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充電】無處不在的帕累託法則,幫你了解自己的時間管理個性

2021-03-01 新精英充電站

在職場上,如何才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少量的付出獲 得儘可能多的回報?

如何才能在獲得職業成就感的同時儘量減少承受的壓力,不用長時間「待機」去工作,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私人時間?

如何才能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用做「工作狂」?

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了解時間管理最重要的一大原則——帕累託原則,它是開啟時間管理大門的關鍵。

80/20 定律又叫帕累託法則,它是以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的名字命名的,是指80%的成果源自20%的行動,即少量的付出將獲得大量的回報。

帕累託法則認為,在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在的失衡,80/20 關係提供了衡量這一不平衡的較好基準。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這一比例並不是完全準確的,但對於商業活動、管理活動以及個人工作方面來說,它確實具有重大的意義。

比如,對於一個公司來說,80%的業績是由20%的客戶產生的;對於個人來說,完成某份報告時 80% 的成果來自閱讀的 20% 的材料。在時間管理方面,帕累託法則更是具有特別的價值,我們在日常工作時必須時刻注意這一法則,以便將注意力集中在具有關鍵效果的重要問題上。在運用此法則時,無論對人對事,只要有事物組成,其中就有隻佔 20% 的最重要部分。掌握了這 20%,就能掌管好另外的 80%。

小王在公司裡很少加班,每天下班時間一到,手中如果沒有重要工作需要在今天完成,他就會立刻收拾好東西離開,而周圍的同事則開始準備新一輪的加班。平時小王從不讓自己手中的任務過多,但是只要重要的項目到他手裡,取得的收益就是其他同事的好幾倍。小歐是小王的同事,平時非常羨慕小王能每天按時回家,可自己總在該工作時幹一些無關的事。他也希望能將手裡的事做好,可是承接了一大堆項目,全加起來收益也不算高。

這種現象在職場很常見。像小王這樣的人,正是在 20% 的時間裡抓住了 80% 的要事,才會使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

當我們把這一法則銘記在心時就可以改進當前的工作模式了。首先要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規範,並且要明確根據這一法則會對哪些任務產生關鍵性影響,這是決定優先級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武裝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有效率。一方面是由於我們會把時間花費在關鍵問題上,另一方面在於我們會減少那些花費在瑣事上的時間。

那麼哪一部分才是我們需要抓住的 80% 的要事呢?可以從四象限原則中找到答案。

第一象限:重要又緊急的事。主要分為兩類情況:一種是突發性的重要事務,比如,領導突然交代需要你現在去會見重要客戶;另一種是延誤性的重要事務,比如,今天就到截止日期的工作報告,這一類事情很可能是以前屬於第二象限,但因沒有及時處理就轉移到了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諸如對自己長期的規劃、工作能力的提升有影響的事,以及與生活品質相關的各種事項等。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的事。一般是突發性事件,諸如接聽來電、回復客戶諮詢的問題、接待突然到訪的來賓、一些需要立即完成的日常瑣事等。

第四象限 :不重要且不緊急。這類事情一般不做也不會有什麼負面結果,可做可不做,現在做或是未來做也沒有什麼差別,比如,和朋友聊天、看電視劇、看手機新聞。

我們把時間投入到哪裡,決定了我們將成為怎樣的人,會獲得怎樣的人生。因此根據每個人在四個象限投入時間的不同,一般把人分成四種。根據你的情況,來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種人。

1. 第一象限型人:救火隊長

我們都清楚,第一象限的事情是首先應當完成的。為什麼要稱偏重第一象限型的人為「救火隊長」呢?這是因為這類人看似在完成最重要最緊急的任務,是工作現場的骨幹,但其實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超負荷運轉,一刻也不能放鬆。由於面臨著太多的任務,很有可能在工作中顧此失彼,產生漏洞,為自己和別人帶來麻煩。而且在太大壓力下完成的任務,通常效果不會太好,也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2. 第二象限型人:保健醫生

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忙裡忙外的「救火隊長」,我們要儘量不讓第二象限的事情轉移至第一象限。如果一個人能有機會花費大量時間處理第二象限的事情,有效防止第二象限的事情轉移至第一象限,那麼我們可以將他看作一名傑出的「保健醫生」。

他善於安排任務,並且能有條不紊地完成。他會在事情還未迫在眉睫時,有條理地制訂計劃並逐一完成,或是做好統籌安排,預防危機突然降臨。就像保健醫生通常會根據對象身體的實際狀況,以及他即將身處的場景,為其提供保健服務,預防性地給出建議和方案,幫助對象防患於未然。

