重有關。
  • 騎電動車過快,小心鎖骨骨折
    近期,隨著鄭州市骨科醫院病人陡增,尤其是鎖骨骨折病人瞬間多了不少,讓人十分納悶,不由好奇起來,怎麼好好的鎖骨會骨折呢?細細追究起來,原來十之八九都是剎車過猛引起的,很多人剛受傷時並不在意,以為只是騎個電動車,車速遠沒有汽車快,僅僅是快速剎車而已,怎麼會造成骨折呢?
  • 美中宜和提醒:新生兒鎖骨骨折並不可怕
    幫你發現鎖骨骨折的蛛絲馬跡:新生兒鎖骨骨折是產傷性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有時症狀不明顯,剛出生時易被醫生或家長忽略,鎖骨骨折的發生經常是由於胎兒迅速下降,前肩胛部擠向產婦的骨盆恥骨聯合處,使脆弱的鎖骨極度彎曲而發生骨折。
  • 新生兒鎖骨骨折,家長討說法!醫院表示願擔責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6月13日訊(記者 楊潔規)「孩子出生後,就一直哭鬧。」覃女士的兒子樂樂在株洲的湖南省省直中醫醫院誕生後,住院期間家人多次向醫生反映有異常,均被告知沒問題。出生12天後,孩子在其他醫院檢查出左側鎖骨骨折。
  • 如何分辨孩子鎖骨是否骨折?怎麼做能加快鎖骨恢復?早知道早好
    鎖骨是位於胸骨和肩膀之間的骨骼,是上肢和身體之間唯一的聯繫之處。在日常生活中,鎖骨骨折也是比較常見的,主要會發生在青少年和兒童身上。在這一時期的孩子大多較為頑皮,肢體間難免磕磕碰碰,鎖骨尚且處於比較脆弱的時候,很容易造成鎖骨骨折。
  • 3種分型+4種手術方式 鎖骨骨折全面解析
    鎖骨正位X線片能診斷絕大多數鎖骨骨折,X線片應包括肩鎖關節、胸鎖關節以及肩胛帶的其餘結構,以便全面了解相鄰結構的損傷情況。必要時加照鎖骨斜位片有助於測量骨折移位的角度和方向。45°頭側傾斜位攝片可以減少胸部結構的幹擾,便於鎖骨骨折治療評估。對有移位的鎖骨骨折有條件時最好選用手術治療。
  • 男嬰出生一天鎖骨骨折 家屬認為醫院接生不當
    但在聽說小外孫右鎖骨骨折的消息後,一家人一下子精神開始緊張起來。昨天,經過一家子的商量,蘇先生讓兒子小蘇給本報新聞熱線88908890打來電話。他說:「剛出生的嬰兒,嬌滴滴的,竟然右鎖骨骨折。對孩子來說,是遭多大的罪呀!明天就是我訂婚的日子。這邊事懸著,家裡親戚乾等著,這婚還怎麼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