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流行性感冒已經進入流行季,同時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蔓延,疫情輸入風險持續存在。
11月4日,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發布《關於印發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
國家衛健委官網截圖
在醫院感染控制措施方面,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提到:
(一)落實門急診預檢分診制度,做好患者分流。提供手衛生、呼吸道衛生和咳嗽禮儀指導,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及陪同人員應當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二)醫療機構應當分開安置流感疑似和確診患者,患者外出檢查、轉科或轉院途中應當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限制疑似或確診患者探視或陪護,防止住院患者感染。
(三)加強病房通風,並做好診室、病房、辦公室和值班室等區域物體表面的清潔和消毒。
(四)按照要求處理醫療廢物,患者轉出或離院後進行終末消毒。
(五)醫務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根據暴露風險進行適當的個人防護。在工作期間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並嚴格執行手衛生。出現發熱或流感樣症狀時,及時進行流感篩查。疑似或確診流感的醫務人員,應當隔離治療,不可帶病工作。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嚴重危害人群健康。
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變,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 在學校、託幼機構和養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可發生暴發疫情。
「
每年流感季節性流行在全球可導致300萬-500萬重症病例,29萬-65萬呼吸道疾病相關死亡。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後出現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較高。
尤其是今年全球新冠疫情嚴重流行態勢仍將持續,今冬明春可能會出現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情況。
怎麼判斷是否得了流感?
流感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部分病例可出現高熱,達39-40℃),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面潮紅、結膜輕度充血,也可有嘔吐、腹瀉等症狀。
「
輕症流感常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和全身症狀更明顯。重症病例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併發症。
流感的症狀是臨床常規診斷和治療的主要依據。但由於流感的症狀、體徵缺乏特異性,易與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確診有賴於實驗室診斷,檢測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檢測、病毒分離培養、抗原檢測和血清學檢測。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減少流感相關疾病帶來的危害及對醫療資源的佔用。
關於流感防治和疫苗
你有什麼想問的?
在留言區告訴我們~
來源:川觀新聞、綿陽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