將大量的時間投放至第二象限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狀態。在沒有太多壓迫感的情況下完成工作任務,既可以保證工作質量,又有時間去對重要的工作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進行更大程度的鑽研和創新。職場中的高效人士都屬於這一象限型的人,他們會儘可能地把時間留出來處理這一象限的事務,並且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3. 第三象限型人:勤務兵

這裡所說的「勤務兵」是指為上一級服務和打雜的「士兵」,他們的特點是善於服從命令。

「勤務兵」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以便於隨傳隨到,隨時準備按照工作要求和指令來行動,工作的緊迫程度是他們的出發點。

然而,這類工作往往又不那麼重要,一般來說,它需要的工作技能較低,投入高產出小。將大量時間花費在這些工作上,很難體驗到工作的意義和成就感,也很難從工作中獲取經驗和成長,對於個人發展不會有促進作用。

4. 第四象限型人:幼稚空虛的人

這一象限裡的事情往往是為了休閒娛樂、打發時間。

一定時間的放鬆休息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深陷其中,則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現代社會中富有理性的成熟的人,不會在精力得以恢復後,仍然將絕大多數時間用於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

第四象限型人往往是幼稚空虛的,他們企圖將時間花費在這些事情上,但反而是對自己身心的損傷,也許可以享受一時的安逸,但最後獲得的仍是空虛。

因此,對於我們來說,需要把 20% 的時間投入到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事情上,特別是第二象限,完成 80% 的要事,這樣才能向高效邁進

一步。

【職場充電】Excel公式和函數居然能搭配著用?

