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深悅會
作者|深悅君
01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讀者都問一個共同的問題:快過年了,我該轉型跳到別的行業去嗎?
這並不稀奇,就像古代一樣,世道好風調雨順了大家平安喜樂也沒什麼。
但是世道一旦開始風雲變幻,大家就各自謀劃前程,有人棄筆從戎,有人趁勢發著亂世橫財,也有人乾脆另立山頭自創功業。
地產江湖也一樣,行情好了,大家閉著眼睛都能賺到錢,於是皆大歡喜。
行情差了點,大家緊鎖眉頭開始尋思轉型,更有年紀漸長的地產人,終日憂心忡忡,害怕被年輕的後浪給拍死在沙灘上,即使不轉型,也在考慮跳槽。
我的答案就一句話:別輕易想著轉型跳槽。
跳槽遠不是通知要辭職,轉行找下家這麼容易的事情,轉行更不是今年說不幹房地產,明年就能找到自己既合適又喜歡,待遇還差不多的行業。
作為一名地產人,每個轉型的選擇都是人生中的一個節點,絕對不應該草率決定,必須掂量清楚三個問題:
為什麼要轉型?轉型或者跳槽之後?你能幹什麼?適合幹什麼?去了之後就一定比原來幹房地產好嗎?
我們見過或者認識的地產人很多很多,上半年興起的一股離職轉行潮當中,有一批地產人走了,但是半年以後,80%的人,又回來了。
02
朋友唐三打就是其中之一。
2019上半年因為房子不好賣,他拿了將近三個月的底薪,後來看到某網際網路公司招運營,開出的薪酬是現在的兩倍,一時心癢,唐三打便去了。
他們給的薪酬的確比普通地產崗位高,但任何行業的錢都不是白拿的。
甚至,取決於個人的關係網,或者能力。
最後,唐三打倒是進去了,但僅僅兩個月就捲鋪蓋走了。
從此,逢人就吐槽那家地產公司執行力簡單粗暴又瘋狂,那一批與唐三打一起進去的有13個地產人,最後扛過試用期的只有3個……
一來一去,不僅耽誤了時光,損失了金錢,甚至連原本是TOP房企的老東家都回不去了。
最後因為長時間的失業,草草選擇了一個本土樓盤繼續賣房子,想起來常常心中後悔不已。
考慮轉行,如果僅僅是因為其他某一個行業基數的錢多了點,是非常不謹慎的。
要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而錢能帶來的喜悅,也會很快消失。
也不要因為暈輪效應,看到其他行業一個優點就覺得他娜都好,人無完人,各有優缺,它的某一個長板,也並不能彌補其他短板帶來的消極影響。
所以要綜合考慮,是否工作職責更有挑戰,內容更加豐富,是否平臺更大,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業務,是否職位更高,可以開拓視野……
如果房地產行業是100分,新的行業能到120、130,甚至更多,根據韋伯定律,這才是可以鼓勵的。
轉行是一個技術活,如果能夠脫離連996都是奢侈的地產行業,還能掙得比現在多,那當然沒問題.
但是一旦跟唐三打那樣跳失敗了,就成了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了。
現在不比從前,大多數房企都在做裁員或者優化,你這一主動轉行退出,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
最後多半跟唐三打一樣,去更小的地方更小的樓盤混吃等死了。
大家還要弄清楚的一點是:你的轉行是為了追求還是逃避?
如果是因為短暫的開不了單賺不了錢,想換個地兒碰碰運氣的這種,我不客氣的講,跳到哪一行都沒戲。
因為從骨子裡來講,這是一個無法面對困難的失敗者。
更何況,現在不景氣的何止房地產?你又能轉到哪一行?
銀根緊縮,P2P大規模爆雷,多少風光一時的公司遭遇破產。
騰訊市值蒸發1.2萬億,京東也在大規模裁員降薪,美團、小米等大批公司搶著敲鐘上市的背後,是對資本以及市場的恐慌。
就更不要說那些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夾縫之中艱難生存與轉型的製造業了。
所以,哪怕在去年遭遇經濟寒冬,發展陷入停滯,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房地產行業15萬億銷售額所創造的巨大市場,仍然是其他行業難以比擬的。
不景氣是與過去的自己相比,與其他行業相比,房地產依然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而我們地產人在世道下行的時候,要考慮的並不是跳槽或者轉行,大環境如此,你跳到哪裡都一樣。
相反,要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在這個行業找到解藥。
即使市場爛成一灘泥,咱們地產人的風骨,就是要努力的給捏出一朵狗尾巴花來。
與其考慮跳槽,不如修煉自身的內功,想方設法提升自己業務水平、專業水平和服務水平。
03
真的,別考慮轉行了,地產江湖依然還有美好的未來,依然還有無數人想削尖腦袋往裡鑽,大部分地產人依然再努力的活下去。
外面的行業興許有高薪誘惑,但你捫心自問:真的有把握有能力勝任那份工作嗎?
外面的行業興許很輕鬆,沒有加不玩的班開不完的會做不完的PPT操不完的心,但能施展地產人骨子裡的那股拼勁兒,有那份驕傲和自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