【職場充電】幾分鐘就能學會的統計函數,卻能幫我們節約幾個小時

相關焦點

  • 「書評」無處不在的帕累託法則
    作者:拉斯洛·梅勒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年11月義大利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研究了收入分布情況,並且是應用社會精英概念的第一人。很多事件約 80% 的結果是來自20% 的原因,這一觀點被稱為帕累託原理、80/20 法則或二八定律。如果一個現象的形成依賴於幾個成分的相互作用,其中沒有哪一個成分可以支配其他成分,一端的自然上限或下限與平均值有約兩個標準差,而另一端沒有自然上限或下限,那麼,帕累託原理就是適用的。
  • 工作效率提升技巧二:帕累託法則
    帕累託法則,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八法則。這個法則,可以應用的領域很多。但現實生活中,往往這個法則用在了聊天或者抬槓之中。事實上,這個法則可以很好的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01二八法則(帕累託法則),是一個猶太法則。這個法則原意,是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事情順序時使用。也就是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權衡之道。有些人不太相信二八法則,覺得太絕對了。
  • 工作效率提升技巧二:帕累託法則
    帕累託法則,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八法則。這個法則,可以應用的領域很多。但現實生活中,往往這個法則用在了聊天或者抬槓之中。事實上,這個法則可以很好的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01二八法則(帕累託法則),是一個猶太法則。這個法則原意,是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事情順序時使用。
  • 工作效率提升技巧之「帕累託法則」
    火箭君覺得,雖然不少小夥伴可能已經或多或少在工作中感受到了「帕累託」法則的威力,不過還是值得拿出來和大家一說。帕累託法則,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八法則。這個法則,可以應用的領域很多。但現實生活中,往往這個法則用在了聊天或者抬槓之中。
  • 孩子明明很努力成績卻不好,巧用帕累託法則改善,學會時間管理
    如果你家孩子也在面臨這樣的問題,那麼不妨試著了解一下帕累託法則,或許能夠讓孩子走出這個魔圈。法則當孩子努力了很多,卻沒有收穫時,學會巧用帕累託法則,或能幫助孩子打破禁錮。所謂的帕累託法則,又可以被稱為二八定律,來源於帕累託的一項實驗。帕累託法則強調的是學會分配時間和精力的重要性,要學會用百分之二十的投入創造出百分之八十的效率。那麼,如何合理地運用帕累託法則呢?
  • 大數據分析「帕累託法則」的作用
    帕累託法則是一個非常簡單但功能非常強大的管理工具。企業高管長期以來一直將其用於戰略規劃和決策。諸如20%的商店產生80%的收入,20%的軟體錯誤導致80%的系統崩潰,20%的產品功能驅動80%的銷售等,受到廣泛歡迎,善於分析的企業嘗試在他們自己的商業世界中找到這樣的帕累託法則。
  • 運用帕累託法則做好學習時間管理,就是要爭做時間的領跑者
    這就涉及到時間效率的問題。簡單來說,他是在學習上花了80%的時間,卻只產生了別人用20%的時間就能帶來的效率,這種現象其實就是"帕累託法則"在小波身上的典型體現。 一、帕累託法則與學習的關係。 1. 什麼是帕累託法則。
  • 職場精英思維模式:帕累託80/20高效法則!(附帶方法)
    二八效應即80/20法則(The 80/20 Rule)。這個原理是由十九世紀末期與二十世紀初期的義大利經濟學家兼社會學家帕累託提出的。它的大意是: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 帕累託法則原理及Python實戰
    帕累託法則_以數據思維定位問題寫在前面在進行業務分析時,80%問題往往是由20%的對象引起的,應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能產出最大效益的對象上,抓住關鍵點(KA品牌品類等)讓你的動作立竿見影。帕累託法則適用於管理穩定且個數不多的用戶,例如我們的品牌、供應商或用戶。
  • 關於帕累託法則
    封面圖片帕累託法則也就是我通常所說的「二八法則」或者關鍵少數法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
  • 帕累託法則:除了努力,還需要學會時間管理
    這就涉及到時間效率的問題。簡單來說,他在學習上花了80%的時間,卻只產生了別人用20%的時間就能帶來的效率,這種現象就是"帕累託法則"在小波身上的典型體現。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託發現,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這就是著名的帕累託法則,又名二八定律。帕累託法則表明,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就要學會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
  • 帕累託最省力法則
    帕累託法則就是常說的二八法則,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的,也被人稱為最省力法則,還可以這麼記憶,怕累虛脫(帕累託),所以用最省力法則。        帕累託法則基本已稱為常識,稍微有職場經驗的人都應該知道二八法則,知道80%的效應來自20%的原因,或者說,80%的收益源自20%的客戶。但正如其他常識一樣,知道歸知道,就是做不到,而且經常被忽視。
  • 帕累託法則:除了努力,還需要學會時間管理
    一、帕累託法則與學習的關係。什麼是帕累託法則。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託發現,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這就是著名的帕累託法則,又名二八定律。帕累託法則表明,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34;,就要學會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
  • 善用「帕累託法則」,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在點滴中提高學習效率
    但如果家長能夠善用"帕累託法則"的話,不僅孩子的學習效率會提高,生活惡習也會得到改善。"帕累託法則"又稱作"二八定律",指的是"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即在任何特定群體中,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20%的投入和努力產生80%的效益。其本質就是強調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 帕累託法則:介紹和python-matplotlib可視化
    1 介紹====1.1 帕累託法則:20/80定律。1.2 在數據特徵分析中,又叫:帕累託分析(貢獻度分析),是一項很重要的數據分析方法。1.3 是由維爾弗雷多·帕累託(Vilfredo Pareto)(1848年7月15日 - 1923年8月19日)提出的。
  • 二戰以後的帕累託法則
    原標題:二戰以後的帕累託法則 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1909年發表了一篇關於人類財富分配規律的研究,徹底改變了他在經濟學史上的地位。 帕累託發現財富分配的一個重要規律——不管什麼樣的社會,大部分人將在底層掙扎,只有少數人能離開貧窮環境邁入小康,更少的人能再從小康變成富人。何以如此?帕累託的解釋說起來也很簡單:一個有一塊錢的人要賺到兩塊錢,他創造財富的「條件機率」,跟一個有一億元的人要賺到兩億元是同樣的。錢滾錢,小錢只能滾小錢,大錢卻能滾大錢。這是不是自由市場經濟分配財富的一個自有規律?
  • 帕累託法則(Pareto Principle,80/20法則)
    又稱為帕累託法則、帕累託定律、最省力法則或不平衡原則、猶太法則。此法則是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的。80/20的法則認為: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一般來說,投入和努力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多數,它們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 少數,它們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 一般情形下,產出或報酬是由少數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產生的。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往往是不平衡的。
  • 帕累託法則:20%定策略,80%去執行
    說起帕累託法則,很多企業家講得頭頭是道,真正用起來時卻毫無頭緒。關鍵在於,他們沒有找到重點。要抓住這關鍵的20%,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1.從管理理念做起帕累託法則是一種管理理念上的革新,相對於過去那套事必躬親的管理模式,更強調集中精力辦大事,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 PM必備時間管理技能(3)—帕累託原則
    「於是哲人就問農夫:為什麼你不先把斧頭磨快了再砍?「農夫回答說:我沒有時間磨斧頭!農夫是真的沒有時間嗎?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小時候就學過的道理,但是為什麼農夫會有這樣的思想呢?這時候就需要用到時間管理的重要利器——帕累託原則:——是由19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的。其核心內容是生活中80%的結果幾乎源於20%的活動。
  • Excel圖表神技:如何快速搞定一張高大上的帕累託圖?
    這個現象很有趣,但有客觀說,中國老話就叫:「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而在西方,義大利學者帕累託稱之為「二八法則」。因為是他老人家提出來的,因此這個現象也叫「帕累託法則」。在工作中,當我們通過數據分析得到了一個「帕累託」式的分析結論時,該如何呈現給領導,以便引起其重視,快速採取有力措施,防止問題的擴大呢?